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六五、蝶憩香風,尚多芳夢
【原文】
蝶憩香風,尚多芳夢;鳥沾紅雨,不任嬌啼。
【譯文】
蝴蝶沐浴在春暖日和的氣息中,會有芬芳美好的夢境;當落花無情地飄灑在鳥的羽毛上時,嬌愁哀婉的鳴叫聲就淒慘無比了。
【賞析】
青春無限美好,在春光無限中享受著青春年少的芬芳之夢,充滿對愛情的無限渴求,在融融暖意中享受造物主營造的柔情蜜意,是多麼令人留連忘返啊!可是狂風疾雨不識這如夢的情趣,瘋狂摧殘盛放的花枝,致使落英繽紛,杜鵑為此泣血,其嬌愁的啼聲讓人不忍心聽下去。君不見林黛玉《葬花詞》是何等地淒涼:“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故事】
琴瑟和諧
自從遠古人神農創造了琴,琴就走進了古人的生活。琴的音調婉轉動聽,從《詩經》時代開始,就常常是陌生男女之間的“媒人”。
瑟據說是古人伏羲創製,瑟的音色厚、空、沉,而琴音細、悠、潤。琴瑟合一,雖各自為調,但又彼此唱和,成就圓滿。所以在演奏中總是結伴而出,合音協和動聽,委婉飄綿,活潑而不失規整。
西漢時大富豪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精通音律,善鼓琴瑟。她年輕喪夫,寡居娘家。一日,當時的文學家司馬相如到卓王孫家做客,歡聚之間司馬相如彈琴助興。卓文君聽到琴聲,隔門窺視。被司馬相如發現了,見卓文君貌美,遂彈《鳳求凰》以表心意。卓文君被優美的琴聲打動,又觀司馬相如風度閑雅,頓生愛慕之情。後兩人結為連理。
六六、無端飲卻相思水
【原文】
無端飲卻相思水,不信相思想煞人。
【譯文】
無緣無故地飲下了相思之水,不相信相思真會教人思念至死。
【賞析】
千裏姻緣一線牽,緣本是天定,有緣無情,有情無緣,都很痛苦。
很多事是無法說清楚的,也許在無緣無故中,會心係某人,無緣無故認識他,無緣無故牽掛他,心中引起無盡的相思,卻又無法擺脫,心不信緣,卻落在緣中不能自拔。
緣而未了,想煞其人,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當初有緣飲相思水,陶醉其中一時,未知才飲一滴,便要糾纏一生,無端飲之,既無道理可言,也無結局可言,豈不令人愁腸寸斷,哀怨無限。
【故事】
張生鶯鶯結良緣
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餘人,護相國靈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暫住。
此時,河南洛陽書生張珙赴長安趕考,路過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馬將軍,順便遊覽普救寺時與鶯鶯相遇,產生了愛慕之情。張生為了追求鶯鶯,遂不往京師,在寺中借廂住下。
張生的住所與鶯鶯所住的西廂隻一牆之隔。一天晚上,鶯鶯同紅娘在園中燒香禱告,張生隔牆高聲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
鶯鶯立即和詩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歎人。”經過詩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不久,在為崔相國做超生道場時,張生、鶯鶯再次相遇,兩人默默地相愛了。就在這時,守橋叛將孫飛虎帶兵圍住寺院,要搶鶯鶯為妻,崔夫人四處求救無援,因而許願:“誰有退兵計策,就把鶯鶯嫁給誰。”
張生挺身而出,寫信給白馬將軍杜確。杜確救兵趕到,孫飛虎兵敗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無信,不肯把女兒嫁給張生,隻許二人以兄妹相稱,張生因此致病。
紅娘為張生出謀,讓他月下彈琴,鶯鶯聽後十分感動,便叫紅娘前去安慰。
張生叫紅娘給鶯鶯帶去一信,鶯鶯回信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約張生相會。
當晚,張生赴約,由於紅娘在場,鶯鶯隻好假裝生氣,訓斥張生不禮貌,張生從此一病不起。
紅娘前來探望張生,暗示當夜鶯鶯一定前來相會,張生病即痊愈。深夜,鶯鶯來到張生書齋,與張生訂了終身。
此事被崔夫人覺察,她怒氣衝天,拷問紅娘,紅娘拒理相爭,巧妙地說服了崔夫人。崔夫人雖答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但又逼迫張生立即上京考試,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兒嫁給他。
張生與鶯鶯惜別,上京應試,中了頭名狀元。然而崔夫人侄兒鄭恒造謠說,張生已做了衛尚書女婿,逼崔夫人把鶯鶯嫁給他。就在這時,張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馬將軍的幫助下,揭穿了鄭恒的陰謀,與鶯鶯喜結連理。
六七、多情成戀,薄命何嗟
【原文】
陌上繁華,兩岸春風輕柳絮,閨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歸遲,青駒別易,多情成戀,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關女德善怨。
【譯文】
路旁盛開鮮花,河流兩岸的春風吹起柳絮,深閨中的寂寞,宛如一夜風雨後的梨花,使人迅速消瘦。騎著馬兒分別是很容易的事,望斷芳草路途不歸人,多情而依依不舍,嗟歎命苦又有何用。隻是因為人的心中懷有情意,並不是女人天生就善於怨恨啊!
【賞析】
離愁別緒千古哀怨,其寂寞之情非但令閨中女子難耐,須眉男子同樣有著兒女情懷。
請看南宋詩人陸遊描寫他與前妻唐琬之間難圓愛情夢的詞《釵頭鳳》,正表現情之難抑的痛苦:“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芳草萋萋,美景雖依舊,但情人已去,心已追隨,人已消瘦,願遠行的男兒能早早回歸。
【故事】
陸遊懷妻
南宋詩人陸遊,最初娶了舅父唐閎的女兒唐琬為妻,婚後夫妻恩恩愛愛。而陸遊的母親卻不喜歡自己的侄女,陸遊迫於母命不得不與妻子唐氏離異。
離異後,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趙士程,陸遊也另娶了妻子。10年後的一個春天,陸遊心情憂鬱地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意外地看見了唐琬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這時他已與唐琬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裏對唐琬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減弱。他想,過去唐琬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裏,悲痛之情頓時湧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去。這時唐琬征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遊看到唐琬這一舉動,體會到她的深情,兩行熱淚淒然而下。喝下了唐琬送來的這杯苦酒,陸遊在粉牆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唐氏在沈園與前夫陸遊偶遇後,唐琬也填寫了《釵頭鳳》這首有名的詞。據說當時隻留下“世情薄,人情惡”兩句。在詩中,唐琬盡情訴說了自己對陸遊的無限思念,哭訴了自己幽思成疾的境況。
已經長久經受心靈折磨的唐琬,經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無法承受,不久就在憂鬱中去世。陸遊聞知此事,悲痛欲絕,心靈遭受深深的創傷,終生難以釋懷。沈園從此成了他對唐琬思念的承載,成了他夢魂縈繞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園開放之日,陸遊必入園中憑吊。
陸遊為懷念唐琬,追憶沈園之邂逅,曾留下了10多篇詩文。
作為一個女人,能在死後那麼多年,仍然不斷被愛她的人悉心悼念,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呀!
六八、清風好伴,明月故人
【原文】
幽堂晝深,清風忽來好伴;虛窗夜朗,明月不減故人。
【譯文】
幽靜的廳堂,在白天顯得特別深長,忽然吹過一陣清風,仿佛是良伴來到身邊;推開虛掩的窗子,看到夜色清朗,月光普照,就像老朋友一樣,情意一點都沒有減少。
【賞析】
文人的雅趣,在於內心的情感豐富,情之所寄,頓覺天地皆有情,萬物皆有意。人白天在幽靜的廳堂中,如無良友作伴,是多麼地寂寞難耐,所幸清風徐來,吹拂麵頰,似有玉指拂麵的快意;夜色之中,似有淒清之感,所幸月光如老友照在窗前,不減故人情意,這是多麼地給人安慰。
李白有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作良伴,共飲這杯酒,是怎樣的情懷和浪漫。
【故事】
伯牙遇知音
春秋時代,一個叫俞伯牙的人很精通琴藝,但他卻一直找不到一個能真正欣賞他音樂的人。
一次,俞伯牙出使楚國,突然心血來潮,讓船夫把船靠了岸,忘情地彈起琴來。悠揚的琴聲傳入山中,把正在打柴的鍾子期吸引到了江邊,他屏息靜聽,立刻猜出俞伯牙琴聲蘊含的含義。俞伯牙和鍾子期成了一見如故的好朋友,並且約定好了來年再見。
一年後,俞伯牙滿懷欣喜啟程探訪鍾子期,沒想到鍾子期卻生病去世了。悲痛不已的俞伯牙來到好友的墳前,哀怨地彈完一首曲子之後,把琴摔在地上,傷心道:“知音不在了,還彈琴給誰聽呢?”
六九、平生雲水心,春花秋月語
【原文】
初彈如珠後如縷,一聲兩聲落花雨;訴盡平生雲水心,盡是春花秋月語。
【譯文】
落花時節所下的雨,初落下時像珠玉彈擊,之後像綿綿細線一樣不斷絕;似乎要將平生似水柔情全部傾訴,仔細諦聽又都是春天百花齊放或秋天月朗星稀下的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