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植物——“綠色吸塵器”
粉塵有害人體健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你知道社會發展到今天空氣中的粉塵之多,危害之大嗎?你又知道那神奇的“吸塵器”是什麼嗎?
在古代,空氣中的粉塵主要是來自地麵上的細小塵土。到了工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在空氣中的粉塵,除了塵土之外,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金屬和礦物質的微小顆粒。特別是工業使用煤和石油燃料在燃燒時放出的煙塵,卷入到空氣中的數量大得驚人。據測試,每燃燒1噸煤至少有3千克粉塵上天,多的可達11千克。這些粉塵中隻有10%比較大的顆粒沉降到地麵,而有3%的小顆粒在空中飄遊。如果發生一次大的火山爆發,就會有1億立方米的細小顆粒噴出。據載,全世界每年大約向空中排放1億多噸煙塵,1500萬噸二氧化硫。全世界每年因發生火災而使約66.7公頃的森林被燒毀。燃燒100千克幹柴,排入大氣中的粉塵約為二千克,那麼,約66.7公頃的森林火災,就有5億噸粉塵進入大氣中。
這些粉塵在空中分布也不均勻。一些工業集中的城市,空氣中的粉塵可多達30~40種,每年光是沉落地麵的粉塵,在每平方千米的麵積內就有500~1000噸,多的地方可達5000噸。如果把大氣中飄遊的粉塵平鋪在地球表麵上,厚度約達0.5厘米。飄遊在空氣中的這些粉塵,多是對人體有害的。如果空氣中飄遊的粉塵的濃度達到每立方米含100微克的時候,兒童呼吸道受感染的人數就會顯著增加;含200微克的時候,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就會顯著增高;含300微克時,呼吸道疾病和心髒病死亡者就會突增。這些粉塵同其他有毒氣體混合一起,在陽光照射下,能形成毒性很強的光化學煙霧,容易引起各種癌症,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如何控製這些有害人體健康的粉塵對環境的汙染,方法有很多,而大量植樹造林則是一種重要的措施。
據研究人員測試,約0.2公頃杉樹林,每年可阻留粉塵22噸;約0.2公頃鬆樹林,每年可以阻留粉塵26噸。在城市裏,綠化的地方比不栽樹的地方粉塵降落量要少23%~25%,空中飄塵量要少37%~60%。就連樹木在落葉的冬天,其枝幹也能使空中的粉塵降低18%以上。樹木和其他一切綠色植物所以有吸塵能力,主要在於它們有著龐大的表麵積。約0.2公頃正常生長的草地,它的葉片和莖表麵,可達占地麵積的22~38倍;一株生長多年的鬆樹,它的針葉連接起來,約有200千米長,加上樹的枝幹表麵,總麵積在900平方米以上;0.2公頃生長繁茂的闊葉樹林,僅葉麵積就有占地麵積的75~80倍。樹木等綠色植物同空間有著這樣大的接觸,就好像一張張的嘴巴,伸向空中,把粉塵吸了進去。
樹木吸收粉塵的第二個絕技是“抓俘虜”。粉塵在空中飄遊需要借助風的力量。粉塵顆粒的大小不同,所需要的風力也不一樣。如直徑0.03毫米的粉塵移動時,所需要的風速是每秒0.25米,而直徑1毫米以上的粉塵移動時,則需要每秒11米以上的風速。沒有相應的風力,粉塵是無法飄遊的。樹木有降低風速的“魔力”,當粉塵經過樹木時,突然失去飄遊的動力,隻好被迫降落,於是便成為了樹木的“俘虜”。
綠色植物吸收粉塵的第三個絕技是它有特殊的捕捉粉塵的工具。這種工具就是它那葉麵上許許多多的絨毛和大量的粘液,多數樹葉的葉麵,每平方厘米的麵積長有絨毛約1000~2000根,分布的粘液有0.1~0.2毫克,隻要粉塵落上就別想逃走。它雖不能把粉塵吞下吃掉,但可以把大量粉塵收集起來,待下雨時借助雨水把粉塵送到地麵。粉塵落入林內,如同掉進了萬丈深淵,再也不能回到空中到處飄遊,汙染環境。
每時每刻,綠色植物都在默默地過濾著空氣中的粉塵,淨化著人類的生存環境,故被稱為“綠色吸塵器”。樹中的“壽星”
公元19世紀,著名的德國自然科學家亞曆山大·馮·洪德堡,來到了位於非洲西北岸、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
在那裏,洪德堡看見了一棵被風刮倒的大樹。這棵大樹樹高約15米,主幹的直徑將近5米。大風將它從離地3米處吹折,吹折處的直徑超過了1米。
看到如此好的一棵大樹被風吹倒,洪德堡心中大呼可惜。不過,他又想:這是一個好機會,何不乘此機會測量一下年輪的數目,看看它到底活了多少年。
可是,樹幹的內部已經被蛀空了,根本無法研究這棵大樹的準確年齡。他隻好數了一下樹幹外圈的年輪。嘿,還真不少!竟有2000多圈。加上蛀去部分的年輪,洪德堡估計,大樹的年輪約有8000多圈,換句話說,它已經活了8000多年!
這棵大樹就是赫赫有名的龍血樹,一種屬於單子葉百合科的常綠喬木。在一般情況下,龍血樹可長到20米高,它的主幹的直徑常超過1米。為什麼普通的單子葉植物,比如玉米、小麥等植物,莖幹不能無限製加粗,而龍血樹卻能不斷長粗呢?原來,這是因為龍血樹莖裏的薄壁細胞終生都能分裂,莖的直徑因此就逐年增加。
龍血樹的形體非常美觀,它樹形婀娜,呈“Y”型。葉略帶白色,似根根小劍倒插在枝條的頂端。全世界共有150多種龍血樹,它們全都生活在熱帶森林中。
龍血樹因能分泌紫紅色樹脂而得名,這種樹脂俗稱“血竭”,有異香,可止血,也可治療跌打損傷。正因為“血竭”有如此大的藥用價值,所以我國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龍血樹。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2年,我國植物學家終於在雲南西雙版納的石灰岩上,發現了大片的野生龍血樹。從此,依賴進口“血竭”治病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龍血樹是樹中的“壽星”。因為在植物界中能活到8000多歲的除了龍血樹,實在找不出第二種樹。但最近有消息傳出,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山中,有人發現了已經生活了15000年的一種蘇鐵科植物。是真是假,還有待進一步的查證。南瓜能長多大
南瓜是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植物,卷須分枝。花單性,花冠鍾形,雌雄同株。果梗有棱,果實形狀多種多樣,因品種不同而異。
南瓜在世界普遍栽培,我國也廣泛栽培。它是價廉物美的蔬菜。南瓜的種子是美味食品,還可入藥,能驅除絛蟲和血吸蟲。
南瓜的果實可以長得很大。美國各州每年都有南瓜比賽。加利福尼亞州曾舉行過世界上第一次國際南瓜錦標賽,來自加拿大溫索爾市的一個大南瓜,重171千克,戰勝了美國彭塔盧馬市的一個重143千克的大南瓜。美國來自卡斯特羅穀的一位農民也曾以他種的218千克的大南瓜獲得過加利福尼亞州南瓜比賽的第一名。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農民迪爾,1983年收獲了一個特大南瓜,達224.3千克。
1986年10月,美國新澤西州的雅各布斯敦的羅伯特·甘卡茲收獲了一個大南瓜,重304.6千克,周長3.6米,贏得了國際南瓜聯盟比賽的冠軍。當然了,這項記錄將來還會被突破。最高大的樹
望天樹是我國最高大的常綠闊葉喬木。它是我國70年代新發現的稀有珍貴樹種,產於雲南南部勵臘一帶。在產地海拔700—1100米間低山山地可組成純林,或組成優勢森林群落。它的樹型高大,常在40~65米之間,或者更高。它不僅樹幹高大通直,氣魄雄偉,而且幹形圓滿,生長快,出材量高,材質優良,耐腐性強,適宜做膠合板、造船、建築、橋梁、樂器、體育器材、高級家具及細木工材料等。
澳大利亞的杏仁桉是植物界的“高個子”,有棵杏仁桉高達156米,直徑約10米,估計重約2000噸,是世界上最高的樹木。杏仁桉由於樹體高大,吸水量特多,人們往往將它種植在低濕的土地上。由於這種樹的種植,沼澤地變成了幹燥地,蚊子失去了滋生的環境,有效地防止了瘧疾的傳播,當地人就給它起了“防瘧樹”的美名。杏仁桉為桃金娘科桉屬植物。桉屬植物全世界有600種以上,我國引種桉樹約有80多年的曆史,共80餘種,主要栽培在溫暖濕潤的南方。桉樹適應性強,耐瘠土,凡是廣種桉樹的地區,到處變得綠樹成陰,木材自給有餘,還遏製了瘧疾的發生。桉樹的枝葉可提取各種不同的桉油,在工業、醫藥和選礦上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我們平常吃的桉葉糖就是用桉油製成的。有趣的蛋樹
不久前,蛋樹在美國風靡一時,種植成風,庭院裏,屋前屋後,都有廣泛栽培。不久,它又從美洲傳到了歐洲。
蛋樹像小灌木那樣,有50厘米高,茄科,模樣像一株番茄樹,但葉子要闊一點。開紫色的五角形小花,結的是一隻隻白色的、橢圓形果實,表麵堅硬而光滑。看上去仿佛綠葉下懸掛著一隻隻雞蛋,饒有情趣。成熟後可以生吃,味道像“甜瓜”。它還可以做冷盤菜,也可以紅燒了吃。
說來有趣,據法國自然博物館的助教伊夫·德朗日說,蛋樹最早來自中國。200年前,西班牙人把它從亞洲帶到了美國的佛羅裏達州。
蛋樹的重新發現是很偶然的。1978年,有個美國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地上看到了一粒種子,他好奇地拾了起來,並把它種在園裏。不久這棵小樹長出一種奇異的白色的“蛋”,他將它大量繁殖成幼苗,賣到市場上去,得到了驚人的歡迎,二個月裏就售出了10萬株。而且,不久在美國還成立了一個蛋樹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