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外科常見疾病(1 / 3)

第二章外科常見疾病

骨質疏鬆如何引起的?

本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進行性全身骨鈣量減少,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從而易於骨折的一種疾病,多見於老年婦女。

【臨床表現】

骨質疏鬆症發病隱襲而緩慢,如無骨折等並發症時多無症狀,部分病人周身骨痛,以腰背部為主,呈持續性,活動時痛甚從而導致活動受限,日久則有下肢等處肌肉萎縮。

骨折以脊椎常見,並可導致駝背、身長縮短。

【治療方法】

1西醫藥治療

〈1〉鈣劑:葡萄糖酸鈣片05g、活性鈣衝劑5g、甘油磷酸鈣2g,每日3次。

〈2〉維生素D:阿爾法D3025mg、羅鈣金025μg,每日2~3次。

〈3〉鈣爾奇D:每日1片(600mg)。

〈4〉氟化鈉:20mg,每日2~3次。

2中醫藥治療

〈1〉腎氣虧虛:腰背疼痛,四肢倦怠,晝輕夜重,畏寒喜暖,四肢發冷,納差便溏,舌胖質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益腎氣,強筋健骨。

中成藥:壯骨關節丸。

〈2〉肝腎兩虛:背痛或駝背,腰膝酸軟,筋脈拘急,頭暈耳鳴,虛煩潮熱,目澀口幹,舌紅瘦苔少,脈細數。

治法:補肝腎,強筋骨。

中成藥:六味地黃丸。

【注意事項】

1飲食應注意營養:宜多食富含鈣、磷、蛋白質的食品,如豆製品,牛奶等。富含維生素D及C的食物亦有裨益。

2戒煙戒酒。堅持體育鍛煉,定時曬太陽,每日戶外日曬不少於半小時。

3適當選用食療及保健品,如核桃、黑芝麻,或更年康、龍牡壯骨衝劑等。

肩周炎如何引起的?

肩周炎是以長期肩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為顯著特征,常發於年齡為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較多。本病是由於肩關節關節囊、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範圍較廣的慢性無菌性炎症反應,引起軟組織廣泛性的粘連,限製了肩關節的活動所致。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年老體衰,筋脈失養,或風寒濕邪侵襲,經脈拘急所成,屬於“痹證”範疇。

【臨床表現】

肩周炎以肩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為其症狀特征。疼痛可呈鈍痛或刀割樣痛,夜間加重,甚至痛醒,可放射至頸、背部,或前臂手部。活動受限以外展、外旋、後伸最為明顯,表現為不能穿衣、梳頭等。本病的發展可分為:急性期、粘連期、緩解期。

急性期:以疼痛為主,關節活動受限,但尚有相當範圍的活動度。病程約1個月,重者可延續2~3個月。

粘連期:關節活動度嚴重受限,活動範圍很小,外展或前屈活動時,可表現出聳肩現象。肩痛較急性期明顯減輕,病程約2~3個月。

緩解期:經治療及功能鍛煉,粘連及肌肉的痙攣、韌帶的攣縮逐漸解除,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恢複正常。

【治療方法】

1推拿治療:(急性期不適宜推拿治療)取坐位。

〈1〉點按合穀、曲池、臂蠕、肩?穴、俞、肩貞、肩井、天宗穴。

〈2〉捏拿三角肌,沿肌纖維走向捏拿5~10次,再用撥法彈撥動岡上肌、胸肌各5~10次。

〈3〉以左手扶肩右手握患者手,作緩慢牽拉、抖動、旋轉活動,並逐漸作向外展臂活動,以病人最大耐受限度為宜。

〈4〉輔助患者作外展、上舉、內收、前屈、後伸等各項功能活動,活動幅度由小到大,以病人最大耐受限度為宜。

〈5〉雙掌對搓肩、臂,自上而下至腕關節,5~6次。

2功能鍛煉:要求患者作內旋、外展、外旋、環轉上臂、後背手等功能鍛煉,鍛煉時要緩慢持久地進行,不可操之過急。堅持早晚反複鍛煉,才能有助於功能恢複。

【注意事項】

注意肩部保暖,防止寒冷刺激。

頸椎病應如何防治?

本病是由於頸段脊柱的椎間盤、頸椎骨關節、軟骨及韌帶肌肉、筋膜等所發生的退行性改變以及其繼發性改變,造成脊髓、神經、血管等周圍組織的受損(如壓迫、刺激、失穩等),從而引發出一係列的臨床症狀。

【臨床表現】

早期出現頸項及肩背部疼痛,但可自行緩解。頸部旋轉時可聽到彈響聲。後期出現頸部發僵、頸後伸受限,並常伴有疼痛,向肩臂部放射痛及麻感。

【治療方法】

1頸枕治療:做10~12公分直徑、20~30公分長的圓枕,圓枕要有適當的硬度。取硬板床,仰臥位,將圓枕置於頸中心部位,頭自然下垂,全身放鬆,每次10~30分鍾,每日2~3次。

2牽引治療:取坐位或仰臥位,牽引重量因人而異,開始宜取小量牽引力,適應後再加量,但加量不宜過大,以防引發1、2頸椎脫位。每次10~30分鍾,每日3~6次。

3推拿治療:患者取坐位,術者立於背後。

〈1〉雙手分別在患者左右兩肩背部施以揉、按、捏法,再施以彈撥、拿捏,鬆解痙攣。

〈2〉重點彈撥頭夾肌斜方肌、菱形肌、岡上肌、提肩胛肌。

〈3〉一手托患者下頜部,另一手拇指、食指分開自枕骨下開始捏、揉、拿兩側頸肌,重點按、彈撥頸項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

〈4〉一手托下頜部,另一手托枕骨部,作向上伸拔(或用肘關節伸拔),向上伸拔2~3次後再次伸拔時作緩慢的旋轉。將頸旋至極限後再稍加力(用力切勿過大)旋轉即止,可聽到聲響。左右同手法。

〈5〉用雙小魚際沿頸至肩背部位揉摩放鬆。推拿治療可每日一次。

4中成藥治療:依據臨床辨證,可參酌選擇正天丸、天麻丸、頸複康、大活絡丹、疏風定痛丸等。

【注意事項】

1應每日作頸部功能鍛煉。

2俯案工作不宜過久,每隔1~2小時活動活動頸部。

3睡枕不應過高,走路要保持挺胸抬頭。

如何處理急性腰扭傷?

本病是在彎腰搬提物體,或扛抬重物,或久蹲突然站起,造成腰部肌肉強力收縮,從而引發的腰部肌肉、筋膜、韌帶、小關節囊、腰骶及骶髂關節等組織的損傷,可出現劇烈腰痛、腰肌緊張、活動受限等病症。本病常發於下腰部,以青壯年患者多見。

【臨床表現】

1有明顯的扭傷病史,如彎腰抬搬重物等。

2腰部劇痛,坐、臥、翻身等活動困難,咳嗽或深呼吸時疼痛加劇,甚至隻能平臥,不能下床行走,或者扭閃腰後,疼痛並不劇烈,但數小時或隔日後,腰痛逐漸加劇。

3腰部可有明顯的或局限性的壓痛點,以及肌緊張度增強。

4嚴重者,可見腰脊柱有側彎改變。

【治療方法】

1推拿治療

〈1〉取俯臥位,先用兩手拇指按壓委中穴,使患者有酸脹感。再用滾法沿痛點四周治療。然後用兩手拇指,自上而下沿豎脊肌旋推3~5次。在壓痛點部行橫向彈撥,手法以患者能耐受為度。

〈2〉取左右側俯位,作腰部斜搬法(但用力不宜過猛)。

〈3〉搬後取掌振顫法,放鬆腰部肌肉。

〈4〉如為骶髂關節半脫位,在上述基礎上可行患側下肢作過屈和過伸骶髂關節的拔伸牽引法,使其複位。治療後當臥硬板床休息3~5天。

2中藥治療

〈1〉內服中華跌打丸或活血止痛散。〈2〉外敷藥方:伸筋草30g、透骨草30g、威靈仙20g、薑黃15g、大黃15g、生乳沒各10g、蘇木20g。

將上藥裝入布袋,用白酒3兩將藥浸潤封布袋內,上鍋蒸20分鍾,取出,待溫度適宜敷於患處。

【注意事項】

1應隨時注意調整姿勢,變換體位,減少病灶損傷。

2睡床、座椅等不宜過軟。平時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

3腰部一旦損傷,應臥硬板床休息,積極治療,防止形成慢性疾患。

如何防治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以腰腿痛為主症的病症,好發於青壯年,但以體力勞動者較多見。發病原因多由於持續及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體位需要隨時變換,腰背部肌肉較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受到擠壓、牽拉及扭轉的機會較多,容易引起脊椎內外的平衡失調,造成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形成神經根、馬尾或脊髓的壓迫症狀。由於人體下腰部的活動最多,負重量也最大,所以臨床中以腰4、5椎及腰5骶1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最高。

【臨床表現】

1腰腿痛,疼痛可隨步行、彎腰、伸腰、坐起及咳嗽、噴嚏等動作加劇。嚴重者,影響坐臥翻身、站立,甚則出現步態跛行。疼痛可以呈持續狀,也可以呈間歇狀。

2腰腿痛多呈單側狀(側偏型),也可呈雙側或馬鞍區(中央型),或是兩側交替發作。但腿痛呈逐漸向下行放射狀。一般先由臀部開始,再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至足(足踝、足外側至小趾、足背及拇趾等)。多表現為脹痛、刺痛、麻痛。久病則可出現放射疼痛區域的感覺麻木,如小腿外側、足背小趾、足掌、大趾等。

【治療方法】

1臥硬板床休息2~3周,適於急性期疼痛劇烈者。應絕對臥床,不可坐起或下地站立,進餐、排便均應取臥姿,以減少脊柱垂直壓力。

2牽引治療。最好采用仰臥式骨盆持續牽引法,牽引重量10~15公斤。足跟部的床角應墊高15度左右。腰部可加墊用紙裹成的硬卷,直徑約10公分。開始加腰墊時,患者會感覺疼痛加重。此時墊的時間不宜太久,撤掉休息後可繼續墊,待疼痛不明顯後再延長加墊的時間。

3推拿治療(患者俯臥位)

〈1〉在腰、臀部施用滾法,再點按腎俞、關元俞、環跳、殷門、委中、承山、大溪、昆侖等穴,以緩解疼痛。

〈2〉按、捏、拿兩側腰肌,鬆解痙攣。

〈3〉側搬腰法,先健側後患側,搬時用拇指按壓側凸部,用力不宜過猛。

〈4〉搬腿後伸壓腰,以病人能耐受為度。

〈5〉伸拔牽拉下肢,同時在腰部施用手掌按壓脊柱。

4封閉治療

〈1〉局部痛點封閉治療(參見前各節封閉治療方法)。

〈2〉骶管硬膜外輸注激素加生理鹽水治療。

5中西藥物治療

〈1〉藥物髓核溶化治療。

〈2〉口服西藥:消炎痛、布洛芬,或口服中藥:木瓜丸、小活絡丹、舒筋丸。

6手術治療。

【注意事項】

1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寒涼刺激。

2避免彎腰搬抬重物,堅持佩戴彈性護腰。

哪些因素可誘發痔瘡?

痔瘡是直腸下端粘膜下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擴大、曲張而形成的靜脈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