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飲食營養1(1 / 3)

第一章飲食營養1

新生兒消化功能的發育

剛出生的嬰兒就會躺在媽媽懷裏吃奶了,這個本事早在媽媽肚子裏就學會了。生後吃奶使吮吸和吞咽更加熟練協調。力不從心的是這麼小的嬰兒他的消化能力有限,唾液腺中消化澱粉的酶少,除了消化蛋白質、脂肪的酶外,沒有消化澱粉需要的酶,所以,月子裏的小兒光吃奶就足夠了。如過早地喂米糕、米粉等食物,會引起消化不良。

小嬰兒食管和胃的肌肉發育不全,尤其是胃的出口(幽門)比入口(賁門)肌肉發育得好,吃完奶後立即搬動孩子會出現溢奶,就是這個原因。小兒腸的吸收能力好,腸的蠕動較強,排便次數也多。

母親尚未開奶前新生兒的喂養

有些媽媽生下小寶寶後沒有馬上開奶,或者奶水稀少,這個時候如果寶寶餓了該怎麼辦呢?在很多愛嬰醫院裏禁止喂除母乳之外的任何東西給寶寶,哪怕是水。這是為什麼呢?會不會餓壞了寶寶?

一般情況下,在寶寶出生後1至2周後媽媽才會真正下奶。但在寶寶出生的第一周必須讓他多吸吮、多刺激媽媽的乳房,使之產生“泌乳反射”,才能使媽媽盡快盡早下奶,直至足夠寶寶享用。如果此時用奶瓶喂寶寶吃其他乳類或水,一方麵容易使寶寶產生“乳頭錯覺”,不願再費力去吸媽媽的奶,另一方麵因為多數衝製的奶比媽媽的奶甜,也會使寶寶不再愛吃媽媽的奶。這樣本來完全可能母乳喂養的媽媽會因寶寶吸吮不足,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甚至停止泌乳。

那麼,寶寶一時吃不飽,會不會餓壞呢?不會的。因為寶寶在出生前,體內已貯存了足夠的營養和水分,而以維持到媽媽泌奶,而且隻要盡早給寶寶喂奶並堅持不懈,那麼在寶寶吮吸的刺激下,母乳足以夠其享用,而且會越來越多,不要輕易失去信心。

母親開奶前新生兒水的喂養

水的喂養

人體的重量大部分是水分,年齡越小,體內水分比例越高。滿一個月嬰兒體內水分約占體重的75%,早產兒占80%左右,成人占60%。由於新生兒體表麵積較大,每分鍾呼吸次數多,使水分蒸發量較多,而他們的腎髒為排泄代謝產物所需的液量也較多。因此,嬰兒按每公斤體重計算,所需液體較多,在第一周以後,新生兒每天需要液體量為每公斤120~150毫升。

人工喂養大多數是用牛奶,從牛奶的成分來說,牛奶中的礦物質即鈣、磷、鉀、氯等物質要比母乳中大3倍之多,這些礦物質吸收到體內後,多餘的礦物質就需要通過腎髒由尿中排泄。為了保證體內礦物質的供需平衡,就要求腎髒排泄多餘的礦物質。從嬰兒的腎髒功能來看,嬰兒的腎髒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換句話說,要讓腎髒排出多餘礦物質,就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才能保證完成任務。水分不足,腎髒就完不成任務,如果勉強完成,就會使腎髒受損。

所以,除了喂奶,千萬不要忘記喂水。用牛奶喂養者或炎熱夏季出生的新生兒,尤其要注意喂水。但喂水也不要過量,以免使嬰兒心髒、腎髒增加負擔。一般來說,母乳喂養的小兒,在4個月以內隻需少量喂一些水或果汁,而人工喂養的小兒則應在兩次喂奶之間喂一次水。到了炎熱的夏季,小兒最容易渴,除了喂奶外,還應多給一些水喝,使得寶寶獲得充分的水分。

喂養果汁

寶寶天生喜歡吃果汁,喜歡果汁的那種甜酸味,多吃果汁可以補充維生素C。還可以習慣各種味道,習慣用匙子吃東西。

開始時可用溫開水將果汁稀釋一倍,第一天每次隻喂1湯匙,第二天每次喂2湯匙,第三天每次喂3湯匙……,這樣一天天逐漸增加,滿10湯匙時,也就是第10天開始,就可以用奶瓶喂,等寶寶習慣以後就可以不用溫開水稀釋了。

一天可喂3次,每次喂30~50毫升。喂奶前後不要喂,最好在洗澡、日光浴、散步以後喂。

喂養注意事項

寶寶不願吃或吃了就吐的,不要勉強喂,可以改變一下果汁種類和稀釋辦法,或稍加些糖再試試看。

腹瀉時可暫時中止喂果汁,等身體恢複以後再喂。

隻要孩子情緒正常,即使拉綠色大便也無妨,可以繼續喂果汁。

在水果中,蘋果和西紅柿有使大便變硬的作用,柑、桔、西瓜、桃子有使大便變軟的功能,因此,孩子有些腹瀉時,可喂蘋果汁和西紅柿汁,便秘可喂柑、桔、西瓜、桃子等果汁,很有效。因為果汁都能使大便變成酸性,所以吃了果汁後大便會變綠,或吃了蘋果汁後大便會發黑。這些都不是病,請勿擔心。

母親給新生兒早開奶的意義

過去由於觀念和醫院條件的限製,嬰兒生後不能馬上吃到媽媽的奶。現在的情況不同了,隨著愛嬰醫院的創建和普及,母嬰同室為母乳喂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嬰兒在出生後半小時內就能吃到媽媽的奶了。這時雖然母親的體力很差,奶還不脹,孩子吃奶也很笨拙,但這些都不用擔心,會有醫護人員來幫助母親喂奶。

早開奶的目的是讓孩子吃上初乳,得到母親給予的各種營養物質和免疫物質,免受外來細菌的感染。早開奶早吸吮乳頭,可刺激母體泌乳,為母乳喂養開個好頭。早開奶還能使母親減少產後出血。

開奶前不要給新生兒喂糖水

老的育兒法認為新生兒出生後疲勞,需要先休息,待12小時後要預先試喂糖水,能吃下糖水再開始喂哺。其實這種方式對新生兒不利。因為新生兒喂糖水後,消除了饑餓感,減少了小兒對吸吮母親乳頭的渴望感,這樣失去了對母親乳頭的刺激作用,故使母乳分泌延遲,乳汁量也少,影響母乳喂養。如果用奶瓶、橡皮乳頭來喂糖水更不好。軟橡皮奶頭孔徑較大,小兒吸吮不需要太費勁,而吸吮母親乳頭要費較大的勁,所以小兒就不願再吸吮母親的乳頭,勢必造成喂養困難。總之,開奶之前不宜給新生兒喂糖水。

開奶前不要給喂高濃度糖水

給小兒服用高濃度糖的乳和水,易患腹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至發生營養不良。新生兒吃高糖的乳和水,還會使壞死性小腸炎的發病率增加。因為高濃度的糖會損傷腸粘膜,糖發酵後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腸腔充氣,腸壁不同程度積氣,產生腸粘膜與肌肉層出血壞死,重者還會引起腸穿孔。臨床可見腹脹、嘔吐,大便先為水樣便,後出現血便。

開奶前不要給新生兒喂牛奶

許多產婦在分娩前,總預先買好奶粉、奶瓶、奶頭,嬰兒出生後,就先喂點牛奶。這種方式喂養是錯誤的,害處很多。首先讓嬰兒喂哺了牛奶,就不願再吸吮母親的乳頭,減少對母親乳頭周圍神經的刺激,降低催乳素、泌乳素的分泌,導致母乳量減少。其次牛奶喂養細菌汙染的機會多,尤其是用奶瓶喂養,奶瓶及奶頭易被細菌汙染,使用不當時,易使嬰兒發生腹瀉。另一方麵,從營養學方麵看牛奶的營養價值要遠低於母奶。因此,新生兒出生後,開奶前不要預先喂牛奶。

怎樣給新生兒喂奶

喂奶時母親及寶寶都應采取最適當的體位,母親可坐在沙發上或臥在床上(側臥或仰臥),寶寶的身體轉向母親,緊貼母親身體,下頦接觸乳房,鼻尖對著乳頭。讓寶寶含著乳頭及大部分乳暈,母親用上臂托住寶寶的頭部,以免過度後仰而妨礙乳汁的吞咽,同時還可聽著輕鬆的音樂或心平氣和與寶寶交談。這樣可使母子心心相印,情感交融有利孩子身心健康。

母乳喂養的重要性

新生兒剛剛脫離母體,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和營養,但嬰兒在這個時期不能喝水又不能吃飯,因此,嬰兒就吮吸母親的乳汁,這好像是與生俱來的。盡管嬰兒的喂養除了母乳之外,還有其他許多代喂品,但我們還是要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有許多優點。

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容易得病

母乳喂養的嬰兒很少有腸胃炎、胸部感染和麻疹的病例,這是由於嬰兒直接接受了抗體的緣故。所有的嬰兒都在出生前通過臍帶內他們母親的胎盤血中接受了一些抗體,而母乳喂養的嬰兒,其體內抗體則可由初乳和母乳內的抗體得到補充。在嬰兒生活的頭幾天裏,抗體可對腸道產生一種保護作用,並且由於抗體為血液所吸收,形成了身體保護作用的一部分,以抵禦各種傳染病。有些抗體,諸如抗脊髓灰質炎的抗體是在母乳內的,因此,當用母乳喂養嬰兒時,母親能夠自動地保護新生兒。但是,嬰兒在3~9個月大的時候,母親一定要為她的嬰兒再做一次免疫接種。

母乳比生奶更容易和更快消化

母乳喂養的嬰兒不會便秘:嬰兒很少拉大便,這是由於食物有效地和完全消耗的緣故。嬰兒的大便往往軟而無臭,並且不含有通常會引起阿摩尼亞性皮膚炎的細菌,因此,你的嬰兒是不易患尿布疹的。

嬰兒的體重

每個嬰兒有其各自的食欲和新陳代謝率——他決不會同你鄰居的嬰兒一樣,所以你的嬰兒比鄰居的嬰兒胖點或瘦點的話,請你不必為此擔心。

母乳喂養簡單省事

母乳常保持合適的溫度,你不必浪費時間洗刷奶瓶和配製奶方,又可節省購買奶瓶等用品的錢。母乳喂養的嬰兒少腸氣、睡眠時間較長、無奶臭味以及奶味不難聞。

母乳喂養法對母親體形有好處

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如果采用母乳喂養法,在妊娠期間所積聚起來的脂肪就會消除。在母乳喂養期間,母體內釋放一種荷爾蒙(激素)名為“催產素”,這種荷爾蒙促進子宮回複到原來的正常大小,骨盆更快地恢複正常,腰圍亦然。母乳喂養也不會影響乳房的形狀和大小。現在有一種錯誤觀點,認為母乳喂養會引起乳房下垂,引起體形變形,所以,一些年輕母親,為保持自己體形美,就避免母乳喂養,這是不正確的。

母乳喂養有利於母親避孕

如果采用母乳喂養法的話,因嬰兒吸啜刺激使催乳激素分泌增加,促進產乳量,同時抑製排卵,有避免懷孕的特點。

母乳喂養的許多益處

母乳營養豐富

鈣磷比例適宜(2:1),有利於孩子對鈣的吸收,母乳中含有較多的脂肪酸和乳糖,磷脂中所含的卵磷脂和鞘磷脂較多,在初乳中微量元素鋅較高,這些都有利於促進小兒生長發育。

母乳有助於營養吸收

脂肪球也小,且含有多種消化酶。母乳中的乳脂小兒在吸吮過程中,舌咽分泌的一種舌脂酶,有利於對脂肪的消化。另外,母乳的緩衝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質

在母乳中含有各種免疫球蛋白,如IgA、IgG、IgM、IgE等。這些物質會增強小兒的抗病能力。特別是初乳,其中含有多種抗病的抗體和免疫細胞,這是在牛乳中所缺少的。

母乳是嬰兒的天然生理食品

從蛋白分子結構看,母親乳汁喂養嬰兒,不易引起過敏反應。而在牛奶中,含有人體所不適應的異性蛋白,這種物質可以通過腸道粘膜被人體吸收引起過敏。因此,有的嬰兒哺牛奶以後,發生變態反應,引起腸道少量出血、嬰兒濕疹等現象。

母乳方便衛生

母乳中幾乎沒有細菌,直接喂哺不易汙染,溫度合適,吸吮速度及食量可隨小兒需要增減,既方便又經濟。

母乳喂哺增進感情

母親對嬰兒的照顧、撫摸、擁抱、對視、逗引以及母親胸部、乳房、手臂等身體的接觸,都是對嬰兒的良好刺激,這樣嬰兒會感到心情愉快,有利於嬰兒身心健康,對嬰兒的成大有好處。

母乳喂哺有助泌乳量

嬰兒的吸吮同時也會使母親泌乳量大增,對母親的子宮收縮、產後恢複也是極有好處的。

喂母奶可少得佝僂病

佝僂病俗稱軟骨病,是一種常見的小兒慢性營養缺乏病。一歲以內的嬰兒發病率最高。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由食物攝入的鈣不能很好吸收利用,生骨作用失常,以致影響骨骼的生長而導致佝僂病。然而,用母乳喂養的嬰兒卻很少出現此病,為什麼呢?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營養食品,尤其是母乳中所含鈣、磷比例合適,有利於鈣的吸收,為嬰兒骨骼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母乳與牛乳比較,牛乳內含鈣量雖高,但鈣、磷比例不太適合嬰兒胃腸的吸收,多餘的鈣從尿液中排出,而不是最有效地利用在骨骼生長上。母乳中的乳糖又能促進腸壁對鈣的吸收,避免鈣在腸腔內沉澱。此外,母乳中所含蛋白質利用率較高,對鈣的吸收和利用也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母乳喂養的孩子能從母乳中攝取充足的鈣,為預防佝僂病打下了物質基礎。

然而,體內的鈣鹽能否正常沉積在骨骼的生長部分,要靠維生素D的作用。如果機體內維生素D的量攝入不足,也影響骨骼的生成。因此,凡用母乳喂養的嬰兒,也應予足夠的維生素D補充。最好的辦法就是到戶外直接接受日曬,在體內自身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生骨作用。如果日曬得不到保證,需添食濃縮魚肝油滴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