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飲食營養1(2 / 3)

聯合國對母乳喂養的規定

國際上將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作為婦幼衛生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兒童基金會發表了“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的聯合聲明”。要求4-6個月的嬰兒必須純母乳喂養,並作了有關規定:

建議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內即喂奶,這樣可促使母乳來得早、多,有利於產婦子宮收縮,減少產後陰道出血。

新生兒開奶前不宜喂糖水。糖水比母乳甜,喝慣了糖水將影響新生兒的吸吮力。不要給母乳喂養的嬰兒吸橡皮奶頭,因橡皮奶頭不用費力,易使新生兒產生錯覺。橡皮奶頭和奶瓶不易徹底消毒,易發生消化道疾病。

提倡母嬰同室,讓母親與嬰兒一天24小時在一起,有利於增進母嬰之間感情,有利於乳汁分泌,有利於產婦照料孩子,有利於按需哺乳。

鼓勵按需哺乳,嬰兒何時要吃就何時喂,另外母親奶脹也要及時喚醒嬰兒喂,隻有做到按需喂養,才能保證嬰兒生命發育的需要。

4-6個月以前嬰兒提倡純母乳喂養,母乳無論從熱量或水分上都是足夠的,隻要母乳充足,不需另外加喂水。

斷奶時間。1歲以後母乳的蛋白質含量下降,但仍是嬰兒的良好飲食,而且母乳內的脂肪在嬰兒1歲後才逐漸增多,因此,嬰兒斷奶時間為1歲半為宜。

不宜母乳喂養的母親

盡管大力提倡母乳喂養,但是有的母親不適宜母乳喂養,否則,會給嬰兒造成一定的損害。一般說來,患有下列疾病的母親不宜給孩子喂奶:

(1)患有嚴重心髒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的母親,為避免病情加重,都不宜喂奶。

(2)患有肝炎、結核病的不宜喂奶,以免傳染嬰兒。

(3)患精神病和癲癇病的母親,若在喂奶時發作,會對嬰兒造成傷害。而且患病母親因為長期服用魯米那、安定片等藥物,藥物可隨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引起嬰兒嗜睡、虛脫、全身瘀斑等等,因此不宜喂嬰兒。

(4)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母親,在服藥期間也不要喂奶,以免引起嬰兒甲狀腺病變。

(5)患急性感染的母親,在服用紅黴素、氯黴素、磺胺等藥物治療期間,應停止給嬰兒喂奶數天。為了避免回奶,應將乳汁吸出來倒掉,待病好後再繼續哺乳。

(6)生下患乳糖血症或苯丙酮尿症患兒的母親,要立即停止用母乳及其他乳類製品喂養患兒,以免患兒智力受到損害。

(7)母親乳房患病,如乳頭凹陷,乳頭糜爛,乳腺炎等都不宜給孩子喂奶。

(8)服用避孕藥或注射鏈黴素時,也不宜讓孩子吃母乳。

(9)母親患嚴重感冒或高燒時,也要暫時中止喂奶,等恢複之後再喂。

不宜母乳喂養的母親,應該努力想辦法醫治自己的病患,盡快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母乳喂養的要領

母乳喂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年輕母親應掌握下麵要領:

掌握嬰兒需要的乳量

從解剖學上來看,所有母親都適合喂養她們的嬰兒,母親的乳汁最適合嬰兒。乳房產生的乳汁是嬰兒的天然食物,嬰兒不會拒絕食用。就身體而言,母親是完全能夠喂養她的嬰兒的:乳房的大小和你可產生的乳量無關。乳量乃取決於你的嬰兒的攝食量多少,因此,供給和要求也是如此。嬰兒攝食的乳量越多,母親的乳房產生乳量也越多。

新生兒需要的乳量為:每450克體重每日需要50~80毫升。所以,一個3公斤的嬰兒每日需要400~625毫升。你的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時後產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日產奶720~950毫升是足夠的。

掌握開始喂奶的時間

母親第一次給嬰兒喂奶叫“開奶”。在過去很長時間裏,人們大多強調母親產後非常疲勞,需要一段時間休息,所以一般應在嬰兒出生後6~12小時才開始喂奶,好像這樣才有利於母親。

其實早開奶有利於母子的健康,產後盡早讓嬰兒吮吸母親乳頭,新生兒強有力吸吮是對乳房最好的刺激,喂奶越早越勤,乳汁分泌得越多。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個小時是敏感期,而且出生後20~30分鍾內,嬰兒的吸吮反射最強,因此母乳喂養的新觀點提倡產後1小時內即開奶,最晚也不要超過6小時。早開奶有許多好處:

(1)母親產後泌乳必須依靠嬰兒對乳頭的吸吮刺激。嬰兒盡早吮吸乳頭,能促使早下奶,下奶快。

(2)加快母親子宮複位,早止出血。嬰兒吸吮引起催產素的分泌,可使產後子宮收縮,加快複位,有助於產後出血盡早停止。

(3)使嬰兒早獲免疫能力。早喂奶,嬰兒可以獲得初乳中大量的免疫物質,加強嬰兒抵抗疾病的能力。

(4)早日增進母子感情。新生兒敏感期正是建立母子間感情聯係的最佳時期,新生兒出生後母子接觸的時間越早,母子間感情越深,嬰兒的身心發育就越好。

(5)能夠及時補充嬰兒從母腹到人間的生理斷層,能夠盡快獲得生理需要,特別是水分、營養的及時補充,有利於嬰兒成長的連續性。

做好母乳喂養的準備

在分娩前就應該決定是否采用母乳喂養嬰兒,這樣就可為母乳喂養做準備和計劃。過去有人建議婦女可用兩個指尖搓動,或用其他物品碾壓乳頭,甚至用指甲刷擦洗乳頭,使之變硬。使乳頭變硬的這種方法已被視為不重要的了。如果有的乳頭凹陷的話,必須采取特別措施,如遇乳頭完全扁平的情況,嬰兒就不能吸住乳頭,這種情況是十分罕見的。但是如果確實是乳頭凹陷的話,可以穿著胸罩使乳頭稍為凸起。

如果孕婦在醫院分娩,入院時就應告訴看護人員,自己打算用母乳喂養嬰兒,要求醫護人員幫助。必要時可請求看護人員或護士長,坐下來和你詳談有關嬰兒喂養的方法,以及當場提出一些有關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的詳細意見,多聽取醫生的建議。

母嬰初次接觸

嬰兒一出世,就試著給嬰兒吸吮乳房,這對母親和嬰兒都有好處。如果在醫院的產房裏,可以要求把嬰兒放在自己的胸部上,自然地吸吮刺激荷爾蒙(即“催產素”)的產生。這種激素使子宮收縮和嬰兒分娩後不久排出胎盤。讓嬰兒吸吮也有助於形成一種很強烈的感情結合。嬰兒偶然會有阻塞現象,不必擔憂,吸吮的自然反射是很強烈的,嬰兒出生後即有吞咽的能力。

正確進行初乳喂養

嬰兒出生後72小時,乳房不產生乳汁,而產生一種稀薄的、黃色的液體,名為“初乳”。初乳是由水、蛋白質和礦物質組成。

當嬰兒出生後頭幾天母親還沒有乳汁分泌之前,初乳可滿足嬰兒所有的營養需要。初乳也含有非常寶貴的抗體,能幫助嬰兒抵禦諸如脊髓灰質炎、流行性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初乳還附帶有一種輕瀉的作用,有助促進排出胎糞,所以一定要給嬰兒喂初乳。

頭幾天應規則地把嬰兒抱在胸部前,一是喂哺初乳,二是使嬰兒習慣伏在胸上。如果在一間設有“母嬰房”(即把嬰兒交給母親照看)的醫院裏,並且醫務人員確實鼓勵按要求用母乳喂養嬰兒,這樣就更好了。每當嬰兒啼哭時,可把他抱起靠近乳房,開始時每側乳房僅吸幾分鍾,這樣,乳頭不會酸痛。

如果嬰兒是放在醫院嬰兒室的,應該告訴醫務人員,請他們把嬰兒抱來喂養,不要用奶粉喂養,一定要喂嬰兒初乳。

做好排乳反射準備

嬰兒吸吮乳房時,母親的腦垂體腺受刺激而激發“排乳反射”,母親能夠感到這種反射。事實上,每當母親看見嬰兒或聽到嬰兒聲音的時候都可能促使泌乳,乳汁可從乳頭射出,為喂奶做好準備。

掌握嬰兒覓乳反射

母親頭幾次抱著嬰兒靠近乳房的時候,應該幫助和鼓勵嬰兒尋找乳頭。用雙手懷抱嬰兒並在靠近乳房處輕輕撫摩他的臉頰。這樣做會誘發嬰兒的“覓食反射”。嬰兒將會立刻轉向乳頭,張開口準備覓食。此時如把乳頭放入嬰兒嘴裏,嬰兒便會用雙唇含住乳暈並安靜地吸吮。許多嬰兒都先用嘴唇舐乳頭,然後再把乳頭含入口中。有時,這種舐乳頭的動作是一種刺激,往往有助於擠出一些初乳。

過幾天,嬰兒就無須人工刺激了,嬰兒一被抱起靠近母親身體,他就會高興地轉向乳頭並含在口裏。

母親不要用手指扶持嬰兒的雙頰把他的頭引向乳頭。他會因雙頰被觸摸受到不一致的引導而弄得暈頭轉向,並拚命地把頭從這一側轉到另一側去尋找乳頭,這就是嬰兒跟著感覺走的表現。

正確抱持嬰兒哺乳

每次把嬰兒放到乳房上時,應力圖將乳頭正確地放入他的口內,這樣做有如下好處:第一,隻有嬰兒將大部分乳暈含在口內,才能順利地從乳房吸吮出乳汁。嬰兒以吸和啜兩種活動方式從乳暈周圍形成一個密封環,當吸食時,嬰兒的舌將乳頭推向口腔頂部(上齶),乳汁是在有節奏地一吸一擠的情況下被吸出來。隻有當嬰兒對乳暈後方的輸乳管施加壓力,乳汁才能順利地流出來。第二,如果乳頭能正確地放入嬰兒的口腔內,那麼,乳頭酸痛或皸裂就可以減少至最低限度。

嬰兒有很強的吸吮能力,如果他沒有含著乳暈而隻有乳頭在嬰兒的口內,他能有效地切斷輸乳管的通道,這時就幾乎沒有乳汁流出了。這樣乳頭就變得酸痛異常,結果乳汁的供應就由於乳汁沒有被吸出而減少。嬰兒將會很自然地吸不到乳汁,並由於饑餓而哭鬧。

做好母嬰哺乳配合

一旦嬰兒在高興地吸乳時,母親就應安靜下來看著他。如果他的眼睛張開,母親應和他相對而視。當嬰兒吸乳時,母親應對他微笑和輕輕地細語閑談,這樣,他就會把看到母親的臉、聽到母親的聲音和聞到母親皮膚的氣味聯係起來而歡歡喜喜地吃奶。母親和嬰兒的協調配合,非常有利於母嬰情感的培養。

兩側乳房輪流哺乳

嬰兒吸啜在最初5分鍾內是最強烈的,此時,他已吸食了80%。一般地說,每一側乳房哺乳時間的長短視嬰兒的吸啜的興趣而定。但是,通常不超過10分鍾。大概到達上述時間,乳房已被排空,雖然可能還對吸啜感到津津有味,但你會發現嬰兒對繼續吃乳已不感興趣:他也許開始玩弄你的乳房,將乳頭在口內一會兒含入、一會兒吐出;他也許轉過臉去,也許入睡。當嬰兒顯露出在一側乳房已吃飽時,應把他輕輕地從乳頭移開,把他放在另一側乳房上,如果他吸啜兩側乳房之後睡著的話,他可能已經吃飽了。

母親要想知道他的睡著是否由於吃飽的緣故,隻要看他是否在約10分鍾後醒來又再次吃奶就知道了。同樣地,如果嬰兒看來隻從一側乳房中吸食已能滿足他的需要量的話,那麼,下次喂奶時,一開始應換用另一側乳房哺乳。

哺乳不可拉動乳房

切勿將吸食中的嬰兒從乳房拉扯開——這樣做隻會弄傷乳頭。為了把吃奶中的嬰兒移開,可穩定地輕壓他的頦部使他鬆開口。

另一辦法是用手指滑入乳暈和嬰兒頰部之間,將小手指放入嬰兒的口角內。上述這兩種方法都會使他的口張開,並且使乳房容易滑脫,而不必使用其他方法把乳頭弄出來。在頭幾天裏,這些做法十分重要,因為乳頭需要變硬以利哺乳。

母乳喂養姿勢

母親可以按自己選擇的姿勢哺喂嬰兒,隻要他能夠含住乳頭和自己覺得舒服、輕鬆自如就是。可以實踐各種方法並采用感覺最自然的一種。在一天以內要改換各種授乳姿勢——這樣做將會保證嬰兒不會僅向乳暈的一個部位施加壓力,並且盡量減少輸乳管受阻塞的危險。如果坐著授乳,一定要位置舒服。必要時,用軟墊或枕頭支持雙臂和背部。

躺在床上喂乳也很好。特別是在頭幾周和晚上,沒有理由不這樣做。母親應采取側睡姿勢,如希望更舒服,則可墊上枕頭,輕輕地懷抱嬰兒的頭和身體緊靠你的身旁。可能需要把嬰兒放在枕頭上,使他的位置高一點以便吸吮乳頭,但是較大的嬰兒應該躺在床上並靠在母親身邊,保證母親臀部下側的肌肉不受扭曲或拉得太緊,因為這樣會使奶流減慢。另一種辦法就是在母親手臂下墊個枕頭,把嬰兒放在枕頭上,讓他的雙腿放在母親後方,嬰兒麵向母親的乳房,而手可以托住他的頭部。

開始時,母親所選擇的哺乳姿勢可能受到分娩影響,例如,若做過會陰切開術的話,就會覺得坐起來非常不舒服,因此,側臥哺乳更為適合。同樣的,如果做過剖腹產手術,腹部就太柔嫩以致不適宜讓嬰兒躺在上麵,因此要把嬰兒的腳放在臂下的位置,或把他放在床上靠在自己身旁的位置哺乳。

把握母乳喂養次數

嬰兒因為身體幼小需要多次喂食。母乳喂養的嬰兒可能比奶粉喂養的嬰兒喂食次數更多,這是由於前者吸收乳汁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