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4

邪神的故事

在所羅門大帝統治時期,有一個島國的國王憑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一萬將士,目中無人,又聽信了邪神多錫叔的讒言,不顧尊主的命令,興兵叛亂,公然反對所羅門大帝。

一天,邪神多錫叔又利用善良的人們信奉佛教的心理,偷偷地躲在魔鬼伊補律斯的子孫用紅寶石雕的一尊佛像裏,在人們去朝拜他時,趁機擾亂人心,讓人們與所羅門大帝作對。

這個島國的國王有個長得美若天仙的女兒,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還特別溫柔體貼,十分可人。一天,公主在父王的帶領下,在陰兵陰將的護衛下,來到紅寶石佛像前膜拜。

於是,邪神多錫叔就利用邪術將隨從的陰兵陰將們迷惑住了,讓他們都聽命於自己。隨後,他就向四處散發謠言,說國王的女兒是如何地美麗,又是如何地信奉佛教,還說如果誰能得到她將會快樂一生,然後又說國王是多麼地信奉佛教,又是怎樣信奉主,整日跪在佛像麵前,不理朝政。

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地就傳到了所羅門大帝的耳中。他哪能容忍別人這樣無視主的存在。所以,他立刻派人去國王那裏宣布自己的命令。他命國王立即停止膜拜佛像,並且毀掉它,並且要求國王把他的女兒嫁給他,說這樣才能保證和平安寧靜。否則將派兵討伐國王。

島國的國王一向目中無人,不自量力,他聽了所羅門的使臣宣讀聖旨後,心裏甚覺反感,於是,他先安頓好使臣,然後就召集群臣,商議如何來對付所羅門,並把所羅門的聖旨給文武百官宣讀了一遍。

群臣各抒己見,一時爭吵不休。最終,群臣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主和派,他們認為所羅門大帝是至高無尚的,應該遵照他的旨意放棄佛教,信奉主,並將公主嫁給他,以保國內百姓安居樂業;另一派是主戰派,他們認為應興兵討伐所羅門大帝,死不從命,頑抗到底。

正在群臣議論紛紛,兩派相持不下時,島國的宰相說話了,他說:

“尊敬的國王,在我認為,我們許多年來,已經保受了所羅門大帝的指使。他對我們太苛刻了,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依我看,我們應該利用這次機會,擺脫他的統治。我們有四麵環海的地利,又有眾將士奮勇殺敵,又占了人和,上天又賜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天時地利人和我們都已俱備,您還猶豫什麼呢,如果你還不放心的話,那就去紅寶石佛像麵前占卜一下吧,看看它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國王聽信宰相的話,立即命人抬著祭品來到紅寶石佛像前,並問道:

尊敬的佛祖!我早就知道你法力無邊,慈悲為懷。但災難將要來臨,所羅門,他是主的使者,他讓我反對你,並且砸碎你。麵對這樣的事,我沒有了主意,我將一切聽從你的安排。”

躲在佛像肚子裏的邪神聽了國王的話,不禁為自己的計謀得逞而暗自高興,於是他對國王說:這件事我已知道了,並且早有所料。所羅門一向不可一世,欺弱怕強。現在又來幹涉人們的思想,真是事可忍,孰不可忍。對待這樣的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反抗到底。”

一聽邪神多錫叔的煽動,被蒙在鼓裏的國王不知是計,頓時勢氣大漲,精神百倍,他發誓要與所羅門大帝決一雌雄。當即回宮,把所羅門的使臣當眾羞侮了一番,又鞭打一頓逐出宮去,並要他傳信給所羅門,自己不會聽從他的旨意,如果他願意就讓他興兵來伐,自己將抗戰到底。

所羅門的使者哪裏受到過這樣的侮辱,因此他在所羅門大帝麵前添油加醋地哭訴了一番。所羅門一聽,拍案而起,怒氣衝天,心想:“真是無法無天,還敢違抗我,看來不教訓他一下,他就不知道我的威力。”於是,他當即下令,興兵向島國宣戰,討伐叛賊。

在所羅門的精心布置下,一切整裝待發,所羅門大帝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的隊伍隨即出發。這次討伐由所羅門大帝坐飛毯親征,宰相阿情福帶領百萬大軍緊隨其後,神將歹睦勒雅突統領六千萬神兵飛禽隊和獸隊,從空中和陸地護衛,氣勢雄偉,遮天蔽日,向島國進發,把島國圍得水泄不通。

然後所羅門大帝又派出使臣去向島國國王下最後通碟。使臣來到國王麵前,說:“大帝給你最後一次機會。現在你砸碎佛像,信奉至高無尚的主,並將公主許配給大帝的話還來得急,大帝將既往不咎,不計前嫌,班師回朝,否則,就不要怪大帝心狠,不講情麵,我們將發動大軍,將你的島國踏平。”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島國國王跟本沒把使臣的話放在心上,他隻相信佛祖會保佑他戰勝所羅門。所以,他立即下令,召集所有人馬,有山上和海裏的魔鬼、邪神總計有一百萬陰兵陰將,全副武裝,打開城門,準備應戰。

所羅門大帝見島國國王仍然執迷不悟,隻好列陣,人馬居中,獸隊在左護衛,攻敵騾馬;禽隊在空中用嘴和翅膀攻敵的嘴臉和眼睛;蟒蛇隊作前鋒,在前開路。所羅門則坐在飛毯上由宰相和神將歹睦勒雅突護衛。隻聽所羅門大帝一聲令下,人神齊發,討伐之戰拉開了帷幕。

一場廝殺在所難免,它事實上是伊斯蘭教和佛教兩個派別之間的較量。開始,雙方將士都精神百倍,奮勇殺敵,直至相持了兩天兩夜,也分不了勝負,戰爭氣勢恢宏,山搖地動,河呼海嘯,異常激烈。

到第三天時,邪神多錫叔漸漸沉不住氣了。由於他急於想取勝,所以他決定親自前往叫陣。神將歹睦勒雅突見有人叫陣,發出一陣冷笑,從容出陣,準備迎戰邪神多錫叔。邪神見神將歹睦勒雅突身材槐悟,巍峨屹立,不禁打了個冷顫。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吐出一口火焰,向歹睦勒雅突出擊。但歹睦勒雅突卻沉著應戰,用巨大的火球壓下了火焰的氣勢;然後以飛快的速度掄起雙臂,山一樣的身軀向邪神猛壓過來。

這時雙方的士兵也加入了戰鬥。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又登場了。刹時,塵土飛揚,吼聲雷動。天空中,禽鳥撲打著翅膀,擋住了烈日;無數羽毛飄落下來,禽鳥的血肉覆蓋了陸地。地上,狼奔犬越,踏起了陣陣塵土,血流成河。

經過這場廝殺,又一次驗證了那個永不會變的真理,那就是:邪不壓正。做惡多端的邪神多錫叔和他的蝦兵蟹將終抵不住神將歹睦勒雅突的猛烈功勢,敗下陣來。神將見他要逃,哪肯放過,傳令眾將士一定要活捉邪神多錫叔。眾禽獸領令,個個勇猛異常,蜂擁向前,用自己最尖銳的爪、嘴、翅膀打得邪神多錫叔的一群烏合之眾,哭爹叫娘,橫屍遍野。邪神多錫叔見已大敗,無力回天,便趁機想逃。神將哪肯放過他,步步緊追。

邪神多錫叔雖有千般變化,也難逃正義之網,終於在一個月後落網。神將歹睦勒雅突將邪神多錫叔帶到所羅門大帝麵前,聽候發落。所羅門大帝因其謠言惑眾,離間民眾,肆意謀叛等罪名,將他的大半身埋在地下,永世不得翻身。也就是沐薩一行人見到的情景。

聽完邪神多錫叔講敘的一番經曆後,沐薩一行人感到很驚異他們都很痛恨邪神,同時都非常欽佩所羅門大帝的正義。他們向邪神打聽去銅城的路線後,就頭也不回地走在去銅城的路上。因為他們對邪神的惡跡還心有餘悸,便快馬加鞭,一路前行,轉眼就到達了目的地——銅城。

沐薩一行人見到銅城後個個興奮不已。興奮之餘,又都憂心忡忡。因為他們雖然到達了銅城,但又找不到進城的城門,眼前的銅城是一座圓形封閉的堡壘,找不到一點縫隙,更別說傳說中的那25道城門了。情急之下,他們隻好求助於奧補頓。

奧補頓一時也難解此迷。他建議沐薩先在城外休息幾日,再想良策。無奈,沐薩隻好命令大部隊暫停休整,借此機會眾將士可以調養生息,等待進城。

待大部隊都安頓好後,奧補頓就派出幾個可靠、心細的手下去銅城外仔細尋找線索。可是銅城四麵像鐵桶一般,派出去的人整整走了兩天兩夜也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這個消息對焦急萬分的沐薩和奧補頓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日,奧補頓正在思慮進城的辦法,抬頭看見前方的一座高高的山峰,不禁計上心頭。他急忙回宮建議沐薩登上山峰,由於山峰要比銅城高得多,在上麵可以俯視銅城,以便發現進城的線索。奧補頓的一席話說出了希望,於是沐薩吩咐手下在前開路,一行人棄馬步行,向山頂進發。

在山頂,他們向銅城方向眺望,眾人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們看到的是一座地域寬闊,宏偉壯觀,富麗堂皇的帝王之城;城內樹木茂盛,百花鬥豔;一條貫穿全城的小河,清澈見底,閃閃發亮。這麼好的景致無人觀賞,真是可歎。雖有平整寬闊的街道卻無人行走,到處的亭台樓閣無人光顧,落葉飄零,烏鴉哀鳴,更顯淒涼。

此情此景不禁使沐薩一行人心中頓生英雄年老、美人遲暮的淒涼感慨。沐薩一行人雖然看到了銅城的全貌,但卻仍然不能進城,正在為此憂愁之際,忽聽一聲大叫,轉過頭來,他們發現就在身後立著七塊石碑,上麵刻滿了碑文。奧補頓為眾人翻譯此文。第一塊碑上是這樣寫的:

可悲的人們!你不知修身養性,閉門思過,反省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悔改;隻知一天到晚呼朋喚友,聲色犬馬,醉生夢死,無所事是。卻不知生命可貴,陰晴不定,昨日還是青春少年,今日卻是人老珠黃,明日即將黃土埋身。縱統領千軍萬馬,一呼百應,呼風喚雨之力,也終逃不脫死神的追逐,將昔日的輝煌統統掩埋。

這篇碑文告誡人們要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不要使它荒廢,更不能自暴自棄,忘乎所以。沐薩用碑文反省自己,以便依其改悔。反省過後,不覺高尚了很多。然後命人將此碑文記錄下來,以便傳訟於眾。

他們又來到第二塊碑前,其碑文是這樣寫的:

可悲的人們!世上沒有長生藥,任何人都不可能長生不老,每時都有人走向死亡,人們都在日益衰老。昨晚的星石,今天清晨早已隕落。開創伊拉克的帝王,生前不可一世,一呼百應,雄心壯誌;建立艾斯斐漢和呼羅柵的王侯,也曾野心勃勃,目中無人。然而終難免一死,連昔日奴仆、珍珠財寶也換不回生命。這一切都是主的安排,再努力也無法改變。

這篇碑文提醒了沐薩,使他意識到主才是世界的主宰和操縱者。

他們又來到了第三塊石碑前。碑文如下:

可悲的人們!當你們在貪圖享樂時,可曾想到命喪黃泉時,將會得到怎樣的懲罰。歲月流逝,時光一去不複返。因此,你們在生前的所做所為,一定要為自己留一條退路,好對主有個交待。

在沐薩一番感慨過後,一行人又來到了第四塊石碑麵前。警世箴言是這樣寫的:

可悲的人們!你向來得意忘形,認為一切榮華富貴將永生不滅。卻不知,主雖然仁慈,體貼萬眾;但時間卻會讓你老態龍鍾,明天就會走向墳墓。死神永遠都是公正無私的,決不尋私情。一向清貧的人,雖然會死去;但榮華富貴的人,也難免一死,就連天地萬物也終有一天會消失的。

沐薩一行人邊走邊看,並且將所有的碑文都記錄在案,以備後人學習。多愁善感的沐薩此時已是淚濕衣襟,覺得比自己一生所學的東西都多,不禁戀戀不舍。但由於皇令在身,不敢怠慢,隻有下山回營。回到營地,沐薩稍微休息,就又與托裏補討論進城的辦法,想在城內找到幾件稀世珍寶,進獻給君主。

托裏補早已心中有數,正待向沐薩提及,正巧沐薩問起,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沐薩。原來紮裏補是想在城內找到入口,但首先需要造一架進入城內的梯子。

托裏補與沐薩的想法不謀而合。當下,沐薩下令,召來一些木匠和鐵匠,不分晝夜打造進城的梯子。匠人們領命,便砍樹的砍樹,打鐵的打鐵,一刻不敢怠慢,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長梯終於峻工交差。經匠人們打造的長梯非常堅實,不僅如此,這架梯子是在匠人們沒有事先量好尺寸的情況下製成的,但當把它豎起來時,竟然與城牆同高,可見匠人們的技藝高深。

沐薩見梯子造得非常成功,便賞賜了匠人們很多珠寶。有了梯子,就要有人去爬,誰去最合適呢?這又是一個難題,當時有一個勇敢的人,挺身而出表示願意前往。受到沐薩的讚揚。然後,沐薩反複叮囑他道:

“進去後,一定要細心尋找,不放過一絲希望,注意一定要注意安全。好了,放心大膽的去吧,仁慈的主會保佑你的,我的勇士。”

那個勇敢的人立刻就順著梯子爬到了城牆的頂端。他抬頭觀望銅城,不禁也被城內的景致驚呆了,腳下一滑,不覺墜入城內,命喪黃泉。沐薩一行人開始還為他爬上城牆歡喜不已,誰知轉眼他卻縱身跳入城中,正待阻止,但為時已晚,隻見此人就像被誰猛拉下去似的,不由自主地墜入城中。

勇士的做法令沐薩十分不解,喃喃道:

“難道這個人不知道從那麼高的城牆上跳下去必死無疑嗎?不對,這裏肯定有蹊蹺。需得派一個細心穩重的人再去試一試。”

所以,他又吩咐一個自告奮勇的勇士進城,讓他爬到城牆頂端時不要急於下去,要先找到下去的途徑,然後再慢慢地下去。勇士記下後就又往上攀登,眼看到了牆頂,然而第一個勇士的悲劇在這個勇士身上又重演了,眾人不禁驚呼出聲,搖頭歎息。

沐薩還不甘心,接連派了幾個勇士,但結果如出一轍,戲劇性的結果令沐薩不禁心頭一震,心想:如果沒有蹊蹺,怎麼會接連幾個人都摔死了呢,難道真有魔法不成?情急之下,打了退堂鼓,準備搬師回朝。他想向國王報告這裏的情況,國王也許會大發慈悲,饒他不死的。

沐薩正在低頭冥思,忽聽有人說願意再往,抬頭一看竟是奧補頓。沐薩見狀,連忙阻止:

“這個銅城已經毀掉了我們12個勇士,現在我不能再白白地犧牲你,再說,如果你也像前人一樣一去不返,那我們這些人不是要被活活地困死在此地了嗎?不行,此事萬萬不可冒險。”

然而奧補頓心意已絕,他對沐薩說:

“這裏數我的閱力最豐富,我的經驗教訓比任何人都多,請相信,我一定會小心行事,完成此項任務的,相信我,我會成功的。”

沐薩見奧補頓心意已絕,也就不再勸阻,答應其前往,但是仍不放心,還是再三叮囑一定要多加小心,切不可出現差錯,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沐薩在奧補頓臨行前,為他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在他即要上梯之前,為他斟了一杯酒,讓其喝下一半,留下剩下的一半等他回來時再喝,並希望奧補頓能夠飲完此杯美酒。

然後,奧補頓在眾人的期望下,大聲朗誦著《古蘭經》的第一章,一步一步地順梯直上。城外的人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怕他會重蹈前麵那些人的覆轍,轉眼奧補頓已經到達城牆的頂端,就是前麵12個人跳入城內的地方。奧補頓站在牆頭,往城裏一看,立刻便明白了12個勇士跳下城牆的原因。

原來,城裏並沒有什麼魔法,反而是一群美若天仙的姑娘正在揮動玉臂招手讓城牆上的奧補頓下來,起初奧補頓被她們迷惑了,但很快他又恢複了神態,他在心裏不停地背念《古蘭經》中的《勝利》章,他穩穩地坐在城牆上看著城裏的姑娘們,但並不為其所動。

站在牆外的人們見奧補頓坐在牆上不動,便高呼問為什麼,奧補頓就簡單地向他們講敘了一下城內的情況,沐薩一行人聞言,不覺心裏懸著的一塊大石頭落地,感謝主的保佑。

然後奧補頓便站了起來,在城牆上來回踱步,希望能找到打開城門的珠絲馬跡。他信步走到兩幢銅塔麵前,發現塔上麵開有兩扇金門,即沒鎖也沒有動過。心中納悶,又怕是計,所以小心尋找,發現門上鑲著一個青銅騎士,他手指的方向有一排字“若要開門,請連續按12下騎士肚臍上的釘子。”然後奧補頓依字行事,小心地按了騎士肚臍上的釘子12下,剛剛按完12下,隻聽一陣巨響,那兩扇金門就已打開了。

金門被打開了,這令奧補頓欣喜萬分,他急步走進金門,呈現在眼前的是一道長廊,穿過它,是無數的階梯,階梯的盡頭又是一扇大門,門口有幾個死人躺在一些長椅上。他們身邊都放著一些兵器,看來他們是這扇門的衛士。

在這些死人當中,有一個長者,奧補頓猜測這位長者可能是這些人的領導,那麼這扇門的鑰匙就一定在這位長者身上了,想到此處,奧補頓毫不遲疑地走到這位長者麵前,伸手在他的身上找尋開啟這扇門的鑰匙,果不出奧補頓所料,在這位老者的腰間係著一把金光閃閃的金鑰匙,這無疑又給奧補頓的成功鋪設了平坦的大道,奧補頓頓時精神大振,信心百倍。

奧補頓拿到鑰匙後並沒有立刻去打大門,反而站在那裏不動,原來他是激動地不知怎麼樣才好又過了一陣,奧補頓才恢複過來,他連忙拿著金鑰匙去開銅鎖,然後使勁向外一拉,大門就伴著震耳欲聾的聲響慢慢開啟,就在奧補頓打開大門之即,等在外麵的薩沐一群人正是焦急萬分、心神不定之時。因為他們看到奧補頓進入塔門後一直沒有出來,吉凶未卜,心急如焚。

然而,就在他們為奧補頓擔心時,奇跡發生了,他們在突然的一聲巨響下,看到城牆有一處裂縫,還在慢慢地擴大,一個人影從裂縫中走出,人們定睛一看,竟是奧補頓笑盈盈地站在那裏,沐薩不禁熱淚盈眶地迎上前來,緊緊地抱住了奧補頓,激動力量說不出話來,眾人們也為這位印第安人的膽量與智慧歡呼雀躍,欽佩不已。

現在,眼前最緊急的事情就是進城。沐薩吸取了12個勇士的教訓,不敢冒然行事,於是他把部隊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由他帶領先行進入銅城,剩下的一部分留守在城外,以防城內的人出事,他們好想解救的措施,目前已萬事俱備,差一步之遙就要進城了,臨行前,沐薩又叮囑大家一定要小心,然後又告訴留守的人要隨時注意城內的動靜。最後沐薩帶領人馬先行踏入城內。

沐薩一行人在經過城門的時候,看到了那些躺在長椅上的死人,十分驚奇。接著他們又看到了那12個勇士的屍體,他們掘了一個大坑將他們掩埋了,然後又哀悼了一番。

沐薩一行人十分小心地走在寬闊的街道上。這裏是城中的集市,看得出來這裏曾經是非常熱鬧、繁華的。這裏的店鋪門都敞開著,店裏的商品也都整整齊齊地擺在裏麵,這裏的貨物十分齊全,有金銀珠寶,有絲綢錦鍛,有化妝品、手飾,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最奇怪的是,這些店鋪裏的店主和夥計們並沒有消失,而是都留在店鋪裏,不過他們已經再也不能招呼顧客了,因為他們都已成了一具具幹屍,就像埃及的木乃伊一樣。

繼續前行,是一幢宮殿。光看外表,給人一種氣勢輝煌、堅不可破的感覺。殿內更是富麗堂皇,一副王者的風範,隻見牆壁上旌旗招展,寶劍出鞘,彎弓張箭,還有盾牌和銅盔,一切都好像在準備隨時應戰。一張鍍金嵌玉的象牙長椅設在大廳中央,上麵有幾具男屍。

沐薩看到這些後,有了一個推斷:從這裏的店鋪、宮殿以及城門來看,這些人無疑是自然死亡。原因是,這裏的一切都整整齊齊,絲毫沒有戰爭的跡象,最讓人懷疑這種可能的就是,這裏沒有一點食物,所以沐薩認為這城裏的人都是因饑餓而死。這不禁讓人傷感,沐薩想到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隻有生命才是最最寶貴,是一切之源。

一番感慨過後,一行人又繼續前進。遊覽之餘,沐薩留心觀看宮殿裏的布置。看到這裏的一切設計都是那麼巧妙,所有的修飾都雕刻得無與倫比。最後,他發現了牆上的一首長詩這樣寫道:

這是一個特殊的展覽館,

能告訴人們什麼是生活。

所有到此瀏覽的人們,

一定要細心揣磨,

認真吸取教訓。

人絕不可能長生不老,再好的靈丹妙藥也留不住你的身軀;

惟有最佳的人品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