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子和彈丸都是形容很小的地域;咽喉和右臂都是身體上重要的部位。
勢單力孤難以完成大事業,就好像隻用一根大木,怎麼撐得住即將倒塌的大屋子呢?英雄好漢誇耀自己的膽識本領,說一丸泥團可以封得住函穀關。
0做事先失敗,後來才得以成功,叫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情將要成功,隻差最後一點點的功夫,半途忽然停止了,就稱為“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拿瓠瓢來測量海水,譬喻人的見識太淺;精衛的銜石填海,是指做事徒勞無功。跋涉是說行路非常艱難,康莊大道是說道路極為平坦寬廣。
土壤貧瘠,地麵長不出五穀草木的,稱為不毛之地。肥沃豐饒的田地,叫做膏腴之田。得到某物卻一無所用,就如同獲得長不出農作物的石頭地,做學問而有了成就,則可用誕登道岸來形容。
淄水和澠水都位於山東境內,淄水甘甜,澠水苦味,淄水和澠水的味道不同,放在一起也能分辨得出來,涇水和渭水有清有濁,當二水合流後,依然清濁分明。拿泌河的水來充饑,也覺得很快樂,是讚美人安貧樂道,隱居在家不肯出來做官。情願在清靜的東山高枕無憂,是說辭去官職以求輕鬆悠閑,由此可見他清高的節操可以風世。
聖人降臨世間,黃河的水也會呈現清徹,太守清廉愛民,越王石才會顯現於世。
風俗淳樸的鄉裏稱為仁裏,風俗惡劣的地方叫做互鄉;孝順父母的曾子,不願進入裏名叫勝母的地方是恨它不孝;主張非樂的墨子,車子走到名叫朝歌的顯邑時,就掉頭而返,是嫌它失時。
堯帝時黎民百姓都能怡然自得,拍著土壤引吭高歌;西周時的百姓樸實講仁義,都能互相謙讓耕地。
費長房通曉收縮土地,化遠為近的方法;秦始皇時有揮鞭驅趕石頭造橋的奇術。
堯帝時洪水為患九年,商湯時有七年的大旱災。
商鞅沒有仁德,廢除自古以來的井田製度,開阡陌獎軍功。夏桀暴虐無道,上天便使伊、洛二水同時枯竭,以示懲戒。
路上不撿拾他人的失物,是因為在上的人治理有方的緣故。海裏揚不起大波浪來,由此可知中國境內有了聖明的人。
時序
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履端為首祚;人日是靈辰;獻椒花頌,為祝遐齡;飲屠蘇酒,可除癘疫。
新正曰首春,去年曰客歲。火樹銀花合,言燈節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謂金吾之放夜。
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為春社。寒食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是夏至第三庚。
孟夏乃為麥秋,端午是為蒲節。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屆天中。
競渡端陽,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二社燕鶏豚,群飲治聾之酒;七夕會牛女,家穿乞巧之針。
月朗中秋,唐帝神遊於月府;九月風高,孟生落帽於龍山。
漢人蠟祭曰臘,故稱十二月為臘;秦皇禦諱曰政,故讀正月為征。
東方曰大皞,乘震而司春,故春曰青帝。南方曰炎帝,居離而司夏,故夏曰赤帝;西方曰少皞,當兌而司秋,故秋曰白帝;北方曰顓頊,乘坎而司冬,故冬曰黑帝。中央屬土,黃帝乘權。
夏至一陰生,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日晷初長。
冬至而葭灰飛,立秋而梧葉落。月光都盡曰晦,月光複蘇曰朔,半圓半缺曰弦,月與日對曰望。
初一為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哉生魄。
翌日詰朝,皆言明日;吉時穀旦,悉是良辰。
片晌即雲片時,日曛乃雲日暮。疇昔,曩者,俱前日之稱;昧爽黎明,皆將曙之謂。
月分三瀚,學足三餘;以術愚人,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日就月將。
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顚倒。
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偶語,曰少敘寒暄。
到處人情冷暖;從來世態炎涼。衰周無寒歲,暴秦無燠年。
泰階平曰太平,時序和曰玉燭。歲歉曰饑饉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
唐世凶年,醉人為瑞;梁時儉歲,野莩堪憐。豐年玉,荒年穀,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物用之騰貴。
春祈秋報,農父之常規;夜寐夙興,士人之勤事。
韶華不再,學者惟當惜陰;日月其除,誌士正宜待旦。
【解析】
爆竹一聲除舊歲,新的一年又來臨了;門上換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稱為首祚。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稱作靈辰;元旦將椒花酒獻給君王,是借此祝頌他長壽。請鄉鄰朋友喝屠蘇酒,可以驅除瘟疫百病。
新正別名首春,去年則稱客歲;火樹銀花合,是形容元宵節的燦爛輝煌;星橋鐵鎖開是說元宵節這一天開禁,放下吊橋聽任城內外遊人自由往來觀賞燈火。
二月初一是中和節,三月初三日為上已春浴之時。冬至後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節,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叫做春社;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初伏日則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
四月麥熟所以稱為麥秋;端午日飲菖蒲酒所以又稱為蒲節;六月初六日是天貺節;五月五日稱為天中節。
端午節龍舟競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陽節登高山插茱萸飲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災的故事。
春秋二社日,家家戶戶殺豬宰雞祭祀土地公神,大家爭飲可以醫治耳聾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渡河相會,婦女在庭院擺上香案,祭拜七娘媽乞求得到織布繡花的巧技術。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夢遊月宮;重陽節登龍山,山風將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漢人每年歲終祭神稱為臘,因此至今日皆稱十二月為臘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諱讀正為征,後世便沿用此例讀正月為征月。
掌管東方的神稱做太皞,乘震位而司春令,震屬木而木旺於春色青,故又名青帝;掌管南方的神稱作炎帝,居離位而司夏令,離屬火而火旺於夏色赤,故又稱為赤帝;掌管西方的神稱做少皞,當兌位而司秋令,兌屬金而金旺於秋色白,故又稱為白帝;掌管北方的神稱做顓頊,乘坎位而司冬令,坎屬水水旺於冬色黑,故又稱為黑帝;四方的中央屬土,土旺於四時色黃,所以中央屬於黃帝當權。
夏至節氣一過,陰氣就啟動了,白天的時間漸漸短了;冬至節氣一到,陽氣就動了起來,太陽的影子慢慢的長了起來。
一到冬至陽氣初動,葭灰就會飛了起來;立秋一到梧桐樹上的葉子,才會紛紛飄落下來。完全沒有月亮叫做晦,月光從無到有叫做朔,月亮一半圓一半缺叫做弦,月亮和太陽每到十五日便遙遙相對,彼此都能看得見對方,所以稱為望。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樣,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點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來,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開始有了殘缺,所以叫做哉生魄。
翌日、詰朝都是明天的別稱;吉時、穀旦都是好時辰吉祥的日子。
片晌是說片刻的時候,日曛是說天將要晚的樣子;疇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別稱,昧爽、黎明都是天將破曉的時候。
一個月的時光分為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稱為中浣,下旬十日稱為下浣。做好學問要充分利用三餘的時間,夜晚是白晝之餘,冬季是一年之餘,下雨天是晴天之餘。詐術可以欺人,譬如狙公飼狙的朝三暮四;為學要求日益進步,須如詩經上說的日就月將。
點起了燈來繼續日間尚未完成的工作,形容日夜辛勞。俾晝作夜是說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顛倒了。
一事無成而自覺慚愧,可以說成虛延歲月。與人交談講一些客套話,則稱為少敘寒暄。
趨炎附勢羨富嫌貧,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這是最可憎的表現。東周末年政治寬鬆,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覺不到寒冷的年代。秦始皇太凶殘了,人民感覺不到溫暖的歲月。
泰階的星宿平正,象征國泰民安稱為泰平。四時平和風調雨順則稱為玉燭。年歲荒歉叫做饑饉之歲,年歲豐收叫做大有之年。
唐德宗時遇荒年,路上看見一個醉漢,人們便認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時遇大荒災,城郊野外到處都是餓死的人,實在很可憐。豐年玉、荒年穀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品德的珍貴。柴薪貴如桂花,食物的價錢貴如白玉,則用來比喻物價升漲到了極點。
春耕時祭神是祈求農作物能豐收,秋收後祭神是報答神明的庇佑,這是農民一定要做的習俗。夜深了才去睡覺,一大早就爬起來,是說讀書之人應當勤勉做事。
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再回頭,讀書人理當珍惜光陰;日月時光容易流逝,有誌之士應該及時努力。
統係
盤古首出禦世,天地初分;天皇淡泊無為,幹支始建。
地皇定三辰,以分晝夜;人皇掌九區,以奠山川。有巢構木為巢,而民知居處;燧人鑽木取火,而民知飲食。
伏羲畫八卦以開文教,作六書以代結繩,甲曆姓氏人事漸繁;神農樹五穀以資民生,賞百草以療民疾,農事方書,製度乃備。
粵惟有熊,啟自少典;外治兵,內修德。開征誅吊伐之先;明律曆,製冕裳,肇禮樂文章之祖;得六相而天地治,畫九野而政教敷。
金天為軒轅之子,顓頊乃黃帝之孫,帝嚳之祖曰少昊,陶唐之父曰高辛。
聖聖傳流,賢賢繼統,稱元建國,惟唐及虞。仁如天,智如神,放勳之德,民無能名,解民慍,阜民財,重華之德,人莫能及。
夏後家天下而代虞,受禪成功曰禹;商王拯生民而伐夏,除暴去虐曰湯。
桀紂異世,同稱暴君;文武相承,均推聖主。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周過其曆而日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幷其地而漸促。
赤帝子誅白帝子,漢祖興劉;假皇帝逼眞皇帝,新莽篡漢。
白水眞人,實開東漢;中山帝胄,爰霸西川。
典午竊當塗之緒,金牛承石馬之宗;五姓據中華而擾晉,六朝依江左而終陳。
元魏迅掃群邦,北伐齊而西授周;宇文兼並高氏,得之元而失之楊。
隋帝弑父篡位,身喪國亡;唐宗劫父稱兵,逆取順守。
惜夫牝後艶妃,亂之於中;悲哉宦官方鎮,擾之於末。
紛紛五季,八姓十三君;莽莽群雄,九州數十主。
若度德而度義,果孰是而孰非?宋祖剪諸凶而獨秉幹綱;太宗承兄業而懋應大寶。
汴梁九帝,為遼之兄,為夏之父;臨安九君,為金之侄,為元之俘。
徽欽二宗,蒙塵於北,益廣二主,行遁於南。
有元起自北方,上世號為蒙古;自世祖之混一,迄順帝之淪亡,數幾百年,代凡十易。
太祖奮跡濠滁,實開南國;燕王興師靖難,定鼎北平。
逮夫明季之頹靡,爰有思宗之殉烈;儲君不能效靈武之跡,諸藩不能繼江表之蹤。
滿族入關,旗兵製勝。
有聖祖高宗之盛治,有教匪發撚之奇氛。
曾左雖號中興,華洋漸開兵釁。
以攝政始,以攝政終;總是宮闈之失德。由竊位興,由遜位發,未聞忠烈之捐軀。
十二帝歸結清廷,三百年略如明祚。
辛亥革命,民國肇興。專製推翻,共和成立。
袁氏以稱帝而即蹶,張勳欲複辟而未成。軍閥跋扈飛揚,政客甚囂塵上。
全國統一,端賴北伐之成功;舉世和平,庶遂大同之願望。
【解析】
盤古是史上記載的第一個開辟天地,進而統治世界的皇帝,此時天和地才有了分界;天皇氏性情淡泊,以德感化人民,無事於政刑,天幹地支是由他所建立的。
地皇氏定了日月星三辰,才分出了白天和晚上的時刻;人皇察視山川,將中國分為九區,山川才有了確定的位置。有巢氏教導人民用木頭架起如鳥的窠巢,人民才開始有了居住的地方。燧人氏教導人民鑽木取火,百姓才曉得利用火烹煮食物。
伏羲氏畫八卦以開文字的教化。創造六書以代替結繩記事的方法,那時才有甲曆和姓氏,人事漸漸的完備繁盛了。神農氏教導人民種植五穀以養百姓,試嚐百草以治百姓的疾病,那時才有了農事,有了方書製度漸漸的完備了。
追溯有熊氏(姓公孫名軒轅就是黃帝),開創基業的卻是黃帝的父親少典。對外治理兵事,對內勤修德政,開後王征誅吊伐的先聲;皇帝命令伶侖造六律,命車區造曆象。製定冠冕和衣裳,開後世禮樂文章的源流,得六相為輔佐,天地乃得平治,畫天下為九州,政教於是宣揚。(六相——風後能明天道,太常能察地理,倉龍能辨東方,祝融能辨南方,太鴻能辨西方,後土能辨北方)。金天氏就是少昊氏是黃帝軒轅的兒子,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帝嚳的祖父叫做少昊氏,陶唐的父親叫做高辛氏(帝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