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危妊娠者,若有產史不良,比如死胎、胎兒畸形、遺傳病史等,應進行有關化驗,包括母體血清或羊水穿刺檢查染色體,甲胎蛋白主要用於篩選畸形。
產前檢查,一旦發現異常現象,就應做好相應準備。
“B超”檢查的意義、範圍與配合
B型超聲波掃描儀是目前婦產科廣泛使用的一種比較先進的檢查儀器,也是醫生使用得最多的一種檢查方法。是一種安全度高,可靠性強,使用方便,不會給檢查者帶來任何痛苦的可以重複應用的有效的檢查方法。
意義
通過檢查可以診斷早孕,如停經後是否懷孕了;觀察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情況,如胎兒的大小、胎兒心搏情況等;診斷胎兒是否畸形,如無腦兒、脊柱裂兒、腦積水兒等;了解胎兒內髒有無異常,如有無先天性巨結腸、多囊腎等;掌握胎兒的成熟度,如胎兒的身高體重等;監測胎位是否正常,如胎頭是進入盆腔還是浮在恥骨上;判斷有無婦科疾病,如子宮腫瘤、卵巢腫瘤等。
範圍
應用B超做產前檢查,是產前診斷的一種重要手段。妊娠期應用B超檢查可以測知以下幾項指標:
確定胎盤附著部位
正常位置的胎盤附著於子宮前壁、後壁、側壁或宮底處。通過B型超聲波檢查可確知有無異變。
確定胎盤成熟度分級
胎盤成熟度共分四級:0級、Ⅰ級、Ⅱ級、Ⅲ級。I級標誌胎盤基本成熟;Ⅱ級標誌胎盤成熟;Ⅲ級標誌胎盤已衰老,由於鈣化和纖維素沉著,使胎盤輸送布氧氣及營養物質的能力降低,胎兒的生命隨時受到威脅。
羊水量
有關確定羊水量多少的方法目前還沒有一個一致的標準。美國進行B超檢查時,僅憑肉眼觀察估計羊水量的多、中、少。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則根據胎兒頸部、腹部、臀後部三處的羊水量平均值計算。孕足月時,平均羊水量為4~5厘米;羊水量均值大於或等於6厘米為羊水較多;大於或等於8厘米為羊水過多,可能同時合並有胎兒畸形;小於或等於3厘米為羊水較少;小於或等於2厘米為羊水過少,說明胎盤功能低下,胎兒有死在宮內的危險,應選擇適宜時機引產,或行剖宮取子術搶救胎兒。
胎位
B超可測知胎兒在宮腔內所取的位置——“胎位”,了解胎頭是否進入盆腔或是浮在恥骨上。
胎盤位置
正常情況下,在妊娠中後期,胎盤一部分或者全部在子宮下段附著。如把子宮頸口遮蓋住,屬於病態,醫學上稱之為“前置胎盤”。在胎盤的後方其附著處做B超檢查發現有液性暗區時,提示胎盤後有出血,是胎盤早期剝離的征象之一。若胎盤緣在宮內口處時,則為“低置胎盤”。孕婦應臥床休息、嚴禁發生性交。如有陰道出血時,應隨時就近就診。若胎盤將宮內口完全覆蓋為“中央性前置胎盤”,患者隨時可發生無痛性致命的陰道大出血,需要住院觀察治療,萬一發生陰道大出血,須馬上進行剖宮產手術,全力救助處在危險中的母子。
胎頭雙頂徑(BPD)
胎頭雙頂徑的測量是中、晚期妊娠中估計孕期、胎兒體重和成熟度的有效指標。
首次胎頭雙頂徑(BPD)——胎頭最大橫徑的計測最好在孕26周前進行,因此期生物學變異小;第二次胎頭雙頂徑的測定應在首次計測6周後,多在孕30~33周間進行,胎兒絕大部分生長遲緩發生在此期。通常胎頭雙頂徑為85厘米,胎兒體重約2500克;若胎頭雙頂徑超過10厘米,胎兒可能為“巨大兒”(體重大於或等於4000克重)。
胎兒頂臀長
胎兒頭頂至臀尖間長度為“頂臀長”。此長度與胎兒的身長、體重有關。一般,頂臀長越長,其身長也越長,體重也相應較重。
此外,還可利用超聲計測胎兒整體體積、胎兒內髒(心髒)或胎盤體積,借此判斷胎兒成熟度。
B超檢查除能檢測這些內容外,胎兒在子宮內的生活還可借B超的熒光屏顯現出來。如:胎兒吞咽羊水,心髒的跳動,胸廓起伏的運動,逐漸脹滿的膀胱,尿液的排出,都可以顯現出來。
配合
B型超聲波檢查雖是一種先進的醫療手段,但它仍需要患者與之極力配合,才可能使檢測的結果準確度高。
由於B型超聲波掃描需要在一定的“液窗”下進行觀測,也就是說,要求做B超檢查的婦產科患者必須有足夠的膀胱充盈——憋足尿。按預約指定的時間到院進行檢查。通常,要求患者在早8點以前到達醫院。為了保證到院時膀胱內有充足的貯留尿液,最好晨起不要排尿。如不能堅持到8點不排尿時,可於晨起5~6點鍾時排尿一次。行B超檢查當日照常進早餐,可吃些豆漿、牛奶、餛飩、稀粥等含水分多的飲食。最少要飲水1000毫升(可喝汽水或桔子水等飲料),以保證到院時膀胱內的尿液充足。
若患者病情急、重,屬於可疑宮外孕、或卵巢囊腫扭轉等婦科急症,立時憋尿已來不及,可行臨時膀胱注液——在消毒情況下向膀胱內注入生理鹽水500毫升左右,以便在膀胱充盈後進行觀察。在膀胱注水的過程中,因膀胱內的水柱壓不斷升高,患者可出現強烈的排尿感。此時,患者應盡量克製,千萬不要排尿,否則,前功盡棄。因為反複向膀胱內注水,有導致泌尿係感染之虞。
在進行B型超聲波檢查的過程中,應遵從醫生的指導,配合檢查。
胎兒監護的方法與配合
胎兒監護的方法
現在對胎兒發育情況、生命健康等的監護工作一般由電子儀器來進行。通常,利用胎兒監護儀進行的胎兒監護有下述三種方法:
無刺激試驗
無刺激度驗就是,在不給任何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監護宮縮、胎動、胎心基率,觀察宮縮及胎動時胎心相應的變異。正常的胎兒胎動及宮縮時胎心率輕度增加。若無此反應,說明胎兒應激能力差。應進一步做宮縮刺激試驗,了解胎兒對宮縮負荷的應激能力,以確定胎兒能否承受陰道分娩,決定分娩方式。可通過刺激乳頭,或靜脈點滴催產素的方式誘發宮縮,進行宮縮刺激試驗。
刺激乳頭試驗
患者應先將手指清洗幹淨,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撚搓雙側乳頭,反射性地引起宮縮,觀察誘發宮縮後的胎心率的變異。此方法較簡便。
催產素激素試驗
若刺激乳頭未能如期誘發起子宮收縮,可有計劃地在醫生守護下,靜脈滴入稀釋的催產素溶液,以誘發規律宮縮,了解在規律宮縮下胎心的變異程度,借以推斷胎兒對宮縮時缺氧負荷的儲備能力。
孕婦的配合
胎兒監護的三種方法的測定結果準確度直接受患者的配合程度影響,那麼,做胎兒監護時,孕婦應怎樣配合呢?
1檢查前排空大、小便。
2檢查時應安靜臥床,不要亂動,不要講話。
3若激發宮縮後,不要呻吟亂動或屏氣,以免影響監測結果。
4留心胎動,每當胎動出現時,即應按壓開關。
5在監測過程中出現頭痛、頭暈、眼花、心難受等不適時,要及時通知醫生,做好處理的準備。
胎心電子監護儀的使用方法
電子監護胎心的意義
舊時聽診器不能掌握胎心的連續變化,不能識別心跳間的微細變動。胎心電子監護儀克服了聽診器的不足,已在全世界廣泛使用,目前在我國也已普及。
胎心監護主要為的是借觀察產前、產時胎心率與宮縮、胎動的關係,來估計胎兒在宮內有無缺氧及缺氧程度,以便及時處理,提高產科質量,降低圍生兒死亡率,是現今妊娠及分娩時有效的監護措施。
胎心電子監護儀的使用
胎心電子監護儀分內監護與外監護兩種監護儀。內監護用胎兒頭皮電極連在胎兒頭皮上測出胎兒心電圖,還能用宮腔內導管測定宮腔壓力,圖形清晰,不受腹部肌肉收縮幹擾,但隻能用於臨產後宮口開大1~2厘米以上、胎膜已破的產婦。外監護時,孕婦取半坐位,將胎心探頭和宮縮計放在腹壁上,操作時間20分鍾。胎心率、胎動、宮縮顯示在屏幕及圖紙上。此法簡便、安全,適用於產前或臨產後,但宮縮過強時或孕婦使用腹壓時可幹擾圖形,影響診斷。
檢測胎兒心率的方法
超聲波檢測法
無論是A型示波法、B型斷層法,或是超聲多普勒法,均可在妊娠8周始從孕婦腹壁上測到胎心。在妊娠中、晚期,B超可發現明顯的胎兒心髒畸形。
聽診法
孕18周以後,普通的胎心聽筒或額頭聽診器即可在孕婦腹壁上聽到胎心音並計數心率。此方法簡單易行且經濟,是目前各級醫院最常用的聽胎心方法。
耳聽法
在妊娠晚期,將耳朵貼在孕婦腹壁上可以直接聽到胎心音。
電子胎心監護儀
由於電子胎心監護儀對胎心次數及胎心變化可以作連續記錄,因此可以很好地掌握胎兒生活情況。根據使用方法不同,有超聲多普勒、胎心音圖、腹壁心電圖及直接胎兒心電圖。監護途徑有內監護(直接監護)和外監護(間接監護)。此方法一般用於妊娠中、晚期對胎兒顯現異常或過期妊娠等妊娠合並症者的胎心監護。
胎兒鏡檢查的一般情況與實施方法
一般情況
胎兒鏡檢查有可直觀了解胎兒情況的特點,因此當超聲波不能確診胎兒是否畸形時,可采用胎兒鏡檢查。胎兒鏡檢查常用於以下情況:
1協助確診胎兒畸形。在孕15~20周時,通過胎兒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胎兒軀體、四肢發育情況,有無畸形,並能確診神經管畸形。
2可在鏡下取胎兒皮膚做活細胞檢查,以便檢查胎兒染色體畸形等。
3在胎兒鏡直視下,從臍帶進入胎盤處取血,以檢查血友病、鐮狀細胞貧血或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病。
4對曾有過不明原因死胎、死產和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孕婦,胎兒鏡檢查直接取血做免疫抗體試驗等,可有助於早期了解胎兒病變的程度,以便及早治療。
實施方法
胎兒鏡是一種產前檢查、診斷的特殊儀器,是近年來應用特製內鏡對胎兒做直接觀察的方法。
進行胎兒鏡檢查需利用B超聲儀做監護。先確定胎兒及胎盤的位置後,在腹部選擇穿刺進針的部位,穿刺部位應避開胎兒和胎盤。穿刺必須在局麻下進行,通過穿刺針芯,將特製的光學纖維內鏡送入羊膜宮腔內,直接觀察胎兒的情況,或取活組織等進行檢查,診斷比較確切、直觀。
胎兒鏡檢查雖然直觀、確切,但由於此技術較新、較複雜並常伴有並發症,因而要掌握一定的指征,非必要時一般不用此方法。操作時要慎重、認真,需注意的事項有以下幾種:
1進行胎兒鏡穿刺常會並發羊膜炎。對此應做好抗炎預防感染準備,孕婦適當服用抗生素,檢查操作時要嚴格消毒。
2胎兒鏡檢查有可能引起流產或損傷胎兒。因此在檢查前,孕婦須應用鎮靜劑和解痙劑,以防過度緊張引起宮縮、早產等。術後還應給予必要的保胎措施。
3胎兒鏡檢查視野較小,隻能看到2~4厘米的胎兒表麵。如果羊水混濁時,胎兒鏡直視有困難。因此,胎兒鏡檢查需要在清亮的羊水下進行,羊水混濁不宜用胎兒鏡檢查。由於胎兒鏡的視野小,因此,需與B超配合選擇最佳穿刺點。
羊水檢查的意義
羊水檢查是產前診斷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羊水檢查,可預測多種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溶血病
測定羊水中膽紅素的含量。在妊娠晚期測兩次羊水中膽紅素含量,每次間斷3~4周。如膽紅素含量增加,再結合父母血型和以往的分娩史,可作出診斷。
肺透明膜病
肺泡表麵活性物質卵磷脂的缺乏是引起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如卵磷脂與鞘磷脂的比例不到2~3:1時,對此病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
可檢查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當正常妊娠15~20周時,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10微克/毫升以下。無腦兒或開放型脊柱裂畸形,此含量增高,有時高出20倍以上。Rh溶血病,先天性食道閉鎖、法魯氏四聯症、先天性腎病等都有甲胎蛋白增高。
對各種染色體疾病及各種先天性酶缺乏病均有診斷意義。
產前診斷的治療
產前診斷的孕婦
產前診斷又叫胎兒宮內診斷,為了優生,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孕婦需要做產前診斷:
孕婦年齡大於35歲。
夫婦一方為染色體異常或為染色體平衡異位攜帶者。
有分娩染色體異常兒曆史者。
夫婦一方為X連鎖隱性遺傳病人或有某種X連鎖隱性遺傳性患兒分娩史,此次妊娠須做胎兒性別預測者。
其他經產前谘詢門診檢查確定要進行胎兒宮內診斷者。
產前診斷的目的在於,了解胎兒有沒有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
產前診斷的治療
產前診斷是實現優生的重要措施。就是在胎兒尚未出生前,通過B型超聲波檢查X線攝片、羊膜腔造影及胎兒造影、羊膜腔穿刺以及經宮頸管吸取絨毛做細胞培養、羊水分析等,借以診斷染色體異常、伴性遺傳病及先天性代謝障礙,避免生出殘缺嬰兒。
B型超聲波檢查
從妊娠6周(停經)至足月,定期進行B超檢查,可了解宮內胎兒發育情況,診斷胎兒異常。
X線攝片檢查
胎兒骨骼一般在孕20周後顯影較清晰。神經管、骨骼及頭麵部畸形在妊娠晚期才能通過平片得出診斷。故不能滿足臨床早期診斷,及時處理的要求,且有些畸形也不能靠平片下結論。拍攝質量高的平片,可協助診斷聯體畸形。
羊膜腔造影及胎兒造影
羊膜腔內注入X線造影劑可清晰描繪出胎兒外形及羊膜腔輪廓。水溶性造影劑可更好地將胎盤、胎兒外表麵及胃腸道表現出來,可診斷胎兒頭部、四肢及神經管畸形,食道及腸道閉鎖。雙胎合並羊水過多,注入造影劑後24~72小時,若兩個胎兒均吞入顯影劑,胃腸道顯影,則提示為單羊膜腔雙胎妊娠。
早破水的診斷
胎膜是胎兒的保護膜,有了胎膜才能發揮羊水保護胎兒作用,使胎兒在宮內活動自如,免受擠壓,以及保持宮內恒溫、避免早產等功能。
胎膜由羊膜和絨毛膜組成,前者在內,後者在外。胎膜隨妊娠的進展而擴大,一直維持到分娩時子宮頸口開大。由於宮口開大處的胎膜承受不了較大的壓力而破裂,胎膜破裂後羊水從陰道流出,產婦常以為是小便濕了內褲。
羊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內有白色小塊的胎脂和胎毛。由於破膜的部位和大小不同,陰道流出的羊水量也不同,高位破膜水量少,低位破膜水量多。有時隻是絨毛膜玻而羊膜仍存,也會流出少量的水,經臥床休息,破裂的絨毛膜可修複。
當胎膜破裂難以鑒別時,可將化學試紙放入陰道,堿性的羊水可使橘黃色的試紙變成深綠色;顯微鏡下可看見羊水內的小脂肪塊和胎毛;肛門指診覺胎膜由鼓脹而變癟,胎頭也隨之下降。
及時診斷胎膜破裂很重要,有指導產程處理的意義,以避免感染和臍帶脫垂等並發症。
絨毛細胞檢查的意義與影響
絨毛細胞檢查一般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其方法是妊娠早期(停經40~70天時),醫生在無菌操作下利用特製的細塑料管自宮頸進入宮腔,吸取少量絨毛標本,進行絨毛細胞的染色體檢查。絨毛細胞是胚胎的一部分,這種細胞分裂旺盛、繁殖迅速,取材後,經過實驗室特殊處理,就可製出絨毛細胞的染色體核型,即胎兒染色體核型,從而可診斷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
絨毛細胞檢查是產前診斷中的一項創新,隨著這項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大大縮短了曾經被認為需要在妊娠中期取羊水檢查才能診斷胎兒染色體病的時間。這樣,凡有適應證需要檢查的孕婦,在懷孕早期40~70天之間取絨毛做產前診斷,就可以檢查出胎兒是否有嚴重的染色體缺陷。這樣確診屬畸形胎兒的可以及時中止妊娠,同時也保護了孕婦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