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理想教育故事3(2 / 3)

當時正是元朝末年,戰火紛飛,天下大亂。陶宗儀因為家裏實在太貧窮,隻好背井離鄉,到江蘇鬆江一帶去當教書先生。後來,他在鬆江南村買了幾畝地,於是就居住下來,一邊教書,一邊從事生產勞動。

每當陶宗儀去田裏幹農活時,他都習慣地把筆墨帶在身邊。幹活幹累了,他就坐在樹蔭下麵休息,一邊摘下樹上的葉子,把平時學習的心得體會或者平時耳聞目睹的重要事件,都記載在一片片樹葉上。寫完了,他就把樹葉隨手扔進一隻瓦罐裏。幹完農活回家前,他就把瓦罐埋在樹旁的泥土下麵。

就這樣,月複一月,年複一年,十年時光很快過去,陶宗儀寫滿字的樹葉足足裝滿了幾十隻瓦罐!後來,他把這些瓦罐全部挖出來,在學生幫助下,通過抄錄整理,編成了《南村輟耕錄》三十卷。在這部書中,琴棋書畫、字帖碑刻、語言文字、風土人情、曆代掌故等等,均有涉及,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曆史、經濟、文化等,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專心讀書的小女孩

居裏夫人即瑪麗·居裏,出身在波蘭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她酷愛學習,曾發現了“釙”和“鐳”這兩種元素,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瑪麗從小就愛讀書,而且一讀起書來就特別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有一次,瑪麗的姐姐和同學們一起玩,她們唱歌、跳舞、做遊戲,非常熱鬧,而瑪麗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讀書。夥伴們看到瑪麗專心致誌讀書的樣子,就想試一試她是不是真的這樣用心。夥伴們經過討論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們悄悄地搬上椅子,躡手躡腳地來到瑪麗的身後,將椅子堆成椅子塔,這樣隻要瑪麗一動椅子就會倒在地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可是瑪麗仍然沒有動靜,她還沉迷在書的世界中,夥伴們都有些著急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瑪麗終於看完書站了起來,隻聽見身後一聲響,椅子塔倒了。瑪麗看了看倒在地上的椅子,又看了看發出笑聲的夥伴們,她的眼裏滿是疑惑,她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等瑪麗明白了以後,她也並沒有生氣,隻是拿著書又到隔壁的房間去學習了。看到瑪麗用心學習的樣子,夥伴們再也不逗她了,而且表示要像她那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少年時的瑪麗就是這樣專心致誌學習的,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靠著勤奮學習和不懈努力,瑪麗成為了一名傑出的女科學家,在科學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5歲獲獎的小作家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雨果的父親是一位軍人,他出生後不久,母親就帶著他隨同父親轉戰南北。

雨果的母親很喜歡看書,經常從租書店借些文學名著來讀。看到母親讀得那樣入迷,他也要看看,漸漸地,他對文學產生了興趣,母親手中的書成了雨果最關心的事情。後來,母親讓孩子們代她到書店取書,小雨果總是搶在哥哥前麵把任務攬下來,這是他最喜歡幹的事,因為又可以到書店盡情瀏覽了。

雨果12歲時,一家人回到巴黎,雨果進了中學。那時法國詩歌盛行,幾乎人人都喜歡朗誦詩歌,雨果很快也成了詩迷,就是躺在被窩裏,還想著沒寫完的詩。有一次,雨果碰傷了膝蓋,不得不臥床休息。盡管膝蓋很痛,可是他心中竊喜,因為他可以不去上課,而可以專心寫詩了。雨果的父母都是文學愛好者,他們對雨果的文學創作十分支持,母親還經常和他一起探討、推敲,怎樣把詩歌寫得更富有文采。雨果在三年的時間裏寫了許多詩歌。

在他15歲那年,法蘭西科學院征文,雨果把自己寫的一篇詩作《讀書之益》寄去,家人並不抱什麼希望,沒想到真的獲獎了,還得到國王1000法郎的獎學金。這件事大大增強了雨果的自信心,從此,他創作的熱情更高了。

奇特的小紙條

傑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他的成才靠的是他的頑強勤奮以及刻苦精神。

凡是到過傑克·倫敦家中的人都會發現他的家裏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窗簾上、衣架上、櫥櫃上、床頭上、鏡子上、牆上……到處貼滿了形形色色的小紙條。小紙條上邊寫滿了各種各樣他搜集來的材料:有美妙的詞彙,有生動的比喻,有五花八門的故事,真是包羅萬象!這些小紙條都是傑克·倫敦平時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因為他從小家境不好,為了生存,他幹過各種各樣的工作,與形形色色的人打過交道,經曆了艱苦的拚搏,他沒有機會很係統地進行學習,所以傑克·倫敦總是不想讓時間白白地從他眼皮底下溜掉,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時間來學習,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傑克·倫敦閱讀了大量的小說和其他讀物,並將它們製成了獨特的小紙條。睡覺時,他默念著貼在床頭的小紙條;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他一邊穿衣,一邊讀著牆上的小紙條;刮臉時,看鏡子上的小紙條;在踱步休息時,他一邊回億小紙條上的內容,一邊到處尋找啟發創作靈感的詞彙和資料,就連吃飯的時間他也不肯放過,腦子還在不停地搜索資料。

隨著小紙條數目的增加,傑克·倫敦的知識也日漸豐富,寫作的素材也就越來越多。正是由於傑克·倫敦這樣楔而不舍地搜集、積累材料,一點一點地把材料裝進了自己的腦子裏,並且靈活地加以運用,他後來才寫出一部又一部光輝的著作。

珍貴的夢

19世紀,化學界的許多問題都處於探索階段,諸如自然界到底有多少種元素,元素之間有什麼異同和存在什麼內部聯係,新的元素應該怎樣去發現等等。世界各國的許多科學家都為此而刻苦努力,卻仍是不得其解。22歲的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也在不分晝夜地研究著,反複測試,不斷思考。麵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不氣餒、不屈服、不灰心,堅持到底。過度的緊張使他經常昏眩。一天,一陣昏眩再次襲上他的大腦,門捷列夫立刻抓住椅背穩住自己搖晃的身體,對自己說:“我也許是太累了,太困了。我應該睡上一小會兒。”於是,他在椅子上坐下來,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在夢裏,他看見一些奇形怪狀的東西在空中飄蕩,像字母,像元素符號,像……但又好像什麼都不是。這些東西分散聚合,奇妙無比,迷幻般地飄蕩著,飄蕩進那64個門中。那些門突然射出強烈的亮光,亮光中赫然顯現出一些符號和數字……

門捷列夫猛然間驚醒了。他跳了起來,迅速抓過紙筆,一邊念叨著夢中出現的那些符號,一邊飛快地寫了起來。

連一分鍾也不到,門捷列夫就記下了夢中出現的那些符號,然後他用表格將它們框進去。

門捷列夫盯著這表格看了足足有幾分鍾,突然他叫了起來:“這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我把它畫出來了!我畫它畫了20年,現在不到一分鍾,我就把它畫出來了!”

終身勤奮的天才歐拉

1707年,歐拉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3歲時進入巴塞爾大學。16歲從巴塞爾大學畢業時,他已成為巴塞爾有史以來第一位年輕的碩士。19歲他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獎。從此,他的創作熱情如江河滔滔,奔騰不息。

1727年,沙皇喀德林一世把歐拉請到了彼得堡。1733年,歐拉任彼得堡科學院教授,時年26歲。長期緊張地、夜以繼日地研究工作,加上炎熱的氣候,給歐拉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他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但這個打擊並沒有動搖他獻身科學的誌向和決心。

歐拉更加勤奮地工作,即使在不良環境中仍始終如一,他經常抱著孩子,在喧嘩聲中完成他不朽的論文。

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任柏林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在那裏他工作了25年,是柏林科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玉米花

高爾文是個身強力壯的愛爾蘭農家子弟,充滿進取精神。13歲時,他見到別的孩子在火車站月台上賣爆玉米花賺錢,也一頭闖了進去。但是,他不懂得,早占住地盤的孩子們並不歡迎有人來競爭。為了幫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們無情地搶走了他的爆玉米花,並把它們全部倒在街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高爾文從部隊複員回家,他又雄心勃勃地在威斯康星辦起了一家公司。可是無論他怎麼賣勁折騰,產品依然打不開銷路。有一天,高爾文離開廠房去吃午餐。回來隻見大門上了鎖,公司被查封,高爾文甚至不能夠進去取出他掛在衣架上的大衣。

高爾文並沒有氣餒,積極尋找著下一次機會。

1926年他又跟人合夥做起收音機生意來。當時,全美國估計有3000台收音機,預計兩年後將擴大100倍。但這些收音機都是用電池作能源的。於是他們想發明一種燈絲電源整流器來代替電池。這個想法本來不錯,但產品還是打不開銷路。眼看著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們似乎又要停業關門了。高爾文通過郵購銷售辦法招徠了大批客戶。他手裏一有了錢,就辦起專門製造整流器和交流電真空管收音機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爾文依然破了產。此時他已陷入絕境,隻剩下最後一個掙紮的機會了。當時他一心想把收音機裝到汽車上,但有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有待克服。到1930年底,他的製造廠的賬麵上淨欠了374萬美元。在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著他拿錢來買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隻有24美元,而且全是賒來的。

然而,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如今的高爾文早已腰纏萬貫,他蓋起的豪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車收音機的牌子命名的。

走哪條路

一天,鬣狗先生該吃中午飯了,就出去找食。走著走著,它聞到一股撲鼻的烤肉香味。它不由納悶,香味是從哪兒飄來的呢?它決定沿著通往密林的一條小路去尋找。

鬣狗沿小路走了一段,前邊出現了岔路,原來的小路分成兩支。這時,烤肉的香味越來越濃。鬣狗站在岔道口想:“到底哪條路能把我帶到那美好的地方去呢?”它聞聞這條路,又聞聞那條路,犯了難,決定不下究竟應該走哪條。

最後,它決定先試一下,自言自語地說:“我還是走左邊這條吧,看來這條路能把我帶到有烤肉的地方。”

試走一段之後,它想:“這條好像不對,我必須走右邊一條。”它灰心喪氣地走回來,又有些擔心:自己還沒有走到頭兒,萬一那裏有烤肉,被別人吃完了怎麼辦?考慮來考慮去,究竟是沿左邊那條小路走下去,還是重新走右邊那條,半天拿不定主意。後來,它忽然心生一計,決定沿著兩條小路同時走,它得意地說:“看來隻有這樣,我才能走到那烤肉的地方。”

鬣狗把四條腿橫跨在兩條小路上,前兩條腿站在左邊,後兩條站在右邊。就這樣,它起步出發了。

剛開始,兩條路之間隔得不遠,它覺得還比較容易走。但走了一段之後,兩條小路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寬,前後腿之間的距離也不得不越張越大。後來,大得簡直難以忍受,好像它那餓扁了的肚子隨時都可能被撕成兩半,連步子也邁不動了。它氣喘籲籲地呻吟著,一點一點地往前挪,但它仍然盼著能達到目的。最後,它感到實在堅持不住了,頹然栽倒在地上。它隻能任由烤肉的香味一陣一陣地飄過它的鼻子了。

重要的一課

這一天,風雪交加,十分寒冷。教室裏也失去了以往的溫暖,同學們讀書的心思似乎已被凍住了,隻聽見滿屋的跺腳聲。

往日很溫和的布魯斯先生一反常態,滿臉的嚴肅莊重甚至冷酷,就像室外的天氣。亂哄哄的教室安靜下來,學生們驚異地望著鼻頭紅紅的布魯斯先生。

“各位同學,把你們的書本放好,我們到操場上去站立五分鍾。”即使布魯斯先生說出了“不上這堂課,永遠別上我的課”的恐嚇之詞,還是有幾個嬌滴滴的女生和幾個很健壯的男生也還是不願意走出教室。

那天,操場上的籃球架被雪團打得“啪啪”作響,雪粒雪團嗆得人睜不開眼張不開口。學生們擠在教室的屋簷下,不肯邁向操場半步。布魯斯先生脫下羽絨服,隻穿了一件襯衫,對同學們說:“到操場上去,站好。”學生們老老實實地到操場上排好了三列縱隊。五分鍾過去了,布魯斯先生平靜地說:“解散。”

回到教室,布魯斯先生說:“在教室裏,我們都以為自己敵不過這場風雪。實際上,叫你們站半個小時,你們可以頂得住;叫你們隻穿一件襯衫,你們仍然能頂得住。麵對困難,人們往往給它戴上放大鏡,但如果你和困難拚搏一番,你會覺得困難不過如此。”

這時候,每個人都慶幸自己沒有縮在教室裏:在那個風雪交加的時候,在那個空曠的操場上,他們學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課。

鐵釘與理想

從前,有一對窮苦的兄弟,他們以拾破爛為生,和許多人一樣,他們也盼望著有一天能夠發大財,過上好日子。

一天,兄弟倆照舊從家裏出發,沿著街道一起向前走去。這天的街道仿佛剛經曆過一場大掃除,平日裏最微小的破爛東西都不見了蹤影,僅剩的就是一寸長的小鐵釘。

哥哥看到這些鐵釘,將它們一個一個地撿了起來。弟弟卻對哥哥的行為不屑一顧,說:“兩三個小鐵釘能值幾個錢?”但是哥哥沒有嫌棄,還是將它們一個個彎腰拾了起來。走到街尾,哥哥差不多撿到了滿滿一袋子的鐵釘。

看到哥哥的成績,弟弟若有所悟。他打算學哥哥那樣撿一些鐵釘,不管多少,最起碼也能賣些錢。可當他回頭看的時候,發現路上連一個鐵釘都沒有,因為那些鐵釘都被哥哥撿光了。他想:“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鐵釘也賣不了多少錢。哥哥的那一袋,可能連三元錢都賣不到。”

兄弟倆繼續向前走。沒多久,他們幾乎同時發現街尾新開了一家收購店,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本店急收一寸長的舊鐵釘,每枚一元”。弟弟看到這裏,後悔得捶胸頓足。哥哥則用那些小鐵釘換到了一大筆錢。

店主走近呆在街上發愣的弟弟,問道:“孩子,你和哥哥走的是同一條路,難道你連一個鐵釘也沒有看到嗎?”弟弟沮喪地說:“我看到了。可小鐵釘並不起眼,我沒想到它竟然這麼值錢。等我知道它很有用時,那些鐵釘已經被哥哥全部撿走了。”

成功的前一步

小魯克十分愛好運動,特別是長跑,所以,當學校舉行10公裏越野賽時,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比賽一開始,魯克跑得很輕鬆,他一邊跑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但漸漸地,他的兩腿有些發軟,呼吸也明顯急促起來,步子越來越沉重。

這時,一輛專門接送跑不動或者受傷的學生的校車開了過來,裏麵的人招呼他上車。魯克很想上車,將自己沉重的雙腿徹底地放鬆,但咬咬牙還是忍住了。中途被校車接回去實在是一件不怎麼光彩的事情。

於是小魯克堅持著繼續跑,但是那種感覺實在不好受。他兩眼模糊,胸口發緊,雙腿像灌鉛似的沉重,停下來休息的願望強烈地襲來。他想:“如果再有校車駛過來,我一定會上去。”如他所預料的,真的又有一輛校車開過來了,但此刻他卻遲疑了:難道真的就這樣上去了嗎?前麵的路就白跑了嗎?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小魯克還是壓製住了欲望,繼續朝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