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高者,是為天。眾生周流者,是為道。
天下芸芸眾生,利來利往,皆為苟命。修道之人,多為長生,可時光留錯五千年,長生之人又有幾人,王公貴族,帝王將相,何人不想窺視天道,以求長生。從上古到現在,數數曆經天劫,雷電風霜,地動日蝕,風雲變幻,都有其各自的規律,被認為是天道輪回。世人苦苦思索天之運轉,以修道的方式感悟萬物規律,已圖長生之路。
時光流轉,匆匆不知幾千年。有一人矗立在天同山山頂的天同大殿前,俯視著山下,風吹起墨綠的道袍,不禁長歎一聲。若不是虛清祖師排除萬難創立天同,各代掌門苦苦支撐,現在就不可能有號稱天下歸宗的天同。
·······三千年前,陸地漸漸從洪水中顯現,眾神見大地一片死寂,毫無生氣,便創造各種生靈,龍蛇虎豹漸漸出現在陸地,風雨雷電便是有了人。大約又過了兩千年後,出現了一位驚天地泣鬼神的人物,他就是虛清道人,正是天同派的創始人。虛清遊曆天下,偶然獲得《天道》卷,從此道行大進,有所修為。在越秀之地的十萬大山深處創立天同派。越地十萬大山中雖然四季如春,風景優美,可毒瘴大蟲也尤為眾多,所以求師論道著少之又少。最後也就隻有一人前往天同山,跟隨虛清道人。雖一心求道,苦資質不佳,窮盡一生耗盡虛清道人的心血。道行也沒有很大進展,隻領悟了《天道》卷之前四卷。虛清道人最後亦是無可奈何,鬱鬱而終。一代宗師就這樣隕落,無不令人唏噓。
傳說虛清死時,天陰三月,時而雷吼,時而風嘯,時而驟雨,時而冰霜,天氣異常反常,伏天冰凍三尺,冰時天落神火。烏雲中透不出一絲的日光,分不清什麼時候是白天,什麼時候是黑夜,厚雲中不時穿來哀嚎歎息和猙獰的狂笑。據古書上說是眾鬼神歎息一代天才;統統將這般憤怒遷怒在眾人上。三個月中,民不聊生,反常現象導致顆粒不收。來年無種可播,定會引起饑荒。雷電風霜已導致各地或多或少的損傷。麵對天威眾怒,人類的能力總是微不可及的,於是紛紛塑起虛清的塑像,以求虛清道長神威保佑,各地煙火不絕。也許是虛清在天之靈不忍蒼生為自己一人陷入如此苦難,以《天道》神力修正四季,令風調雨順,四季循環。又向人間播撒七色種子,一日可熟,因此人們漸漸度過了那段末日般的日子。春可播種,秋可收割,夏可玩樂,冬有餘糧。三個月後,凡人的生活終上正軌,安分的生活又可以繼續下去,虛清廟的香火更加的旺盛,什麼求財,求子,求富貴,求來年的風調雨順。都來虛清廟祭拜虛清道長。因此,虛清道人與他的《天道》卷也因此名動天下。可誰人知道,虛清雖然在人世間有那麼大的名氣,但虛清肉身已死,無法位列仙班,隻得化入冥冥輪回之中,真是無比的淒慘呢。
雖然虛清道人名震天下,可天同山上依舊是那麼冷清,與中原修道大派比起來可以說是淒慘,從第二代天同山掌門以後,竟都是一代單傳。更有一段時期,掌門竟然連禦劍的功力都沒有,更不用說蓬勃發展天同山了。這般原因也不難發現,天同山遠在十萬大山深處,欲如此山必要經過無窮的凶險,先不說路途艱險,十萬大山裏的瘴氣可謂是十分的凶險,一般人在瘴氣裏支撐不了一刻,就會毒發身亡,一般中毒者通體青紫,周身無力,毒素會快速入侵體內丹元,導致無法聚氣,由內而外毒發身亡。若是有些道力,將丹田之中的內力散發至身體周圍,便可克製毒瘴纏身。要是瘴氣也不算是多麼可怕,畢竟知道該怎樣防止。可毒蟲怪蛇可是防不勝防,別看隻是些蟲蛇,有些已經存在百年,法力遠超一般人類。例如三彩蜈蚣,七腳螻蟻,三頭甲蟲,等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導致很多人盡管想來天同山一睹《天道》卷,還是被那些毒蟲瘴氣拒之門外。
有句古話叫天不絕人之路,正是如此,天同山也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天道》卷才得以展示給後來人。這樣,天同山才有了蓬勃發展的機會,也才有天下歸總的氣概。
這些被記在在天同山後山的祖師祠堂的古書《天同要事》中,這本說記載了天同山的以往的重大事宜,也詳細記錄了各代掌門的生平,筆墨最多的就是虛清祖師。曆經幾百年,陳舊的黑墨滲出淡淡的清香,仿佛是在訴說著往日虛清祖師的宗師風範。要說天同山的蓬勃發展,還得從古書中尋找新鮮的筆墨。至此,天同山才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從此才躋身於各大門派之中,才得以號稱天下歸宗。何人會振興天同呢?這人,就是號稱萬人敵的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