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知道]

夜蛾的鼓膜器位於它腹間的凹處,外麵是一層褶皺和鼓膜,另一麵有毛囊、感撅器和鼓膜腔,腔內有兩個聽覺細胞和一個非聽覺細胞。

電子戰是一種無形的戰爭,依靠的主要是無線電技術。主要武器是電子飛機。

戰爭機器人是由於科學技術的

發展而不斷得到完善的嗎?由機器人代替哨兵值勤、站崗、放哨、警衛,這已在1984年就研製出來了。利用機器人清掃現場,在1991年美國就開始使用了。

機器人操縱的坦克已經有了,正在發展的是用機器人去操縱飛機、潛艇等。

美國斯坦福研究所曾經編寫過一份報告,題目是“陸軍應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研究與發展計劃”,提出在戰爭中使用的機器人有100多種。其中有:

布雷機器人,能挖坑、埋雷、裝引信和打開保險;

排雷機器人,協助人在雷場中開辟通道,標出安全路線;

車輛救護機器人,可以在泥濘和淺水條件下作業;

步兵先鋒機器人,可以當步兵班的尖兵;

戰鬥搬運夫機器人,用在危險環境中運送給養、彈藥和傷員;

地麵觀察員(目標指示員)機器人,觀察某一地域的特定目標;

戰術偵察機器人,派到敵後觀察、火力偵察;

街道偵察機器人,用在城市街道巷戰;

欺騙係統機器人,模擬一支戰鬥分隊,等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的功能會得到不斷完善。把微處理器安裝到機器人身上,可以使機器人有大腦、眼睛、耳朵、嘴巴、手和腳,成為一個高級智能機器人。機器人的智商會不斷提高,它的種類和活動範圍會不斷擴大。有人甚至預言,總有一天,戰爭發生在國外,而機器人的操縱人員可以坐在國內控製台前進行操作。隻是目前機器人的造價還是太高,所以暫時還不會大量生產,大量使用,有的不過是種設想。

[我還想知道]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的機器人,有高層履帶和適控臂,頭上裝有攝像機和應對的普頻裝置。它排除啞彈、地雷、清除建築物內的油井上遺留的炸彈,做了人不能做的事。

在未來的戰場上會出現一種“電子武士”,他頭戴高科技電子頭盔,有通信、防護和偽裝3種功能。隨身攜帶健康傳感器和電子地圖;身著變色軍裝,還配備帶定位儀的手表,可以和3顆衛星聯係。

現代衝鋒槍正在不斷改進以

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嗎?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研製的M16AI式556毫米自動步槍問世,隨後,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研製重量輕的小口徑自動步槍。這樣,被稱做“金不換”的衝鋒槍就麵臨著嚴重的挑戰。

盡管衝鋒槍受到被淘汰的威脅,但它在目前仍是一種使用較廣泛的有效武器,而且很多國家還研製出了一些新型號的衝鋒槍。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與早期的衝鋒槍相比,現代衝鋒槍主要從以下幾方麵進行了改進。

一是縮短槍身,便於操作使用。減少槍身長一般是采用折疊槍托或者改變槍的結構等辦法。

二是提高射速。現代衝鋒槍的理論射速達到600發/分,有的甚至達1000發以上。

三是增大攜彈量。由於射速提高,必然要求增大攜彈量。

四是簡化結構,便於維護保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是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也在向輕型化發展。衝鋒槍今後發展的總趨勢是係列化,使其成為槍族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我還想知道]

美國AM-180型衝鋒槍,它采用鼓式彈匣,可容彈177發,大大增加了攜彈量。

巴西的“烏魯”式衝鋒槍,其主要零部件不用工具即可在短時間內拆卸完畢。

機器人坦克是通過遙控或人工

智能機器係統完成任務的嗎?機器人坦克有兩種,一種是遙控式機器人坦克,是由遠處的操縱人員通過電纜、電波或光纖通信等進行控製的無人駕駛坦克。這種坦克上除裝備有遙控設備外,還配備有電視攝像機,以便監視機器人坦克的行駛路線和方向是否正確;另一種是智能機器人坦克,它不需要人操縱,而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裝置自動完成預定的動作和任務,這也是未來坦克發展的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