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會隨身軀被掩埋,

腐爛變質,

消失在空中。

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可以代代相傳,

但卑劣的品德則會遺臭萬年。

所以,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

最最重要的,

不忘積德。

這樣,死後雖然皮幹骨朽,

蟻蛆滿身,

但其精神卻被人傳訟。

早先在這座銅城裏居住的人們。

生活富裕,吃喝玩樂,享盡榮華,

住的是深宅大院,

穿的是綾羅綢緞,

吃的是山珍海味;

權勢和財富集於一身,

歡歌與美女環繞四周;

他們有永遠花不完的金銀財寶,

有美若天仙的容貌,

有配著金鞍的香車寶馬,

有如雲的宮娥美女,

隻要他們高喊一聲,

立刻就會有人去為他們犧牲。

但到最後,所有的一切都挽不回他們的性命,

也都同平凡人一樣,

免不了一死。

盡管他們的棺木華麗,

但最終要被蟻蛆吞噬。

往日的威嚴與禮儀早已消失,

如金的年華不會重來。

至此,後悔已無濟於事,

所有都已成往日雲煙。

所以,為人處世,

修身積德是最重要的,

應不斷地完善自我。

通過這首詩沐薩一行人了解了城裏人的生活,這首詩告誡人們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安分守己,踏實做人,切不可虛度光陰,一事無成。沐薩不禁由於悲傷過度,暈厥過去。待醒後,記錄下來,讓後人引以為戒。

再向前走出不遠,他們又來到了一幢高大的建築麵前,抬腳邁入,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廳堂正中的一個大的噴池,在這個大的噴池裏,四周還有幾個小的噴池,與它們相對應的是一幢幢房子,其間都用回廊連接,一時所有的噴泉開始啟動,刹時絢爛多彩,叮咚有聲。從噴泉裏噴出的水都流到了一個用彩色雲石砌成的大池中。如此獨具匠心的設計令在場的人無不點頭稱讚,回味無窮。

參觀完令人叫絕的噴池,他們又逐個瀏覽了圍在噴池周圍的四幢房子。隻見第一幢房子裏堆滿了大捆大捆的綾羅綢緞,閃閃發光,十分耀眼。第二幢房子裏是一個兵器庫,十八般兵器應有盡有。而且都做工精良,出自名地。有印度劍,有漢頓、海瓦勒子密的矛等等。如果說第二幢房子裏的兵器是上好的,那麼第三幢房子裏的則個個都應是珍藏品了,千金不換。第四幢房子裏卻一改前三個屋子裏的刻板。這裏溫馨、點雅,因為這裏顯然是一個餐廳,所有的廚房用具都是用最好的材料製成的,無一漏席。看到這些珍寶,沐薩命眾人可以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留做紀念。

手下們按沐薩的吩咐紛紛拿了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然後,他們繼續前行,不經意,沐薩又發現了一個大門,這個大門被一副彩圖遮掩著,走上前去,發現這個大門是用栗木做成的,光滑無比,門用一把銀鎖鎖著。

他們打開鎖後,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雲石長廊,一行人想進去,但長廊上像鋪了油一樣非常光滑,無法行走,聰明的奧補頓命人搬來了一些第一幢房子裏的絲綢鋪在地上,一行人才得以前行,隻見長廊兩邊全部是用上麵畫有飛禽走獸的絲簾裝飾,這些飛禽走獸全部是用紅金白銀做身,珍珠寶石點睛,非常逼真,在長廊的盡頭,又是一幢幢高大的建築,威然屹立,氣勢磅礴,恢宏壯觀。

這是一座與沐薩他們以前所見到過的具有天地之別的宮殿。這座宮殿的主人的財富可敵國,這裏所有的裝飾和用具都是舉世無雙的,隻見廳堂正中有一座黃色雲石製成的穹形亭台,門窗上的圖案都是用翡翠勾勒的龍飛鳳舞圖。亭裏有用翡翠製成的百鳥圖的帳蓬用一根金柱支起。亭旁有一個噴水池用綠色的珠網覆蓋著。

在噴水池的旁邊,一張寬大的龍床放在亭裏,隻見龍床上的女子麵如滿月,一雙笑眼不停地眨動,仿佛是在向來人致敬,她的頭上戴著一頂紅金的鳳冠,上麵嵌有一顆世上獨一無二的寶石,身穿珠寶製成的宮服,肩上還披著鑲金嵌玉的披肩,看上去雍榮華貴,典雅大方,楚楚動人。

沐薩一行人都被這位絕世無雙的女子的美貌所震懾,人們都沒想到在這樣一座毫無生氣的銅城裏竟然還有這樣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於是,沐薩走上前去彬彬有禮地向她問好道:

“你好,小姐!”

但他等了很久,也沒有得到姑娘的回答。

正在沐薩納悶之時,站在一旁的閱曆豐富的奧補頓及時提醒沐薩:

“她是一個死人,是不會回答你的問候的。”

“怎麼可能,她的眼睛明明在動呀,而且她還在笑呢。”

奧補頓老人解釋道:“她的眼睛之所以看上去像是在動,那是因為在她死後,人們把她的眼珠取出來,然後再安上那水銀灌注的眼珠,所以它看上去好似在閃動,活靈活現。”

聽完奧補頓的解釋,沐薩頓覺這位美若天仙的女子非常可惜,也暗暗佩服前人的技藝。轉過龍床,在它的後麵也立有一塊金牌,由兩名侍衛守著,他們都手握長劍,目視前方,表情莊嚴,在他們的腳下是一個用玉做成的高台。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金碑上的詩文這樣寫道:

觀看者請記錄下這篇警世箴言。可悲的人們啊!是榮華富貴,高官厚祿蒙住了你們的眼睛,所以你們辨不出真假,分不清是非。卻不知貪圖享樂就是悲哀;孰不知甘盡苦來。本來是十分健壯的人,說不定在他的體內,藏有無法醫治的絕症,一旦發作,後果不堪想像。

人們常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死神沒有向你靠近。孰不知就在諾亞和亞當、波斯、羅馬、印義、伊拉克、窩發克的統治者們,以及一些貴族們,高高在上,盡情享樂,為所欲為,以前可以長生不老,永世享有榮華富貴之時,卻想不到,主是公正、無私的,他不會偏袒任何有權勢的人,因此帝王們也終不免一死。

即使他們的墳墓以及陪葬品是最高貴的,但是他們的身軀終會腐爛,化為烏有,這些是帝王們所想不到的,無論是哥魯尼、何瑪尼、尚多德、克乃奧,還是北阿拉伯的帝王們都不會想到的。

就是我,國王爾理克的公主——突爾姆基也沒有想到。在我看來,由我治理的國家,隻要我公正謙潔,大公無私,外無侵襲,百姓安居樂業就是積德行善。我就會長生不老。卻不知公正的主還是奪走了我的一切。

持續長達七年之久的旱災,奪走了地裏的莊稼,幸存的人們,把存有的糧食和死去的牲畜都吃完了,眼看就要被餓死,我急忙派人帶上城裏的珠寶到城外去買食物,誰知城外也同城內一樣,山窮水盡。派出去的人都徒勞而歸。

此時,我才知道,一切的權力和財富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寶貴的生命,但為時已晚,走投無路,我命令關閉城門,所有城中百姓都躺下來,迎接至高無尚的死神到來,這就是你們看到的景象。

我們曾經榮華富貴,

但終歸一死。

即使富可敵國,

但仍然挽不回性命。

所有人都懼怕死亡,

都想功名顯赫。

因此,造成了連年的戰爭,

才會有狡詐的小人,

才會為爭權奪利勾心鬥角,

殘害忠良,

明火執仗,

自相殘殺。

可悲的是人們在做這一切的時候,

卻不曾留有後路。

人們常說,

閻王讓你三更死,

你決留不到五更天。

一但死神降臨,

權力再大,財富再多,

終逃不脫死神的追逐。

即使是山窮水盡,走投無路,

也得不到死神的憐憫,

將你帶走。

縱有萬般不舍,

然而,拋妻舍子,再所難免,

於是,告別一切,

然後將黃土埋身。

地府一片漆黑,

陰森冷人。

再也沒有以往的高貴,

也沒有了一呼百應。

沒有了山珍海味,

沒有了豪華宮殿,

沒有了綾羅綢緞;

有的隻是陋屋,

毫無生氣,

鬼哭狼嚎。

此時,你才意識到,

主才是世界的主宰。

相信他是最公正的,

任何人都改變不了這一結局。

生前所做的一切,

都將在死後清算。

到此參觀的遊人們,不要認為我是在說癡話,在危言聳聽。一切都是主事先安排好的,不要執迷不悟,否則就是無知。常言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就是一個例證。

古代的帝王,哪個不是橫征暴虐,但終歸一死;翁頓大帝擁有金銀城堡,最後也得到報應;乃睦魯德十惡不懾,也與凡人共命運。千萬要記住,沒有人能長生不老,永保青春,那都是妄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法老死去了,乃睦魯德去了,翁頓去了,遠古的帝王都去了,隻留下了千古不變的教訓。

所以,我規勸遊人們,放棄勾心鬥角,及時修身養性,以我為戒,終有一日,還主一個清白之身。相信遊人們能來到銅城,也是主的保佑。那就請你們帶回去一些寶物以做記念。注意,千萬不可動我身上的寶物;否則,將遭天遣。切記,切記。

想到即使是再有威力的帝國諸侯也不能逃脫命運的安排,沐薩心裏不禁一顫,寒上心頭。自己此行即使找不到銅質膽瓶,也無怨無悔了,因為得到這麼多的警世名言,是最大的財富。不禁心胸開闊,看穿世間一切,想著回去後要虔心奉主,直到歸天。

隨後,沐薩命令下人把宮中所有值錢的希世珍寶都裝箱帶走。一時,所有將士都紛紛搬來箱盒把珠寶一一裝入,這時,托裏補對沐薩說:

“大人,要我看,這裏最該取走的就是公主身上的寶物,不如把它拿去獻給我主,以表忠心。”沐薩聽後大怒:“難道你忘了金碑上的警告了嗎?那是古人的遺言,切不可忽視,否則將追悔莫及。”

但是,沐薩的話托裏補並沒有聽進去半句,他趁人不備,爬到侍衛站著的平台上,伸手去拿公主身上的寶物,就在他的手觸剛及到公主的一瞬間,金碑上的誡言應驗了,隻見手握鋼鐧的侍衛舉起手,一鐧打在托裏補的背上,而另一個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劍結束了他的性命。托裏補罪有應得。

托裏補的一意孤行驗證了金碑上的告誡,駭得沐薩一行人呆若木雞,不知所措。不禁令人回想起詩文上的警示,真的是不要貪圖錢財,終害自己。一切都是主的安排,早有定論,違背他,隻有加速自己的毀滅,別無選擇。

沐薩一行人感歎之餘決定將托裏補留在此處,用來提醒後來人。然後他們沿著海岸線來到了依海的大山附近。令人驚喜的是,他們在這裏意外地發現了人類,他們是一些黑人,黑人們見到沐薩一行人,馬上跑進了山洞裏,隻留下婦女和兒童。

沐薩在奧補頓那裏得知,這些黑人知道銅質膽瓶的下落。他們曆盡千辛萬苦為的就是找到這些人。立即,沐薩決定在此安營紮寨,先行休息,待從長計議。

正當沐薩一行人忙於安營時,黑人的首領聽到報告後親自下山來尋問緣由。他是這裏惟一懂得阿拉伯語的人。

“你們是什麼人?從哪裏來?來到這裏要做什麼?”

“首領,我們是阿拉伯人,從遙遠的額爾彼來,來到這裏為我主找所羅門時代的銅質膽瓶。”

“我們也不是什麼仙人,是諾亞之子哈姆的後代,因此,我們擁有非常高大矯健的身材。”

“原來是這樣,可是這裏與世隔絕,是什麼支撐你們活下來的呢?”

“就在克爾克海裏,也就是麵前的這個海裏住著一個渾身發光的阿巴斯,他是主的信使,他就是我們的信仰,也給了我們智慧。”

“他給了你們一些什麼教化呢?”

“他教化我們,主是世界的主宰,是他創造了宇宙,人的生與死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自那以後,阿巴斯每周五晚上都會露出海麵,高聲讚美主的智慧,萬能仁慈的主,每到這時,他的周圍就會被一片光明環繞著。因此,我們就放棄了物教信奉萬能的主。”

沐薩知道了黑人與自己的信仰相同,消除了戒心,繼續說:

“黑人朋友,現在我們都是主的信徒,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為我主找到在所羅門時期,裏麵裝有有罪的妖魔、邪神的銅質膽瓶。因我主在史料中看到了此事,所以特派我們前來尋找帶回去的。如果你們能幫我們找到銅質膽瓶的話,我主奧補督將不勝感激。”

這位哈姆的後代了解了沐薩一行人的來意之後,也表示自己願意幫助他們尋找。然後設宴款待了他們,並同時令人去海底找到了幾個銅質膽瓶交與了沐薩。

看著這來之不易的幾個銅質膽瓶,沐薩忍不住流下了兩行熱淚,一是為一行人曆盡了千辛萬苦,長途跋涉,終於如願以償;二是為進入銅城時那12個勇士。他們在這裏又呆了幾天,聽黑人朋友講了些稀奇古怪的事後,沐薩決定啟程回國。於是,他們把許多財寶獻給了黑人朋友,又帶上了黑人朋友的禮物和一些海裏的特產和最最重要的幾個銅質膽瓶告別了黑人朋友,踏上了歸程。這支勝利之師又經曆了艱難的長途跋涉,晝夜兼程,馬不停蹄,終於到達了故土。國王聽說沐薩一行人已經凱旋而歸,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了他們。大擺宴席,為他們接風洗塵。

然後,國王奧補督命人一一打開了幾個銅質膽瓶,隻見一股清煙從瓶中慢慢地冒出來升上天空,隨後一聲聲地“偉大的主的使者喲!我懺悔了!”的大聲喊叫在空中逐漸形成了幾個麵目猙獰的巨大的魔鬼,但轉眼,他們就逃得無影無蹤了。

此情此景與托裏補先前講述的一模一樣。令國王和文武百官驚歎不已。

隨後,沐薩向國王講述了他們此行的詳細經過,當然也包括托裏補的死因,國王為托裏補的冒失感到惋惜,但因他是為孝敬自己而亡,所以給了他的家人很多財寶。接著,沐薩又向國王講述了他們在途中所見的警世箴言,並把記錄給國王看,國王看了受益非淺。決定從此廣施仁政,開倉濟民,減免官稅。並且很快付出了行動,所以深受民眾的擁戴,國家也日益昌盛。

此時,沐薩也向國王提出要把自己的職位上給兒子,自己隱退,虔心侍主。國王再三勸阻,無奈沐薩心意已決,隻好答應了他的請求。讓他的兒子接替了他的職位,沐薩千恩萬謝後辭別了國王奧補督。然後孤身一人到耶路撒冷做了一名隱士,從此虔心侍主,修身養性,直到死去。這也實現了他在公主的宮殿裏的諾言。信徒和國王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虔誠的以色列信徒。他很勤奮,不怕苦,為人正直,過著清淡而又平凡的日子。由於他的虔誠打動了主,所以,他的願望都實現了。因此,他更加一心一意地修煉了。但是慢慢地,他開始迷戀於山野隱居恬淡的生活。而忘了奉主,忘記了修煉。這使他的禱告不再靈驗,為此,他非常痛苦。因此日日精神恍惚,忐忑不安。

突然一天,在睡夢中他聽見有人在與他說話,仔細聽來,才知那人告訴他,如果他要想重新得到主的幫助,過以前世外桃園的生活,那就必須去請求國王,如果國王答應他的話,主就會重新賦予他彩雲,實現他所有的願望,那人說完就感慨地唱道:

國王有著很大的權威,

他是公正、廉明的象征。

如果你有了難處,

必須去求國王為你向主請求,

如果國王答應為你祈禱,

主就會降下雲雨,

實現你的願望,

你會感到無比的幸福。

想要求得所有這些必須曆盡千辛萬苦,

勇往直前。

以色列人在這個人唱完歌後就醒來了,他決心要按夢裏人所說的去尋找國王為自己做主。於是,信徒準備好行囊即刻上路了。他在心中一直念著夢中人的活,在經過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後,他終於來到了王宮的門前,他向守門的衛士問好,守門的衛士問他:“你有什麼事情要找宮裏的人嗎?”

“是的,我是來找國王的,因為我蒙受了冤屈。”

“難道你不知道國王每星期隻辦一天公的慣力嗎?你還是回去,等下周再來吧。”然後守門的衛士告訴了他國王辦公的日期,讓他回去。

信徒沒想到自己一路艱難的跋涉卻不能立刻見到國王,心中縱有萬般氣憤,也隻好生生咽下,垂頭喪氣地回去了。

信徒在旅館裏度日如年,終於等到了國王辦公的這一天。他來到王宮門前,看到有很多前來申冤告狀的人,等了一會,宰相帶領整齊的一隊人馬來到門前,大聲說:“大家請進來吧!”

信徒和人群們來到宮中,看見在殿堂上兩麵站了兩排大臣,由官職大小按序排列,國王端坐在正麵中央的寶坐上。國王一一為申冤的人們解決問題後,轉向信徒,好像認識他似的,笑著對他說:“歡迎你,彩雲的主人,請你稍等一會兒,等我處理完剩下的案件就來接待你。”信徒覺得臉刹時紅了,慢慢地低下了頭。

國王一辦完所有的案件就走到信徒的麵前,拉著他的手來到內宮。門前站著身穿盔甲手拿弓箭,威風十足的黑人門衛,為他們小心地打開了大門,他們走了進去。

進入了內宮大門,他們又向前走了一會兒,來到了一扇小門的前麵,國王推開門,讓信徒先走了進去,這裏有一張很大的床,還有一個做禮拜的毯子和幾個水杯,信徒一看便知這是國王膜拜和睡覺的地方。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這裏竟然如此簡單。

更讓信徒不解的是,國王現在已經換上了一身十分破舊的衣服,然後請他坐下,向後麵叫王後出來見客。

“請稍等一會,有什麼重要的事嗎?”王後問。

“有貴客來了,你一定沒見過。”

“但我可以猜出他是誰,一定是彩雲主人。對不對?”

“是的,你快出來吧。”

話音剛落,隻見從後麵走出來一個同國王一樣身穿破舊衣服的女人。

信徒看看王後,又看看國王,他再也忍不住了,就向國王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國王,你是一國之主,為什麼會如此檢樸,過著如此清貧的生活呢?”國王笑著說:“我早就料到你會問我的,那就讓我慢慢地來告訴你吧。”於是國王向信徒講述了自己如此貧寒的原因。

原來,國王出身皇族,父輩把皇位傳給了他。但是他是個喜歡遊山玩水的青年,並不願當國王,治理國家,於是他想把國事交給百姓自己處理,但是沒有國法約束百姓,又怕天下大亂,更怕一日有外敵入侵,百姓受苦,於是就想出來每周辦一天公的辦法,每當辦完公,他都回來與王後用棕掏葉編織席子賣錢,用來度日,到現在已有40年了。與他同甘共苦40年的王後是國王的表妹。他們夫妻的感情一直很好。

國王講完自己的身世後,對信徒說:“你先在這裏休息一會兒,等我們把席子賣掉,換了錢就做飯給你吃,然後再為你祈禱。”

信徒在國王的床上躺了一會,看見一個約五歲的兒童走進來,原來他是收席子的。國王賣掉了席子買回了饃饃和蠶豆與信徒共進了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