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3)

【賞析】

心中戀於情,則感受到外界處處是情。落花時節的雨聲,像在傾訴著人們對良辰美景的眷戀,南唐後主李煜有詞:“春花秋月何時了,花落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見春花秋月能勾起人們多少的情思。

絲絲細雨,滴落在美麗的花瓣上,令人心碎,觸景生情,不由得使人聯想到自己曾經擁有的浪漫,細細品味,溫馨仍在心頭。

【故事】

孫綽與《天台山賦》

孫綽,字興公,生活在314年至371年之間,太原中都人,是東晉著名的詩賦大家。

孫綽是一位誌節高尚、不肯趨炎附勢的官吏。由於他的匡世主張得不到采納,隻得將高情遠致寄寓於名山大川和詩文之中。他任章安令時,從章安到天台,有數百裏之遙。

那時的天台山區是草昧未開、人跡罕見的窮鄉僻壤,如果沒有一股尋幽問險的激情,沒有一種勇於攀登的毅力,是不能先以飽賞這鍾靈毓秀的山川風光的。

孫綽曆盡艱險,終於登上天台山。他飽含著對名山勝景的向往、讚美的激情,寫出了言真辭切、文情並茂的《天台山賦》。

後人評價說:讀這篇賦,就像在觀看一卷素雅的風景畫,賞心悅目;又似在吟詠一首優美的山水詩,膾炙人口。

七○、封疆縮地,中庭歌舞猶喧

【原文】

料今天下皆婦人矣。封疆縮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猶喧;戰血枯其人,而滿座貂蟬自若。我輩書生,既無誅亂討賊之柄,而一片報國之忱,惟於寸楮尺字間見之,使天下之須眉麵婦人者,亦聳然有起色。

【譯文】

看當今天下的男兒都如同婦人一般。眼看著國土逐漸淪喪,然而廳堂中仍是歌舞喧囂,戰場上戰士因血流盡而枯幹了,而滿朝的官員仿佛無事一般。我們這些讀書人,既然沒有平叛討逆的權柄,而一片報效國家的赤忱,隻能在寸紙尺字上表現,使天下那些身為男子卻似婦人的人,能夠觸動而有所改進。

【賞析】

這是書生憂國憂民的聲音,麵對國家破碎,山河丟失,手無尺寸之兵,身無禦卒之權的書生,隻能在潔白的紙上寫下自己的憤慨,希望當權者能所觸動。是啊,前方戰事正急,朝廷中卻滿堂歌舞,衣冠楚楚的官員們偎坐在舞女的身邊,仿佛無事人一般,怎不讓人憤恨。

朝廷軟弱無能,被罵為徒長須眉的婦人,實際上這也連累婦人壞了名聲。古代也有很多婦人在國家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勇救國難,為國捐軀,他們為天下的男子和女子做出了榜樣。

【故事】

唐玄宗貪色誤國

唐朝到了唐玄宗時,國勢達到最高峰,因而有“開元盛世”的美譽。

玄宗固然是唐朝英明的皇帝。但自從有了楊貴妃後,就漸漸疏遠了國事,整天與楊貴妃在一起玩樂。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蒲州永樂人,即現在的山西永濟人,27歲時被李隆基冊為貴妃。

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自入宮以來,她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和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

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也依仗妹妹飛揚跋扈,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就在這時,安祿山、史思明又先後叛變,史稱“安史之亂”。至此以後,唐朝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七一、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

【原文】

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

【譯文】

人不通曉古今變化的道理,那就像穿著長袍短衣的牛馬一樣;讀書人如果鮮廉寡恥,那就是穿衣戴帽的豬狗。

【賞析】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會勞動,有知識,有廉恥之心。從古到今,人類代代相傳,留下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人不去學習這些做人的道理,整天無所用心,無所作為,隻做一個酒囊飯袋,那就宛如行屍走肉,和那些牛馬有什麼區別呢?其區別恐怕隻在於徒然穿上一身衣服而已。

至於讀書人,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應該知禮儀,懂廉恥,走正道,如果心術不正,違背做人的道理,出賣自己的人格,甚至利用自己擁有的知識去違法犯罪,那就是衣冠禽獸了。

【故事】

書淫皇甫謐

皇甫謐,字士安,是漢末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人,後因家道中落,過繼給叔父。15歲時隨叔父遷居新安,在戰亂中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

皇甫謐到20歲還不好好學習,終日無限度的遊蕩。一天,皇甫謐給他的嬸母任氏進獻瓜果。任氏流著淚說:“你不好好學習,對我再孝順有什麼用呢?”

皇甫謐深受觸動,從此改弦易轍,發奮讀書。26歲時,他旁采百家,寫成《帝王世紀》、《年曆》等著作。

皇甫謐在42歲時得了風痹症,仍克服困難撰寫《針灸甲乙經》。46歲時,他已為名聲鵲起的著名學者。當時,魏國丞相司馬昭多次下詔征聘他去做官,他都不答應,始終廢寢忘食地從事典章書籍的研究工作,以至人們都把他叫做書淫。

七二、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原文】

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後之羞;蔦蘿依鬆,高則高矣,未免仰扳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譯文】

蒼蠅依附在馬的尾巴上,速度固然快極了,但卻難以避免依附在馬屁股後的羞恥;蔦蘿纏繞著鬆樹生長,高倒是高了,卻免不了攀附依賴的恥辱。因此,君子寧願以風霜傲骨而自我勉勵,也不願像缸中魚、籠中鳥一般親附於人。

【賞析】

古書記載說:蒼蠅這種小蟲如果不停地飛舞,也飛不了數十米遠,如果它依附在駿馬的尾巴上,就可以跟隨其到達千裏之外;蔦蘿這種草本植物沒有挺拔的枝幹,如果它依附在鬆柏的枝條上,卻可以攀援到很高的位置。

因此,自然界中各種生物之間,有著某種天然的生存關係,這對它們的生存發展來說是必需的,它們的生存方式有時也會給人一些啟示。然而作為動物之靈長的人類,卻更具思維和理性,寧可站著生,不願坐著死,寧為雞口,不為牛後,正是這種堪稱高風亮節的東西鼓舞著人類奮進。

【故事】

何郎鼻上集青蠅

何晏,是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的後代,其父早逝,曹操納其母尹氏為妾,何晏被收養。何晏少以才秀知名,為曹操所寵愛。

何晏大概由於母親的遺傳,天生就是個美男子,加上曹操對自己的養子從來視如親人,將女兒許配給了何晏。因這種關係,何晏後位至尚書,變得狗仗人勢、無法無天。

有一天,何晏夢見青蠅集於鼻端。管輅圓夢說:“位峻者顛也”。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運氣一時極佳,必將導致得意忘形,那是站得越高摔得越凶。

後來何晏果然因依附曹爽,仗勢專權,被司馬懿所殺,並滅了他的三族。

七三、仕夫貪財好貨,乃有爵之乞丐

【原文】

平民種德施惠,是無位之公卿;仕夫貪財好貨,乃有爵之乞丐。

【譯文】

普通的百姓如果能廣施恩德,那麼就可以稱作是沒有官位的公卿;做官的人如果貪圖財利,就是有官位的乞丐。

【賞析】

人的貴賤高低,能否受人尊敬,不是看他表麵的地位多高,官有多大,而是看其所作所為如何。

平民百姓,沒有公卿的職位,卻有美好善良的心靈,能夠廣布恩德於人,多行善事,那麼他將比有職位的官員更受人尊敬。

高高在上的官吏,如果貪婪圖財,隻知利用手中權力將天下的財產據為己有,不斷地把罪惡的手伸向國庫,那麼他地位再高,也像乞丐一樣沒有人格,也像禽獸一樣沒有人性。

【故事】

劉君良善待友鄰

劉君良,唐代深州饒陽人。他們家祖輩都講究團結友愛,父慈子孝,兄弟團結和睦,到他這輩已經是四世同居。

他們同族兄弟們都住在一個大家庭裏,吃一個廚房的飯,共同勞動,治理家業,一鬥糧、一尺布都不私用,真可謂是孝悌禮讓的大人家。

隋大業末年,因年成不好,糧菜都歉收,社會上人心很不穩定。劉君良的妻子不是個賢惠的人,這時就勸他分家。

他家的院子很大,樹也很多,由於孩子們都有教養,樹上鳥巢很多,鳥也歡聚在這裏。為了造成分家的借口和依據,劉君良的妻子偷偷把樹上鳥巢裏的雛鳥掏出來,互相交換,造成鳥的互鬥,悲鳴。

家裏的人都很奇怪。劉君良的妻子於是勸劉君良說:“天下就要大亂,你看禽鳥都不安起來,何況人呢?快分家吧!”

劉君良也莫名其妙,就和眾兄弟商議好,分家另住了。

分開家一個月後,劉君良發覺鳥不安原來是他妻子搞的詭計,於是他斥責妻子說:“是你破壞了我們的家,你滾開吧!”

妻子走後,他又把眾兄弟召集到一起,說明原因,讓大家又合到一起住。

這時地方上很亂,鄉裏的人無法安居,於是都來依靠劉家。大夥在他家修築起堡壘來,起名叫“義成堡”。大夥守在這堡壘裏,度過了難關。

唐武德年間,深州別駕楊宏業專程來劉家訪問。他看到劉家有六個大院,共同吃一個廚房做的飯菜。看到全家的子弟們都彬彬有禮,招待他酒飯,他感到很高興,也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