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七言絕句4(3 / 3)

【譯詩】見到雲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見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風吹拂著欄杆,在露水滋潤下的花朵更為豔濃。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見到,也隻能在瑤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貴妃)您真像一支沾滿雨露、芳香濃鬱的盛開的牡丹花啊!傳說中楚王與神女在巫山的歡會那隻是傳說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寵呢?就算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穿上華麗的衣裳化好妝才能比得上。

牡丹與貴妃都如此美麗動人,使君王直笑著看,此時心中有再大的恨意,隻要和貴妃一起來到這沉香亭畔的牡丹園,也會被消散得無影無蹤了。

【賞析】這三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賞覽牡丹,特命李白(當時在長安供奉翰林)製作新曲,李白雖然已醉,然詩思敏捷,援筆即寫成了這三首詩。

詩的第一首以牡丹比貴妃:雲彩好像貴妃的衣裳,牡丹花好像貴妃美麗的相貌。春風吹拂花檻,牡丹含露,這一切正如貴妃承沐著皇上的恩露。這樣的美人,要麼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要麼在神仙居住的瑤台才能看到,人間哪裏有這般絕色呀?

第二首以帶露之花比貴妃的得寵:猶如一枝紅豔的牡丹散發著芳香。楚王隻能夢見巫山雲雨。眼前這花容隻有漢宮中新妝的趙飛燕才能比擬。

第三首兼詠貴妃和牡丹:名花和貴妃相映生輝,君王常含笑觀看。當她在沉香亭北斜倚欄幹時,無邊的春恨也就完全消散了。

出塞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①,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①楊柳:即《折楊柳》,古曲名。

【譯詩】黃河如帶,綿延著遙遠的雲天,一座孤城,荒涼在峻嶺叢山。羌笛何必,吹起悲涼的樂曲,傾訴別離的哀怨,柔和的春風,從來吹不到玉門關。

【賞析】此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表達對戍邊戰士的同情。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高遠遼闊的邊境圖;黃河如帶,在白雲之上繚繞,一片孤城,周圍是高聳峻拔的山嶺。這座孤城正是將士戍邊居住的地方,萬仞群山裹挾中,孤城顯得這麼荒涼!

後二句說,羌管何必吹奏傳達離別悲哀的《折楊柳》呢?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外的!這兩句是歎皇上的恩澤不及於邊塞,是代守邊將士的疾苦立言。詩裏明說是“何須”,實際上是“正須”,但用了“何須”一詞,見出帝王從來就不體恤將士之意。

此詩意境浩莽,筆勢浩瀚,對朝廷漠視戍邊戰士的諷刺,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金縷衣①

杜秋娘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②少年時。花開堪③折直須④折,莫待⑤無花空折枝!

【注釋】①金縷衣:綴有金線的衣服,比喻榮華富貴。②惜取:珍惜。③堪:可以,能夠。④直須:盡管。直:直接,爽快。⑤莫待:不要等到。

【譯詩】不要愛惜用金錢織成的華麗衣裳,而應愛惜少年時光。就像那盛開的鮮花,要及時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春殘花落之時,就隻能折取花枝了。

【賞析】此詩是勸人不要貪戀富貴榮華、而要珍惜少年時光的。這種意思本來容易被寫成幹枯說教詩,而此詩作者卻用了形象鮮明的語言:

不要愛惜用金線織成的華麗衣裳,而應愛惜少年時光。就像那盛開的鮮花,要及時采摘。如果采摘得不及時,春殘花落之時,就隻能折取花枝了。

世間的榮華富貴求之無盡,而時間是不能用金錢換取的。此詩可解為勸人愛惜光陰,及時建功立業,也可解為勸人及時摘取愛的果實……詩的後二句,形象生動,勝過千言萬語,頗有民歌的意味,又具哲理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