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紅消翠減,覺衣寬金縷②,都為輕別。太情切,消魂處、畫角黃昏時節,聲嗚咽。落盡庭花春去也,銀蟾迥③、無情圓又缺。恨伊不似餘香,惹鴛鴦結。
【注釋】①金蓮:指婦女纖小的足。淩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②金縷:金縷衣。飾以金絲縷的羅衣。③銀蟾:月亮。
【譯文】圓圓的玉鏡台像掛著一輪秋月。淡淡的傅粉,修飾得容貌雅潔,額上點了梅花妝香粉白淨似雪。風姿綽約冰清玉潔。一對金蓮秀足,小小羅襪十分襯貼。一陣驟雨剛剛停歇。樓外漸飛漸遠的離群孤雁,那遙遠的山外,遠行的遊子也音信絕斷。這愁恨對麵訴說也難,更何況還要寄書信向他傾談、實在難堪。刻骨相思教我形容憔悴像紅花枯萎綠葉凋殘,隻覺得金縷衣變得鬆寬,全都是為輕易的離別所熬煎。太過淒切,令人傷神嗬,是那黃昏的畫角吹響的時節。角聲嗚咽如泣如嗟。庭院紅花落盡春光消逝,遙遠的明月冷漠無情,剛圓滿又變成殘缺。恨他不如殘荷尚留餘香,還能惹那鴛鴦結伴成雙。
【賞析】這是首寫閨怨的長調。上片寫閨中女子孤樓獨守的怨恨。首句創造了一個潔靜素淡的背景,讓這位女子處於其中。“鉛素淺”和“傳香雪”見其美在素雅的本色。再寫姿態,步履。如一軸“月下仕女”寫真。她憑欄佇立,不為賞月,而是眺望遠山,神馳山外。“行人音信絕”,可見白天也在眺望。她打扮停當,以一個最美的姿容時時迎候突然歸來的情人。“猶難”、“那堪”告訴讀者,她期望是如此久長如此深切,心中的離愁別恨又有多少沉重的鬱積。下片隨時間的推移,繼續抒發相思的苦悶。“教人”三句,是總寫自己為此而花損玉消。“太情切”又自怨自艾。寫黃昏畫角為映襯離別的悲哀,落花春去,銀蟾圓缺寫盼歸的悵恨。從時間的推移季節的交換中怨恨無時無刻不在折磨這位女子。最後以“恨”結束,“不似餘香”故作癡語,以奇想排遣心中的愁悶。寫得婉曲。全詞風格婉麗,情真意切。
曹組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及第。官至閣門宣讚舍人,睿思殿應製。有《箕潁集》,今不傳。
驀山溪
梅
洗妝真態,不作鉛華禦。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黃昏院落,無處著清香,風細細,雪垂垂,何況江頭路。月邊疏影,夢到消魂處。結子欲黃時,又須作廉纖細雨①。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東陽也②,試問花知否?
【注釋】①廉纖:細雨濛濛的樣子。②東陽:梁代沈約曾為東陽(今浙江東陽縣)令,他因病消瘦。
【譯文】洗掉紅妝一副真純的儀態,不用脂粉塗飾增添容光。竹林外橫斜著一枝梅花,讓我想起天寒日暮倚著修竹的嬌娘。小小的黃昏庭院,無處寄托她的清香,風兒細細地吹,雪花緩緩地落,更何況是在江頭路旁。在明月邊梅樹撒下蕭疏的花影,那正是我悲傷銷魂的夢境。梅子將要黃熟時節,又該遇著纖纖細雨一片濛濛。她一生孤高芳潔,讓知心有情人憂愁無窮,消瘦憔悴的沈東陽嗬,請問梅花是否知情?
【賞析】這是首詠梅詞。作者運用擬人化的筆法,描摹了梅花的孤芳自傲,寄托了自己沈約式的抑鬱心誌。上片寫梅花品格的高潔。梅“真態”出世,“不作鉛華禦”,是寫其清雅神態。“竹外一枝”不怕天寒日暮,寫出超俗清高。“黃昏”四句,寫其不怕孤寂,堅貞自守。從形態到秉性,顯示了美的精神品格。下片寫作者賞梅時的情懷。寫月下夢中,寫梅黃陰雨。讓梅再處於陰晦之中,創造一種抑鬱的氣氛,使情景交融,“孤芳一世”是物我合一,“消瘦損,東陽也”,則是作者突然從梅中跳出,表白以梅自況的情懷。“試問花知否?”又兩相依傍,表白了梅花般的人格。全詞用清麗淡雅的筆墨,抒獨賞清芳之情,表孤高自傲之誌。詞中化用了蘇軾、杜甫等人詩意,極其熨貼。
李玉生卒年不詳。詞僅存一首。
賀新郎
篆縷消金鼎①,醉沉沉、庭陰轉午,畫堂人靜。芳草王孫知何處②?惟有楊花糝徑③。漸玉枕、騰騰春醒④,簾外殘紅春已透,鎮無聊、殢酒厭厭病⑤。雲鬢亂,未忺整⑥。江南舊事休重省,遍天涯尋消問息,斷鴻難倩⑦。月滿西樓憑闌久,依舊歸期未定。又隻恐瓶沉金井。嘶騎不來銀燭暗,枉教人立盡梧桐影。誰伴我,對鸞鏡。
【注釋】①篆縷:指香煙嫋嫋上升,又如篆字。金影:香爐。②王孫:泛指男子。③糝(sǎn):泛指散粒狀的東西。④騰騰:昏沉迷醉的樣子。⑤殢(tì)酒:困於酒。⑥忺(xiān):高興。⑦倩(qìng):請,央求。
【譯文】銅鼎香爐的煙縷像篆書般繚繞升騰。醉意沉沉之中,見庭院樹蔭轉了正午,那人在畫堂裏好寂靜。芳草天涯不知王孫何處留蹤影?隻有暮春的楊花柳絮撒滿小徑。春光漸去將我從枕上朦朦驚醒。簾外是凋殘的落紅,春色已熟透,終日百無聊賴,總借酒消愁弄得倦怠如病。滿頭如雲的鬢發亂紛紛,想梳理卻無心修整。
江南舊事休再重新反省。踏遍天涯尋訪他的消息,離群的孤雁難托請。靠著欄杆久久眺望,明月映滿西樓,他的歸期是否依舊不定?又恐怕像銀瓶沉落金井。昏暗了銀座的燭燈,也不見駿馬嘶叫看歸來,叫人枉然在月下佇立得消失了梧桐樹影。還有誰陪伴我,對著鸞鏡畫眉描容?
【賞析】這首又題作“春情”,是首寫思婦傷情的詞。詞中描寫一位女子在暮春中午,寂靜的畫堂中懶散困倦,無聊消沉的情狀,以及思念遠方情人,盼歸不得的複雜心情。上片開頭三句暗寫她孤身獨後的寂寞。接一句設問,點明原因。“惟有”回寫寂寞,交待了暮春不歸的惆悵。“漸”字以下,景物與情緒交替合寫,情寄於景,景蘊含情,“妙合無垠”。試想,不是因無聊失望,哪會殢酒?那會鬢亂?下片全是女主人自我抒發情懷。她一往深情非常專一,她竭力探問消息,她日夜憑欄凝望,那種瓶沉金井不安的預感襲上心頭,但她仍不願去想,依然期待著。結尾六字兩頓,感情沉鬱頓挫。她強忍無限愁恨,隻幽幽訴說,不慍不怒,盡量保持心境的純靜。在我們麵前如亭立著一位溫柔敦厚、美麗善良的賢慧女子;但也能見她那掩飾不住的淒惶與無奈。在閨中相思的女子形象中,本詞主人公是獨樹一幟的。難怪陳廷焯評曰:“情韻並盛,允推名作。”在李玉的詞作中,也“風流蘊藉,盡此篇矣”。(黃升《花庵詞選》)
廖世美生平事跡不詳。今存詞二首。
燭影搖紅
題安陸浮雲樓
靄靄春空,畫樓森聳淩雲渚。紫薇登覽最關情,絕妙誇能賦。惆悵相思遲暮,記當日、朱欄共語。塞鴻難問,岸柳何窮,別愁紛絮。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斷腸何必更殘陽,極目傷平楚。晚霽波聲帶雨,悄無人舟橫野渡。數峰江上,芳草天涯,參差煙樹。
【譯文】春天的雲靄飄浮晴空,一座畫樓俯臨江州,森然地淩雲高聳。杜牧曾登覽此樓最動真情,賦寫了絕妙詩章誇示才能。直到暮年惆悵,依然相思深情。記得當時倚著朱紅欄杆密語的情景。而今大雁飛回關外再難問訊,兩岸楊柳無盡無窮,離別的愁情似紛亂的柳絮漫空。歲月催促著年光流逝,舊日的流水不知流到何方?斷腸人心兒淒涼,何必更有殘陽添淒涼,極目遠望,平野空曠令人感傷。晚來陣雨初晴,遠去的波聲帶著雨聲。悄然無人,幾隻小舟在荒野的渡口縱橫。江麵上浮著數點青翠的山峰,無邊的天涯芳草青青,煙霧朦朧的樹叢參差相映。
【賞析】這是首登臨懷古借景抒情的詞。安陸,在今湖北安陸。浮雲樓,即浮雲寺樓。杜牧曾登樓賦詩。作者仰慕杜牧,於是登樓賦詩也在情理之中。上片開頭描寫了寺樓的雄偉森嚴。然後直接引入並讚美杜牧的詩作,在發思古之幽情中,不無恃才自況的寄寓。然後在“惆悵”的失落感中,感情從仰慕古人移注到懷念今友。別愁“紛絮”不僅喻多,怕也有種種莫名的愁苦在。下片寫登樓所思。開句的年光飛逝,暗承上片“紛絮”。“斷腸”以下數句寫殘陽、平楚、晚霽、野渡等自然景色,曠遠淒迷,寂寞荒涼,襯托了作者心中無限的悵惘之情。才高命舛,國事家事,以及失意潦倒。全詞情景妙合,語淡而情切。化用不少前人詩句而熨貼自然。有人說:“此等詞一再吟誦,輒沁人心脾,畢生不能忘。”誠然。
呂濱老一作渭老。字聖求,嘉興(今屬浙江)人。宣和間以詩名。詞風婉媚深窈。有《聖求詞》。
薄幸
青樓春晚①,晝寂寂、梳勻又懶。乍聽得、鴉啼鶯哢②,惹起新愁無限。記年時、偷擲春心,花前隔霧遙相見。便角枕題詩、寶釵貰酒③,共醉青苔深院。怎忘得、回廊下,攜手處、花明月滿。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閑對芭蕉展。卻誰拘管?盡無言閑品秦箏,淚滿參差雁④。腰肢漸小,心與楊花共遠。
【注釋】①青樓:泛指女子所居之樓。②哢(lòng):鳥鳴。③角枕:用獸角做裝飾的枕頭。貰(shì):酒,賒酒。④參差雁:箏柱排列如雁陣,故稱。
【譯文】暮春的翠樓上,白晝寂寞無聊,梳勻鬢發卻懶得修飾紅妝。突然聽到烏鴉聒噪黃鶯低唱,引起無限的新愁在胸中波蕩。記得當年,偷偷地拋送一片春心,在花叢間,隔著薄霧與他遙相望。相愛日深便取了角枕題寫詩章,摘下金釵賒酒酣飲,在青苔遍長的深院裏共醉夢鄉。怎能忘,並肩攜手漫步在曲折的回廊,明月圓滿的夜色花兒芳香。如今卻隻有迷濛的暮雨,蜜蜂蝴蝶仿佛也生了愁心恨腸,舒展的芭蕉葉寂寞地對著小窗。卻是誰將我拘管關懷?盡日無言惆悵,閑來品味著古箏的怨傷,淚水灑濕了參差的弦柱雁行。相思煎熬得我腰肢漸漸瘦小,心兒跟著揚花柳絮飛向遠方。
【賞析】這是首懷念情人的“閨怨”詞,作者塑造了一位熱烈大膽情愛忠貞的姑娘形象。上片寫她在春日孤寂的樓上,回憶當年她與情人一見鍾情的情景。開頭二句寫她的孤寂與無聊。“乍聽得”是勾起離愁的感情觸發劑。“記”引起回憶,前兩句寫相愛的熱烈大膽。後二句寫相聚的歡樂幸福。但脫卻一般的庸俗,隻是題詩、貰酒、共醉,有更多的純真。下片著重表現女主人公對他的思念。“怎想得”二句,上承上片相聚。“如今”三句對比,用蜂、蝶知愁恨、芭蕉能舒展作擬人映襯,抒發自己心中的愁苦。“卻誰拘管”一問,是心中悵恨的自我渲泄。“盡無言”二句側寫孤寂。最後二句一實寫一虛寫。表現了女主人公無盡的思念。“心與楊花俱遠”還有飄蕩無定的淒涼。全詞構思巧妙,結構完整。在平敘中運用倒敘、插敘,正麵抒發與側麵烘托自然結合,抒情曲折纏綿,語言清麗。是公認的思婦詞中上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