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元讀的是《甘珠爾》佛說部。
餘元對佛教產生了興趣,更何況,這本書是曾經的大師伯說的四諦法和戒律。
《甘珠爾》有:律、般若、華嚴、寶積、經集、怛特羅,六部,有十萬、古、時輪、咒集,六種。
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說四諦法及戒律,靈鷲山說無相之法,毗舍離處說分別法的言教,為佛道經典巨著。
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這世間,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諸多煩惱,煩惱無以排遣故有心結,人就陷入“無明”狀態中,從而造下種種惑業。
餘元以前一直不懂,佛教為何能東進東方,把本就顯小,不夠聖人瓜分的東方,硬生生的刮去一部分,渡走了無數大能。在世俗的這麼些年,餘元無心修煉,日日感受紅塵,所觸之人更是五花八門,讀的是雜經野史,過的是凡人日子。
這幾十年的體會,終於知道,為何,世人向佛。
放下紅塵之事得人間大道!好淬煉舍利子得正菩提!渾忘世間一切煩惱。風聲,雨聲,一世的相思。涅磐,頓悟,一世的禪鋒。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於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樂。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產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觀點產生了過去、未來,產生了好、壞、順、逆,人一直活在企盼與欲望中。當小我消失變成無我時,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不可因傳說而信以為真;不可因經典所載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傳統而信以為真;不可因合乎邏輯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根據哲理而信以為真;不可因權威而信以為真。人藉著自己一生的實踐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地獄在哪裏?地獄在我們的身心裏。我們由於欲望難以滿足,而產生貪欲之渴與憎恨不滿之火,焚燒我們的身心。期求解脫之道的人,亦必須遠離欲望之火。就像背負號草的人見到野火須走避一樣......宇宙與人,皆有五類:色、受、想、行、識,合為五蘊。物質世界的五蘊熾盛,引誘著人的五蘊炙盛,於是種種貪欲翻卷了起來,將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謂的隻取一瓢飲,成了昏黃卷冊中一句死氣沉沉的偈語,喪失了當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蘆葦,再渡不起我們沉重的身軀。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其實,佛之所以能夠廣傳,隻因為,佛教世人的,不是佛,是做人,是人生。
餘元輕歎一聲,放下了手中的經典。
感受著身後小丫頭的輕柔,餘元輕輕地笑了。
是師徒啊!
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