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健康懷孕第四月
妊娠知識
注意胎動的時間與規律
孕婦在懷孕第16~22周期間就可感覺到胎動。若是第一次妊娠,胎動出現的時間將會晚2周。如果胎盤的位置位於子宮後壁時,胎動容易被感覺到,有時可以早在16周就感到胎動了。由於胎兒漂浮在大於他(她)身體體積的液體羊水中,最初的胎動又很輕,孕婦並不總是能感覺到腹中的胎兒在動,隻是當胎兒連續幾次碰到子宮壁時,才會感到。隨著懷孕月份的增加,胎兒的肢體、軀幹活動及胎兒頭部活動就越來越強烈,這時孕婦往往感到胎兒的手或足頂撞腹壁,那樣的胎動有時是很激烈的。孕婦從感到第一次胎動起,就希望每天都有胎動,但胎動在初期不規律,有時兩三天才能感到一次。到24周後,每天都會有胎動出現,這時胎動趨向於每天晚飯後或睡眠時發生,使孕婦在夜間難以入睡。到了懷孕後期如果連續24小時未出現胎動,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免發生意外。
計算胎齡的方法
妊娠時間為40周,280天,這是對孕婦而言的,對胎兒來講,孕周數就是胎齡周數。
常用的胎齡計算仍以孕周為主要依據。由於婦女月經周期有長有短,排卵和受孕的準確日期難以確定,而妊娠期限的個人差異也很大,所以孕37~42周都算足月。計算胎齡還可借助其他方法判斷。
1早孕反應多開始於停經6~7周。自覺胎動多開始於18~20周。
2尿妊娠試驗乳膠法約在停經40多天呈陽性,酶免疫法在停經30多天即可呈陽性。
3孕6周時陰道檢查宮頸藍、軟,子宮稍增大且軟。
4孕18~20周用額頭聽診器可聽到胎心,用超聲多普勒在孕10周可聽到胎心。
5宮底高度在孕3個月為恥骨聯合上2~3橫指,孕4月在臍恥之間,孕5月在臍下1橫指,孕6月臍上1橫指,孕7月在臍與劍突之間。
6借助B超檢查。孕5周可見胎囊,孕6周可見胎兒原胎心管搏動,孕9周可見明顯胎動,孕12周前根據胎囊大小可推測胎齡;孕13周後測量胎頭雙頂徑、胸腹圍、股骨長度,可預測胎齡。
孕婦母體的變化
妊娠4月時,孕婦子宮大小與嬰兒的頭部相仿,下腹部的隆起已能被看出。
從這時起,每次產前檢查都要測量子宮底。測量從恥骨中央到下腹部的隆起處止(這裏就是子宮底)的長度,根據這個長度可以判斷子宮的大小。到15周末時,子宮的高度,應是5~12厘米。早孕反應結束,心情好轉。
此外,基礎體溫逐漸呈現低溫狀態,並一直持續到分娩結束。分泌物、腰部沉重感、尿頻等現象卻沒有改變。
妊娠中期孕婦的生理心理變化
妊娠中期時,妊娠反應有增無減,孕婦的心理也隨之變化起伏,但總的來說,多半孕婦都能適應生理變化帶來的不適感。孕婦於孕16周後感覺胎動,會產生驚喜的心情,但還存在著一些擔心和疑慮,如胎兒的性別、長相問題,胎兒發育情況。有時心境不好,會出現情緒波動等。情緒變化與胎兒身心健康有密切關係。
孕中期胎兒的耳、眼等感覺器官發育日趨完善,對母親大血管的血流聲、心跳、呼吸、運動、腸蠕動等聲音及外界音樂、噪音等均能聽見,並有所反應。所以應重視胎教和孕婦生活、工作和營養等方麵。生活要有規律、情緒要保證穩定樂觀,飲食結構要合理,體育鍛煉及工作不能過度。堅持每日20~30分鍾的散步是必要的。飲食方麵要多吃些動物蛋白、瘦肉、牛奶、魚蝦、豬肝等,少吃油膩、煎炒的食品,不要吃刺激性食物,要多吃天然的新鮮食品。多聽輕音樂,看優美的畫冊,保持良好的心境。胎兒發育
判斷胎兒生長情況的方法
判斷胎兒生長情況的方法不止一種,孕婦完全可以學會,這裏介紹一種簡便方法:測量子宮高度法,即量出恥骨聯合上緣到子宮底的長度(厘米數),然後用以下兩種方法算出胎兒的發育指數。
1胎兒發育指數=宮底高度(厘米)-3×(月份十1)。如果胎兒發育指數小於-3,表示胎兒發育不良。例如宮底高度為295厘米,妊娠已40周(即10個月),那麼,胎兒指數=295-3×(10+l)=-35。此數字小於-3,說明該孕婦的胎兒有宮內生長遲緩。
2宮底高度=相應孕周數-5,屬正常範圍。例如:妊娠40周-5=35厘米,即妊娠40周時所測出的宮高應為35厘米,即是正常的。當孕周-5,再減4時,即為胎兒宮內生長遲緩。例如:孕40周-5-4=31(厘米),也就是說,已妊娠40周,宮底高度僅為31厘米時,未達到孕周-5的標準,說明這個胎兒很可能是宮內生長遲緩。
對胎兒進行視覺訓練
胎兒從第四個月起就對光線特別敏感,他可以通過光線強弱感覺外部世界,有時會感到不安或不快。通過B超觀察就可以發現,使用電光的閃滅照射孕婦的腹部,胎兒的心髒搏動就會出現劇烈變化。
人類的視覺是在出生之後,靠視覺神經的迅速發達,大約在7~8歲左右便可逐漸發展完成。胎兒生存在母親的腹中時期,屬於視覺神經發達的準備階段。主司眼睛視野功能的網膜,在懷孕4周左右即告完成,懷孕7個月時胎兒已具有看東西的能力,但並不表示眼睛看得見。
胎兒幾乎是在與外界的明暗完全隔絕的條件下生活的。不過,胎兒卻確實能感覺到明暗。因此母親感到明暗的時候,胎兒也會間接受到影響。
當母親感到暗的時候,腦中的鬆果體所分泌的“梅拉東尼”荷爾蒙會激增;相反地,感到明亮的時候,“梅拉東尼”則會降低。
感覺明暗的這種原理,在腹中的胎兒也是一樣的。感覺明亮時則會降低感覺黑暗則會增加的“梅拉東尼”荷爾蒙,經過胎盤傳到胎兒的腦中,因此胎兒是用腦來區分明暗的。
對胎兒進行感覺訓練
胎兒在母腹中開始吸吮手指的動作是從懷孕12周(4個月)左右開始的,這稱之為吸啜運動。隻要嘴巴接觸到任何東西,都會進行吸吮的運動。
嬰兒如果不會吸奶就無法存活,這種重要的吸吮運動,胎兒早就開始進行自我練習了。
胎兒大腦智能發育時期
大腦新皮質分為前頭葉、頭頂葉、後頭葉、側頭葉四個部分,換言之,大腦新皮質就是掌控知性心靈的腦。這部分的厚度隻有25厘米。但若將這25厘米的皺褶展開來看,大約有一張報紙的麵積。
大腦新皮質共由6層構成。第6層及第5層屬於控製運動的領域,第4層是與感覺神經有關的領域,第3層、第2層及第1層是與思考有關的腦部高級功能領域。
大腦新皮質的發展過程,也是由原始階段而逐漸發展為高級階段。總之,與運動有關的內側第6層與第5層,是在懷孕3個月時發育漸成;與五感有關的第4層是在懷孕3~5個月時形成,並由內側開始發育;至於表層的第1層則在7歲左右完成。要注意酒精會阻礙表層的第1層至第3層。因此,懷孕中攝入酒精與嬰兒智力發展較慢息息相關。
加強第四個月胎兒智力發育
懷孕第4個月時,胎盤已經完成,胎兒與母親的關係也愈來愈牢固了。多數母親在這個時期已經習慣了懷孕的身體。但是,由於胎兒的心靈在這個時期逐漸形成,胎盤也慢慢完成,所以,要特別留意來自胎兒的信息。
因為妊娠反應而厭食的孕婦,在懷孕第4個月時,已經能夠進食任何食物。即而進入胎兒通過胎盤需要大量養分的階段了。
懷孕中的胎兒為了成長所需,必然毫不客氣地從母親身上獲取養分。否則,胎兒便無法發育。如果營養不足的話,胎兒的身體虛弱,便無法繼承親代的生命了,這是極自然的道理。
很多母親在懷孕時都以為攝取營養時要把胎兒的那一份一起吃下肚,導致每次都吃得很飽、很撐。不僅吃得很飽,還因怕動到胎氣,所以盡量保持不動的姿勢。加上現代家庭家電製品齊全,做家事可以消耗的熱量越來越少,於是不知不覺地胖起來。
因此,這個時期務必找一些可以稍微活動身體的事情來做。如每天擦拭清潔廚房,常常更換床單,天氣好時,每天散一次步等等,可刺激胎兒的皮膚感覺,幫助胎兒腦部發育。胎教方法
胎教常見音樂種類與常用音樂曲目
常見音樂種類
催眠
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箏曲“漁舟唱晚”,德國浪漫派作曲家門德爾鬆的“仲夏之夢”等。這類作品具有輕盈靈巧的旋律,美妙活潑的情緒,而又具有安祥柔和的情調。
鎮靜
如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琴曲“平沙落雁”等。這類作品優美細致,音樂柔和平緩,帶有詩情畫意。
舒心
如“江南好”、“春風得意”等。
解除憂鬱
如“喜洋洋”、“春天來了”、奧地利作典曲家約翰·斯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等。這類作品使人聯想到春天,仿佛看到春天穿著美麗的衣裳,同我們歡聚在一起,曲調優美酣暢,起伏跳躍,旋律輕盈優雅。
消除疲勞
如“假日的海灘”、“錦上添花”、“矯健的步伐”、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的樂曲“水上音樂”等。這類作品清麗柔美,抒情明朗。
振奮精神
如“娛樂升平”、“步步高”、“狂歡”、“金蛇狂舞”等。這類作品曲調激昂,旋律變動較快,引人向上。
促進食欲
如“花好月圓”、“歡樂舞曲”等。
常用音樂曲目
目前胎教音樂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供孕婦欣賞的,它以寧靜為原則,既使人感動,又能使人產生美好的聯想,通過孕婦的神經體液將這種感受傳導給胎兒,如《讓世界充滿受》、《夢幼曲》等。一種是給胎兒聽的(可將耳機放在孕婦的腹部),它以輕鬆活潑的樂聲來激發胎兒對聲波的良好反應,這種有利的刺激能促進胎兒身心的健康發育,如《B小調第一綱琴協奏曲》、《我將來到人間》等。
妊娠中期胎教方法
給胎兒聽音樂
實施此項操作時,最好將耳機貼於母親的腹壁,不要貼得太緊,也不要離得太遠,每次貼放的時間不要過長,一般以5~10分鍾左右為宜。
幫助胎兒運動
孕婦仰臥或側臥在床上,平靜均勻地呼吸,雙眼平靜地正視前方,全身肌肉作最大程度的放鬆,孕婦雙手從不同方向撫摸胎兒,或用雙手手心緊貼腹壁,輕輕做旋轉動作。
這種幫助胎兒運動的做法堅持一段時間之後,胎兒也就習慣了,會形成條件反射,隻要母親用手刺激,胎兒很快就會進入運動狀態。如果此時有適當的音樂伴奏,則胎兒的運動效果更佳。
幫助胎兒運動的時間也應該固定,一般以晚上8點左右為適宜。每次運動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每次以5~10分鍾為宜,這對胎兒極其重要。
給胎兒講話
母親仰臥或端坐在椅子上,父親把頭俯在母親的腹部,嘴巴離腹壁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一般以3~5厘米為宜。
父親同胎兒講話的內容一般由父親編寫,應該以希望、祝福、關心、要求等為內容,話句應該簡練,話調應該溫和,內容應該健康,切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