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譯詩】千峰萬壑古樹參天,杜鵑鳴啼山野傳遍。一夜風雨透山林,百道飛泉如掛樹梢間。漢家女織橦花布,納稅交官府。巴蜀人爭芋田種,常引起訴訟。昔日文翁在這裏盡心教學,巴蜀氣象新。今當更努力,莫要依賴先賢不進取。
【鑒賞】先寫梓州崇山峻嶺的景物和風土人情,以見這地方還不怎麼開化,在使君的治下當然會效仿先賢做出新的成績。但就詩的藝術表現力來看,是前四句的宛轉奇妙,有情有致,才得以成為佳篇。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詩】中年我已有心向佛,晚年遷家到南山底。興致一來我必獨漫遊,快意佳趣隻有我自知。閑情漫步到水盡頭,坐下仰望白雲飄浮。偶與林中老叟相遇,談笑不停忘了歸期。
【鑒賞】通篇寫歸隱後的閑適之情,一切隨遇而安,非常恬淡。寫景亦是寫心,蘊含著一種哲理。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①。氣蒸雲夢澤②,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釋】①涵虛:水氣彌漫空中。太清:天空。②雲夢澤:在今湖北湖南兩省境內。古為二澤,雲澤在長江北,夢澤在長江南。
【譯詩】八月洞庭漲秋水,湖波浩蕩與岸齊。水氣彌滿充塞虛空,湖天相連混然一體。氣霧蒸騰籠罩雲夢澤,浪濤翻滾搖動嶽陽城。想渡大湖又沒有舟楫,閑居無事愧對盛世賢君。坐下觀看垂釣者,悵惘空懷羨慕情。
【賞析】此詩除寫洞庭湖壯闊之景外,也表達了孟浩然希望在政治上能得到張九齡的援引之意。
八月裏秋雨綿綿,洞庭湖水上漲,湖水滔天,望去與岸齊平,澄清的湖水與天空混為一色,不辨彼此。水氣彌漫蒸騰,籠罩著雲夢澤;波瀾翻滾,撼動著嶽陽城。這兩句寫洞庭湖的寬廣與滔天水勢,堪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正因為第一聯已有了洞庭湖浩大的氣勢,這第二聯才顯得與第一聯相襯,寫來也水到渠成。
此詩的後半首表達了孟浩然欲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之情。他借欲渡湖而無舟楫、閑處居又有愧於當今聖明時代的說法,希望賢相張九齡能施以援手,使自己不至於徒然有“羨魚情”,亦且能“歸而結網”。
孟浩然本有隱逸之誌,他之所以希望張九齡援引他出仕,一則因為張任丞相時政治清明,二則因為親老家貧。這無損於他高潔的品格。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譯詩】人事變換,新舊常交替,春去秋來,往複延古今。江山依舊,長留勝景古跡。前人故去,我輩又登臨。天幹水落,魚梁露淺灘,天寒地凍,夢澤更深邃。羊公碑依然矗立在山間,讀罷碑文不由淚濕襟前。
【鑒賞】因為山上有墮淚碑的勝跡,引起詩人和朋友們去憑吊羊祜,詩中抒發了像羊祜當年一樣的感歎,更寄寓著自己因仕途失敗,不能一施抱負的哀傷。第三、四句出語自然清雋,好像是從我們自己心裏發出來的,令人感到特別親切,在詩中起了很好的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