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國畫
中國畫的紙
中國繪畫的底子,一為織物,一為紙。手工造紙的方法,因地理環境不同,原料不同,而處理工藝亦大有不同。大體上可分樹皮纖維紙與竹紙兩種。
中國畫的墨
墨是中國畫主要工具材料之一。墨的種類與性能,較為繁複,且具多種功用。大體上可分為鬆煙墨和油煙墨兩大類。鬆煙墨是燃鬆取煙采煤,經漂、篩,去除雜質,配膠、用藥、搗,丸等許多工序精心製成,是我國最早的製墨法。明朝以後油煙墨逐漸興盛起來,主要用桐油、麻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等燃燒取煙,再配麝香、冰片等加膠製成。
中國畫的筆
筆是繪畫和書法的主要工具。現在木工所用的蘸墨的竹片,實際上是古代所用的原始竹筆。筆毫一般用羊毛、兔毛、黃鼠狼尾毛、雞毛、鼠毛、馬尾、鹿毛、豹毛、石獾毛等毫發材料製成。此外,還有一種以軟毫與硬毫合製而成的介於軟硬之間的筆,稱為兼毫。書畫家可根據各自的習慣喜好和繪畫風格,選擇得心應手的筆揮毫書畫。
中國畫的硯
硯,是人們熟悉的磨墨工具,硯的品種十分繁多。以其質地分,有玉硯、陶硯、澄泥硯、漆硯、瓦硯、金銀銅鐵硯、瓷硯,以及廣泛運用的石硯;以其產地分,有端州硯,歙硯、洮州硯、青州硯、溫州硯、信州硯等40多個品種。其中產於歙縣的歙硯、廣東的端硯、甘肅的洮硯、虢州的澄泥硯最為著稱,號稱中國“四大名硯”。其優點是,色如碧雲,聲若金石,潤如壁玉,堅硬耐用,發墨細膩,貯墨耐久,琢式精巧,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其藝術價值。
中國畫顏料
顏料是繪畫的重要材料之一。主要分為天然和人造兩類。天然顏料多為礦物性的,如朱砂、石綠、朱標、朱膘、赤色等,人造顏料種類很多,包括無機和有機物質。無機物質的有鈦白、銘黃;有機物質的如不溶性酞菁及甲苯胺紅等。中國畫顏料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工藝上就開始使用,後至漢魏的帛畫、壁畫等繪畫的發展,對於顏料的運用更加廣泛。不過唐代以前多以礦物顏料為主,唐以後因植物顏料隨染織業的發達而逐漸用以繪畫。及至五代,顏料種類尤為複雜,但一部分化學顏料不及古代天然顏料之能時效持久。現代中國畫顏料有塊狀、粉狀和營狀等,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中國工筆畫繪畫技法
工筆畫工整秀麗,造型嚴謹,形神兼備,真實感較強。工筆有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沒骨工筆等幾種形式。白描是以線為主要表現手段的畫法。它是依靠線本身的粗細、剛柔、方圓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的質感和線條的筆感情趣。
淡彩在色彩運用上,有著獨特的規律和方法。淡彩強調典雅、單純、樸素、純淨的美。畫幅以墨為主,略施淡彩。
重彩用色較淡彩用色濃重、豔麗、華貴,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重彩一般均采用積染套色的方法,所謂“三礬九染”。每遍施色要薄,數遍之後,加染一遍膠礬水,以固定畫麵上的顏色,其效果也顯得厚重、沉著。重彩可分勾染法,勾填法兩種。勾染法多以植物色積染套色。勾填法則均以礦物色打底,然後再采用句染法。
沒骨工筆一般不需勾墨線,而用顏色直接關染。關染時采用磁染法,而不用積色法。碰染也叫撞染,是用兩校毛筆,分別蘸上兩種顏色,從不同方向染起,中間相碰,形成顏色自然相接,如綠色的葉子,先以深草綠染葉根。再以淡草綠染葉尖,當深淺草綠相碰時,自然形成深淺相間的草綠色。另外,沒骨工筆還有注水、注色與注粉的方法,工筆畫家陳之佛多用此法。
中國畫的寫意繪畫技法
寫意有小寫意、兼工帶寫、大寫意之分。但一般畫法並不是截然分開的。
小寫意是寫意的一種,其特點是簡練概括,強調筆墨趣味,在形神關係上,它不求惟妙惟肖而注重“以形取神”,部分擺脫了形的約束。小寫意著重整個畫幅的整體氣勢,而工筆則著重結構的交割。但這也不是說小寫意可以不要形似,而是和工筆的要求不同罷了。
兼工帶寫是小寫意與沒骨工筆之間一種畫法。有時也采用一些工筆的畫法,也可采用粗畫細染的方法,即采用大寫意潑墨粗畫,再以工筆的烘染法細染收拾,放而不野,細而不膩。大寫意是在小寫意基礎上,進一步削繁成減,更為簡括洗練。寫意畫一般采用先墨後色的方法,常用的技法有潑墨法(墨或色)、破墨法、積墨法和宿墨法。
中國畫的指畫技法
關於指畫藝術,因具有它自己的特點,所以在技法表現上,亦與毛筆畫有所不同。作畫的指頭,指甲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禿。指甲過長,運用時則有礙於指向,隻可全用指甲,而不能兼用指向,所作的線條,往往不能圓渾。指甲過禿隻可全用指向,不能兼用指甲,則無助於指力,所作線條浮、軟弱,不見滑力。指甲與指向兩者必須相輔而相成,使能達到圓渾沉著而有骨力的效果。指畫的用指,最常用的是食指,食指著紙,不是甲背,也不是羅紋的前端,而是用指頭前端的左、右側麵,甲肉並下。除用食指以外,小指與大指亦常常應用,小指多用指甲作細線。與大指食指稍異,所作線條略比食指的所作線條稍細。除以上大小指及食指以外,中指及無名指是不常用的。然而有時畫潑墨破荷葉等,可用食指與中指無名指合並應用。指畫用墨一般來講宜用大焦墨、大濕墨、大潑墨以及枯墨淡墨等。指畫畫大潑墨時,用指蘸墨,往往苦於水墨分量太少,可用小杯子,先調好濃淡的墨水在杯子內,傾倒於宣紙上,用無名指、中指、拇指三指並用,輕快塗抹,極能得到墨跡淋漓之妙、指畫用破墨法,往往以濃墨破淡墨為多,以淡墨破濃墨為艱難、要學好指頭畫,還得從毛筆的基礎入手,不能隻玩玩墨趣。
中國畫的減筆畫技法
減筆畫為南宋畫院畫家梁楷所創,他變細筆白描為水墨逸筆,自成一格。“減筆畫”,要求畫家深入體察所畫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簡練的筆墨,豪放的作風,表現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精神氣質。如《李白行吟圖》就是典型的“減筆”畫風格,畫家以幾筆粗放的線條勾出詩人的身軀,又以輕盈流暢的筆墨刻劃詩人的麵部,畫家力圖把詩人豁達的胸襟、豪放的性格表現出來。減筆畫一般多用線來表現人和物。因為線比較明確而又概括,麵較易平板,點則易瑣碎“減筆畫”即注意於用線,更注意空白,常常不畫背景,以空白作為畫的對比。
中國工筆畫人物技法
起稿,先用鉛筆或木炭條在圖畫紙上認真、準確地把人物造形畫下來,注意人物形與神的刻畫,用線條要準確、肯定。再將草稿拷貝到宣紙或礬絹上,然後再把拷貝好的宣紙或絹繃到一塊尺寸大小相同的畫板上。
落墨,落墨時以深淺不同的墨色,按人物和其它物象的結構關係及質感、立體感的要求,用不同的線勾出、從線和墨的運用上,就把人物的皮膚和衣服的質感表現出來了。分染,為了表現人物的質感與立體感,可以根據物象的結構關係和固有色進行分染。也可以采用些光影效果,以增加表現力,為下一步的統色打下基礎。
統色,根據物象及人物各部位顏色的不同,平塗罩染即可。用筆要求比較單純,對比要鮮明,但一定要注意畫麵整個色調的處理。另外,在正式平塗罩染前,可先畫一個色彩稿,然後再正式著色、衣服、背景和其它道具因麵積大,則應用大筆渲染、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