第一章象棋基礎知識
一、棋具
下象棋必須具備棋盤和棋子,這是人所共知的,除此之外,還必須遵守棋規,這樣,此項活動才能順利進行下去,因此說,象棋是由棋盤、棋子和棋規組成的。
1棋盤和棋子
從性質上看,象棋屬於一種雙方對壘的競技活動,雙方兵力相當,各有十六個棋子,一黑一紅,比賽時雙方各執一組。具體兵力是:
紅方帥、仕、相、車、馬、炮、兵,紅方有帥一個,仕、相、車、馬、炮各兩個,兵五個。
黑方將、士、象、車、馬、炮、卒,黑方有將一個,士、象、車、馬、炮各兩個,卒五個。
其中帥與將、仕與士、相與象、兵與卒的作用是一樣的,僅僅是為了區別紅棋和黑棋才作這樣的劃分。
棋盤就是這些將、帥、子的活動場地,也是它們廝殺的戰場,它由10條平行橫線和9條平行豎線交織而成,共有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未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兩端的中間,也就是兩端第四條到第六條豎線之間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線構成“米”字方格的地方,被稱為“九宮”(它恰好有九個交叉點)。
這樣,“河界”就把棋盤分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部分。為了比賽記錄和學習棋譜方便起見,現行規則規定:按九條豎線從右至左用中文數字一~九來表示紅方的每條豎線,用阿拉伯數字1~9來表示黑方的每條豎線。如圖001①所示。
2基本走法
在比賽進行之前,紅黑雙方應該把棋子擺放在規定的位置。如圖001②。
具體的基本走法如下:
帥、將
帥、將是雙方最高的統帥,是對方攻擊的最終目標,也是己方要保護的對象。它隻能在“九宮”之內的九個點上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隻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如圖002。還有一條比賽規則要遵守,就是帥和將不準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麵,即“明將”。圖002中的A點,是“明將”的位置,不能走。
仕、士
仕(士)是帥和將最貼身的護衛,它隻能在“九宮”之內沿著斜線前進或後退一格,不能平移。如圖00①3。仕(士)在“九宮”之內隻有五個點可以到達。
相、象
相(象)也是帥(將)的護衛者。它們走的路線是循對角線斜走兩格,因為它走後的位置與原來的位置為一個“田”字的對角線,所以俗稱“相走田”。如圖003②。相(象)的活動範圍隻限於己方陣地的七個點上。如果在對角線的交叉點上,也就是在“田”字的中間交叉點處有一個棋子,且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對方的棋子,象就不能向那個方向走,這就叫“塞象眼”。例如圖003②中黑象不能向●點飛,因為有紅馬“塞象眼”,也不能向⊙點飛,是因為有本方的車“塞象眼”。相(象)的活動範圍隻限於“河界”以內自己的一方,不能“過河”。
車
車的威力最大,它能橫走,也能直走,並可進可退。隻要無子阻攔,行走的步數不限,因此,一車可控製十七個點,故有“一車十子寒”之稱。如圖004。
炮
炮在不吃子的情況下,其活動路線亦如車不受限製,或直或橫,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遠或近,可謂隨心所欲。如圖005①。
馬
馬走動的方法與車和炮的都不同,它先是橫走或直走一格,接著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因為,從原來所在的一點,到新的一點,恰好構成“日”字。當馬處在棋盤中間範圍的某一個位置時,它能到達四麵八方的八個點,可以說是“八麵威風”。如圖005②。
如果在一橫或一直的地方有一個棋子,同樣也不管這個棋子是己方的,還是對方的,馬都不能走過去,俗稱“蹩馬腿”。如圖005②所示。如果馬的四周甲、乙、丙、丁處沒有棋子,馬可以分別跳到1~8位。如果甲點有子,則不能到達1、8位;乙點有子則不能到達2、3位;丙點有子不能到達4、5位;丁點有子不能到達6、7位。
兵、卒
兵(卒)在沒有過“河界”時,隻能向前走,且每次隻能走一格。過了“河界”後,除了可以繼續向前走外,還可以橫著走,但也隻限於走一格,要注意的是,兵(卒)不能向後走。如圖006。
任何棋子在走動時,如果己方棋子可以到達的位置有對方的棋子,那就設法把對方的棋子吃掉(吃掉後可以拿出棋盤),而占據這位置。隻有炮的“吃子”方式與它的走法不同:它與對方棋子之間必須隔一個子,不管這個子是屬於自己的,還是屬於對方的,具備此條件才能“吃掉”人家。一定要注意,隻隔一個棋子,這個棋子俗稱“炮架子”。圖007中的中兵,正處在紅炮與黑卒之間,這個中兵就是“炮架子”。紅炮有了這個“炮架子”,才能把黑卒“吃掉”。圖008是吃過子後的盤麵。
除了帥和將以外,任何棋子都可以聽任對方吃或主動送給對方吃。
二、棋步記錄
初學者如果要使自己的棋藝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除了要懂得棋規外,還要懂得棋步記錄的知識。因為棋譜是以記錄法表達的,若參加象棋比賽,亦要求棋手自己做記錄,這樣也便於對奕結束後根據記錄分析局法得失,汲取經驗教訓。
上一節已說過,棋子分紅、黑雙方,紅方棋子有帥、雙車、雙馬、雙炮、雙相、雙仕、五兵等7兵種16枚,黑方棋子也相應地有將、雙車、雙馬、雙炮、雙象、雙士、五卒等7兵種16枚。全盤共32枚棋子,都置於交叉點上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