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用貧女自白,語言質樸。末聯成為人所共稱的名句。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譯詩】蘇武的心早已死寂,縱然麵對接還他的漢朝使節。往事已經過去,隻留下古老的祠廟和參天的大樹,一片茫然。似當年,孤獨的他隻有癡心地仰望明月,仰望鴻雁飛入雲間,白天,牧羊消解他的寂寞;夜晚歸來,荒煙中荒草連天,隻剩他一顆枯寂的心。他去是翩翩壯年,佩帶禦賜的冠劍,回時故國依舊,可甲帳已不在眼前。誰為他封侯,誰為他授爵,難道是地下長眠的武帝?悲痛呀,空自對著秋水悲痛。空自悲悼流逝的歲月。
【鑒賞】首句就寫蘇武見到漢使時的悲喜交集,構想新奇。接著才從古祠高樹引出許多感慨,既見蘇武持節的動人事跡,又表達了歸來後不勝傷感的心情。第五、六句也是先說回朝,後說出使,使感情更加凝重,而接下來以茂陵寓示武帝已看不到他的歸來,更加令人沉痛!
樂府
獨不見①
沈佺期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②。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③北音書斷,丹鳳城④南秋夜長。誰知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⑤。
【注釋】①獨不見:樂府名。②玳瑁:魚類海產動物,殼可做裝飾品。③白狼河:遼河支流,即今遼寧境內的大淩河。④丹鳳城:京城長安。⑤流黃:黃色的絹。這裏泛指巾或帷一類絲織品。
【譯詩】名貴的鬱金香,塗飾在盧家少婦的樓堂。一對對海燕,棲息在她玳瑁裝飾的屋梁。九月寒風,吹落凋零的樹葉,遠處傳來,搗衣的陣陣聲響,她的情思已飛向遼陽,那遙遠的邊境,是他整整十年征戍的地方,渺茫的白狼河,遠隔長安千山萬水,為什麼沒有一點音信?為什麼日日的思念永遠是漫長的秋夜?誰能夠看見,她的孤獨,她的悲愁;誰叫明月,照著她的帷帳,照著她的淚流。
【賞析】這是一首擬古樂府之作,寫少婦懷念久戍不歸的丈夫。
這位少婦身居華堂,堂中燃燒鬱金之香。燕子在堂中玳瑁梁上雙棲歎息,而少婦卻隻是一人獨居,倍感淒涼。已是九月了,將要換季,家家在準備寒衣,此時的搗衣聲最能引起思婦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何況少婦的丈夫出征遼陽已曆十年了!他駐守在白狼河北,與她音訊斷絕;她家住長安城南,思念丈夫,通宵不眠。無人能見少婦的獨處含愁,是誰教明月來相照呢?
此詩的好處在於善於比較,以它物來襯托少婦的愁苦孤獨:雙飛雙棲的燕子襯托出她的孤獨;華麗的居所襯托出她的落寞;寒砧聲聲襯托出她的思念;明月照人襯出她的孤寂難堪。
全詩音調流利,雖從古樂府中脫化,又是完整的七言律詩。沈佺期對七言律詩成熟的貢獻於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