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知道]
曇花總在夜晚開放,牽牛花卻是在早晨打開“喇叭”,紫茉莉要到傍晚才開放。
植物在長出花蕾後不可能同時全部開放。這是因為不同的植物受到的光照、溫度、濕度、氣壓的影響情況不一樣。為適應環境的變化,不同的植物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時間開放。高山上花朵更豔麗是因為它
體內能產生更多的色素嗎?登過高山的人們,一定知道那裏同陸地一樣也生長著許多植物,而且那裏的植物花朵格外豔麗。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高山的紫外線照射很強,使植物細胞的染色體遭到破壞,人而阻礙了核苷酸的合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植物細胞的代謝反應。高山植物為了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生存,練就了一套生存本領。為了抵禦強烈的紫外線,它的體內能產生大量的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這兩類物質能大量的吸收紫外線,使植物細胞正常的生活。
因為高山植物能產生大量的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而類胡蘿卜素可以使花朵呈橙色和黃色,花青素則可以使花朵呈紅色、藍色、紫色等,花朵有了如此多的色素,因此就會開放出嬌豔奪目的花朵。
另外,高寒地區晝夜溫差大。在白天溫度高時,花兒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就多;到了夜間,溫度變低了,白天合成的碳水化合物除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以外,其餘部分就被用來合成各種色素。色素一多,花色自然就特別鮮豔。
[我還想知道]
美國著名的植物學家丹·沃爾發現了一種叫臭菘的極地植物,臭菘的佛焰苞內的溫度總是恒定地保持22℃左右。原因是它體內存在一種特殊結構——乙醛酸體。它的細胞內部十分有利於酶的化學轉移。轉移時,釋放的能量就可被花朵中的“發熱細胞”所利用。
常綠樹的樹葉表麵長有一層蠟質層,這層蠟質層會減少水分的蒸發,蒸發能力僅是澆葉樹的幾十分之一。因此常綠樹不少葉,也不會因缺水而枯死。杜鵑花因紅豔無比被
奉為花中西施嗎?杜鵑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它被奉為花中西施。
杜鵑是杜鵑花科小灌木植物,有半常綠的,也有落葉的。北半球溫帶各地都有杜鵑花的分布。在全世界800多個品種中,中國占有600多種。杜鵑花的花冠呈闊漏鬥狀,有深紅、淡紅、紫、白等多種色彩,十分豔麗。每當春季杜鵑開放時,滿山遍野,似彩霞鋪地,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
杜鵑花的代表種俗稱“映山紅”,幾乎遍布長江流域各省。杜鵑花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土壤學家把它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南亞著名的山國尼泊爾,把杜鵑花定為國花。
[我還想知道]
中國十大名花有:“萬花之王”的特丹,“花中皇後”的月季,“群花之魁”的海棠,“寒秋之魂”的菊花,“花中西施”的杜鵑,“花中君子”的蘭花,“金中佳品”的山茶,“水中芙蓉”的荷花,“金秋嬌子”的桂花,“黃金花卉”的君子蘭。
褶邊水百合生長在池塘緩緩流動的河水表麵上。雖然它的漂浮的葉子與其他水百合的很相似,但該品種隸屬一種不同的有花植物的種係,它的名字來源於每片黃色花瓣周圍的“褶邊”。竹子開花預示營養枯竭即將死去嗎?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是選擇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開花,竹子卻不是這樣,因為一旦開花,就表示生命力已經枯竭,緊接著就會幹枯死去。每株竹子,都是由地下莖長出的筍芽發育長成的,當它生長幾年、幾十年以後,母竹的營養耗盡,就會開花枯死而長出新的竹子。如果竹筍被挖得太多,或者被牲畜、野獸吃得太多,就會使原來的母竹貯存的營養太多,這時地麵的竹子就會過早地發育成熟,因而不適時地開花死去。
另外,竹子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很多水分,當天氣幹旱或者受到病蟲害侵襲時,竹子得到的水分減少,身體裏的營養物質就相對變得多了,也容易開花而死去。
[我還想知道]
大熊貓以竹子為食,而且食量驚人。有人提出一個大膽的推測:竹子獨特的繁殖周期和方法就是為了對付它的天敵——大熊貓。
竹子有著緊硬木質的枝幹,最高可達35米。世界上大約有830種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