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婦產科常見疾病(3 / 3)

症狀較激烈的是指受精卵在狹窄的“卵管峽部”著床的情況。此時卵管壁的肌肉會像子宮肌般漸漸伸張,由於無法增大,而受精卵又繼續發育,不久即造成卵管破裂,大量出血的危險狀態。這種情形是由子宮外孕引起的“卵管破裂”,多半發生在妊娠的第2~3個月左右。

卵管破裂時,孕婦下腹部會感到強烈的刺痛或抽痛。加上嚴重的內出血,可出現臉色發青、冒冷汗、嘔吐、震驚、暈厥。

子宮外孕的異常出血,無論是卵管流產還是卵管破裂的情形,在性質上有個共同的特征是,外出血的情況比較少,血色呈暗紅色。可發現大大小小的血塊。一旦疏忽,可能誤以為普通的流產(子宮內孕的流產)。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必須高度重視。再者,子宮外孕的疼痛部位通常在下腹左右,也容易使人誤以為是盲腸炎或腸炎,隻是子宮外孕時沒有發燒症狀。而且,其痛感屢屢引起便意,或是散發到胃、肩胛骨四周。

如果在妊娠第2、3個月有出血或腹痛的症狀,務必盡早接受醫生的診察。

3葡萄胎

一般情況下,懷孕後由胚胎發育成胎兒和胎盤。當胎盤絨毛組織發生變性,絨毛間質水腫,滋養細胞增生,血管消失,形成大小不等,並有蒂相連的串狀水泡,狀似葡萄,就形成了葡萄胎。這時胚胎早已死亡、自溶被吸收,宮腔內隻有這些小水泡。

葡萄胎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早期症狀類似早孕反應,但一般比正常妊娠孕婦嚴重,持續時間也長,停經後2個月左右可出現陰道斷續出血,出血量逐漸增多。葡萄胎患者子宮多數大於妊娠月份,且無胎動感,也聽不到胎心音,並常伴有血壓增高等妊娠高血壓症狀,若診斷不明進行超聲波檢查及血、尿HCG測定即可確診。

葡萄胎可以惡變為惡性葡萄胎或絨癌,所以確診後應盡早清除宮腔內的水泡狀胎塊,清宮時宜徹底刮宮,術後定期隨訪複查,以防癌變,術後應避孕2年。

葡萄胎術後不宜用避孕藥避孕,因避孕藥有促進滋養細胞生長的作用;也不宜用宮內節育器避孕,因節育器可混淆子宮出血的原因,故葡萄胎術後宜采用避孕套或避孕膈膜避孕。

孕婦可以睡電熱毯嗎?

電熱毯以其方便、衛生、加熱速度快等優點,深受廣大群眾歡迎。但孕婦如常睡電熱毯可導致胎兒畸形,這是因為電熱毯通電後會產生磁場,而這種電磁場會影響胎兒的細胞分裂,導致正常分裂的細胞發生異常改變。對這種磁場影響最敏感的是胎兒的骨骼細胞,可使胎兒骨骼發育異常並導致畸形,因此,為了胎兒的正常生長,孕婦最好不用電熱毯。

孕婦可以養貓嗎?

貓是寄生蟲弓形體寄生的主要宿主。弓形體寄生於貓的腸道內,可隨糞便排出體外,汙染周圍環境。孕婦若食用了被弓形體汙染的水和食物,或通過身體接觸感染了弓形體病後,則病菌便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導致胎兒發育障礙,造成胎兒畸形如腦積水、小腦畸形、智力缺陷、視力障礙、肝脾腫大等,嚴重者甚至還可導致流產、早產、死胎及胎兒畸形——怪胎。因此孕婦最好不要接觸或養貓。

何為妊娠合並心髒病?

孕婦如罹患心髒病,不論是妊娠、分娩及產褥期均會增加心髒額外負擔,並可進一步導致心髒病惡化,甚至引起嚴重的後果。

心髒病孕婦最危險的時刻是:1妊娠32~34周,此段時間孕婦血容量最高;2分娩期:由於回心血量的驟增或驟減等引起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增加心髒負擔,易致心力衰竭;3產後三天內,血容量再度增加。

首先,患有心髒病的婦女在懷孕前應到醫院檢查,由醫生根據心髒情況確定可否妊娠。若未檢查而自行妊娠,經醫生檢查不宜生育者,應在妊娠12周之前做人工流產。允許繼續妊娠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產前檢查,必要時住院治療。

2避免疲勞,保證睡眠,防止情緒激動。

3從孕中期開始限製食鹽攝入量,每天不超過4~5g。

4防治貧血、維生素B缺乏、蛋白質缺乏及感染等影響心髒功能的因素:如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孕婦體重增加不宜超過10公斤,避免受涼感冒。

5無論有無不適症狀,均須提前2周入院待產。

妊娠合並病毒性肝炎?

妊娠期間,體內新陳代謝增強,肝腎負擔加重,一旦患病毒性肝炎,對肝炎病情的控製及孕婦、胎兒均不利。

懷孕合並肝炎易使肝炎病情加重,尤其是妊娠晚期患肝炎,較易發展成暴發型肝炎,急性肝萎縮,危及孕婦及胎兒生命安全。

肝炎合並妊娠,早期會使早孕反應加重,晚期易致產後大出血,造成流產、死胎、先天畸形兒,並可傳染胎兒或新生兒。因此對孕婦合並病毒性肝炎應特別重視,如果病發在妊娠早期(3個月內),從孕婦安全和優生觀點出發,以進行人工流產為宜;如果病發在妊娠中晚期,應積極治療肝炎,若治療無效,病情繼續發展時,可考慮終止妊娠。

此外,因病毒性肝炎母親的乳汁中半數以上有肝炎病毒,故不應哺乳,嬰兒也應隔離,並注射抗乙型肝炎表麵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回乳也應避免用雌激素。

妊娠合並肺結核如何防治

妊娠合並肺結核可分為非活動型肺結核與活動型肺結核。

非活動型肺結核,結核病變範圍不大,肺功能無改變者,對妊娠過程和胎兒發育影響不大,妊娠對肺結核的病情也無多大影響。如果病變範圍較廣的活動型肺結核已有心肺功能不全者,結核已嚴重損害了病人的健康,而妊娠又將加重孕婦的負擔,常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胎兒可因缺氧、營養不良,導致發育遲緩或死胎。

因此,發現孕婦患重症或活動型肺結核,應在妊娠前3個月內行人工流產術;妊娠中、晚期發現者則應積極治療肺結核,改善心肺功能,治療時應充分考慮到藥物對胎兒的影響;若雖經治療,病情仍不穩定,或妊娠使肺結核顯著惡化者,則不宜繼續妊娠。

孕婦患活動型肺結核者,分娩後嬰兒應立即接種卡介苗,並與之隔離,以避免感染。若母體病情穩定無排菌者,可考慮母乳喂養。

妊娠合並貧血如何防治?

貧血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合並症,以缺鐵性貧血為主,是因鐵的攝入量不足所致。

輕度貧血胎兒受到的影響不大,若母體過度缺鐵而致重度貧血,則可引起胎兒發育遲緩,甚至早產或死胎,孕婦重度貧血時常伴有心肌缺氧,可引起貧血性心髒病,同時,貧血也減低了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使孕期、產時及產後發生並發症的機會增多。

孕期貧血的症狀為易疲勞、乏力、脫發、指甲脆薄、口腔炎、舌炎等,重度貧血者可有麵色蒼白、浮腫、頭暈耳鳴、心慌氣短、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貧血孕婦生產時及產後容易發生休克、感染、心力衰竭等。

孕婦貧血的治療:輕中度貧血(Hb在60g/L以上)可口服鐵劑,重度貧血可肌肉注射補充鐵劑,必要時輸血或輸紅細胞。如口服鐵劑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在飯後服用,服藥期間忌飲茶,因茶不利於人體對鐵的吸收。

若孕期並發再生障礙性貧血,則預後較差,宜在懷孕早期行人工流產。

妊娠合並腎炎應注意哪些問題?

妊娠合並腎炎主要為合並慢性腎炎,臨床表現為蛋白尿、高血壓和血氮瀦留。

妊娠會加重腎髒負擔,促使原有病情加重,其它並發症的發生率增多,甚至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慢性腎炎在早期僅有蛋白尿,無高血壓、血清肌酐不超過105mg%者,對母兒影響較小。但病程長者,可致胎盤功能減退,導致宮內發育遲緩甚至宮內死亡。

有氮質血症者,腎功能不全已發生,應終止妊娠。病情輕者,應定期檢查、注意休息、預防感染,妊娠後半期應住院治療,以便隨時觀察腎功能變化,如發現腎功能不斷惡化,則應終止妊娠。

妊娠合並糖尿病應注意哪些問題?

糖尿病患者在懷孕以後,妊娠所產生的一係列生理變化及產科的並發症、胎盤激素的作用等,常使病情複雜化,孕期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產褥期易發生低血糖症。

妊娠合並糖尿病對孕婦的影響有:1產科合並症發生率高,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子癇、胎盤早剝、腦血管意外;2因糖尿病患者白細胞多功能缺陷,故合並妊娠時極易發生感染,甚至發展為敗血症;3糖尿病孕婦糖利用不足,能量缺乏,常出現產程延長、產後子宮收縮不良等;4羊水過多發生率高;5手術產率高。

妊娠合並糖尿病對胎兒的影響:1巨大兒發生率高;2胎兒畸形發生率高;3胎兒及新生兒死亡率高,新生兒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有嚴重的心血管病、腎功能減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視網膜炎時,則不宜懷孕,一旦懷孕也應及早終止妊娠。但如果病情輕或控製較好,雖可以妊娠但在孕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積極控製糖尿病;

2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及內容,除常規的產科檢查外,還要查腎功能、眼底、心血管功能;

3不宜口服降糖靈、優降糖等降糖藥物,以免影響胎兒;

4應在孕35周左右住院觀察待產,若有胎兒處境危險信號應立即終止妊娠。

妊娠合並闌尾炎有哪些危害?

急性闌尾炎是妊娠期較常見的外科並發症,孕期由於增大的子宮會使闌尾的解剖部位改變,致使其臨床表現不同於非孕期。妊娠期闌尾炎的病程發展較快,易發生穿孔及腹膜炎,也可導致流產、早產、死胎。

孕婦患闌尾炎時,表現為逐漸加劇的下腹痛,並伴有惡心、嘔吐、發熱、腹部壓痛等,此時應及早到醫院診治。一旦確診應以手術治療為主,同時采取保胎措施。

妊娠合並子宮肌瘤有哪些危害?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認為,可能與雌激素過多和長期刺激有關。妊娠期孕婦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患子宮肌瘤的婦女如果懷孕,子宮肌瘤可能妨礙胚胎或胎兒的發育、活動並進而引起流產、早產或胎位不正;也可能阻塞產道,引起難產,分娩期還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導致胎盤殘留,產後出血不止等。

一般小的肌瘤合並妊娠,多無明顯症狀,易被忽略,對妊娠分娩影響不大,分娩後須注意產後出血等並發症。如果肌瘤引起胎位不正,產道阻塞,陰道分娩有困難,則應行剖宮產術,術時根據具體情況,可同時行肌瘤剔出術或子宮切除術。

如肌瘤發生肌瘤血管壁缺氧、破損,血紅蛋白從血管滲入肌瘤組織中等“紅色變性”,表現為劇烈腹痛、惡心、嘔吐、發熱、脈搏加快、白細胞增多等,則應隨時終止妊娠,切除子宮,以防癌變。

妊娠合並痔瘡有什麼症狀?

婦女懷孕後,有很多人會發生痔瘡,或者原有的痔瘡因懷孕而加劇。這是因為懷孕後胎兒生長發育,子宮不斷增大,可以壓迫下腔靜脈,影響血液的正常回流,使血管內壓力增高,導致直腸靜脈叢擴張形成痔或使痔加重。

妊娠合並痔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便後便血,以及局部疼痛,排便、行走、咳嗽、用力後症狀加重或脫出肛門。孕婦患痔瘡一般不宜手術,以保守治療為主,可待分娩後3個月手術治療(血栓性外痔除外,常需切開外痔,取出血栓)。

孕婦痔瘡應以預防為主,防止便秘,避免久坐久立,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不食辛辣等刺激之物。

孕婦牙齦為何會出血?

牙齦炎是牙齦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懷孕後由於牙齦毛細血管擴張、彎曲、彈性減弱、血液淤滯,血管壁滲透性增加,較易發生牙齦炎,妊娠前2~3個月及分娩前最重,分娩後會自行愈合。

孕婦牙齦出血者,可口服維生素C片,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鬆軟食物,注意口腔衛生,以減少牙齦炎的發生。

孕婦為什麼會流鼻血?

孕婦流鼻血,一般原因是由於雌激素分泌增多,使鼻腔粘膜血管擴張、充血腫脹,易發生破裂,引起出血,多於妊娠7個月以後發生。

孕婦發生鼻出血,應首先壓迫止血後再到醫院查明原因。如果是疾病所致,應積極對症治療原發病,排除疾病引發的鼻出血,另外再考慮為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所致,可采用壓迫、冷敷止血,同時避免精神緊張,保持鎮靜,以免使血壓升高而加劇出血。孕婦平時可多吃含維生素D、E之類的食物,不挖鼻孔、不亂拔鼻毛。

如何防治妊娠中毒症?

妊娠中毒症即妊娠高血壓綜合症,是孕婦特有的並發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多發於妊娠24周以後,臨床表現為水腫、高血壓和蛋白尿三大症狀,嚴重時出現抽搐、昏迷、心衰、腎衰和腦血管意外等。有妊娠合並症如多胎妊娠、羊水過多、糖尿病、慢性腎炎等病症的孕婦較易患妊娠中毒症。

妊娠中毒症的病情發展,一般先出現水腫,然後逐漸加重,繼而出現血壓升高及蛋白尿,嚴重時頭痛、頭暈、視物不清、惡心嘔吐及上腹部不適,直至抽搐、昏迷等,嚴重危及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

輕症患者可服藥治療,門診觀察,並注意休息,低鹽飲食,若治療效果不好,病情逐漸加重者則應該住院治療,必要時應及早終止妊娠以挽救孕婦生命。

羊水過多及過少怎麼辦?

妊娠初期羊水由母體血漿滲透而來,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妊娠中期胎兒的新陳代謝產物是羊水的主要來源,妊娠後半期至足月時,胎盤胎膜通過選擇性的通透作用,造成母體胎兒間羊水滲透壓的差別,促使水分從羊水向母體轉移,故羊水量在孕38周時最多,正常為1000ml,以後逐漸減少。

在整個妊娠過程中,羊水在母體、胎兒之間相互轉移和交換,存在著一個複雜而精密的動態平衡,一旦羊水交換失衡,則可出現羊水過多或過少。

羊水量達到或超過2000ml者,稱為羊水過多。

胎兒畸形、多胎妊娠或妊娠合並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多可導致羊水過多。

羊水過多有急、慢性之分。急性羊水過多,多見於孕4~5個月,表現為數日內子宮驟然增大和隨之出現的壓迫症狀如呼吸困難、惡心嘔吐、下肢及外陰部浮腫和靜脈曲張、行走不便等;慢性羊水過多,常發生於妊娠後期,多數孕婦能逐漸適應,症狀較輕。

羊水過多使孕婦常伴發妊高征及胎位異位、早產及胎盤早剝、臍帶脫垂、子宮收縮乏力、產後大出血症。羊水過多可通過臨床產前檢查和B超檢查確診,處理則取決於胎兒有否畸形及孕婦的症狀是否嚴重。若胎兒畸形,則應終止妊娠,若無胎兒畸形,症狀較輕,則應在嚴密觀察下繼續妊娠,或行羊膜腔穿刺放出一部分羊水以暫時緩解症狀,延長妊娠時間,必要時可重複穿刺減壓,但間隔應在3~4周以上。

胎兒發育不良,胎盤功能減退,以及過期妊娠均可導致羊水過少。羊水少於300ml者稱為羊水過少。

羊水過少對胎兒可造成羊膜與胎兒肢體粘連,造成胎兒畸形甚至肢體短缺;胎兒胸部受壓使胎兒肺發育不良;並使胎兒宮內窘迫率、圍產死亡率均相應增加;羊水過少對母體可造成孕婦因胎動而疼痛,臨產時因幹產而致使產程延長,宮縮陣痛劇烈等。

羊水過少者臨床表現不典型,孕婦可經常因胎動而感腹痛,子宮底高度小於妊娠月份,通過B超檢查可確診。

羊水過少的孕婦應避免過期妊娠,如已足月,則應提前分娩,若無胎兒畸形,可考慮剖宮產,以減少難產造成的圍產兒發病率。

胎盤早剝如何處理?

胎盤早剝一般發生在妊娠20周以後。在胎兒未娩出前,正常位置的胎盤部分或全部自宮壁剝離,稱之為胎盤早剝。本病為妊娠晚期的嚴重並發症,往往起病急,進展快,如處理不及時,常並發凝血功能障礙,腎功能衰竭,可危及母兒生命。

引發胎盤早剝的因素很多,重度妊毒症、腹部外傷或外倒轉術、宮腔內壓力驟變時(如羊水過多而突然排空、雙胎中一胎兒娩出過速)等均能引起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的主要臨床症狀是腹痛和陰道流血,胎盤剝離後因出血方式不同而症狀輕重也不同。

1如剝離麵起自胎盤中央,血液外流受阻,則表現為內出血症狀;子宮在短期內增大呈板樣,孕婦腹痛劇烈並進行性加重,胎動劇烈繼而消失,嚴重者孕婦呈休克狀態,有時可出現凝血功能障礙(DIG)及腎衰;檢查時可見子宮大於妊娠月份,宮體硬如板樣,壓痛明顯,胎心異常或消失。

2如剝離麵起自胎盤邊緣,出血大部分向外流出,表現為混合性出血(既有內出血又有外出血)症狀;輕者常被忽視,重者孕婦也可出現腹痛及子宮增大、壓痛甚至休克症狀。診斷不明時可進行B超檢查,綜合分析,且注意與低置胎盤和子宮破裂相鑒別。

胎盤早剝一經確診,應迅速終止妊娠,以免嚴重並發症DIC、腎衰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