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姚燧
姚燧(1238~1313年),字端甫,號牧庵,河南洛陽人。三歲喪父,為伯父姚樞所撫養,後為國子祭酒許衡所賞識。元世祖至元年間入仕,曆任奉議大夫、提刑按察司副使、江西行省參知政事、翰林學士承旨等職。詩文剛勁宏肆,氣勢豪雄,一掃宋末弊習,為當時大家。時人比之韓愈、歐陽修。著有《牧庵文集》。散曲縱意而發,語言淺近,筆調流暢,與盧摯齊名。現存小令二十九首,套數一篇。
〔越調·憑欄人〕
寄征衣①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②。
【注解】
①征衣:出門遠行人的衣服。征,遠行。
②妾身:古時婦女自稱。
【譯文】
想給你寄冬衣,怕你不想回家,不給你寄冬衣又怕你過冬要挨凍。是寄還是不寄呢,讓我特別地為難。
〔中呂·陽春曲〕①
筆頭風月時時過②,眼底兒曹漸漸多③。
有人問我事如何?
人海闊,無日不風波④。
【注解】
①陽春曲:又名《喜春來》。
②“筆頭”句:是說筆下常常描繪自然風光。指從事文學創作多年。筆頭風月:猶“批風抹月”。元彌吉《綠麼遍·自述》曲:“煙霞狀元,江湖醉仙,笑談便是編修院。留連,批風抹月四十年。”時時過:兼指創作的勤奮和時間的流逝。
③“眼底”句:是說眼前年輕一代漸漸成長起來了。眼底:眼前。兒曹:兒女輩,指後一代。
④“人海”兩句:喻人世險惡,風波時運。蘇軾詩:“萬人如海一身藏。”
【譯文】
吟風詠月的筆墨生涯匆匆流過,眼底下兒孫小輩日漸增多。有人問我人事如何?人海無邊的遼闊,哪一天沒有風波。
〔中呂·滿庭芳〕
天風海濤,昔人曾此,酒聖詩豪①。我到此閑登眺,日遠天高②。山接水茫茫渺渺③,水連天隱隱迢迢④。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注解】
①酒聖:酒中的聖賢。此指劉伶之屬,伶字伯倫,“竹林七賢”之一。性嗜酒,曾作《酒德頌》,對封建禮教采取蔑視的態度。詩豪:詩中的英豪。《唐書·劉禹錫傳》:“(禹錫)素善詩,晚節尤精。與白居易酬複頗多,居易以詩名者,嚐推為詩豪。”辛棄疾《念奴嬌·雙陸和陳和仁韻》:“少年橫槊,酒聖詩豪餘事。”
②日遠天高:雙關語,既是寫登臨所見,又是寫仕途難通。
③茫茫渺渺:形容山水相連,遼闊無邊的樣子。
④隱隱迢迢:形容水天相接,看不清晰、望不到邊的樣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譯文】
漫天風起,卷起海浪般的波濤,昔人曾在這裏飲酒賦詩誌壯情豪。我到這裏悠閑地登臨眺望,眼前是長空寥廓,日遠天高。山接著水,蒼茫浩渺,水連著天,遙遠朦朧。這些山水勝景隻能供我賦詩吟嘯,功名利祿的事情已了,快去歸隱,何待老僧來招。
〔普天樂〕
浙江①秋,吳山②夜。愁隨潮去,恨與山疊。寒雁③來,芙蓉謝。冷雨青燈④讀書舍,怕離別又早離別。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⑤些些⑥。
【注解】
①浙江:即錢塘江。為蘭溪與新安江在建德會合後經杭州入海的一段。因為通海,秋天多潮,以壯觀著稱。
②吳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錢塘江北岸。
③寒雁:秋分後從塞北飛到南方來過冬的大雁。
④青燈:即油燈。因發光微青,故名。
⑤寧奈:忍耐。
⑥些些:即一些兒。後一個些字讀(仨sa),語尾助詞。
【譯文】
錢塘江邊,吳山腳下,正值清秋之夜。離愁隨江奔湧去,別恨似吳山重重疊疊。北雁南來,荷花凋謝。清冷的秋雨,燈盞的青光,更增添了書齋的淒涼,寂寞,怕離別卻又這麼早就離別。今晚且圖一醉,既然明朝終將離去,還是忍耐一些。
盧摯
盧摯(1242~1315年),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嵩翁。涿郡(今河北涿縣)人。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生平足跡遍及西北、兩湖、江浙諸行省。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散曲成就高於姚燧,影響也更大。內容多寫閑情逸趣,風格清新婉麗,活潑天然。現存小令一百二十首,在前期作家中數量僅次於馬致遠。
〔黃鍾·節節高〕
題洞庭鹿角廟璧①
雨晴雲散,滿江明月。
風微浪息,扁舟一葉②。
半夜心,三生夢③,萬裏別。
悶倚篷窗睡此④。
【注解】
①洞庭鹿角廟:湖南嶽陽市南五十裏,洞庭湖畔有鹿角鎮,鹿角廟當在其附近。
②扁(piān)舟:小船。
③三生夢:指人生如夢。三生,佛教語。指前生、今生、來生。唐牟融《送僧》詩:“三生塵夢醒,一錫衲衣輕。”三生,一作“三更”。
④篷窗:船窗。
【譯文】
驟雨過後,天色初晴,烏雲散盡,滿江上都是一片明潔的月光。風平浪靜,一葉扁舟航行在浩淼的江上。夜深了,心裏卻很惆悵,想想人生如夢,親朋久別。胸中頓生煩悶,倚著篷窗,但願可以小睡片刻。
〔南呂·金字經〕
宿邯鄲驛①
夢中邯鄲道②,又來走這遭。
須不是山人索價高。
時自嘲,虛名無處逃③。
誰驚覺,曉霜侵鬢毛④。
【注解】
①邯鄲:今河北邯鄲市。驛(yì):驛館,旅舍。
②“夢中”句:唐沈既濟《枕中記》記載:唐開元年固有盧生在邯鄲途中的旅店中遇見道士呂翁,呂翁給他一個枕頭,盧生倚枕入夢,享盡數十年榮華富貴。一覺醒來,旅店主人煮的黃粱還沒有熟。故事說明榮華富貴都屬虛幻,轉眼即空。
③“須不是”三句:是說並不是隱士抬高自己的身價,不願出來做官,而是常常自嘲不能逃避世俗的虛名。即隱士雖能辭官逃身,卻無處逃名。如南朝梁陶弘景雖然隱居,卻有“山中宰相”之名。須不是:並非。須,卻。
④“誰驚覺”兩句:是說一旦有人從富貴浮名中驚醒過來,已年華老大,追悔莫及。曉霜:喻白發。
【譯文】
有過黃梁美夢的邯鄲道,我又來到了這裏。不是因為山中人索高價我才不歸隱。時常嘲笑自己,實在是擺脫不了功名富貴的緣故。突然驚舉,年華老去,鬢毛已斑白。
〔雙調·殿前歡〕
酒杯濃,一葫蘆春色醉疏翁①,
一葫蘆酒壓花梢重②。
隨我奚童③,葫蘆幹,興不窮。
誰人共?一帶青山送。
乘風列子,列子乘風④。
【注解】
①葫蘆:盛酒器。春色:指酒。疏翁:作者自稱。
②酒壓花梢重:是說酒香熏得花枝也醉了,沉沉地垂下頭來。
③奚童:奴仆。
④“乘風”兩句:形容喝醉後,飄飄欲仙的感覺。列子:名禦寇,戰國時道家。《莊子·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列子·黃帝篇》:“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氏,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