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蛇島為何隻有蝮蛇
在我國遼寧省旅順西北的渤海中距老鐵山角約30千米處,有一個麵積約1平方千米,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組成的島嶼。這裏地勢險峻,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海拔2155米,有很多海蝕洞穴和灌木叢草。由於在這個島上有許許多多的蝮蛇,因而,人們把它稱為蛇島,也稱小龍島。
蛇島以蝮蛇的數量眾多而馳名中外。當你踏上蛇島,你就會發現,無論在樹幹上或草叢中,也不論在岩洞裏或石縫內,處處都有蛇。它們有的盤踞在那裏,有的正在爬行,還有的張口吐舌,好像要吃人似的,露出一副凶相。這些蛇會利用各種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當它們倒掛在樹幹時就像枯枝,趴在岩石上時又好像岩石的裂紋,蜷伏在草叢間時活像一堆牛糞。
這種蝮蛇別稱“草上飛”、“土公蛇”,是爬行綱蝮蛇科的一種毒蛇,長60~70厘米,大的可達94厘米。頭呈三角形,脖頸細;背上是灰褐色,兩側各有一處黑褐色圓斑;腹部為灰褐色,上麵有黑白斑點。多生活在平原較低的山區,以鼠、鳥、蛙、蜥蜴等為食。我國除雲南、廣東、廣西沿海未發現外,其他各地也都有少數的蝮蛇,而唯獨蛇島數目極大。目前據統計,蛇島上的蝮蛇有14000多條,並且每年增加1000多左右,人們不禁要問,在這小小的孤島上為什麼棲息著這麼多的蝮蛇?為什麼它們的種類隻有一種呢?
我國科學工作者經過考察研究後認為,蛇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蝮蛇的生存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蛇島麵積雖小,但和台灣島、海南島等島嶼的形成基本一樣,都是第四紀時從大陸分離出去的“大陸島”。在地質構造、岩石性質、植物種類等方麵,蛇島和旅順、大連地區的情況都差不多。島上的石英岩、石英砂岩和砂礫岩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裂縫,這些裂縫既能積蓄雨水,又為蝮蛇提供了良好的住所。
其次,蛇島位於暖溫帶海洋中,氣候溫和濕潤,是東北最暖和的地方,對植物生長的昆蟲、鳥類繁殖極為有利。更重要的是該島處於候鳥南北遷徙的路線上,同山東榮城、江蘇鹽城、上海崇明島等候鳥棲息地連成一線。每當春秋兩季,過往的候鳥有幾百萬隻,樹木茂密的蛇島便是它們“歇腳”的好地方。由於蝮蛇有一套守株“逮鳥”的本領,它鼻孔兩側的頰窩是靈敏度極高的熱測位器,能測出0001℃的溫差,因此隻要鳥停留在距離蝮蛇1米左右的枝頭,他們就一定能準確無誤地把它逮住,成為一頓美餐。“植物——昆蟲——鳥雀——蝮蛇”,構成了蛇島的生物鏈。
另外,島上土壤相當深厚,土質結構疏鬆,水分適中,宜於植物生長和蝮蛇“打洞”安居。蝮蛇天生怕冷,洞穴為它們提供了過冬的條件。同時,島上人跡罕至,也沒有刺蝟等蛇類的“天敵”,對蝮蛇的生存很有利。蝮蛇是一種卵胎生的爬行動物,繁殖能力較強,母蛇每次可產10多條小蛇。在生的多、死的少的情況下,蝮蛇的數目日益增加。
如果說上述分析可以解釋蛇島為什麼有這麼多蛇的話,那麼,這些蛇竟是清一色的蝮蛇該作何解釋呢?
有人認為,蛇島的麵積很小,可供蛇類吞食的東西有限,捕食鳥類也並不容易,往往還會遭到老鷹的襲擊,對於那些食性狹窄、自衛能力又很弱的一般蛇類來說,難以在島上生存,而蝮蛇的食性相當廣,獵食和自衛能力也很強,在長期的自然演化中,蛇島上隻留下單一的蝮蛇。
但也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反駁,蛇島周圍海域共有5個小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又差不多,為何其他4個島上沒有蝮蛇,而隻有蛇島上有這樣多的蝮蛇呢?看來,這個謎還有待於科學工作者的進一步探尋。各種各樣的怪湖
三色湖三色湖位於印度尼西亞佛羅勒斯島上的克穆圖火山山巔,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林木蔥蘢,繁花似錦。銀白色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直瀉而下,蜿蜒曲折的河川小溪,在深山幽穀裏潺潺作響。
三色湖是由三種不同顏色的火山湖所組成。它們彼此相鄰但湖水顏色各異。其中較大的一個火山湖,湖水呈鮮紅色;與它相鄰的一個火山湖,湖水呈乳白色;還有一個湖的湖水呈淺藍色。每當中午時分,這三個湖的湖麵上輕霧繚繞,好似籠罩著層層薄紗,格外迷人。一到下午,整個湖麵上卻是烏雲密布,加上從三色湖隨風吹來陣陣刺鼻的硫磺氣味,令人感到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據記載,這三個顏色各異的湖水是由於很久以前克利穆圖火山爆發而形成的。呈鮮紅色的湖水中含有鐵礦物質;呈淺藍色和乳白色的湖水中含有硫磺。
甘鹹湖甘鹹湖原名藏巴湖,位於印度齋浦爾,麵積約達200平方千米。一年中湖水有時甜,有時鹹。即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這8個月內,湖水含鹽量極高。在此期間用蒸餾方式,可加工鹽20萬噸。6~9月的4個月內,鹽分全部消失,略帶甜味的湖水可直接飲用,這段時間正值本地區的雨季,過量的雨水常常造成湖水泛濫。雨季一過,藏巴湖又恢複了極高的含鹽量,變成了鹹水湖。
肥皂湖在希臘愛琴海中有一個奇妙的“肥皂島”,島上居民用不著買肥皂,衣服髒了,隨手挖一塊泥土就能當肥皂用,真是妙極了。世界上的事,往往無獨有偶,在前蘇聯烏拉爾市還有一個“肥皂湖”,那裏的居民衣服髒了,用湖水搓洗幾下就幹淨了,連衣服上的油漬都能洗掉。據研究,湖水含有按一定比例化合在一起的蘇打和食鹽,所以有這樣奇特的作用。
變色湖澳大利亞南部有個湖泊,一年中會出現灰、藍、黑三種顏色。這是由於湖中含有大量碳化鈣,並隨季節變化上下浮沉,因而引起湖水變色。
汽湖在東非的紮伊爾的邊境上有一個湖水就像汽水似充滿氣體的“汽湖”——基伍湖。基伍湖的湖水很有趣,它上層湖麵的水就像汽水瓶的蓋子,一絲氣也沒有,還有很強的封固性;下層的水中卻蘊含著大量的天然氣。“汽湖”的湖水還分成不同特性的多幾個層次,越往下層含氣量越高。層與層之間的阻隔性也很強,這樣就將大量的天然氣“鎖”在了湖裏,使它無法悄悄地逃散到大氣中去。
雙層湖美國阿拉斯加州北部的努沃克湖,上淡下鹹,界線分明。兩層水中生長著截然不同的動植物。所以人們稱它為雙層湖。南極冰層下的東方湖
1993年11月23日,英國和俄羅斯科學家,召開南極東方湖地球物理學研討會,通過雷達、人工地震測定的數據分析,加之以往經驗的積累,測出南極冰層下有一個東方湖。
東方湖位於東方站附近。東方站是原蘇聯於1957年建成的。這裏是冰蓋研究的理想中心領域,冰川學家已在這裏打鑽到2700米深度,獲取了大量有用的數據,認為東方站冰蓋3800米深處隱藏著一個麵積為10000平方千米的湖泊。它長250千米,寬40千米,細長呈橢圓形。湖上冰蓋表麵海拔3500米,湖水表麵在海平麵以下300米、湖水深度為400米。這是一個多麼奇特、神秘的冰下之湖,而沿著湖的西側,冰蓋下麵還有一個山脈,山脈東側是深深的山穀,山穀裏充滿了湖水。東方湖的麵積是貝加爾湖的1/3,是地球上極大的地下水資源。
按理,冰蓋底部的溫度應該是零下幾十度,是不應該有水存在的。後來經分析認為,底部含水的冰層可能是受上部冰重壓力,在高壓下使冰消融變成水層。這種現象在現代冰川學裏稱為壓力消融。
然而,僅僅是壓力消融就能形成這麼浩大的湖泊嗎?顯然難以令人相信。於是,這些學者們又提出了地熱融化之說,即從地球內部湧出的地熱使冰蓋底部融化形成浩淼之湖。
地球內部的熱不斷從地球表麵釋放,就像人體散熱一樣。由於在冰蓋岩盤打孔很困難,所以這個熱流在南極大陸還沒有準確的測定,而隻有在美國默多站和日本昭和站測量過,表明南極地區的地熱極為微弱。
綜合分析認為,南極大陸地殼熱流量應該比全球的平均值低得多。據此,另一學派就提出了反問,地熱溫度不高的南極大陸,其冰蓋下的冰怎麼能被地熱融化呢?
東方湖的形成究竟是壓力消融,還是地熱融化,是兩者同時作用,還是有先有後有主有次,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這都是一個謎,有待於做深入研究。
現在,有許多學者多次組織打鑽,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由於湖水受到很高的壓力,擔心從鑽孔裏可能吸不出水來。當然,已經有許多科學家對湖水展開了豐富的聯想,有的在考慮湖水的成分,即水中有無生命存在;有的想通過湖底沉積物搞清湖泊的成因和古代環境;也有的想通過東方湖找到南極在冰川期前人類活動的遺跡,從而揭示南極古地圖的來曆。總之,目前東方湖之謎還尚未破解。神奇的國外河泉
香河,位於西非的安哥拉境內,原名勒尼達河。香河僅長6千米,河水香味濃鬱,百裏之外也能聞到撲鼻奇香。
據說,香河之所以香有兩個原因:一是河底生有很多能在水中開的花,花的香味散發出來溶於水中;二是河底的泥沙含有香味,但是真正的原因人們還沒有搞清楚。
甜河處在希臘半島北部,有一條奧爾馬河,全長50餘千米。河水甘甜醇口,有某些地段其甜度甚至可與甘蔗汁相媲美。地質學家認為,甜河的形成是因為河床的土層中含有很濃的原糖晶體的緣故。另外,這條河盡管很甜,但當地人都不敢把它當糖水喝。
在哥倫比亞東部的普萊斯火山地區,有一條雷歐維拉力河,全長580多千米。因為河水裏約含8%的硫酸和10%的鹽酸,成了名符其實的“酸河”,河水中無魚蝦及水生植物。
這條河河水不僅味酸,而且刺激性強。經探測證明,河床中有不計其數的深長穴道直通火山區,河水的酸性可能是火山爆發時排出的燃燒物和硫酸、鹽酸等物質經由河床穴道滲入河中所致。
彩色河就是位於西班牙境內的延托河。河的上遊流經一個含有綠色原料的礦區,河水呈綠色;往下有幾條支流經過一個含硫化鐵的地區,水變成翠綠色;流入穀地後,一種野生植物又把它染成棕色和玫瑰色;再往下,流經一處沙地,最後彙集到一起,又變成了紅色。因此該河也被稱為變色河。
而在阿爾及利亞,有一條被稱為“墨水河”的河流。這條河由兩條含有墨水原料成分的小河彙集而成,當兩條河水彙流在一起後便化合成了墨水,人們在這裏可以用這不花錢的墨水寫字作畫。
說了這麼多的奇河,讓我們再說一說國外的奇泉。
非洲突尼斯的臨猶萊山上,有一處奇異的泉水。人們在泉旁可以聽到一支支曲調豐富、不斷變化的樂曲。原來在泉水的出口處,擋著一塊千孔百洞的空心岩石,泉水流到那裏後,被分離成無數條細流,這些有著噴射力的細流從中衝擊著空心岩壁,彙成了一首首優美動聽的樂曲。神秘的中國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