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自我保健常識(3 / 3)

嬰幼兒應如何補碘?

缺碘對不同年齡的人群都會造成損害,隻是發生在不同年齡損害的程度、性質不同。在受碘缺乏威脅的人群中,屬兒童和孕婦危害最大。

據統計調查,我國近10年出生少年兒童,40%的因缺碘造成智力低下,其智商比正常值(智商標準為100)低10—15個百分點。嬰兒在胚胎期和出生後早期(兩歲前),對碘的需求最為重要。此時,孩子的大腦及整個神經係統正處在器官形成和功能建立階段。這時嬰兒如果還不能自己進食,可由母親代服。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出生,而孕期又沒及時注意補碘,您也不必為此而驚慌,此時補碘為時不晚,但刻不容緩。隻要在孩子生長發育最初的幾年注意加強碘的營養,您就會擁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好寶寶。

秋冬季嬰幼兒腹瀉如何防治?

秋末初冬,嬰幼兒容易腹瀉。由於患兒頻頻腹瀉、嘔吐,使年輕的父母既著急又憂慮。常常是上午跑兒童醫院,下午尋專家門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500萬5歲以下兒童死於腹瀉,而發生急性腹瀉的約有7億5千萬至10億人次,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對於嬰幼兒來說,豐收的季節卻是“多事之秋”,可見加強預防之必要。

嬰幼兒腹瀉過去叫小兒秋季腹瀉,亦稱嬰幼兒消化不良症,其病原體到七十年代才查清。我國在1978年由北京首先報告,它是一種在電子顯微鏡下外形酷似車輪的RNA中小型病毒,故名輪狀病毒,乃是嬰幼兒腹瀉的罪魁禍首。以後全國各地均有發現,現研究已有七種輪狀病毒,主要是嬰幼兒輪狀病毒,稱A組輪狀病毒。八十年代初期我國發現的成人輪狀病毒也在小兒中發現。

輪狀病毒侵襲對象是6個月到5歲的嬰幼兒,傳播途徑與其他腸道傳染病是一樣的,即通過糞便汙染傳播。凡不重視飲食衛生的托幼機構或家庭易感染。輪狀病毒感染有嚴格的季節性,多見於十至十二月份。嬰幼兒感染了輪狀病毒,潛伏期一般在48小時以內,通常開始出現嘔吐,隨後出現腹瀉及發熱,約30%的病兒可見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腹瀉為白色或淺黃色如蛋花湯樣便,每日可達10多次,無腥臭味,無膿血。該病病程一般為5至7天,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脫水症,嚴重吐、瀉可導致電解質紊亂。

臨床治療除非合並細菌性感染,否則不需應用抗生素。據悉,現已有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在作臨床觀察中,這無疑為全世界的嬰幼兒帶來了希望和福音。

要有效地防治嬰幼兒腹瀉的發生,需注意以下3點:

1嚴密把關。謹防“病從口入”。認真搞好嬰幼兒飲食,不給孩子吃生冷或不潔淨的食物。飯前便後給嬰幼兒洗手;家長給孩子喂奶、喂食之前亦要洗手。人工喂養兒每次喂食前,要用開水洗燙食具、奶瓶,最好每日煮沸消毒一次。

2調整飲食。過去多主張對腹瀉患兒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近年來多數專家認為不要禁奶和禁食。因為禁食的結果會加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合理的做法是,母乳喂養兒可適當減少喂奶次數或延長喂乳間隔時間,人工喂養兒可給稀釋的牛奶(最好是脫脂奶)或米湯。大的患兒可改喂稀飯、藕粉等食物。

3加強護理。病兒的大便應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每次大便後應用溫水清洗肛門周圍及臀部,以保持清潔和幹燥。尿布宜柔軟、易吸收水分,應勤換尿布,以防止“紅屁股”及上行性尿路感染。

春季小兒“三疹”如何防治?

三、四月份,是麻疹、風疹與病毒疹的好發季節。

“三疹”多見於小兒,且都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皆有發熱、咳嗽、咽痛、出疹等臨床症狀,加之目前不典型麻疹逐漸增多,故“三疹”極易混淆。正確識別“三疹”,對於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都是十分重要的。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發疹性傳染病。主要症狀是發熱39℃—40℃以上,流鼻涕、打噴嚏、眼結膜充血,此期約3—4天,稱為麻疹前驅期。在出疹前一天,約90%的病兒口腔內可見有麻疹粘膜斑,據此即可明確診斷。一般情況下發熱第4天見疹,出疹的順序是耳後、發際、頸部、前額,迅速地由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後為四肢。隨著體溫的逐漸恢複,皮疹也依出疹順序消退,出現麥麩狀的脫屑,並留下棕色的色素沉著。麻疹患者如果治療不當,也容易出現並發症,較常見的有麻疹肺炎、喉炎、腦炎、中耳炎等。預防麻疹的有效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與麻診病人密切接觸者應檢疫14—21天。若麻疹流行時,對易感者在接觸麻疹病人後的兩天內,應趕快接種麻疹病毒活疫苗,以達阻止麻疹流行的目的。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兒的體溫一般較麻疹為低,流鼻涕、淌眼淚輕微。常於發熱後的24小時內出疹。疹子先於麵部和頸部,可一日內遍及全身,第3天可以融合成片,極似麻疹,但其疹子比麻疹小,淺紅色。疹子從第4天起依次消退,退疹後無棕色的色素沉著斑,後頸部淋巴結腫大是它的特點。風疹對孕婦有害,懷孕3個月以內的孕婦感染風疹病毒時,容易發生胎兒畸形、死胎、流產等,最好要中止妊娠。目前風疹疫尚未問世,對風疹一般以對症治療為主,要加強護理,讓孩子臥床休息,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風疹病兒在出疹的5天以後,就沒有傳染性了。因此,住在家裏的病兒,一般不需要隔離。

病毒疹一般為柯薩奇病毒、Echo病毒、呼吸道合並胸病毒所致。近年來發病數日見增多,感染者多為11、12歲的兒童。初發臨床症狀較輕,皮疹出現沒順序,以胸、腹部出疹較多,其他部位少見,且皮疹消退快,退後不留任何痕跡。感染了病毒疹時,可有耳後、腋下淋巴結腫大。病毒疹傳染性較強,兒童感染了病毒疹後,需立即隔離治療。周圍人群應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患兒家庭及上學的教室應進行空氣消毒。

為何要重視腮腺炎?

一個孩子得了腮腺炎,開始家長沒當回事,後來孩子嚷頭痛,才上醫院,由於病種不是綜合性醫院的收治範圍,又送傳染病醫院,診為腮腺炎合並腦炎,經搶救才脫離危險。

像這種不知腮腺炎是傳染病、得了腮腺炎不知其合並症者大有人在,如果延誤了病情診治,會給病人帶來嚴重後果。腮腺炎全名為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多在冬春季發病。它是通過病人和帶病毒的隱性感染者通過空氣飛沫、唾液及汙染衣物而傳播的。潛伏期約為2至3周。發病初期可有發熱、怕冷、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1—2天後顴骨弓後酸痛,單側或雙側的腮腺腫大,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發展,邊緣不清,疼痛明顯,特別是進食酸味食品,疼痛加劇。

腮腺炎不但是一種傳染病,它還可合並其它疾病,如腦膜炎、腦炎,病人多見於兒童。在腮腺腫大1周後現出頭痛,合並睾丸炎,發生在腮腺腫大1周左右開始消退時,突然出現高熱、寒戰、睾丸脹痛,劇烈觸痛,陰囊皮膚水腫顯著,合並卵巢炎。患者感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輕按痛,月經失調等。此外腮腺炎還可並發腎炎、心肌炎等疾病。因此得了腮腺炎要引起注意,一旦有合並症出現要及時到傳染病醫院治療,以免延誤時機。

小兒發燒怎樣護理?

發熱,俗稱發燒,是小兒最常見的病症之一,在家庭護理中,家長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應讓孩子臥床休息,發熱的孩子應注意飲食調養,保證充足水分,吃容易消化、清淡、少脂肪的飲食,如牛奶、稀粥、麵條等。小兒發熱時由於消化道功能降低,不能過分勉強小兒進食。

還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溫水浴。用32℃至36℃的溫水擦洗或浸浴,刺激皮膚,擴張汗腺,從而迅速有效地降低體溫,一般每次5至10分鍾。

酒精擦浴。酒精濃度為30%左右,可用毛巾或手帕蘸取配好的溶液,先從一側頸部開始,自上而下沿臂部外擦至手背,再從腋下沿上臂內側向下擦至手掌心,擦完一側再以同樣方法擦另一側。擦下肢時要從大腿外側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大腿內側擦至腳心,擦腋下、掌心、腹股溝和腳心時,應稍用力,擦至皮膚發紅為止。這樣,隨著酒精的蒸發,體溫很快就會下降。

冰袋降溫。冰塊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塊放入盆中,用水衝一下,溶去棱角,裝入熱水袋、再加適量冷水,充填冰塊間隙,然後壓出空氣,外裹毛巾。將冰袋放在高熱病人的前額,兩側頸部,以盡快降低頭部溫度。冰袋也可放在病人腋窩、腹股溝處,可迅速達到散熱降溫的目的。

冰水濕敷法:用毛巾折疊數層,放在冰水中浸透擰至半幹不滴水時敷在前額、腋窩、頸部及腹股溝大血管通過處,最好數塊毛巾交替使用,每2至3分鍾換1次,連續濕敷15至20分鍾。

藥物降溫,小兒發熱可口服安乃近或泰諾等降溫藥物,給孩子用退熱藥的同時,必須給孩子飲用足夠的水分,一般服退熱藥後30分鍾左右體溫開始下降。

必須指出的是,新生兒一般不用藥物降溫,也不宜用酒精擦洗,以防發生酒精中毒。可采用解鬆繈袍及衣服,使之散熱降溫。

兒童營養補充越多越好嗎?

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合理的補充營養供其機體和智力發育所需,很有必要。但補之不當則適得其反。

1補參害處多。“少不食參”,人參和含參食品健康兒童不宜使用。健康兒童服用人參會削弱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容易感染疾病;會出現興奮、激動、易怒、煩躁、失眠等神經係統亢進症狀。人參可促進人體性腺激素分泌,健康兒童長期補參會導致性早熟。服參過多對心髒也有害,可導致心收縮力減弱,血壓、血糖降低,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兒童因身體虛弱等需要用參,需在醫生指導下確定合適劑量酌情使用。

2補鈣過多會致低血壓。科學研究表明,兒童補鈣過量會造成低血壓,並使他們日後有罹患心髒病的危險。疑有佝僂病或缺鈣的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補鈣,不可攝入過多或補充不足。

3補鋅過量易致鋅中毒。兒童缺鋅常表現為食欲不振、營養不良。補鋅過量造成鋅中毒則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疼痛、精神萎靡,甚至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兒童補鋅一定要在醫師檢查指導下,確定科學的服用劑量,以確保安全可靠。

4補魚油類過多易致高鈣血症。魚油富含維生素D、維生素A。維生素D攝入過量,兒童機體鈣吸收增加會導致高鈣血症,表現為不想吃東西,表情淡漠,皮膚幹燥,嘔吐,多飲多尿,體重減輕等。

5多吃桔子易生“桔子病”。兒童每天吃桔子以2~3個為宜。過多吃桔子可致皮膚中胡蘿卜素增加而引起全身皮膚發黃,出現嘔吐、惡心、食欲下降等症狀。

6多吃糖類易致“兒童嗜糖精神煩躁症”。兒童每日以攝入15~20克糖類為宜。過食糖類可致“兒童嗜糖精神煩躁症”,表現為情緒不穩定,愛哭鬧,好發脾氣,易衝動,睡眠差,常在夢中驚醒,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麵色蒼白,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等病。此外,過多吃甜食還可引起腹瀉、腹脹、厭食、嘔吐、消化不良、水腫、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患、齲齒等。

7多補雞蛋易致腹瀉、維生素K缺乏症。兒童每日吃1~2個雞蛋即可。過多吃雞蛋會增加兒童的胃腸負擔,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還可引起維生素K缺乏症,表現為煩躁不安,麵色蒼白,麵部皮疹,嗜睡,毛發脫落等。

8可樂型飲料和酸梅粉能引起多動症和潰瘍病。可樂裏含咖啡因。可樂型飲料對兒童記憶有幹擾作用,並可興奮兒童中樞神經係統,產生兒童多動症。兒童長期食用酸梅粉,會使其胃酸含量增高,胃粘膜被腐蝕,發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兒童感冒可隨便服用感冒通嗎?

感冒通是目前臨床上用來治療感冒的一種藥物,由於其療效好,因此頗受廣大醫生及患者的歡迎。但隨著感冒通在臨床上的應用,其不良反應,尤其是對兒童的影響日趨明顯。我們在臨床上觀察到,有些醫生或家長在給患了感冒的兒童服用常規劑量的感冒通後,患兒有的出現了血尿,有的出現了急性血小板減少及全身多髒器出血。更有甚者,還會引起小兒死亡。

感冒通是由雙氯滅痛、人工牛黃各15mg,撲爾敏265mg組成的複方製劑。其中的雙氯滅痛對腎髒具有損害作用,這是患兒出現血尿的主要原因。此外,該藥還對血小板及血液的凝血機製具有損害作用,可造成較廣泛的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兒童正處於發育階段,其腎髒功能尚未健全,很容易受到藥物的損害。因此臨床醫生和家長不能隨便給兒童服用感冒通,以免對兒童健康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