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五言絕句3
張祜生卒年不詳,字承吉,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人。終身布衣,浪跡天涯,晚年隱居於丹陽。其詩多刻畫山水、題詠名寺之作,其宮詞尤為傑出。語詞淺易、筆法純熟,平易自然,但不流於淺俗。
何滿子①
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注釋】①何滿子:曲名。
【譯詩】故鄉嗬,你多麼遙遠,遠在,三千裏之外,我幽居深宮,怎敢,把你企盼;青春嗬,你多麼枯寂,二十個春秋的虛幻,二十個春秋的夢幻,已經泯滅。隻有,一曲《何滿子》,傾訴,我無盡的悲哀,眼淚嗬,眼淚落在,你的麵前。
【賞析】這是一首寫宮女哀婉感歎的詩。
古代帝王,驕奢淫逸,後宮佳麗無數。名義上,這些宮女似是進了幸福之門,實際上,她們深沉的痛苦有誰能理解呢?
故鄉在三千裏之外的地方,可望而不可即。離開故鄉、鎖進深宮裏,已經過了漫長的二十年。二十年啊,“宿昔紅顏今白頭”,她們沒有愛情,也不能享受人間的溫暖,她們是在痛苦中熬過來的,但這種煎熬是一點也沒有盼頭的——她們將一輩子鎖在這深宮大院之中。皇帝是把她們當作玩物來看待的。因此,當她們在皇帝麵前唱起聲韻宛轉哀惻的《何滿子》時,禁不住熱淚長流……
詩歌沒有正麵批判葬送宮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從詩人對宮女的這種深刻的同情中,人們不是會很自然地厭憎那深鎖的宮門和作威作福的皇帝麼?
登樂遊原①
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注釋】①樂遊原:在今陝西西安東南。本為漢宣帝住所,後建為樂遊苑。唐時,已成京城遊人常去之處。
【譯詩】傍晚時分,馬車,載著我的悒鬱,我登上樂遊原,夕陽無限美好,隻可惜,已靠近日落的黃昏。
【賞析】李商隱一生蹉跎不遇,此詩就是他感慨歲月易逝、功業未成的作品。
在傍晚時分,詩人感到心情不暢。緣何而心情不暢呢?詩裏沒有明說。在百無聊賴中,詩人驅車到樂遊原上。樂遊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在此可以登高望遠。詩人既“意不適”,來到樂遊原就是為了登高望遠以消憂的。他確實看到了美好的風景:夕陽緩緩西沉,西天是一片燦爛絢麗的霞光。但詩人睹此美景,心裏卻另有感慨。念及自己的一生,始終被擠在黨爭的夾縫中,鬱鬱不得誌,如今垂垂已老。正如這夕陽,雖然美麗絢爛,但畢竟已近黃昏了,它不可能再輝煌多久的。
賈島(799-843),字浪仙,一作閬仙,自號碣石山人,範陽(今河北涿縣)人。早年為僧,法名無本。後還俗,屢試不第。開成二年(837),任遂州長江主簿,世稱賈長江,後改任普州司戶參軍,未受命而卒。其詩題材狹窄,多寫枯寂之景、窮愁之情。遣詞造句,刻意求工,追求新奇生僻,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與孟郊齊名,世稱“郊寒島瘦”。對後世影響頗大,晚唐詩人多有效其體者,南宋江湖詩派更奉之為“唐宗”。
尋隱者不遇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①。
【注釋】①處:行蹤。
【譯詩】鬆樹下,我打聽你的行蹤,你,采藥而去,我,隻有悵然,你近在咫尺——雲霧深深的深山,和你,化為一體,我在哪裏,尋覓你的身影?
【賞析】這首詩雖寥寥二十字,卻寫得情景俱出。
詩人去尋找一位隱士,未遇,隻有他的弟子在。於是就問這位童子:“你的師傅到哪裏去了?”童子答道:“師傅采藥去了。”詩人問:“他去哪裏采藥了?”童子答:“就到這座山裏去采藥了。”詩人又要求道:“你能不能替我去找一找呢?”童子麵有難色:“這座山太大了,雲霧繚繞,我怎麼能知道他究竟在哪裏呢?”
這樣一番問答,就全部被濃縮在此二十個字中了。賈島作詩,以苦吟著稱,看得出來,這首詩就是反複推敲、斟酌過的。不但寫出了鬆下問答的情景,山中林木茂密的景色,隱者高隱的品格,也可以於詩外體味之。
李頻(?-876),字德新,睦州壽昌(今浙江壽昌縣)人。大中八年(854)中進士,授校書郎,出任南陵主簿,遷武功令。後因政績擢為侍禦史,遷都官員外郎。複自請為建州刺史。詩工近體,勤於雕琢,曾自稱“隻將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渡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