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分(1 / 2)

第十一部分

未來的直升機將主要由

“電腦”操縱飛行嗎?現代的直升機飛得很快,速度已達每小時350多千米。不僅如此,它還飛得又高又遠。現在它的最大飛行高度為1萬多米,而最大航程是3000多千米。另外,它還是一個大力士,運載量最大可達40多噸。

直升機具有這麼多的優點,是與它的獨特形狀和結構分不開的。它頭項上像幾把大刀似的螺旋槳,轉起來好似一把傘,通常叫做旋翼。直升機就憑著這些大刀片在空中旋轉來直升直降,懸停或作任意方向飛行。

它的尾巴也挺怪的,尾巴很長,還向上翹著,上麵還掛個螺旋槳,它的作用和船上的舵一樣,能使直升機向左或向右轉彎。

直升機的肚子挺大,這是為了在它的肚子裏裝載坦克、大炮等大型武器。它的肚子下麵還裝有起落用的橡膠輪子。

現在一些新式武裝直升機,其外形愈來愈和普通飛機相近了,機身呈流線型,而且在機身兩側裝有小翅膀。這樣,既可使升力增加,又能用來懸掛魚雷和導彈等武器彈藥。有的直升機還將尾槳用一個圓環罩起來,隱藏在垂直尾翼內,當它在高空飛行時,人們很難區別它是直升機還是普通飛機。

目前,電腦、自動駕駛儀和雷達導航儀等先進設備都已登上直升機了。這樣,飛行員的操作就更靈活方便了。

未來的直升機將主要由“電腦”操縱飛行,甚至還可按照要求自動進行攻擊作戰。

[我還想知道]

飛行員可以利用電腦和自動駕駛儀進行自動操作,使飛機懸停在空中,自己通過軟梯下機辦一些其他事,然後再上機飛行。

人們還在研製一種供單人用的小型直升機。若將它的旋翼拆卸下來,可在地上當車輛行駛,因而這種單人直升機被稱作“空中摩托”。

智能雷達是通過特殊回波

來達到辨識目標的嗎?電子計算機等現代高科技的發展,為雷達向“智能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人們已經研製出一些能夠識別敵方和我方飛機的“智能雷達”。

美國研製成功的一種智能雷達,是根據雷達發射的特殊回波信號來識別目標的。這種雷達使用的脈衝信號的持續時間為1/100秒,其頻率範圍較寬,從幾百兆赫到幾千兆赫。這些信號與飛機相遇時,能使機身金屬體內的電子發出振動。振動的大小強弱隨飛機的形狀和尺寸而不同,就是說,每種飛機都能產生其本身的特殊振動信號。由於脈衝信號頻率寬廣,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飛機都會產生與雷達波共振的頻率信號。雷達接收到從飛機上反射過來的頻率信號回波,經電子計算機運算和處理之後,就能辨認出它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飛機了。

另外,還有一種采用微波成像技術的智能雷達,它通過微波來給飛機照“快相”,電子計算機得到飛機在不同位置上的眾多“快相”,對這些“快相”進行處理之後即可辨認出各種不同的飛機。不過,這種雷達由於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來對飛機拍攝每張微波“快照”,往往會貽誤戰機。

[我還想知道]

雷達是模仿蝙蝠製造出來。蝙蝠發射的是聲波而雷達發射的是無線電波。

1935年瓦特發明了探測飛機的第一個實用的雷達。

反衛星武器是隨航天活動的

蓬勃開展而不斷發展的嗎?隨著航天活動的蓬勃開展,空間也逐漸成了軍事爭奪的場所。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蘇聯就首先研製試驗了一種攔截衛星,也是最早出現的一種反衛星武器。

這種反衛星武器,是利用空間雷來擊毀敵方衛星的。它是將空間雷裝在一個小衛星上,用火箭發送到與目標相近的空間軌道上,然後逐漸靠近目標。當空間雷與敵方衛星交會時,利用自身爆炸產生的碎片來擊毀衛星。

美國當然不會示弱,很快也研製成一種反衛星武器。這種反衛星武器既可由地麵運載火箭發射,也可從飛行在空中的戰鬥機上發射。它的樣子很像個鐵皮罐頭盒,高約45厘米,直徑為30厘米,重15千克。當它進入敵方衛星軌道時,能以12千米/秒的速度去攔截敵方衛星,用硬碰直撞的方式將目標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