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石像流淚、流血這種現象,意大利報紙介紹說:利用現代的科學手段,可以在雕像的眼睛上裝上一種化學物品,隻要雕像一動就會有液體滲出。一些意大利著名人士介紹說,隻要意大利社會一出現動蕩,這類現象就會多起來。然而種種說法,卻無法解釋石像為什麼流出的是人血。

同年4月9日出版的意大利《晚郵報》上為此發表一幅漫畫,形象地借此譏諷時政,在該漫畫中,主審法官麵對淚流滿麵的聖母像說:“你別光是流淚,你倒是說話呀!”

不久,一個由意大利神學專家和聖母學者組成的調查委員會對此事展開了調查,以求對聖母流血淚的真相作出解釋。從事後各地報刊所作的反應來看,這一調查最後還是沒有結果。聖母石像為什麼會流血淚這一謎底,最終也未能大白於天下。海光和海水開花

在茫茫海上航行,人們經常會遇到一種奇異的自然景象:海光和海水開花。

當夜幕籠罩海洋的時候,有些海麵上會出現大麵積的海光,有的閃閃爍爍,像流星一樣,有的火花四射,像火珠一樣。有時像爆發的焰火,有時像一個個齊整的幾何圖形,有時像探照燈射出的光芒,有時像旋轉著的光輪。當輪船前進時,周圍就激起無數的火花,船尾拖著一條長長的“火龍”。

海水發光的現象常常迷惑著海員們。例如,1896年6月15日,日本三陸遭到25米高的海嘯巨浪的襲擊。當海水退出5千米時,人們看到水底發出一種淡青色的光,還在黑夜裏清晰地看到遠處村落的輪廓。後來,浪濤再度襲來,天空映現出粉紅色,有個漁民在巨浪中駛行,看到波峰上的閃光,像電燈光那樣明亮。

1909年8月11日半夜間,“安姆布利亞號”輪船向科倫坡駛去時,發現東南方向有亮光,開始時海員們以為是城市和港灣的燈光呢。後來,亮光越來越強,方才看清楚這不是什麼城市燈光,而是海洋發出來的一條光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艦隊駛往日本群島時,遇到了海光,錯誤地以為那裏有日本艦隊,受了一場虛驚。

1975年9月2日傍晚,在江蘇省朗家沙一帶,海麵上發出微微的光亮,波浪起伏著,像燃燒的火焰那樣翻騰不停,一直到天亮時才慢慢消失。第二天晚上,亮光重出現,更加強烈。以後幾天,逐天增強,到第七天,海麵上出現大量泡沫,當船隻駛過的時候,激起明亮的光,水中還閃爍著許多珍珠般的發光顆粒。幾小時後,這裏發生了一次地震。

古巴島附近有個“夜明海”。入夜以後,海水自放光明,麵積約有10平方千米。輪船駛過,在船舷甲板上即使不點燈,照樣能夠看書讀報。“夜明海”為什麼發光?原來,這裏叢生著各種海生動植物,死後曆久變為磷質,積聚一起,從而發出強烈光芒。

詩人們對海光做了生動描述:“誰家煙火掠飛過,不是燈光,勝似燈光,玉樹瓊花逐海洋。”其實,海光不是火,而是一些會發光的小生物耍的把戲。主要有細菌和單細胞的鞭毛蟲等,還有一些水母、魚類也能發光。這些生物體內長有發光細胞或發光器官,內含熒光酶和熒光素,在海水攪動等外界刺激下,發生氧化作用,就會發出光來。

長期以來,人們隻知道海光是海水中微生物發出的熒光。可是,為什麼隻在局部的地方出現這些發光現象呢?而且這種光為什麼又具有多變而奇異的形狀呢?

德國科學家庫爾特·卡爾列對此做了解答。他說,海光和多變形狀的形成,同海底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波有關。地震時,海水內部的壓力發生變化,引起某些海洋生物的反應,由此而發光,地震波是促使海水壓力變化的一個原因。觀察表明,在海水振蕩最厲害的地方,海光特別明亮;反過來,海光越弱,甚至消失不見。在有各種不同振蕩強度的水域裏,海光就最奇異美妙。

海水開花是指海水表層內浮遊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顏色和透明度發生很大的變化。浮遊生物很多時,會把海水“染”成深綠色,有的會使海水成為黃色、褐色、紅色等。

海水開花現象在世界各大洋及其邊緣海中各不相同。

在極地附近的海域裏,當鯨魚愛吃的甲殼動物大量繁殖的時候,常常把海水“染”成紅色或玫瑰色。

在太平洋、大西洋的一些海麵上,以及北冰洋的巴倫支海中,散布著一種矽質類海藻,具有矽質骨架,海水開花就是由它們造成的。在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海水開花是由單細胞藻類繁殖而形成的。波羅的海的夏季,藍綠色的水草大量繁殖,每當風平浪靜的時候,遠望海麵,仿佛一大片無邊無際的深綠色草原。

在北冰洋的冰麵上,還有更有趣的“冰上開花”景象。原來,冰上長著多種矽藻,特別是角刺藻大量繁殖時,使冰麵變成了黃褐色。

海水開花同季節有關。在熱帶,冬季也會出現,而在溫帶和寒帶,大多在春秋兩季。海水開花嚴重的時候,生物密集得使輪船的吸水孔堵塞,給航行帶來很大困難。恐怖的草海

在世界著名的百慕大三角海區的東鄰廣闊海域,也曾發生過輪船沉沒、飛機墜落的駭人聽聞的事件。而且,這片海域要比百慕大三角海區大得多。這片海域中長滿了綠色的水草。當年哥倫布率領3艘帆船經過這裏時,整整與水草搏鬥了3個星期才逃出這片“水上草原”。他們給這片草海起了個名字叫“薩爾加查”,葡語的意思為“醃了的海”。後來,“薩爾加查”就成了這片海區生長的海草的名稱,我國則稱其為“馬尾藻”,稱這片海為“馬尾藻海”。

現代科學的發展,使人們從衛星雲圖上看到,馬尾藻海是一個橢圓形的海區,位於北緯20~35度、西經20~60度,也就是東起亞速爾群島,西至巴哈馬群島和安的列斯群島,麵積約為450萬平方千米。許多科學家認為,馬尾藻海恰好處於大西洋北部環流的中心,那裏就像台風眼一樣,是一個風平浪靜、水流微弱的海區。英國的約翰·H·雷瑟博士對馬尾藻海的水流穩定還提出一種獨特的見解。他認為馬尾藻海是由於淺海區的暖水團漂到大洋中較冷的深水層上,形成一個迅速改變溫度的飛躍層,飛躍層將大洋中的冷暖水團明顯隔開而互不對流。因此,馬尾藻海的海水穩定,表層海水幾乎不與中、下層海水發生混合,淺水層的養料便沒辦法更新。浮遊生物在馬尾藻海的表層無法旺盛繁殖,以浮遊生物為食物的海獸和大的魚類也無法生存。這裏便成了死氣沉沉的海區。

可是,這一望無際的海草是從哪裏來的呢?有人認為它是從西印度群島沿海地區漂來的。它們原先附生在海底的礁石叢間,後來被一場颶風衝碎而漂浮過來。但這一論點於1930年被美國的巴爾博士所否認。他發現海草是漂浮生長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們曾有過貼附在礁岩上生長的一段生命史,而且這些海草總產量達到好幾百萬噸,顯然不可能是從沿海海床漂移過來或者由什麼船運過來的。但巴爾博士也沒有說出這些海草是從哪來的。

看來,輪船在該海區失事,是誤入馬尾藻海所致:海草纏住了螺旋槳,使輪船不能動彈,困在其中,甚至失去控製而造成傾覆或碰撞沉沒。但是,飛機在這裏遇難又如何解釋呢?更令人奇怪的是,這大片海草時有時無,因此給這片海區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神秘恐怖的翻車帶

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州立公路上,離麥克蒙145千米處,有一個被司機們稱之為“愛達荷魔鬼三角地”的恐怖翻車帶。當正常行駛的車輛一旦進入這一地帶就會突然被一股人們看不見的神秘力量拋向空中,隨後又被重重地摔到地麵上,造成車毀人亡的慘重事故。一位名叫威魯特·白克的汽車司機就是經曆過這一恐怖拋車事件的幸存者,每當他回憶起那次曆險都會感到心有餘悸。他說:“那天天氣晴朗,我所駕駛的兩噸卡車一切正常,當我行駛到那個鬼地方時,汽車突然偏離了公路,‘騰’地翻倒在地。”

據統計,在這同一地點,已有17條性命被以同樣的方式斷送掉。人們感到奇怪的是,這段公路與別的地方公路相比沒有任何異常現象,同樣是寬闊平坦的康莊大道。然而它所造成的死亡率卻是其他路段死亡率的4倍。

在波蘭首都華沙附近的一個地方,也是一個令司機感到提心吊膽的恐怖之地,走到這裏的司機一般都會繞路而行,因為駕車來到這裏的司機往往會感到腦袋昏昏沉沉,如同沒睡醒似的,從而導致了大量車禍的發生。

在中國的蘭(州)新(疆)公路的“430”千米處,也同樣發生這種情況,不但翻車事故頻繁發生,而且翻車的原因也莫名其妙。一輛好端端的、正常運行的汽車行駛到這裏,有時便像輪船進入百慕大一樣,突然無緣無故地翻了車。這種車毀人亡的重大惡性事故每年少則發生十幾起,多則二三十起。盡管司機們加倍小心,但這種事故仍不斷發生。

難道是“430”千米處坡陡路滑,崎嶇難行嗎?不是。“430”千米處不但道路平坦,而且視線也十分開闊。那麼,如此眾多的車輛在前後相差不到百米的地方接連翻車,究竟是什麼原因?

起初,有人分析可能是道路設計有問題。為此,交通部門多次改建這段公路,但翻車事故仍不斷出現。

後來,有人觀察發現每次翻車方向都是朝北,以此來推測“430”千米處以北可能有個大磁場。但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還隻是一個猜測,但不管怎麼說,“430”千米處成了一個中國的魔鬼三角區,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