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

載人航天係統因優點眾多而

被廣泛用於軍事戰爭嗎?載人的航天係統,主要是載人的空間站和載人的航天飛機,對今日的空間戰爭有重大的影響。蘇聯是先發展載人空間站,後研製載人航天飛機。美國則相反,先發展載人航天飛機,再發展空間站和空間巡航機。

空間站可以供多名宇航員長期居住和工作。在軍事上,可以作空間指揮所,可以作其他航天器的停靠碼頭,可以裝載大型偵察儀器長期對地麵偵察監視,還可以作為戰略武器的空間發射台。蘇聯從1971年開始發展“禮炮”號載人空間站,10多年時間發射了7個,其中2個是純粹作軍事用的。

航天飛機是一種有人駕駛的空間飛行器,既能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像飛船一樣沿軌道運行,也能像飛機一樣水平著陸。在軍事上,它可以用來對敵方衛星進行檢查、捕獲和破壞;可以對自己方麵的偵察衛星進行維修、補充電源、更換膠卷、收取記錄,必要時還可以直接執行偵察任務;如果裝上炸彈,可以飛到很遠的地方對地麵目標實行戰略轟炸。美國利用載人航天飛機進行了多方麵的研究實驗。這種飛行器,應該把它看做是一種載人的航天兵器。

[我還想知道]

衛星拍的照片與日常生活中的相片不一樣,它隻不過是一些有形狀的點。

航天飛機需要用運載火箭從發射台垂直發射,兼有飛機和宇宙飛船的優點。

無人飛機的用途主要是偵察嗎?

無人飛機的用途是和它的優點互相聯係的。它的優點是:

輕便小巧,不容易被敵方雷達發現,生存率相對就高;可以遠離指揮中心而深人到對方縱深地區,不分晝夜連續24小時活動;可以在任何地方發射,用降落傘或回收網回收。

無人機最早是作為靶機訓練飛行員和高射炮手用的。現在它用途廣泛,主要是用來偵察。

偵察用的無人駕駛飛機,裝有先進電子設備的能夠進行電子偵察,裝有照相機的就是照相偵察機,裝有微光電視攝影機和紅外傳感器的可以作光電偵察,裝有毫米波雷達或旁視雷達的能夠進行雷達偵察,如果裝有大氣取樣裝置、核輻射計量裝置等專用儀器,可以進到核爆炸區作核和化學偵察。

無人飛機安裝放大器鏈和收、發天線,可以作為中樞通信平台,擴大通信的覆蓋範圍。

無人飛機一樣可以作攻擊武器用,掛載著導彈和製導炸彈的直升機可以襲擊敵方雷達、導彈陣地和坦克等軍事目標。

現在人們正在製造各種各樣的像殲擊機、轟炸機、偵察機的假飛機。以假亂真,騙敵人上當。

[我還想知道]

以色列的“偵察兵”無人機用了隱形技術,發射是用車載的起飛彈射器。

無人駕駛飛機通常分為靶機、無人機和遙控飛機3種。其中無人機是按預先編排好的程序完成任務,過程中間不能改變。而遙控飛機可以對其適時調控。

預警飛機因有指揮功能而

被譽為飛機之“王”嗎?一群蜜蜂中有蜂王,一群螞蟻中有蟻王,一群飛機中也有機王嗎?也應該有。80年代以後出現的多機種協同空戰中,各種各樣參戰的飛機是群蜂,那麼預警飛機就像是蜂王,它指揮引導各種飛機互相配合空戰。

常見的預警機就是背上馱著一個圓盤的那種飛機。那圓盤是個罩,裏麵是一個可以旋轉360度的雷達天線。這種飛機的外殼並不特別,與大型轟炸機、運輸機相似。早期的預警機大多也是由運輸機、轟炸機改裝的。與其他飛機不同的是,機艙內裝備有先進的電子設備。一般有預警雷達、敵我識別器、情報處理係統、指揮控製係統、通信設備和電子對抗設備。戰時用它搜索、監視空中和海上目標,指揮引導自己的飛機。平時沿著邊境、公海線巡邏,防止受到突然襲擊。

同地麵雷達相比,預警機居高臨下,有探測距離遠、反應速度快、搜索範圍廣、生存能力和抗幹擾能力強等優點,低空和超低空的目標也逃不過它的眼睛。一旦地麵指揮機關遭到破壞,預警機還可以替代指揮。

[我還想知道]

預警機可以躲在一旁,而無需到戰場上空,以減少被導彈等擊落的危險。

預警機已經集偵察、控製和指揮於一機,成為高技術戰爭的“中樞神經”。

現代作戰飛機的優勢在於

式樣和性能的改進嗎?現代作戰飛機與以前的作戰飛機相比,它們在式樣和性能上有了以下幾方麵的改進:一是用噴氣式發動機代替了老式的螺旋槳發動機,使飛機的速度由每小時幾十至幾百千米,達到最快每小時約2400千米;二是飛機的翅膀由初期的雙機翼(也有少數單機翼的)改為單機翼,而且機翼多采用向後掠的樣式,主要是為了減少飛機飛行中的空氣阻力;三是增加了一些新的武器,提高了作戰性能;四是變滑行起降為垂直起降,以改善飛機的機動作戰性能。目前已裝備使用的垂直起降飛機還較少,其代表者是英國的“鷂”式戰鬥飛機。

這種“鷂”式垂直起降飛機和一般的直升飛機不同。它的發動機有4個噴口,都能在飛機機身兩側噴氣,而且噴口可以同時轉動。當噴口向後時,發動機中產生的燃燒氣體就向後噴出,於是在反作用力的推動下,飛機向前飛行;而當噴口轉向下噴氣時,就能使飛機垂直向上升起。如果減少向下的噴氣量,飛機就會因本身重量垂直降落到地麵。因此,這種飛機作戰使用很方便,隻要有三四個籃球場大的地方就能起飛降落,很適合現代作戰的需要。

[我還想知道]

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製成的A-10型攻擊機,就裝有一門口徑30毫米用來打坦克的航空機關炮。它有7個炮管,可輪流發射炮彈,最高每分鍾可發射4200發炮彈。

與地麵上的坦克一樣,現代作戰飛機的火力都很強,一般都裝有專門的航空機關炮,口徑大多數為20~30毫米,射擊速度較高,每分鍾能發射1500發炮彈。

隱形飛機之所以隱形是因它

特殊的外形和能吸收雷達

電磁波的材料嗎?近年來美國等一些國家都在大力研製隱形飛機和隱形武器,以提高飛機、導彈等的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美國除了研製和使用隱形轟炸機和隱形戰鬥機外,還在研製遠程隱形偵察機,並準備將隱形技術用於巡航導彈和衛星上。

從美國已公開使用的F-117A戰鬥轟炸機和B-2轟炸機來看,它們之所以具有“隱形”的本領,主要是由於其外形特殊,並采用了能吸收雷達電磁波的材料。

F-117A型飛機的外形像一架航天飛機,采用後掠機翼和“V”型尾翼。它的外表是由許多小平麵拚合而成的多角多麵體,這樣在飛機受到敵雷達電磁波照射時,可使其中大部分電磁波立即分散反射,從而使敵雷達難以接收到返回的電磁波。B-2型飛機的機身和機翼連為一體,後尾呈鋸齒狀,既像蝙蝠,又類似一支後緣不規則的飛鏢。整個飛機的外形曲線圓滑,呈流線型,可將雷達的電磁波向著不同的方向反射。

采用能吸收電磁波的複合材料也能縮小飛機反射電磁波的麵積。

在飛機表麵塗上能吸收電磁波的塗料,也能減弱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使敵方的雷達不易發現。

[我還想知道]

F-117A隱形轟炸機在海灣戰爭中,投彈命中率達80%,被捧為戰鬥機中的驕子。

F-117A隱形轟炸機在1999年3月發生的北約對南聯盟的戰爭中被擊落一架,從此打破了它能避開雷達而難以發現和擊落的神話。

氣墊飛行器是利用“地麵

效應”原理製成的嗎?氣墊飛行器和氣墊船、氣墊火車屬於同一家族。它的誕生同一次意外飛行事故有關。1932年,德國的一架水上飛機在飛越北海上空時,幾台發動機突然同時熄火,飛機眼看就要掉入大海!這時奇跡出現了:飛機跌到距海麵10米左右便不再往下跌,並能繼續向前飛。後來人們才知道,托著飛機不繼續往下跌的“神奇力量”,是由於一種“地(水)麵效應”產生的。利用這種原理製成的“氣墊飛行器”,也叫做“地效飛行器”。

飛行器在貼近地麵或海麵飛行時,其下邊的空氣由於地麵或海麵的阻擋,流動速度減慢,其壓力就較大;而飛行器上邊的空氣流速較快,因而壓力較小。這樣,飛行器下邊的壓力大於上邊的壓力,結果就產生了壓力差(升力),將飛行器“托”了起來。離地(水)麵越近,這種升力就越大。

氣墊飛行器能飛越沙漠、江河、冰川和雷區,能在海上和陸地上起降,能躲過雷達的探測,其運載量大,飛得遠,可在登陸戰中大顯身手。

[我還想知道]

“奧蘭”飛行器用兩台換向式噴氣發動機來代替裝在其前部的8台發動機。它能同時裝載850名士兵和兩輛坦克,能在浪高15米的條件下起降和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