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傾聽心靈深處的聲音
第三節隻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個人類的心靈
——李連傑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同學們好。(掌聲)
……
我講話很悶,對不起。(熱烈的掌聲)
講得很悶的時候我就告訴你。其實1997年的時候我想退休,因為我發現,物質不能滿足我心靈上的要求。因為我從70年代,一次出國給母親買一個手表,第二次就買一個手表給姐姐,後來給哥哥,後來覺得不過癮,我努力去賺錢,買一個自行車。後來每一個兄弟姐妹都有自行車了,後來就買電視,彩電,那在70年代是非常威風的事情。後來就買了冰箱、洗衣機,到後來買了房子,無限地為家庭做,為自己爭取,當然自己也在買更好的。到了一定的程度,當然會有汽車,有房子,有權力,有欲望,但是你發現,不光是我自己,物質不能完全滿足我的問題,解決我內心的痛苦,周圍的人也不是,我有很多很窮的朋友,有很多非常富有的朋友,非常非常富有,但是他們也痛苦。
我覺得,造成人類痛苦的原因原來不僅僅是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心靈又是什麼?我在那個時候就開始覺得,不行,這個東西不是我要走的路,我要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真的,我覺得物質,在某一個階段是相當重要,沒有這個東西,我們不能專心讀書,我們不能專心地照顧家庭,我們不能專心地做一件事情,在某一個階段是非常重要,但是跨過那個階段以後,就是本質不變、量在變了。因為這個觀點是,有的人有一千塊錢一個月就開心了,有的人希望五萬塊,有的人希望五十萬,這是一個量的區別,你拿一千塊給希望五十萬的人,他不會開心的,所以錢和物質並不能使每一個人開心。但是欲望又是無止境的,我經常開玩笑,就算在座的,如果真指望發財的話,我們每一個都是李嘉誠,但是往前一看,還有一個比爾?蓋茨,更有錢,怎麼樣比比爾蓋茨更有錢?所以我覺得物質不能解決心靈的痛苦。所以我開始變成了一個佛教徒,重新來看宇宙,看生命,看物質結構是什麼,心靈結構是什麼,從這個當中找到很多快樂。
武力可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夠征服別人的肉體,但永遠征服不了別人的心,隻有愛。真的,隻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個人類的心靈。
2003年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一個新聞,看到以後我非常震撼。2003年,中國好像有28萬人自殺了,當時我就想,20多萬,每一個人有10個兄弟姐妹、父母、爺爺奶奶、同學,那就是10倍的痛苦,幾百萬人在痛苦。我覺得,我能做什麼?因為當你探討心靈的時候,到了某一個階段你會了解到,真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何去關心這些人,如何用我的能力所及為社會做一些什麼,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就決定,通過一部電影《霍元甲》,去闡述我42年來所走過的心路曆程。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生命,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因為年輕的時候我也經曆過,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來定位去看社會,去看生命,我的老師怎麼樣,我的同學怎麼樣,誰對我好,誰對我不好,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了。如果可以提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一看生命,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什麼是我想的,什麼是我真正需要的。因為真正想得到和真正需要的未必是一東西正題,如果說我非常希望得到一個奔馳,但是當你擁有了奔馳,也會有奔馳的麻煩,因為保養也很貴,保險也很貴。所以任何一個東西,隻是量的區別,本質並沒有變。做總統也有總統的痛苦,做明星也有明星的痛苦,但是很多朋友會說,我情願做總統、做明星,那個痛苦我喜歡。(笑)真的,我不是說這個方向不好,這個方向非常好,但是你要了解,在好的背後的付出是什麼,多幾個角度來看生命,他們燦爛的背後有多少痛苦,你看到多少明星自殺?我還是很尊重他們的選擇,但是我認為那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隻能說我尊重他們,但是我隻提倡這個東西,因為在任何一個宗教,不管是佛教、天主教還是基督教等經過長時間的考驗的宗教裏,都是反對自殺的,因為自殺隻能把肉體的痛苦暫時解決掉,並沒有結束。是不是越談越遠了?(笑,掌聲)
我覺得人類,不管是中國人、美國人、全世界的人,作為人共同的追求目標就是幸福、快樂,這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但另外一個東西是大家共同認同的。人是生活在人群裏,人群裏就需要關心、愛和付出。(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