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新生兒和老年人尤應如此,因為新生兒的免疫係統還未能充分發生作用,老年人的免疫係統則已退化,他們往往即使病得很重也不發燒。幸而,感染還有別的征象。嬰兒如果生了病,可能眼神呆滯,膚色蒼白,四肢冰冷。想知道衰老的人是否得了病,要注意他們是否變得嗜睡,情緒是否有變化。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發燒,醫生建議你這樣做:
出現下列情況就要打電話給醫生:不到3個月大的嬰兒體溫升到378度以上;3—6個月大的嬰兒體溫升到383度以上;6個月以上的孩子體溫升到394度。
成人出現以下情況就要打電話給醫生:體溫升到394度以上;體溫連續3天都保持在383度——即使沒有其他明顯症狀;一連幾個星期輕微發燒。
如果發燒並伴有以下症狀,也該打電話給醫生:嚴重頭痛或頸部僵硬、精神混亂、喉痛、酸痛與疼痛、咳嗽時有痰或血、容易發脾氣或嗜睡、出疹或嘔吐、呼吸困難、血痢或大便帶血。
要多喝水以防止脫水這一點對老年人尤其重要,因為老年人脫水就容易有並發症,例如中風。要常常喝水,多得足以使你每兩小時就排出清的小便一次。但心髒病和腎病患者在開始強迫自己多喝水前,應先和醫生商量。
吃東西要適量避免吃得太飽,不過餓了就應該吃。
輕輕用海綿洗擦身浴,兒童體溫升到40度以上的時候,給他們洗海綿擦身浴,體溫會降低,從而覺得舒服些。如果曾喂孩子吃過醋氨酚,要等30分鍾到一小時再給他用海綿擦身。這是為了避免孩子受寒。因為孩子吃藥之後,體溫已在下降了。要用溫水,因為冷水會使人顫抖,體溫上升。不要用酒精擦身,因為兒童的皮膚也許會吸收過量酒精,於身體有害。
不要驚慌失措,記著:發燒隻是對感染的正常反應,通常不會引起嚴重問題。在許多方麵,發燒是我們的朋友,不是敵人。
神經病與精神病有何區別?
在某些電視節目、電影中,涉及到精神疾病的劇情時,演員們順口而出的台詞是“神經病”。有有些人看來,神經病與精神病似乎是同一種病,神經病成了精神病的代名詞。其實這種說法或認識是不對的。精神病與神經病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神經病是指腦、脊髓及周圍神經係統病變導致的如腦血栓、腦出血、腦及脊髓腫瘤、脊髓炎等中樞或周圍神經組織的疾病及癲癇、神經衰弱症、強迫神經症等。精神病是大腦機能障礙而致認知、情感、意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神經病多表現為軀體症狀,如麵部麻木、肢體癱瘓、頭疼眩暈、大小便失禁等。而精神病則多表現為精神、心理及行為障礙如錯幻覺、妄想、言語行為紊亂等。在治療方法上,神經病多采用活血化瘀,止血降壓、手術等內外科治療方法。而精神病目前多采用抗精神病藥物和氯丙嗪、奮乃近等,再加上心理支持來進行治療。神經病人主觀上都迫切就醫以求得及早治愈疾病。而精神病人由於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因此大多病人不主動求醫甚至拒絕治療。
何為植物神經紊亂症?
從來都不知道得病是什麼滋味的我,56歲那年,忽然病倒了:厭食、肚脹、腸鳴、拉稀、上堵、下憋、下腹右側隱痛、四肢麻木、肌膚疼痛,難以入睡……臥床不起了。家人趕緊送我去醫院檢查:驗血查便、作B超、照胃鏡、膽囊造影、腸造影……受了不少罪,還是確定不了是什麼病。有的大夫給我開治肝炎的藥,有的給我開治胃炎的藥,幾個月過去了,越吃藥病得越厲害,體重也降了十幾斤。我很恐懼,也很痛苦,懷疑自己一定是得了什麼“不治之症”。
在醫院裏,一位大夫聽了我敘述的病情,看了各項檢查結果說:“你的身體各部器官都沒有查出什麼毛病,可症狀又這麼嚴重,可能是內分泌功能失調,植物神經紊亂,打幾針肌生注射液就會好了”。
自從打上“肌生注射液”,情況一天比一天好,半個月之後,各種症狀都消失了。以後,我又注意加強身體鍛煉,不但一直沒再犯過病,而且滿麵紅光,充滿活力。家裏人和我開玩笑說我可以算是乘上“健康快車”的人了。
對放射性過敏者易患癌症嗎?
英國科學家最近發現,10%的人對放射性過敏,這種人有患癌症的趨向。他們發現,體內細胞易受X射線破壞的人患癌症的可能性較其他人大。他們將受試者的血液放在X射線下照射,然後觀測血細胞中染色體受損害的程度,患有乳腺癌的婦女中40%的人對放射性過敏。
這種方法可及早診斷哪些人易患癌症,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另外,對於接受放射性治療的癌症患者來說,如果發現患者對放射性過敏就應適當減少放射劑量,這樣既可達到治療目的,又不致於造成過多的副作用。
有哪些防癌方法?
癌症誰都怕,但要預防它也不是沒有辦法。美國防癌協會就推薦了減少患癌機會的十大步驟,即五多加五少。
1多吃包菜科的蔬菜包菜、花椰菜、芥菜、菜心和芥蘭花,能預防肺癌、胃癌和結腸癌。
2多吃高纖維素的食物水果、蔬菜、糙米、全麥粉、穀類食物都含豐富纖維素,能防結腸癌。
3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蛋黃、肝、牛奶和乳酪都含有維生素A,能預防食道癌、喉癌和肺癌。
4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水果和所有綠葉蔬菜都含有天然的維生素C,能預防食道癌和胃癌。
5控製體重超重和乳癌、子宮癌、膽囊癌、結腸癌都有關聯,應配合均衡適量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以控製體重。
應少做的五大步驟是:
1少抽煙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因。
2少飲酒大量飲酒會導致肝癌、口腔癌和食道癌。
3減少攝取脂肪乳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與高脂肪食物有關。應多吃瘦肉、魚和低脂乳製品。
4少吃醃製和熏製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導致食道癌和胃癌。
5少曬太陽過度曬太陽易患皮膚癌。
患者康複須注意哪些問題?
康複期的重要性
隨著年齡增長,患病後身體恢複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小孩發燒39度,睡一覺,第二天就完全康複了。40歲的人要3至4天才能恢複,而75歲以上的老人則至少要休息15天。
在患感冒、單核血球症、毒漿體原蟲病、病毒性肝炎、意外事故、接受手術、心肌梗死等疾病之後,必須休息較長時間。
在患病毒引起的疾病之後,身體嚴重虛弱,必須通過休息來恢複體力:靜養,中止習慣性活動。
注意飲食,早晨喝一杯清水,每天應喝15升水。
不應忽略日常飲食,醫生有特殊規定的情況除外。每天女人平均攝入熱量2000卡,男人2700卡。早餐應能提供1/4所需熱量。
理想的早餐應包括飲料(咖啡、茶或巧克力)、牛奶(增加鈣)、糧食(糖和纖維素)、新鮮水果等。還可吃些火腿和雞蛋以增加蛋白質。早飯吃得好,一天都有精力。午飯應增加些蔬菜和水果。晚飯應吃些午飯時沒吃過的東西。補充鐵和維生素,女人比男人對鐵的需要量要大,因為她們大多數在經期會失去鐵。在患貧血症、複雜手術、某些疾病或分娩後,更需要補充鐵質。
人需要一定數量的維生素,理想的辦法是通過多樣和平衡的飲食吸取維生素。康複期應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食品。
睡眠是恢複機體的理想辦法,如果疾病導致失眠或影響睡眠,那麼就應利用康複期多睡覺。在此期間,睡眠對恢複健康極為有益。
每人都有自己的睡眠規律,這種規律是由各種因素決定的,如遺傳、體質、年齡等。因此,最好按生物鍾行事。有人早睡,有人晚睡,有人睡得長,有人睡得短。但在康複期,不能按常規行事,應盡量多睡覺。
安眠藥或鎮靜劑可以幫助睡眠,但有副作用,導致對這類藥品的依賴和服用量越來越大,陷入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因此一定要按醫囑服用這類藥。
不要急於進行體育活動,康複期不宜於進行體育活動。但在此期間仍可進行兩種活動:一,散步,因為這對心髒和呼吸係統的功能恢複極為有利。二,遊泳,它是一種全麵運動,對體質和心理都有益。
乳房怎樣自我檢查?
從近幾年臨床統計中,乳房疾病中乳腺增生病與乳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使人惋惜的是個別婦女缺乏普通的醫學科普知識,使本來可以早期發現和治愈的疾病,錯過時機,而造成個人和家庭的不幸。
乳房自我檢查法,簡單易行,廣大婦女都可以掌握、應引起重視和推廣。
其具體的自檢方法可分為兩項:第一項是望診:解開上衣,將兩側乳房完全顯露,先觀察兩側乳房的大小,有無增大或縮小,以作比較;次審乳頭的位置有無內縮或抬高;再查乳房皮膚有無結節、凹陷或濕疹樣改變等。第二項是觸診:左手叉腰,用自己的右手觸診左側乳房,然後再用右手叉腰,左手觸診右側乳房。亦可以采取坐位,觸診左側乳房時用右手,檢查右側乳房時用左手,四指並攏,用指腹平放乳房上輕柔按摸,切忌用手指去抓捏,因為正常的乳腺管呈放射狀排列,如果用手指去捏,會將捏起的正常腺體組織錯誤地認為是乳腺腫塊。觸診要有先後順序,先觸摸整個乳房,然後按照乳房的上內、上外、下內、下外依次進行。在觸摸過程中,若發現乳房內腫塊時,要特別注意腫塊的位置、大小、形狀、堅硬度及活動度,因為掌握這些體征是鑒別良性和惡性病變的關鍵所在。
乳房部的良性腫瘤。多發生在20—25歲的青年婦女,好發於乳房的外上方,其形狀呈卵圓形,小的如櫻桃,大的如雞卵,表麵光滑,推之活動,邊界清楚,皮色正常,多無痛感。
乳腺增生病。好發於30—40歲婦女,其腫塊的特點是:雙側乳房內發生大小不一的腫塊,常同時或相繼出現,其形成不規則,可呈片狀型、結節型等,腫塊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不與皮膚粘連,推之移動,在月經前3—4天疼痛加重,腫塊增大,月經後症狀減輕。
乳癌。乳癌的發病率僅次於子宮癌,在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發病率較高,腫塊質地堅硬,表麵高低不平,易推動,境界不清,乳頭常有血性分泌物溢出。
以上的檢查方法,若有條件亦可用於二人對查。檢查乳房的時間,應選擇在月經後7—10天,此期間是乳房生理最平穩時期,有病變容易發現。乳房疾病的診斷,觸診甚為重要,關鍵取決於經驗、手感、正確的檢查和綜合分析。對於乳癌的確診,還需依靠穿刺或切除活檢,確診後要盡早手術,不要拖延;對於乳腺增生病或其他乳房部疾病,采取中、西醫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多能取得良效。
女性也患“前列腺病”嗎?
所謂女性“前列腺”,是指類似於前列腺結構的女性尿道周圍腺體,多集中位於女性尿道的後部與兩側。因其組織與前列腺相似,故也可發生感染、增生、阻塞等。臨床上所稱的女性“前列腺病”,就是指婦女膀胱頸部梗阻所引起類似於男性前列腺增生的疾病,多發生於中老年婦女。大多數患者可出現尿滴瀝、尿流變細和尿瀦留,並常伴有尿急、尿頻、尿痛或血尿等症狀,易被誤診為泌尿係感染。
女性前列腺病的診斷比較困難,有上述症狀,經陰道雙合診和膀胱鏡檢查的患者,排除了腫瘤、結石、異物的可能後可以確診。治療以解痙和消炎為主,輔以尿道擴張術。可口服解痙藥顛茄合劑等;尿路消炎藥如複方新諾明、氟呱酴以及泌尿靈等。合並尿道口炎者可用10%硝酸銀液塗擦尿道口,每周一次,連用四周。若經上述治法不能奏效者,則需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效果良好。
更年期婦女應注意哪些事項?
現代醫學經醫療實踐,總結出更年期婦女保持健康的十項應注意的事項:
1要經常性地進行身體檢查,四十歲以上的婦女應每半年作一次體檢。
2要食用含鈣豐富的食物或服用鈣丸。
3經常運動則是保持心髒、骨骼及肺部健康的最佳方法。
4把停經症狀直率地告訴醫生,醫生會指導你如何應付。
5要戒掉煙、酒、咖啡及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和食品。
6莫讓身體超重,但也不能太瘦,過瘦的女性停經症狀較為嚴重。
7每天要抽些時間鬆弛神經,有效地舒緩身心。
8進食營養豐富的食品,同時要少吃含脂量高的食品,如奶油、牛油、肥肉等。
9不妨找些新事情或有趣的事來做,如喂喂金魚、為魚換水、編織新花型毛線衣等,參加一點義務工作及檢查子女功課等,以使生活更豐富,更加充實。
10對人生要抱樂觀精神,多從積極方麵去想,不要產生沮喪、消極情緒。
幼兒斷奶後食譜怎樣製作?
不少6個月至2周歲幼兒常在斷奶時或斷奶後發生蛋白質營養不良症。這些幼兒在斷奶前營養狀況尚可,但由於斷奶後食譜不當,以玉米、大米、麵粉為主食,蛋白質供應量不足或質差,而發生此症的。其臨床表現,在尿布區域、股骨、踝等骨質突出部位及軀幹受壓部位皮膚幹燥,淺表脫屑,沿皮紋裂開;重者可有似油漆剝落樣表皮剝脫。頭發色素減退,細、軟、稀疏、幹燥、無光澤、易脫落,黑發變成棕色或紅色,睫毛也可有同樣變化。預防本症的關鍵為增加動物蛋白質的供應。幼兒一旦患有本症,應即給予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飲食,脫脂牛奶效果最好。有繼發感染者,應及時看皮膚科門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