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達捕獲到目標後,通過製導和控製裝置將彈丸導向目標,從而使炮彈準確地攻擊坦克薄弱的頂裝甲。
迫擊炮發射時采用的是間接瞄準發射,而且“發射後不用管”,炮彈便能自己追蹤和擊中目標。
“貓頭鷹”末製導迫擊炮彈的彈徑比“灰背隼”的大,為120毫米。它的頭部裝有紅外製導控製裝置,中部裝有電子裝置、電池和聚能裝藥。而後部裝有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和折附在彈體上的穩定翼。
這兩種靈巧迫擊炮彈比一般迫擊炮彈還具有更大的破甲威力,它們足以擊毀現代各種主戰坦克和裝甲車輛。
[我還想知道]
英國和瑞典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後研製成功了“莫林”末製導迫擊炮彈和“斯特裏克斯”紅外末製導迫擊導彈。
末製導迫擊炮彈像灰背隼和貓頭鷹一樣,是從坦克等裝甲車輛的頂部來攻擊厚度較薄的頂裝甲。
自行火炮與牽引式火炮相比更
具有戰術和火力機動性嗎?目前,所有類型的牽引式火炮都有了相應的自行火炮,諸如自行榴彈炮、自行加農炮、自行加榴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迫擊炮、自行無後坐炮、自行高射炮等,它們如虎添翼,馳騁自如,在戰場上施展著各自的拿手本領。
隨著核武器的出現,自行火炮在現代戰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了,這是因為自行火炮具有三防(防毒劑、防生物細菌和核輻射)能力,並能迅速投入或撤出戰鬥,有著較高的戰術和火力機動性,而這些都是牽引式火炮所望塵莫及的。
在現代戰爭中,坦克在向前推進時,若遇到敵人強有力的攔阻而沒有炮兵的火力支援,就很難完成戰鬥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自行火炮就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它既有良好的越野性能,可以有效地協同坦克和機械化部隊作戰。又能以自身的強大的火力擊毀敵坦克。另外,自行高射炮還能用來對付敵機的低空攻擊,並能有效地保護坦克和機械化部隊。
自行火炮與牽引式火炮相比,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可大大縮短行軍與戰鬥的轉換時間,從而可隨時投入激烈的戰鬥,一門203毫米牽引式榴彈炮從行軍狀態轉到戰鬥狀態,約需要半小時至幾個小時,而自行火炮卻快得出奇,前後僅需要1分鍾。
[我還想知道]
現代火炮中,身價昂貴而結構和技術十分複雜的自行火炮是新型全天候全自動的自行高射炮。
當前投入使用的口徑最大的自行火炮是英國的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微聲迫擊炮是通過炮彈上的特
殊裝置起到消聲作用的嗎?人們通常都用“炮聲隆隆”來形容火炮發射時的聲響,可見其聲音之大。然而,近年來比利時研製成一種NR8113AI式52毫米微聲迫擊炮。這種炮在射擊時,聲音很微弱,且炮口無煙、無火光,因而不會暴露陣地。
這種微聲炮使響聲減弱並不是依靠像裝在微聲槍管上的消聲器來實現,而是通過炮彈上的特殊裝置實現的。這種迫擊炮彈的後半部是空的,裏麵裝了一個合金製的圓筒。在圓筒的上口用一內裝發射藥的塞子密封,而下端敞口。在炮管的底部固定著上端裝有擊針的長杆。
發射時,炮彈從炮口滑至炮管底部時,長杆就伸入合金圓筒中,其上的擊針撞擊塞子內的發射藥,發射藥立即發生燃燒,所產生的氣體將塞子壓向彈底,而長杆又頂住塞子不讓它下移,於是迫使炮彈從炮口衝出。當長杆頂部從炮彈後半部的圓筒中退出時,塞子就順勢下滑到圓筒末端的凸緣被卡住,結果,發射時產生衝擊波噪聲的氣體、煙霧、火焰便全部被封閉在炮彈尾部的合金圓筒內,從而有效地起到了消聲、消煙和消焰的作用。
一些國家受這種微聲迫擊炮的啟示,準備將它移植到其他火炮上,使微聲炮的隊伍不斷擴大,成為未來戰場上的新的火炮大軍。
[我還想知道]
比利時已將這種微聲迫擊炮發射管以12管聯裝在卡車、裝甲車輛和艦艇上,組成了微聲多管武器,既可單發射擊,也可齊射,威力相當大。
微聲迫擊炮可以用來發射殺傷榴彈,也可發射照明彈和發煙彈等,其射程最大為700米。
射束炮是利用高能強粒子
流射束擊毀目標的嗎?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粒子束武器,是一種利用高能強粒子流射束擊毀目標的射束武器,也稱作“射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