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千零一夜》中文又譯作《天方夜譚》。相傳在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個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因為痛恨王後與人私通,就將王後殺死了。此後,國王懷著滿腔仇恨,每天娶一少女,第二天早晨就將其殺掉,許多無辜女子慘遭殺害。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用每夜講故事的辦法,不斷引起國王的興趣,她的故事講了一千零一夜,不僅自己免遭殺戮,而且把國王也感化了。

《一千零一夜》包括了許多神話故事、寓言、童話、婚姻愛情故事、航海冒險故事、宮廷趣聞和名人軼事等等,其中人物形象有國王大臣、王子公主、富商僧侶、庶民百姓、三教九流以及神魔精怪等,簡直具備了一切社會形象,這些故事和形象相互交織,組成了中世紀複雜多樣的阿拉伯帝國生活圖景,是阿拉伯和東方曆史、文化、宗教、語言、藝術和民俗的縮影。

《一千零一夜》裏的故事不是某個作家獨創的,也不是在一時一地形成的,而是中近東地區的廣大市井藝人、文人學士經過幾百年搜集、提煉、加工形成的,是阿拉伯和波斯灣地區各族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

《一千零一夜》裏的故事,許多非常健康有益。《漁夫和魔鬼》、《阿拉丁和神燈》、《阿裏巴巴和四十大盜》、《辛巴達航海記》、《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和《烏木馬的故事》等歌頌了人類的智慧和勇氣,描寫了善良的人們對邪惡勢力不屈不撓的精神,塑造了奮發有為、敢於進取的勇士形象,讚揚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許多故事以辛辣的筆觸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腐敗以及統治者的昏庸無道,反映了人民大眾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引起了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廣大讀者的強烈共鳴,因此這部民間故事集具有永恒的魅力。

《一千零一夜》以浪漫主義為主,並把現實成分與幻想成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集中體現了民間文學的藝術特征,具有絢麗的色彩、奇妙的想象、曲折的情節、大膽的誇張、環環緊扣的結構,使得故事充滿了永遠的生命力。故事采用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在故事中穿插了大量詩歌、諺語,非常適合閱讀和講述。

《一千零一夜》最初隻限於口頭講述和流傳,經曆了六七個世紀後,直到發明了印刷術,才有文人把它搜集整理編輯成書,才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一千零一夜》是世界各國人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優秀文學作品,高爾基稱之為民間口頭文學創作中“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對世界各國的文學藝術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一千零一夜》在十九世紀初就被翻譯介紹到中國,最早是《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辛巴達航海記》等名篇,以後逐漸出現了許多翻譯版本。

《一千零一夜》卷帙浩繁,故事龐雜,我們在翻譯出版此著作時,進行了按冊基本歸類排列,使之盡量符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盡量適合少年兒童的閱讀,也適合成年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