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3)

李德載

生平事跡不詳。現存小令十首,均為贈茶肆的《陽春曲》。

〔陽春曲〕①

贈茶肆

茶煙一縷輕輕颺,攪動蘭膏①四座香,烹前妙手賽維揚②。非是謊,下馬試來嚐。

【注解】

①蘭膏:澤蘭煉成的油,可點燈。此借指茶的水色。

②維揚:揚州的別稱。

【譯文】

一縷縷清煙輕輕地飄颺,攪動著茶四座都是香氣,烹煎的高手在揚州舉世無雙。這不是吹牛說謊,請下馬來品嚐品嚐。

杜仁傑

杜仁傑(約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號善夫(“夫”也作“甫”),又號止軒。濟南長清 (今屬山東濟南市)人。元代散曲家。《錄鬼簿》把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與麻革、張澄隱居內鄉山中。元初,屢被征召不出。性善謔,才學宏博。平生與元好問相契,有詩文相酬。元好問曾兩次向耶律楚材推薦,但他都“表謝不起,”沒有出仕。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由於子貴,他死後得贈翰林承旨、資善大夫,諡號文穆。

〔般涉調·耍孩兒①〕

莊家不識構闌②

“耍孩兒”風調雨順民安樂,都不似③俺莊家快活。桑蠶五穀十分收,官司無甚差科④。當村許下還心願,來到城中買些紙火⑤。正打街頭過,見吊個花碌碌紙榜⑥,不似那答兒⑦鬧穰穰人多。

“六煞”⑧見一個手撐著椽做的門⑨,高聲的叫“請請”,道“遲來的滿了無處停坐”。說道“前截兒,院本《調風月》⑩;背後幺末敷演《劉耍和》”。高聲叫:“趕散易得。難得的妝哈”。

“五煞”要了二百錢放過咱,入得門上個木坡,見層層疊疊團圞坐。抬頭覷是個鍾樓模樣,住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台兒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四煞”一個女孩子轉了幾遭,不多時引出一夥。中間裏一個央人貨,裹著枚皂頭巾頂門上插一管筆,滿臉石灰更著些黑道兒抹。知他待是如何過?渾身上下,則穿領花布直裰。

“三煞”念了會詩共詞,說了會賦與歌,無差錯。唇天口地無高下,巧語花言記許多。臨絕末,道了低頭撮腳,爨罷將幺撥。

“二煞”一個妝做張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說向城中過。見個年少的婦女向簾兒下立,那老子用意鋪謀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說合,但要的豆穀米麥,問甚布絹紗羅。

“一煞”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後挪,抬左腳不敢抬右腳,翻來覆去由他一個。太公心下實焦躁,把一個皮棒槌則一下打做兩半個。我則道腦袋天靈破,則道興詞告狀,剗地大笑嗬嗬。

“尾”則被一胞尿,爆的我沒奈何。剛捱剛忍更待看些兒個,枉被這驢頹笑殺我。

【注解】

①耍孩兒:元曲聯套曲式的一種,即在“耍孩兒”曲後,連接使用數隻一煞曲”最後以“尾聲”結束。“耍孩兒”:曲牌,又名“磨合羅”,隻用於套數中。

②構闌;即勾欄,宋元時戲劇或使藝表演的場所,相當於今日的劇場。

③不似:不如.不像。

④差科:差役和稅捐。

⑤紙火:紙錢與香火等祭祀用品。

⑥紙榜:張貼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