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肯定地說,孕婦進行絨毛細胞檢查對胎兒沒有什麼不利影響。受精卵經過一係列生理變化,進入宮腔著床後開始細胞分裂,逐漸增生形成細胞團,在受精後3~5周形成胚胎,然後逐漸發育形成胚囊,內形成胎體,囊外有一層滋養細胞,滋養細胞表麵形成許多毛突起,就是所說的絨毛。隨著妊娠月份的增長,一部分絨毛形成胎盤,另一部分則慢慢退化。我們提到的絨毛檢查,是在胚囊外層取絨毛,因此早期做絨毛診斷不會對胎兒造成損傷。
羊膜穿刺檢查的意義
羊膜穿刺檢查,常用於有產前診斷適應征的孕婦,即在孕期約16周時,在無菌條件下,用有芯腰穿針自腹壁(宮底最高線下2橫指)向宮腔內抽取羊水。抽取的羊水標本送化驗室檢查,從而對宮內胎兒做出診斷。
胎兒在發育過程中,其皮膚、部分口腔粘膜、消化道、泌尿道等處的細胞,由於新陳代謝不斷脫落在羊水中,羊水中的細胞大部分是羊膜細胞和胎兒脫落的上皮細胞。在妊娠中期做羊膜穿刺,取出羊水,通過對羊水中的細胞進行生化、細胞學、細胞遺傳學等分析,可以進行宮內診斷,斷定胎兒的性別、血型以及是否有遺傳病等。
其中,測定胎兒血型,以防母子血型不合。直接將羊水細胞染色後做鏡下檢查,看其染色質,測定胎兒性別,可用於患伴性遺傳病的孕婦,決定胎兒是否保留。還可以將羊水細胞進行培養後再行染色體核型分析,診斷胎兒是否有開放性神經管損傷,如無腦兒、脊柱裂等。羊水檢查還可確定胎兒肺的成熟度,診斷胎兒代謝病等。
由上麵的闡述中可以得知,羊水情況反映著胎兒在子宮內的生活狀況,所以在圍生醫學的防治工作中,羊膜穿刺術檢查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診斷措施。
羊膜穿刺術的安全性與特點
安全性
羊膜穿刺術是完全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的,先進行局部麻醉,然後用有芯腰穿針連接的20毫升注射器通過腹壁、子宮吸取羊水10~15毫升。目的是做產前診斷,進行細胞培養,查找染色體的形態,診斷染色體病;還可以化驗分析,進行酶的檢查等。
實施羊膜穿刺術的最佳時期是在妊娠16~18周,時間過早羊水量少,此時期測甲胎蛋白也最佳。在穿刺前應先做B超掃描檢查,確定胎盤及胎兒位置,以免穿刺時被損傷。
特點
羊膜穿刺手術的特點是:簡便易掌握,嚴密消毒,避免損傷。在B超引導下定位穿刺,操作安全。對采取的標本進行甲胎蛋白測定,細胞培養進行核型分析,借以了解有否染色體病。還可以做羊水生化檢查診斷先天性代謝病。
雌三醇測量的意義
測量雌三醇可知胎盤的功能狀態,還可預知胎兒情況。
胎盤分泌的雌性激素隨妊娠月份而增加,在孕婦尿中含量較多,主要為雌三醇。雌激素是由母體和胎兒的腎上腺、肝髒提供前驅物質,再依靠胎盤中酶的作用而合成,最後以雌三醇的形式從孕婦尿液排出。
足月妊娠時,孕婦24小時尿液中雌三醇含量在15毫克以上。如連續測定雌三醇量均在10毫克以下,或雌三醇量突然下降到原量的50%或更多,說明胎兒胎盤功能不足。
在高危妊娠中,測定雌三醇了解胎盤功能有一定價值,過期妊娠、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孕婦,有胎盤功能不良時,雌三醇含量也減低。對上述孕婦定期查尿雌三醇,可每周進行2次或隔日1次,以便於通過觀察雌三醇的動態變化來監護胎兒。
胎兒成熟度的檢測
胎兒成熟度主要指胎兒的肺成熟度,除此之外,還包括肝、腎、皮膚等成熟度。
胎兒器官發育以肺髒最重要,胎兒出生後能否存活,要看能否建立呼吸功能。胎兒期,肺泡表麵有一層活性物質,在胎兒35周後這一物質迅速增加,它能使肺泡張開,呼氣時保留一定量的肺泡內殘氣而不致萎陷。若表麵活性物質不足,則肺泡萎陷引起缺氧,缺氧後肺泡表麵滲出透明物質而形成透明膜,可阻礙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最後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據統計,有50%~70%的早產兒是死於肺透明膜病。
高危妊娠中,約有半數以上孕婦的宮內環境對於胎兒來說較差,致使不能等到自然臨產,而必需提前分娩。但如果判斷胎齡不夠準確,出生了髒器功能不成熟的早產兒,其多半預後不良。所以,測定胎肺成熟度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測定的最簡便方法是羊水泡沫試驗,泡沫越多越成熟,另外羊水中卵磷脂與鞘磷脂比值大於2也表示胎肺已成熟。再結合胎齡、B超檢查綜合分析,既能做到計劃分娩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早產兒出生,以達到優生目的。
測定胎盤功能的方法
進行胎盤功能測定,是監視胎兒在宮內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胎盤功能檢查,能夠及時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安危狀態,以便及時處理,對於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有一定作用。
測定胎盤功能的常用方法有下述幾種:
血清胎盤生乳素(HPL)的測定
胎盤絨毛的合體細胞產生的HPL,在母血中的濃度會隨胎盤功能的變化而改變。妊娠晚期,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孕婦血清中HPL含量,可了解胎盤功能。此激素與胎兒的脂肪及糖代謝有關,故可預測胎兒情況。
正常妊娠第16周時,即可測出母血中的HPL,以後遞增,至孕38~39周時達高峰。正常妊娠晚期母血中HPL含量平均為15微克/毫升,低於4微克/毫升表示胎盤功能不良,常有胎兒宮內窘迫發生。如果測定的血漿HPL持繼升高,表明母子血型不合,胎兒不久即會死亡,孕婦應立刻中止妊娠。
母體陰道脫落細胞檢查
妊娠時,孕婦陰道上皮細胞同時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形成較厚的中層細胞。這些中層細胞呈船形,稱為“舟形細胞”。如塗片中大量舟形細胞成堆、藍染、無表層細胞,此時嗜酸性細胞指數僅占10%以下,致密核少,提示胎盤功能良好;若陰道脫落細胞塗片中妊娠所特有的舟形細胞極少,且嗜酸性細胞指數達10%以上,致密核指數達20%~40%,並有外底層細胞出現時測,提示胎盤功能不全,要極早采取措施,否則將出現胎死宮內的結局。
血清耐熱堿性磷酸酶(HSAP)測定
通常,胎盤的各種酶均隨妊娠進展而產量增加。因此,其血清濃度可作為判定妊娠時限的指標,並了解胎盤功能。可自妊娠30周開始,隔周取母血測定一次,以了解其血清濃度的動態變化。在先兆子癇發病之前,80%有明顯的堿性磷酸酶升高,且常合並有低體重兒。若血清堿性磷酸酶突然升高,標誌可能有急性胎盤梗塞,胎兒預後不良,而畸形兒和死胎者,在母血中測定此酶的數值偏低。
骨盆的結構與類型
骨盆是胎兒孕育娩出的必經之路,位於人體骨架中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骨盆的形狀及大小決定著胎兒能否順利出世。
骨盆的結構
骨盆由骼恥線分為兩部分,其上為假骨盆,其下為真骨盆,後者與分娩密切相關。真骨盆像一節切斷的彎圓筒,前壁低、短(5厘米),後壁長、高(1厘米),骨盆軸(各平麵中點連線)先向後,然後轉向前。構成骨盆的三個麵分別為:
入口平麵
呈圓或橢圓形(橫徑比前後徑長1厘米),站位時與地麵成60°角。
中骨盆
呈前後徑長的橢圓形。從恥骨聯合下緣至骰椎第4~5節。
骨盆出口
從恥骨聯合下緣徑坐骨結節至骰尾骨交界,呈兩個三角形。
骨盆的類型
骨盆的形狀、大小因人而異,可分為四種類型:
女性型骨盆
骨盆的三個平麵均較寬,側壁不內聚,適合胎兒娩出。這種類型占我國女性骨盆的1/2。
男性型骨盆
骨盆上半部呈三角形,中骨盆及出口橫徑較小,骨盆側壁內聚。如各徑線都小,易出現難產,在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37%。
類人猿骨盆
骨盆各平麵前後徑均比橫徑大,能骨直向後傾,側壁內聚,骨盆深。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6~l/7。
扁平骨盆
骨盆淺,前後徑短,艙骨向後。單純扁平骨盆隻要胎頭能進骨盆入口,其他徑線較寬裕。在我國婦女中這類骨盆占1/3~1/4。
骨盆多為混合型,單純型骨盆較少。
總之,不論是哪種骨盆類型,隻要胎頭與骨盆相稱就能陰道分娩。
產道的組成情況
產道是胎兒脫離母體,來到人世間的通道。如果產道畸形、狹窄或不通,會影響正常分娩。產道分軟產道和骨產道兩部分。
軟產道
軟產道主要由子宮下段、子宮頸、盆底軟組織、陰道、會陰組成。
子宮下段
懷孕5個月後子宮頸的上半部開始向子宮側伸展,逐漸形成子宮下段。懷孕足月時,子宮下段約有7厘米長。產程中子宮上段是主動收縮段,而子宮下段是被動牽引段,隨產程進展下段變薄,子宮口開大。
子宮頸
妊娠後半期子宮頸的上半部逐漸延長,形成子宮下段,當足月妊娠時,宮頸下半部逐漸成熟,變短、變軟而鬆。由陰道的左後方轉向前及中央部,臨產時隨宮縮而宮口開大。
盆底軟組織、陰道、會陰
臨產時,胎囊和胎先露部先把陰道上部撐開,胎膜破裂後,胎頭下降壓迫盆底組織,使產道形成向前彎的長筒。陰道位於骨盆下部的中央,開口於外陰部,前壁短、後壁長,上段較下段寬,有許多橫皺壁,上端有前後左右4個穹窿,宮頸鑲在中央,分娩時胎兒從陰道通過,將皺壁展平達陰道口,此時會陰被撐薄,以利胎兒娩出,如會陰保護不當,易造成裂傷。
骨產道
骨產道即為真骨盆,由骰骨(5節)、尾骨(3節)和左右兩塊骸骨形成,每塊筋骨各由1塊骼骨、恥骨及坐骨融合而成,互相之間有韌帶和關節相連。骨盆分入口、中腔和出口三個平麵,其形狀不同,入口呈橫橢圓形,中腔和出口呈長橢圓形,骨盆軸向前下方伸展,因此,胎兒分娩時要經過不同的動作分娩機轉才能通過骨產道。若骨產道任何一個平麵狹窄或變形都可造成難產。
軟產道異常將妨礙分娩
如果軟產道發生異常,將對胎兒娩出形成阻力,致使難產。造成軟產道異常情況有如下原因:
軟產道疤痕
無論是宮頸、陰道、外陰,都可能因創傷、手術等造成疤痕。如病變輕,妊娠後疤痕可變軟,而不影響產道的擴張;病變嚴重者須剖宮產。
水腫
可因妊高征、妊娠合並心髒病或重度貧血等而產生外陰水腫。對於外陰水腫,除積極進行病因治療外,臨產後可進行硫酸鎂濕熱敷,或在消毒情況下針刺放液。產程過長,胎頭壓迫宮頸,易發生宮頸水腫,使宮頸停止擴大。對此可予局部注射奴夫卡因。若仍無法分娩,則需進行剖宮產,以保母子平安。
子宮頸堅韌
多見於高齡初產婦。子宮頸組織彈性差或痙攣性收縮,致使宮頸口不開。對此,可予局部注射奴夫卡因以便使局部組織放鬆,多可奏效。否則,也需剖宮產。
陰道先天性畸形
陰道先天性畸形分為橫隔、縱隔兩種,前者通常位於陰道的上半段,有小孔居其中或偏側,產程中隨胎頭的下降,橫隔被撐薄而鬆,可行“十”字切開,胎頭即可下降;陰道縱隔,如合並雙子宮雙宮頸,而且縱隔鬆軟,當兒頭下降時,隻要將縱隔推開即可,不影響產程;如縱隔緊或合並單宮頸,則縱隔頂在胎體前阻止其前進,遇此情況,則應於第一產程後半期在消毒情況下將縱隔切除,從而使胎兒順利出生。
腫瘤
陰道囊腫
一般囊腫不大則無礙分娩;如較大、有蒂的囊腫,可在消毒下切除或穿刺吸出囊內物,為胎兒出生掃除障礙。
宮頸癌
子宮頸硬脆、無彈性,影響子宮頸擴張,易出血,故不應陰道分娩,而需采用剖宮產結束分娩。
婦科其他腫瘤
如子宮肌瘤、卵巢腫瘤。凡阻塞產道,影響產道分娩的,都需做剖宮產;否則,可陰道分娩,待產後再處理腫瘤;在妊娠早、中期發現的卵巢囊腫,應在妊娠4~5個月時手術摘除,避免囊腫在妊娠中期發生扭轉,堵塞產道,造成難產。
胎兒產前的監護
產前檢查時,醫生總要聽一聽胎心音,以判斷宮內胎兒的安危。但這種簡便的方法並不可靠。比方說,胎動或宮縮時,胎心率的變化對判斷胎兒的狀況十分重要,可這時候的胎心音往往聽不清,計數也就不準確。再如,胎兒因宮內缺氧(窘迫)而引起的心率細微變化,靠聽診也不容易早期發現。
另一種常用的判斷胎兒安危的方法是看羊水的顏色。未破膜時,要通過羊膜鏡看,比較麻煩;破膜後,根據流出羊水的清亮度、顏色能大致判斷出胎兒是否缺氧,因為胎兒缺氧會引起肛門括約肌鬆弛而排便,羊水就會被胎糞汙染而呈綠色、黃綠色、棕黃色,並伴混濁。但羊水汙染也不能肯定就是胎兒缺氧。
每一位7個月以上的孕婦都可以接受電子監護儀監護。胎兒監護隻需把一個宮縮壓力探頭和一個超聲多普勒胎心探頭分別固定在隆起的腹壁上,儀器便可以隨時連續記錄子宮收縮(包括胎動)的曲線和胎心率變化的曲線。即使宮縮時,胎心率也能記錄得很清楚。醫生從這兩條曲線的變化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上,就能分析出胎兒耐受缺氧的能力(儲備力)和受損傷的程度,準確地預測胎兒安危,為及時決定處理方案提供依據。
如果臨產,胎頭先露,宮口開大3厘米以上,羊膜已破。但在12小時之內,還可以做子宮內監護,操作稍麻煩一些:消毒後,通過產道把一個特製的螺旋式電極輕輕貼掛在胎兒頭皮上,就可以記錄到清晰可靠的信號。隻要孕婦沒有感染症狀,也沒有發現胎兒有出血性疾病,一般不會引起感染或損傷。腹壁上的探頭對胎兒和孕婦也都是安全無害的。
B超是從形態上判斷胎兒、胎盤發育狀況,它能發現較明顯的畸形。但對判斷胎兒心功能就無能為力了。胎兒監護雖不能反映胎兒形態,卻正好彌補了B超的不足,能反映胎兒心功能,借以間接推測胎盤功能是否良好,臍帶是否纏繞受壓。B超不能發現的心髒病,也可在胎兒監護中得到提示。
做胎兒監護時,孕婦需要仰臥位。由於巨大的妊娠子宮壓迫腹腔的大血管,會使回心血量不足,引起心慌、氣短、出冷汗、血壓下降等症狀,這時隻要改為側臥位或半臥位,就可以糾正了。
巨大兒對分娩的影響
新生兒出生體重等於或超過4000克時稱為巨大兒,巨大兒分娩時對母子都沒有好處,其原因為如下:
1如胎兒過大,使正常骨盆相對狹窄而發生頭盆不稱,同時不正常胎位也會增加,像臀位、枕後位、枕橫位、高直位等。臨產後,若胎頭遲遲不能入盆或胎頭下降緩慢,子宮又過度膨脹,可引起於宮收縮乏力。
2胎頭大,陰道分娩時較困難,致使用產鉗、胎頭吸引器助產或剖宮產的機會增多,容易造成產傷。
3胎兒雙肩徑線過大會造成肩難產。有報道,巨大兒肩難產的發生機會比正常兒要多10倍。由於操作時過度用力,可造成產婦軟產道的損傷,或新生兒骨折和肌肉、神經撕裂,甚至引起窒息、顱內出血等。
4過度膨脹的子宮使子宮肌肉收縮力減弱,易引起產後出血。剖宮產、困難的陰道助產時出血也多。
5產婦因體力消耗大、出血多、全身抵抗力減低,容易盆血、產褥感染,身體恢複也慢。
懷有巨大兒的產婦屬於高危產婦,應嚴密觀察產程,按試產處理;注意接生技術,放寬剖宮產指征,預防產後出血和感染,還要仔細觀察新生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