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婦產科常見疾病(2 / 3)

輕度的子宮脫垂,可以使用子宮托、中醫藥、體育鍛練等綜合治療,而嚴重的子宮脫垂則需要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如何形成的?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於35~50歲的婦女,尤以不孕婦女常發本病。

子宮肌瘤可以生長在子宮的任何部位,可以是一個,也可以出現多個。根據其生長部位分為粘膜下肌瘤、壁間型肌瘤、漿膜下肌瘤三個類型。它可以單一類型存在,也可以兩種或三種類型同時存在。一般於絕經以後,子宮肌瘤常逐漸萎縮,如絕經後肌瘤增大,須考慮癌變的可能。

子宮肌瘤因生長部位、大小及生長速度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主要表現為:1月經過多,經期持續時間延長,周期縮短,但仍保留月經的規律性;2白帶增多,有時可出現血性或膿性白帶;3腫塊,對於肌瘤較大或多發性肌瘤,有時於空腹、膀胱充盈時可以摸到下腹部包塊;4子宮肌瘤一般不疼痛,如肌瘤壓迫盆腔血管、神經或肌瘤扭轉、肌瘤內栓塞壞死時可以出現疼痛;5子宮肌瘤增大,壓迫膀胱、直腸,引起尿頻和便秘;6貧血,主要為長期月經過多所致。

醫治原則應根據子宮肌瘤的大小、數目及病人的情況不同,可選用以下治法:1采用雄性激素、孕激素治療;2對於肌瘤小、月經量少或接近絕經期者,可暫不用治療,每3~6個月複查一次,如肌瘤迅速增大或變性時,再做進一步處理;3主要治療方法仍為手術治療;4對年齡大、藥物治療無效且有手術禁忌症者,應采用放射治療。

卵巢腫瘤是如何形成的?

卵巢組織較為複雜,可以發生多種腫瘤,一般於20~50歲的婦女發病較多,10歲以下及60歲以上者則比較少見。腫瘤,小者如雞蛋,大者可達十幾公斤甚至幾十公斤。卵巢腫瘤時可引起內分泌紊亂,有些腫瘤可使絕經的婦女再來月經,有的可使成年婦女喪失女性姿態,變為男性型。卵巢腫瘤分為良性卵巢腫瘤和惡性卵巢腫瘤。

卵巢良性腫瘤為婦科常見腫瘤,種類較多,可發生於任何年齡,20~40歲為發病高峰。多數患者常無症狀,生長緩慢,當出現症狀時,腫瘤多已長大。病因不清,可能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卵巢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初期無症狀,增大後下腹部可出現包塊,患者感到下腹不適,墜脹,或尿頻急,大便不暢,氣短,靜脈曲張,腿腫等腫瘤牽位或壓迫症狀。當發生蒂扭轉、破裂或感染時,可出現急性腹痛。

卵巢惡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2/3以上發生於40~65歲。初期也無其它症狀,但生長迅速,容易擴散,一旦發現,往往已屬晚期病變,因此,至今卵巢癌5年生存率僅為25%~30%。在生殖道惡性腫瘤中,卵巢癌占229%,僅次於宮頸癌、宮體癌,死亡率則超過二者,占婦科惡性腫瘤之首。一般早期無症狀,但因生長迅速,短期內症狀可出現。開始可有盆腔下墜感,腹脹或消化不良,惡心等;晚期可有腹水、腹痛,下腹捫及不規則腫物,多為實性不活動,或出現惡病質。腫瘤具有內分泌功能時,可出現性早熟、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等。

卵巢腫瘤不論良性惡性均需手術治療,根據其惡性程度采取單純瘤體摘除和配合周圍淋巴結清掃,惡性者術後還需化療和放療。卵巢腫瘤的預防主要是定期普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卵巢腫瘤蒂扭轉是卵巢腫瘤最常見的並發症,是婦科急症之一,以囊性畸胎瘤較易發生蒂扭轉。卵巢腫瘤發生蒂扭轉的原因是:瘤體生長到一定程度時,瘤體表麵較光滑與周圍組織沒有粘連,瘤蒂(根部)比較長,當病人的體位發生改變時,如睡覺翻身、起床、彎腰等,特別是在妊娠中期後,卵巢腫瘤隨子宮上升到腹腔內,產後子宮縮小,瘤體的活動餘地變大,當病人活動或體位改變時,瘤體在腹腔內旋轉,則瘤蒂發生扭轉(像擰麻繩一樣的改變),因瘤蒂內有動靜脈血管及神經纖維,扭轉阻斷了瘤體的血液循環,因神經牽扯、瘤體張力增加等引起突然性劇烈下腹部疼痛,常伴有惡心嘔吐、大汗淋漓、四肢冰涼、麵色蒼白等症狀,腹部檢查時常有局限性腹肌緊張及壓痛,常可摸到包塊。有時扭轉可以自行複位,症狀自行消失。

如一旦確定為卵巢腫瘤蒂扭轉時,應盡快進行手術切除卵巢瘤,並送病理檢查確定腫瘤惡性程度,看是否還需要做進一步治療,如化療、放療等。

患病期間,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防止抑鬱和過度緊張。

女性為什麼謹防尿路感染?

女性尿路感染的發病率為23%,是男子的10倍,其中又以女青年居多。是什麼原因導致女青年尿路感染高發病率呢?

對已婚者來說,主要原因無非是性生活頻度過高、避孕工具使用不當和性生活前後排尿習慣不當所致。性交時有三種情況易使細菌侵入:一是性交中的擠壓動作使女性尿道口內陷或受傷,致使尿道周圍和尿道外1/3處的細菌進入膀胱;二是陰道內的細菌因性交被帶到尿道外口;三是性生活引起的性激素變化使膀胱對下行細菌的易感性增加。可見,性生活次數愈多,尿路感染發病機會也就愈多,二者基本上成正比。為避免發病,應控製男女雙方性欲,適當減少性生活次數。

陰道隔膜與陰莖套這種避孕工具是誘發尿路感染的又一重要原因。據統計,用陰莖套比口服避孕藥發病危險大24倍,而用陰道隔膜則比口服避孕藥發病危險大35倍。陰莖套的使用會將細菌從陰道帶到尿道口;陰道隔膜的使用除因放置和取出會將細菌從陰道帶到尿道口外,又會因型號大而壓迫膀胱,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致使細菌突破膀胱粘膜屏障。較好辦法應是減少陰道隔膜及陰莖套的使用或以它們與口服避孕藥交替使用。研究者發現,性交前排尿與女性尿路感染也有密切關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性交前女方不將尿排淨,待性交後15分鍾左右再解小便,這樣可起到衝洗尿路的作用,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病率。

“陰吹”是怎麼回事?

“陰吹”多見於40歲以上經產而體弱的婦女。婦女若感到有氣從陰道中排出,或同時伴有聲響,而又無臭味者,即可斷為此病。病因多為胃氣虛弱,子宮擴張,空氣內入,顯性病態是偶然收縮則氣出如吹。

“陰吹”可有多種醫治辦法,但需辨症治療:

(1)如是穀氣實,胃氣下泄所致,可取婦女亂發一團,人豬油中熬化,服至小便暢利時即愈。

(2)以地瓜外皮煮吃,可治本病。

預防辦法:產後充分休息;適當增加營養;如產時會陰裂傷要及時修補;更年期婦女不要操勞過度,並注意適當鍛煉。

怎樣防止流產?

懷孕後如果出現陰道少量流血、輕微下腹痛及腰酸下墜感等症狀時,即為流產的征兆,此時應首先證實胚胎是否存活,然後再根據病情進行治療。

流產一般可從保胎和清除宮腔內殘留胚胎組織兩方麵進行處理。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應以保胎為主,可用中西藥安胎,並要絕對臥床休息,嚴禁性生活。對已確診不能繼續妊娠者如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及稽留流產等,應及時清除宮腔內胚胎及胎盤組織,以防止出血與感染。

流產時,還應確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因母體方麵卵巢黃體功能欠佳、子宮體發育不良、宮頸內口鬆馳,或因劇烈活動、外傷引起的流產,可休息並加藥物保胎治療;如果是母體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流產,則應從母體健康出發,請醫生診斷處理;如果是胚胎本身發育有缺陷或由於子宮粘膜下肌瘤、子宮嚴重畸形而造成流產者,則應順其自然,不宜強保。另外,從遺傳學、優生學觀點來看,自然流產是人類優勝劣汰的一種選擇,對於提高人口素質有積極意義。故對發生流產者,在未查明原因之前是不宜盲目保胎的,應根據醫院的檢查結果再作處理。

月經周期與皮膚病有何關係?

經前及經期發生的皮膚病,是較常見的婦科疾病,一般認為是皮膚對某些激素的過敏反應。據統計經前期有70%的年輕婦女在麵部常出現痤瘡疹,30%頭皮多油,半數頭皮幹燥不適。有的婦女手腳浮腫,發生於麵部更為嚴重。而在月經前數日,有的在眼眶部呈現短暫的皮膚色素沉著。

由於經前期皮膚血管供血及皮脂分泌增多,所以患痤瘡、酒糟鼻或紅斑狼瘡者,行經前多會增生新疹或症狀加劇。濕疹、銀屑病及扁平苔癬等,也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加重。至於肛門、生殖器瘙癢更會劇烈難忍,而在行經期自會減輕。

月經疹在月經來潮前1~3天發生皮疹,常隨月經結束而自行消退或減輕,皮疹可有水皰、大皰、紅斑、濕疹及蕁麻疹等,但也有出現皮癢、紫癜及色素沉著。

有些人在經前期出現浮腫,以麵部、指關節為著,乳房充血腫脹,乳頭敏感性增強,皮膚過敏,發生濕疹、蕁麻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以上諸症狀稱為“經前綜合症”。

本病的防治為皮質類固醇激素、己烯雌二醇等,能減輕症狀及控製皮炎複發。在醫生指導下中醫辨證施治,活血調經,常能奏效。

如何治療外陰幹枯?

外陰幹枯又稱原發性外陰萎縮,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病。目前認為可能與老年婦女雌激素缺乏有關。臨床表現為大陰唇漸漸變平,小陰唇及陰蒂進行性萎縮或消失。因陰道口變狹窄可致性交疼痛。外陰局部皮膚彈性低,表麵平滑呈淡白或灰白色,輕度瘙癢。

外陰幹枯患者須經醫師確診後方可開始治療。方法如下:(1)加強營養,口服維生素A;(2)保持局部清潔,可塗2%丙酸睾丸酮油膏或雌激素霜,還可塗膚輕鬆軟膏。

女性陰毛與疾病有何關係?

正常陰毛的多與少,男性和女性個體存在很大差異,一般正常女性體毛較男性少。女性的陰毛一般是在乳房開始發育時出現,首先在大陰唇處出現,繼而發展到陰阜三角地帶,其陰毛的分布呈倒三角形。腋毛是在陰毛出現之後,月經初潮之前長出。倘若有些出入,並不意味有病。

陰毛過少或過多主要表現在女性方麵。正常女性的體毛少,大多數是生理性,體內沒有什麼重要病變,對健康並無影響,一般不認為是病態,少毛在少數婦女身上是一種病態。

有一種屬於性染色體異常所致的遺傳病,叫脫納氏綜合症,這種女性病人性腺功能不全,表現體矮,乳房發育不良,外陰生殖器幼稚,陰阜上幾乎全光,往往伴有閉經,沒有生育能力。有的婦女甲狀腺功能低下,常沒有腋毛,陰毛也稀少,且有性欲低落的現象。有的婦女產後大量出血,出現腦垂體缺血,垂體功能不全,也會出現閉經和不育,出現身體消瘦、無力、性欲減退,頭發和陰毛脫落,陰阜上逐漸變成少毛。上述這些由於病變出現的少毛或無毛,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婦女外陰部出現多毛,也是一種病態,發生的原因比較複雜。患有嗜酸性或嗜堿性垂體腺瘤的婦女,陰部常發生多毛現象。前者出現手指像香腸樣、牙床變厚、舌頭肥大、性腺機能失調;後者出現臉部如滿月、腹大如鼓、皮膚粗糙、伴有閉經和高血壓。患有腎上腺皮質過度增生及腫瘤的婦女,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從而引起陰毛過多及陰蒂肥大。此外,還有遺傳性多毛、藥物性多毛、神經性多毛的病例。

女性陰毛過多或過少,精神上都不要產生恐慌,首先應通過醫生檢查作出正確的結論。屬於病態的,通過及時治療,一般會緩解,進而達到滿意效果。

懷孕有哪些征象?

月經一向規律的已婚育齡婦女,一旦月經過期不來,此時首先應考慮是否懷孕了。及時知道自己懷孕與否,對以後的生活安排(如妊娠期母子保健、胎兒發育等)有很大的作用。

懷孕以後,體內必然發生一係列的生理變化,孕婦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特殊的感覺和異常的征象,如惡心、嘔吐、擇食、疲倦乏力、昏昏欲睡、小便次數增多等一係列表現,稱為妊娠反應。另外,乳房可出現脹感,有觸痛,如在哺乳期受孕,則泌乳減少。

如果停經的同時又伴有早孕反應中的部分征象,則很有可能是懷孕了,應立即到醫院檢查、確診。醫院可根據婦科檢查、妊娠試驗作出診斷,必要時還可借助B超確診。

懷孕以後,隨著胎兒的發育生長,孕婦的身體會產生一些生理變化,正常情況下在停經40天左右,會出現惡心、嘔吐、厭油、擇食、不能聞特殊氣味,頭暈、疲倦嗜睡等早孕反應,早孕反應輕重不一,但一般以清晨為重。

早孕反應是正常的生理性妊娠反應,到妊娠3個月左右自然消失,所以不需特殊處理。少數孕婦症狀較重,表現為持續惡心、頻繁嘔吐,甚至可吐出咖啡色液體及綠色膽汁,不能進食進水,影響正常的體內生理代謝,甚至出現尿酮體陽性、脫水及精神症狀稱妊娠劇吐,則是病態,時間長了,可影響胚胎發育,導致胎兒先天畸形及死胎,所以必須積極治療。

首先是解除孕婦的思想顧慮,保持精神愉快,適當休息;尿酮體陽性時要及時補液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鼓勵孕婦進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品,采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法,盡量避開發生嘔吐的環境和時間,經過上述積極處理,多數能渡過這一階段。

但若積極治療處理一段時間,而症狀並無改善或伴有陰道出血等其它症狀,則應到醫院進行B超等檢查,以排除胚胎發育異常如葡萄胎等。如體溫增高達38℃以上,心率超過120次/分或出現黃疸者,則應考慮終止妊娠。

為什麼會形成畸形胎兒?

現代醫學研究結果表明,一些外界因素可導致胚胎發育異常,造成胎兒畸形。常見的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的外界因素有:

1感染:特別是懷孕前3個月內,應注意孕婦身體健康,避免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

2藥物:常見的有性激素、避孕藥、腎上腺皮質激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等,孕婦患病後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3放射線:孕期前3個月,應盡量避免做各種X線檢查,特別是照射腹部的檢查。

4環境汙染:如飲用水、空氣、食物等受到有毒化學物質如鉛、汞、農藥的汙染,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接觸侵入孕婦體內造成胎兒畸形。

5煙、酒:無論是吸煙、飲酒還是被動吸煙等,對胎兒發育均有不良的影響。

6營養不當:某些營養素缺乏或過量均可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7精神刺激:可能造成胎兒麵部器官畸形等。

常見的易致畸的病毒感染及其對胎兒的影響:

1風疹: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身上發紅色皮疹。如果孕婦感染風疹病毒,最易引起胎兒畸形,如先天性白內障、耳聾、小頭畸形、心髒畸形等,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2流行性感冒:可引起胎兒唇裂、無腦、脊柱裂等神經係統異常。普通感冒則對胎兒影響不大。

3水痘:水痘可引起胎兒肌肉萎縮、四肢發育不全、白內障、視網膜炎、脈絡膜炎、視神經萎縮、小頭畸形等。

4巨細胞病毒病:可引起胎兒小頭畸形、視網膜炎、智力發育遲緩、腦積水、色盲、肝脾腫大、耳聾等。

5單純皰疹:可引起小頭畸形、視網膜炎、晶狀體混濁、心髒異常、短指等。6乙肝病毒:可感染胎兒,造成流產、早產等。

胎兒的血液循環與母體的血液循環是通過胎盤相通的,二者在胎盤中並不直接流通,隔著“胎盤屏障”——胎盤絨毛的上皮、間質和微血管,這個屏障能擋住一些病原體和大分子物質通過,有一定的防禦作用。

但在妊娠早期(停經後前3個月),胎盤尚未完全形成,屏障功能尚未健全,故侵入母體的病原體較易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造成流產、死胎、胎兒畸形,所以妊娠早期要特別預防感染。

常見異常妊娠有哪些?

1雙胎(或多胎)

雙胎即一次懷孕兩個胎兒,雙胎有兩種,單卵雙胎及雙卵雙胎。單卵雙胎是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成的,如果受精卵第一次分裂時兩個卵裂球分開,或在囊胚時出現兩個內細胞群,就會發育成雙胎。這種雙胎胎兒性別、血型相同,容貌也非常相似。

雙卵雙胎是由兩個卵子同時受精形成的,母體排出兩個卵子,各自受精形成兩個受精卵,可在子宮的不同部位著床,這種雙胎的胎兒性別、血型可相同也可不同,他們隻是跟一般的兄弟姐妹一樣。

雙胎妊娠時孕婦的並發症增多,胎兒圍產期死亡率也較高,因此應重視孕期保健和分娩時的處理。

2宮外孕

在正常情況下,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相遇後受精,然後運行到子宮腔著床,發育成胎兒直至分娩。但有時受精的卵子會種植在子宮腔以外的輸卵管、卵巢、腹腔、宮頸等部位,這就形成了宮外孕,稱異位妊娠。

宮外孕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婦科急症。依受精卵著床的地點而異。一般在卵管前端部分(即比較寬大的卵管膨大部)、卵巢、或腹腔內著床時,由於容易早期流產,所以症狀比較緩和。可有人感覺左或右的下腹部時時抽痛,停經以後仍少有量出血,經由醫生的觀察、診察、診療,才知道是子宮外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