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理想教育故事1(3 / 3)

以後,他們每天雖然多次議論著去大海的事,不過直到目前,這對金魚依然待在精致的水缸裏,悠然自得地遊來晃去。

陸遊的“書巢”

陸遊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也是著名學者。

他從童年開始,就熱愛讀書。先秦兩漢以來的各種重要著作,無不閱覽鑽研。白天讀,夜裏思考,堅持不懈。

他是在金兵入侵、中原淪陷、民族危機深重的年代裏長大的。敵人的殘暴,人民群眾的英勇鬥爭,激發了他的愛國精神。他勤學苦練,為的是挽救國家的危亡。

為了吸取曆史經驗,尋求救國之道,陸遊發憤苦讀,並且給自己住的房子取了個形象的名字:“書巢”。

有人問他:“喜鵲在樹上結巢,燕子在梁上結巢。上古有有巢氏,是因為那時還不會修房子。帝堯時代,老百姓也曾經結巢而居,因為那時洪水泛濫,平地上住不成。你現在幸而有房子可以住,門啊,窗啊,牆垣啊,應有盡有,和一般人的房子一模一樣,卻偏偏叫做‘巢’,這是什麼原因呢?”

他回答說:“在我的房子裏,櫃中裝的是書,麵前堆的是書,床上枕的、鋪的也是書。總而言之,一眼望去.除了書還是書。偶然想走動走動,卻被亂書包圍起來,簡直寸步難行,往往自己也笑起來說:‘這豈不是我所說的巢嗎?”’

客人不信,陸遊便帶他走進“書巢”看看。起初,這個人被書擋住了,進不去;後來,好不容易鑽進巢,又被書圍得水泄不通,左衝右突,還是出不來。於是客人哈哈大笑道:“一點兒也不假,像個巢,像個巢!”

愛讀書的小夥計

高爾基小時候家裏很窮,沒有辦法,他隻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在裁縫店裏,小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後,在窗外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麵,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起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書,不由怒氣衝衝地說:“看什麼看,你把我家的燈油都快用光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基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裏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夥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討論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

耳聾的醫生

龐安常是北宋時的醫學家,醫術非常高明,別人都稱他為“神醫”。

龐安常小時候就特別聰明,很早就能認字讀書,書讀過一遍馬上就能記住。他的父親是個醫生,就教他記醫學上的口訣,還特別拿扁鵲這樣的名醫所用的治病方法來教他。教了沒多久,他已能領悟出其中的道理,並且時常有自己新的想法提出,跟父親爭辯也能據理力爭,而且讓人心悅誠服。父親非常吃驚,因為當時的龐安常還是個孩子。

後來,龐安常幼年時患下的耳病發作,聽力不行了,耳聾得厲害,與他談話,不得不用筆談。然而,這一點也沒有妨礙他對醫學愈來愈深入的研究,甚至正因為他耳朵聽不見,倒更加能夠專心於研究,從而達到了極高的造詣。

當時他的醫名傳遍全國,許多學者在筆記中常常提到龐安常的事跡。蘇東坡在《東坡雜記》中特別寫下了他和龐安常談話的情形,頗為有趣。東坡寫道:“龐安常善醫而憤,與人語,書在紙,始能答。東坡笑曰:‘吾與君皆異人也。吾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非異人而何?”’意思是說:“龐安常雖然耳聾卻聰慧過人,(別人)拿紙寫字,沒寫幾個字,(龐安常)就透徹地了解了寫字人的意思。我跟他開玩笑說:‘我用手(寫作)來作為嘴(說),您用眼睛(觀察)來作為耳(聽),(我們倆)都是這個時代奇異的人啊。”’

笨鳥先飛

清朝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名叫章學誠。他小時候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私塾念書時,別的孩子念書背一功課,很快就滾瓜爛熟,而他則感到十分吃力。每天放了學,別的孩子高高興興地玩耍去了,章學誠卻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複習當天的功課。

看到兒子這個樣子,父親又著急又難受,親戚們也說:“看來這個孩子智商有點問題,長大不會有出息了。”

章學誠聽了這些話,卻一點也不灰心。有一天,他讀到一本叫《禮記》的書,上邊有一段話:“別人學一次就會了,自己學它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自己學它一千次。如果能這樣做,再笨的人也一定能夠聰明起來。”他覺得這段話非常符合自己的情況,就默默地記下來。從此以後,章學誠就以更加頑強的意誌刻苦鑽研,學習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在刻苦學習的過程中,章學誠還慢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他覺得讀書應該腦勤和手勤,腦勤就是認真獨立思考,手勤就是大量地記讀書筆記。這樣,章學誠讀書真正做到了溫故而知新,學問和見識有了很大長進。後來,他寫了一部非常有名的曆史學著作《文史通義》,其中很多章節,就是來自於他平時所作的讀書筆記。

主宰自己

一個年輕人跪在地板上擦上麵的髒物,這時,一位老者走了過來,他很疑惑,為什麼這個年輕人每擦一下就虔誠地磕一個頭。於是他上前問年輕人在做什麼,年輕人回答說:“我在感謝聖人呢!”

老者更加不解了,便問道:“你為什麼要感謝聖人呢?”年輕人回答:“聖人幫助我找到這份工作,我才有了固定的收入,過上安定的生活。”老者嚴肅地說:“我和你的情況很相似,我也曾經遇到過一位聖人,他使我成為一個富翁。或許你可以去拜訪一下他,他會給你更大的幫助。”

年輕人高興地說:“我從小沒有無母,是鄉親們把我養大的。如果您說的聖人能夠讓我得到更多的錢,我就可以報答那些幫助過我的人了。這位聖人住在哪兒呢?”老者說:“北邊有一座雪山,你在那裏可以找到他。”

年輕人聽從老者的話,隻身去尋找聖人。他風餐露宿,爬冰臥雪,曆盡艱辛,終於登上了雪山的頂峰。在寒風呼嘯的山頂,他到處尋找,卻連一個人的影子也沒有看到。

於是,他很失落地回來了。見到老者後,他不解地說:“我登山的時候一直注意尋找聖人,可是直到山頂也沒有見到他。”老者問道:“那麼你見到誰了?”年輕人回答道:“除了我自己,誰也沒見到。”老者笑了:“這就對了。因為除了你自己以外,根本就沒有什麼聖人,你就是自己的聖人。”

意外的收獲

一個男孩在一位老人的修鞋攤前,修鞋老人給他修鞋的時候,他把雙手插在口袋裏默默地看著。過了一會兒,老人對他說:“在這個時候你該做些什麼!”男孩伸出殘疾的雙手,對老人說:“我這個樣子怎麼能幫您呢?”

老人看了看他的手,搖搖頭說:“不,我說的不是讓你用手幫我做什麼,我隻是想讓你和我說說話,其實這才是我最需要的。孩子,你能給我講講你的經曆嗎?”

望著慈祥的老人,男孩講述了童年時高壓電怎樣奪去了他的雙手,這些年來所遭受的歧視以及自己逐漸養成的冷漠……

聽完男孩的講述,老人說:“我爺爺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群人奉皇帝之命去追捕一隻巨獺,眼看要捉到時,前麵忽然出現了一條大河。巨獺飛快地跳入河中,然而河上沒有橋,岸邊也沒有船,這些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巨獺遊到對岸。有一個人在別人懊喪之時,發現岸邊有一片林子,樹上長著許多果子,他順手摘了一枚放在懷裏。回去複命時,別人都遭到了皇帝的責罰,他卻受到了嘉獎,就因為他摘了一枚果子回來。”

講完這個故事,老人感慨地說:“我爺爺總是告訴我,凡事不要鑽牛角尖,與其自怨自艾,不如看看周圍有沒有別的收獲。過不了河就摘一枚果子,這樣也沒有白跑那段路!”

告別了修鞋的老人,男孩心裏充滿了溫暖的力量,因為他相信:自己雖然沒有雙手,卻一樣可以采擷到生命中諸多美好的果實!

學做第一顆種子

春天到了,兩顆種子躺在肥沃的土壤裏,開始了它們準備生長前的對話。

第一顆種子說:“我要努力向上生長,還要向下紮根,讓自己的莖葉隨風搖擺,歌頌春天的到來……”

話還沒說完,就被第二顆種子冷冷地打斷了:“喲,你可真夠勇敢的!向上生長你不怕遇到大風大雨嗎?向下紮根你不怕有蟲子咬你、石頭壓你嗎?也許還沒等春天來到,你就夭折了呢!”

“不嚐試怎麼知道結果呢?”第一顆種子反問道。

“不見棺材不掉淚,等你嚐到現實的殘酷的時候,你就會後悔的!”

“我才不怕呢!我還要感受太陽照耀臉龐的溫暖,晨露浸潤花瓣的喜悅。讓我這有限的生命充滿快樂,即使最終花謝、果落、根也枯,也要活得充實而無憾。”

“真是天真!我可沒那麼勇敢。”第二顆種子撇撇嘴說,“我若向下紮根,也許會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往上鑽,可能會傷到我脆弱的莖;我若長出幼芽,難保不會被蝸牛吃掉;我若開花結果,隻怕小孩兒看到會將我連根拔起,我還是等等再打算吧。要不隨便怎麼長都可以,反正總歸一死。”說完長歎一口氣,翻了翻身,又接著睡覺了。

剛好農夫從這裏經過,他聽完兩顆種子的對話後,對第一顆種子很有信心,就對它勤於施肥、鋤草和管理,使它茁壯成長;對第二顆種子沒有信心,就懶得管它,任其逐漸枯死。

失約

魏特利有幸在年少時,便學會了自立自強。他父親在二次大戰時身在國外,當他九歲時,在聖地亞哥附近,有一個陸軍製炮兵團,駐紮的士兵和他成了好友,以消磨無聊的閑暇時間。他們會送魏特利一些軍中紀念品,像陸軍偽裝鋼盔、背帶及軍用水壺,魏特利則以糖果、雜誌,或邀請他們來家中吃便飯,作為回贈。

魏特利永難忘懷那一天,他回憶道:

“那天我的一位士兵朋友說:‘星期天上午五點,我帶你到船上釣魚。’我雀躍不已,高興地回答:‘哇哈!我好想去。我甚至從未靠近過一艘船,我總是在橋上。防波堤上,或岩石上垂釣。眼看著一艘艘船開往海中,真令人羨慕!我總是夢想,有一天我能在船上釣魚。噢,太感謝你了!我要告訴我媽媽,下星期六請你過來吃晚飯。’”

“周六晚上我興奮地和衣上床,為了確保不會遲到,還穿著網球鞋。我在床上無法入眠,幻想著海中的石斑魚和梭魚,在天花板上遊來遊去。清晨三點,我爬出臥房窗口,備好魚具箱,另外還帶備用的魚鉤及魚線,將釣竿上的軸上好油。帶了兩份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

四點整,我就準備出發了。釣竿、魚具箱、午餐及滿腔熱情,一切就緒——坐在我家門外的路邊,摸黑等待著我的士兵朋友出現。”

“但他失約了。”

“那可能就是我一生中,學會要自立自強的關鍵時刻。”

“我沒有因此對人的真誠產生懷疑或自憐自艾,也沒有爬回床上生悶氣或懊惱不已,向母親、兄弟姊妹及朋友訴苦,說那家夥沒來,失約了。相反的,我跑到附近汽車戲院空地上的售貨攤,花光我幫人除草所賺的錢,買了那艘上星期在那兒看過、補綴過的單人橡膠救生艇。近午時分,我才將橡皮艇吹滿氣,我把它頂在頭上,裏頭放著釣魚的用具,活像個原始狩獵隊。我搖著漿,滑入水中,假裝我將啟動一艘豪華大油輪,航向海洋。我釣到一些魚,享受了我的三明治,用軍用水壺喝了些果汁,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

魏特利經常回憶那天的光景,沉思所學到經驗,即使是在9歲那樣稚嫩的年紀,他也學到了寶貴的一課:“首先學到的是,隻要魚兒上釣,世上便沒有任何值得煩心的事了。而那天下午,魚兒的確上釣了!其次,士兵朋友教給我了,光有好的意圖並不夠。士兵朋友要帶我去,也想著要帶我去,但他並未赴約。”

然而對魏特利而言,那天去釣魚,卻是他最大的希望,他立即著手設定計劃,使願望成真。魏特利極有可能被失望的情緒所擊潰,也極可能隻是回家自我安慰:“你想去釣魚,但那阿兵哥沒來,這就算了吧!”相反的,他心中有個聲音告訴他:僅有欲望不足以得勝,我要立刻行動,要自立自強,自己開發屬於自己的那一片沃土——潛能。

自信的俄羅斯小姑娘

蕭伯納是20世紀英國著名的戲劇大師,他寫過許多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品,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

一次,蕭伯納代表英國去蘇聯參加一個活動。當他在大街上散步時,見到一位可愛的俄羅斯小姑娘,胖乎乎的臉蛋,長長的辮子,俏皮極了。他忍不住停下腳步,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一樣,和小姑娘玩了起來。小姑娘也很喜歡這個和藹可親的外國人,和他高興地玩了起來。

玩了很長時間,蕭伯納該走了。分別的時候,蕭伯納俯下身,一隻大手放在小姑娘的腦袋上,說:“你回去可以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陪你玩的,是世界上有名的劇作家蕭伯納。”

他原以為小姑娘聽完以後會高興地跳起來,沒想到,小姑娘聽到後卻十分平靜,她拉著蕭伯納的手,抬起頭天真地說:“哦,我不像你那麼出名,我隻是一個和別人一樣的小姑娘而已,不過,你回去時可以告訴別人,就說今天陪你玩的,是蘇聯的一位小姑娘。”

蕭伯納聽了,心裏愣了一下,他意識到自己有些太自以為是了,同時也深深地佩服這位小姑娘自信的神情。

從那以後,每當說起此事,蕭伯納還會說,這位俄羅斯小姑娘是他的老師,他一輩子都忘不了她。

抬起頭來

珍妮很自卑,因為她總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因此,她連走路都是低著頭。有一次,她低著頭走在路上,路旁的幾個壞男孩打招呼說:“嗨,你怎麼一直低著頭走路啊?是不是長得很難看?”說完,哈哈大笑起來。珍妮趕緊逃開了。從此,她變得更加自卑了。

後來,她甚至都不敢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兒了,因為她覺得別人都比她漂亮,自己和她們在一起會低人一等。女孩們在一起總會嘰嘰喳喳,每當此時,珍妮總感覺別人是在嘲笑自己。雖然珍妮在外人麵前很自卑,但她同樣有一顆愛美的心。一天,珍妮在商場裏看到一處櫃台上放著各式各樣的蝴蝶結,這些蝴蝶結正是夥伴們經常戴的那種。珍妮忍不住拿起一個,當場戴了起來。店主為了推銷自己的商品,不住地稱讚道:“你真美,這個蝴蝶結戴在你頭上再合適不過了!”

珍妮雖然不大相信店主的話,但還是高興地買下了蝴蝶結。她為了讓人看到她的蝴蝶結,不由地昂起了頭,連走出商場時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麵碰到了她的老師。“珍妮,你今天好漂亮!”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珍妮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這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於是,剛回到家裏,她就想在鏡前欣賞一下自己戴著蝴蝶結的樣子,令她驚奇的是,頭上竟然什麼都沒有。原來,就在她出商場與人發生碰撞時,那個蝴蝶結就被撞掉了……

路途的頂端

鵝毛大雪下得正緊,漫山遍野都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雪。

有一位樵夫挑著兩擔柴吃力地往山上爬,他要翻過眼前的大山才能到家。樵夫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在山地雪路上,寂靜的山頭隻聽見腳踩著雪發出吱吱的響聲。

肩挑沉重的柴,頭頂凜冽的北風,樵夫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費力。好不容易爬了一段路,滿以為離山頂近了,可是他抬頭仰望,看見前方仍是沒個盡頭。

樵夫沮喪極了,跪拜在雪地上,雙手合十乞求佛祖現身幫忙。

佛祖現身問:“你有何困難?”

“我請求您幫我想個辦法,讓我盡快離開這鬼地方,我累得實在不行了。”樵夫疲憊地坐在地上。

“好吧,我教你一個辦法。”說完,佛祖把手向農夫身後一指說,“你往身後瞧去,看見什麼?”

“身後是一片茫茫白雪,隻有我上山時留下的腳印。”樵夫不解地說。

“你是站在腳印的前方還是後方?”

“當然是站在腳印的前方,因為每一個腳印都是我踩下去後才留下的。”樵夫理所當然地回答。

“孺子可教!如此即是說你永遠站在自己走過路途的頂端。隻是這個頂端會隨著你腳步的移動而變化。你隻需要記住一點,無論路途多麼遙遠、多麼坎坷,你永遠是走在自己路途的最頂端,至於其他的問題,你無須理會。”說完,佛祖便消失了。

樵夫照著佛祖的指示,果然輕鬆愉快地翻過山頭回到家。

跳芭蕾舞的駱駝

不知道小朋友們見沒見過駱駝,他們雖然長得又醜又笨,但卻很喜歡跳芭蕾舞。

在遙遠的大沙漠裏就有這樣一隻駱駝,他很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跳芭蕾舞給大家看。於是,駱駝每天都堅持練習芭蕾舞,練得可認真,可起勁了。駱駝對自己說:“隻要我持之以恒地練下去,總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芭蕾舞演員的。”

就這樣,駱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沙漠驕陽似火的天氣裏,他也堅持不懈地練習著各種基本姿勢,一直練了好幾年。

這一天,駱駝覺得自己的舞技已經很不錯了,就邀請了很多動物前來觀賞自己的芭蕾舞。

表演的時候,駱駝特別賣力,使出了渾身解數。但是,那些前來觀看的動物好像並不買賬。有的動物甚至當麵嘲笑他說:“你的動作笨拙難看,離芭蕾舞演員還遠著呢。”

聽了這些話,駱駝難過極了,但是它並沒有被恥笑所打倒。他隻是覺得自己仍然需要加倍努力。於是駱駝繼續堅持天天練芭蕾舞。

又過了幾年,駱駝終於成了享譽動物王國的芭蕾舞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