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七言律詩2(3 / 3)

【鑒賞】詩稱“無題”恐怕是所涉及到的內容作者也難於用什麼題目歸納。李商隱這首詩,也引起後人猜測紛紜。從意境來看,這像是一首愛情詩,但對象是誰?她在宴會上和詩人一同飲酒,或是隻在旁觀或是招待?這些都可由各人去想象。

隋宮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譯詩】長安數不清的殿閣,彌漫著一片煙霞;豔麗的揚州,行宮無比豪華。若不是李淵奪取天下,楊廣的龍舟已遊遍了天涯。昔日放螢的宮苑,如今,已是腐草叢生螢火絕滅。當年繁華的隋堤,如今,一片蕭落隻有低垂的楊柳和歸巢的烏鴉。如果荒淫的楊廣在地下與陳後主相遇,難道還有心欣賞淫逸喪國的《後庭花》。

【鑒賞】隋煬帝在曆史上是一個荒淫無道的皇帝。他在揚州建造了這座行宮,三次遊江都,光挽船的士兵就有八萬餘人,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也是他亡國的主要原因。而陳後主就在他之前滅亡,他並沒有吸取教訓,這便是本詩的主旨。詩寫得含蓄流暢,但諷刺和辛辣的質問都藏在其中。

無題(二首)

李商隱

其一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譯詩】你來了都聽不到你的聲音,你去了都沒有留下你的足跡。你仿佛高樓上斜月的影子,一片空寂一片朦朧。你如同拂曉長鳴的鍾聲,聲音漸漸遠去。苦澀的分離刺痛我的心,夢中我呼喚遠別的你。我多麼無奈,我已不能等待。隻有用書信表達急切的思念。蠟燭的微光,映出你帷帳的幽暗。你淡淡的馨香,依稀在繡被飄散。蓬山仙境多麼遙遠,癡迷的劉郎,隻有徒然悵恨。可一萬重蓬山,阻隔在你與我之間。

【鑒賞】這是一首情詩,寫與情人別離後的思念。始從沉醉的甜夢中醒來覺得悵然若失,回憶起夢中依依惜別的情景,又匆忙地寫信給她(也許寄不出)。五、六句寫室內的陳設和氣氛(也可能曾在此幽會過),七、八句借用了劉郎的典故,顯見今後要再會是幾乎不可能了。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詩】難得的相見,離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東風無力百花凋落,令人多麼傷感。春蠶吐完最後一絲,才結束自己的生命。蠟燭流完最後一滴眼淚,才全部化為灰燼。清晨你攬鏡顧影,隻怕鬢發顯示衰老。夜晚你在月光下吟詩,會感到寒氣的侵擾。蓬山已經不遠了,更何況殷勤的青鳥,在為我探問。

【鑒賞】這一首是李商隱(無題)中最著名的名篇,主要是因為它意境朦朧,但讀後誰都會覺得十分真摯感人。它應該是一首愛情詩,不必牽強說它寄托了什麼政治上的抱負和理想。首句就把戀緒離情寫得感人肺腑,頷聯更是成為絕唱,極形象地表達了忠貞不渝的愛情。

春雨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劄何由達?萬裏雲羅一雁飛。

【譯詩】寒冷的初春,我多麼惆悵。眼前一片寥落的景象,令我萬分感傷。濛濛的細雨,飄灑在她的紅樓,我隻看見清冷茫茫。我隻有黯然歸去。風,依舊吹動珠簾,燈,依舊依稀閃爍。淒楚的暮春,遙遠的天涯,哪裏可以傾訴我的悲哀?纏綿的思念,化作依稀的夢,我依稀看見她的身影。啊!我的一片情癡,我無法傳遞。隻有一隻孤雁在萬裏長空中哀鳴。

【鑒賞】因春雨而引發出許多懷思的情愫——也似雨絲一樣的連綿。有追思、有夢境、有摯情、有畫意,極盡懷思之苦,最後連情書都無法寄出,更可知這種思念的無奈而又無窮。

利州①南渡

溫庭筠

澹然空水帶斜暉,曲鳥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誰解乘舟尋落蠡②,五湖煙水獨忘機③?

【注釋】①利州:今四川廣元縣。②範蠡:春秋楚人,曾助越滅吳。③機:機心,機巧。

【譯詩】澹然空闊的水麵,映著斜陽的餘暉。曲折的小島,連接翠綠的群山,凸出一片茫茫蒼蒼。舟船漸漸離去,載著鳥兒的嘶鳴;柳蔭歇息的人們,等待遠帆歸來。沙草叢中群鷗四處飛散,江田上空孤鷺展翅回翔。誰能像範蠡一樣乘著小船,忘卻機心,在遼闊的江湖,自由漂蕩。

【賞析】此詩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地描繪了渡頭的景色。

詩從江上景色寫起:一道斜陽鋪在江上,江水澄淨,波光粼粼,水色天光互相輝映,紆曲起伏的江中島嶼,遠遠望去,似與岸邊青翠山崗相接,連成一片,顯得那麼深邃曠遠。這兩句將江水、島嶼、山巒、夕陽這四種氣象闊大的景物統統攝取入詩,構成既有時空特征又色彩鮮明、意境開闊的圖畫。

接著,詩人由遠及近描寫渡口:送行人的馬在嘶鳴,行客從水中解舟離去,柳蔭下有人歇息,等待著遠帆返回鄉裏。這兩句寫詩人待渡所見,寫得有聲有色,動靜相映。詩的第三聯寫南渡時所見:在草叢中棲身的群鷗被驚得四處分散,一隻雪白的鷺鷥,在萬頃江麵上翔舞回旋。這一聯,將微小人物置於浩茫之景中,見出天地的寥廓。末聯結於睹此曠遠之景而生出的向往隱逸之情中。

此詩以寫景為主,並於景中見意,又天然淡泊,不露痕跡,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