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五言古詩1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開元時期有名的宰相,又是盛唐前期開一代詩風的人物。他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
感遇(選二)其一
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②。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③。誰知林棲者④,聞風坐相悅⑤。草木有本心⑥,何求美人折⑦。
【注釋】①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②桂華:桂花。③自爾:自此,自然地。④林棲者:隱居山林中的人。⑤聞風:聞到風吹來的香氣,而生愛慕之心。坐:因而。⑥本心:天性。⑦美人:指林棲者。
【譯詩】蘭葉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潔飄香在秋季。在不同的季節吐露生機,點綴春意,充實秋景。林中居者,聞到芳香攀花折枝。散發飄香是它們的天性,不是為了希望別人將其攀折。
【賞析】這首詩以比興手法,寓意於高雅清香的春蘭秋桂,不慕求虛榮,不阿諛權貴;芳香出於自然,不是為了博取別人欣賞。以此來自勉、自娛,透露出詩人潔身自好,堅貞清高,不與佞臣同流合汙的高尚氣節。
其二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①?自有歲寒心②。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③。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④。徒言樹桃李⑤,此木豈無陰⑥?
【注釋】①豈伊:豈唯。②歲寒心:比喻堅貞的節操。③阻重深:指道路被重重阻塞。④循環:周而複始。尋:追究。⑤樹:種植。⑥陰:同“蔭”。
【譯詩】江南盛產紅橘,經嚴寒之後橘林仍蔥蔥綠綠。這難道是地氣暖和使然?原來橘樹自有喜歡傲雪的氣質。款待親朋紅橘當之無愧,怎奈路途遙遠山水阻隔。命運難測隻能聽其所遏,如同四季變更不能追尋。世人都偏愛栽種桃李,難道橘樹不也是綠蔭蔥蘢嗎!
【賞析】這一篇也是以橘喻人。
屈原曾經寫過一篇《橘頌》,讚美橘樹具有的“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品格;《古詩》又有“委身玉盤中,曆年冀見食”的句子,比喻賢者要求用世。張九齡此詩,兼有這兩種意思。
橘樹之葉經冬不凋,這不是因為地氣暖的原因,而是因其自身具有淩寒傲霜的品質。詩人將它比喻自己。這丹橘本可以讓嘉客食用的,然而阻礙重重,無法獻達,這大概是命運了。人們都說要種桃種李,其實丹橘不僅果實可以待嘉客,而且四季不凋,隨時都有美蔭,哪點不如桃李呢?這幾句詩比喻自己也有賢人一樣的美德,但不被人識,隻能徒自不平。
這首詩,設喻恰當,抒發情懷又圓轉自如,故曆來為人稱誦。
李白(701-762)字太白,涼武昭王九世孫,蜀人。天才奇特,遊長安,賀知章見其文曰:“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論當世事,詔供奉翰林,眷遇甚優。因忤楊貴妃,放還。永王璘迫致之府,璘起兵,白逃回。坐璘府僚當誅。先是嚐救郭子儀,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詔長流夜郎,赦還。客當塗令李陽冰所。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太白詩縱橫變化,淩雲百代,所謂天授,非人可及。集中“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淩滄洲”二語,惟太自足以當之。王士禎謂:七言歌行子美似《史記》,太白似《莊子》。供奉斷句尤妙絕古今,別有天地。子美每飯不忘君國,太白亦然。特天性不羈,故放浪於詩酒間,其憂時傷亂之心,實與少陵無異也。安得徒以詩人目之?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②,蒼蒼橫翠微③。相攜及田家④,童稚開荊扉⑤。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⑥。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⑦。長歌吟鬆風⑧,曲盡河星稀。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⑨。
【注釋】①終南山:即秦嶺,在今西安市南,唐時士子多隱居於此山。過:拜訪。斛(hú)斯山人:複姓斛斯的一位隱士。 ②卻顧:回頭望。所來徑:下山的小路。 ③翠微:青翠的山坡。④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指斛斯山人家。⑤荊扉:荊條編紮的柴門。⑥青蘿:攀纏在樹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⑦揮:舉杯。⑧鬆風:古樂府琴曲名,即《風入鬆曲》,此處也有歌聲隨風而入鬆林的意思。 山林。⑨忘機:忘記世間的投機巧詐。
【譯詩】暮色蒼茫,走過碧綠的青山腳下,明月隨我加快步伐。回首環望走過的山間小道,鬱鬱蔥蔥的林間,青翠掩映,雲霧彌漫。我與友人攜手來到田家,幼稚的小童為我們打開柴門。藤蔓懸吊輕拂衣裳。有幸找到這樣好的休閑之地,共同舉杯暢飲美酒。乘著酒興放聲高歌,歌聲隨風飄入森林。更闌夜深群星漸隱,興致才減歌盡曲終。在這欲醉非醉舒暢快樂的時刻,我們都忘卻了世間的巧詐煩擾。
【賞析】這是首描寫暮色月夜與友人同歸的田園詩。沿途青幽旖旎的山色,友人清風優雅的居所,以及到友人家受到的禮遇,使詩人在酣飲放歌時,陶醉在一種無拘無束、心情飄然的境況中。當時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雖不能說春風得意,卻也灑脫無拘。這首到終南山訪友詩,筆出自然,格調明快,簡練準確,情景交融,將自然景色與飲酒放歌的情景躍然字裏行間,充滿了濃鬱的田園詩風味。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①無相親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③。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④,相期邈雲漢⑤。
【注釋】①酌:飲酒。 獨酌:一個人飲酒。 ②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 ③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④無情:忘情、盡情的意思。⑤相期:相約。邈:高遠。雲漢:天河,這裏指天上。
【譯詩】 我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舉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與我和影子成了三人。月不能與我共飲,影徒然跟隨我的身體。暫且伴隨月和影,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我吟詩時月亮在我身邊徘徊,我跳舞時影子隨著我一起舞。清醒之時,你我盡管尋歡作樂,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月,我願與你結下忘情之友,相約在遙遠的銀河!
【賞析】這首詩因波瀾起伏,無中生有,靜中有動,絲絲相扣而為世人傳誦。
李白雖在長安供奉翰林,隨著時間推移,對這有其名而無實職,不為所用的位置已不感興趣。詩人就是在彷徨苦悶的心情下寫這首詩的。詩人運用豐富的遐想,由孤獨而邀月、影為伴,時而同飲,時而歌舞,孤獨的場麵被詩人想象引申為熱熱鬧鬧、輕歌歡快的氣氛。然而詩人畢竟是“暫伴月將影”,而“行樂及春”、“永結無情”才是其內心深處的感慨。
春思
燕草如碧絲①,秦桑低綠枝②。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③。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④?
【注釋】①燕草: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②秦:今陝西,燕地寒冷,草木遲生於較暖的秦地。 ③妾:古代婦女的自稱。④羅幃:絲織的簾幃。
【譯詩】燕地的春草剛剛發芽,細嫩得像絲一樣,秦地的桑樹已經低垂著濃綠的樹枝。當你心裏想著歸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斷腸的時候。春風與我不相認識,為什麼要吹入我的羅帳裏來?
【賞析】在這首描寫思婦內心獨白的詩中,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同時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婦之間的思念情懷。居住秦中的少婦,丈夫遠在北方戍邊,春天的到來激起了她對丈夫忠貞不二的癡情;同時也遙望遠方,遙想丈夫也和自己一樣盼歸家園,早日團聚。詩的主題明快清新,落筆自然,是詩人描寫男女情長詩中比較著名的一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省鞏縣人。杜審言之孫,兗州司馬杜閑之子。玄宗時,獻三大禮賦,授京兆兵曹參軍。安祿山亂,肅宗即位靈武,甫自京師西謁行在,拜左拾遺。房琯兵敗,貶官,甫救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客秦州。嚴武表為參謀工部員外郎。武卒,遊東蜀,往依高適。後終於耒陽聶令署中。嚴滄浪論杜詩雲:“憲章漢魏,取材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先輩所謂集大成者也。”杜甫身際亂離,負薪拾橡,而其為國愛君,感時傷亂,憂黎元,希稷契,生平種種抱負,無不流露於楮墨中,深得聖人事父事君之旨矣。子美詩學博大,力充氣盛,汪洋涵渾,無所不包。昔人謂之“詩聖”。其感時陳事,語長心重,世稱“詩史”,元微之謂:詩人以來,無如子美者。右丞七律風骨最高,複饒遠韻,允為唐代正宗。子美以涵渾雄健出之,正複駕乎其上,李詩以高勝,杜詩以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