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萊斯卡鮑特博士把他的這一發現提交給巴黎科學院。很快,拿破侖三世就授予了他令人垂涎的軍團榮譽勳章。正當法國人為他們的偉大發現洋洋得意之時,這顆祝融星突然在望遠鏡中拒絕登台亮相了!——就像金星衛星一樣,意想不到地悄然失蹤了。與金衛的走失不同的是,這並非是失蹤了一個衛星,而是一個行星步入了五裏雲霧之中。

然而更糟的是,1878年美國密歇根(Michigan)大學教授吉姆·瓦特森宣稱他看到了兩顆祝融星而非僅僅一顆!一個名叫萊維斯·斯威夫特的業餘天文愛好者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最高的地方也仔細地觀測到了祝融星。但斯威夫特絕非等閑之輩,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觀星者,因為他的星雲學說早就得到了天文學家們的公認。

如果評論家們要說所有這些科學家之輩們都在憑幻覺,以及說萊斯卡鮑特無所事事卻得了軍團榮譽勳章,那麼這些說法純粹太離譜也太不近人情啦!因為毫無疑問,所有這些觀察都是有目共睹、切切實實的。這一切的發生,使人們不得不產生了許多猜測:1859年穿越太陽表麵的那個天體是什麼呢?會不會它是一個小行星或者是另一個世界的巨大空間站呢?金衛是不是也為外星係的空中堡壘呢?

天上為什麼會有好幾個太陽

“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這首歌許多人都會唱。如果我把歌詞改成“天上有好幾個太陽”,你一定接受不了,可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出現過好幾個太陽同時掛在天空的奇異景象。下麵給你舉幾個例子。

1661年2月20日,波蘭格但斯克出現了7個太陽並現的奇景。1790年7月18日,俄國聖彼得堡出現了6個太陽。1866年4月的一天,俄國烏克蘭地區的人們看到了8日並出的景象。1934年1月22~23日,胡振鋒在我國西安連續兩天記錄了7日並現的奇觀。1970年12月3日,有人畫下了加拿大薩斯卡通8日並現的圖像。1971年5月5日9時,我國小興安嶺上空10日並現,人們無不稱奇。1975年2月18日11時30分,遼寧省本溪市出現了3個太陽。1985年l月3日11時,劉貴在黑龍江省綏化市畫下了5日並現的圖像,圖像在刊物上發表。1988年1月27日上午,河南省漯河市氣象站劉躍紅畫下了5日並現的圖像,圖像在刊物上發表。1988年3月7日日出後,沈陽出現了2日並升的景象。

這樣的多日並現現象還可以舉出許多。

其實,這許多並現的太陽,隻有一個是真太陽,其他都是假太陽。假太陽稱為“假日”、“幻日”或“偽日”,屬於暈的一種表現形式。暈就是民間俗稱的“風圈”,它是由於太陽光或月光在雲中冰晶上發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的。在距地麵六七千米以上的高空,確實有一種由小冰晶組成的乳白色的絲縷狀的薄雲,學名叫“卷層雲”。構成這種雲的小冰晶就好像三棱鏡一樣,當日光或月光照到它們時,就會產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如果角度合適,就會形成彩色或白色光圈、光弧、光點或假日,統稱為“暈”。通常太陽或月亮周圍隻有一個暈圈,但個別時候也會出現相互套著的多個暈圈、多個暈弧和多個假日並現的怪暈。

金星上有大海嗎

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認為金星是地球的孿生姐妹。它的大小、質量和密度都與地球相近,而且也有很厚的大氣。現在我們也清楚,金星的表麵是一片熾熱的、沒有任何生命的荒原。1982年3月前蘇聯行星探測器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的著陸器成功地降落到金星上,對金星表麵土壤進行直接化學分析,才邁出了探測金星新的一步。

關於金星,曾有過許多猜想。有人認為金星的表麵是一片汪洋,有人卻認為是石油海,天體植物學者則說金星表麵適合於生物生存等等,真是眾說不一。因為它的真麵目常常用厚厚的雲層遮蓋著。用光學方法無法穿透這塊“蒙頭紗”。金星的電視實況傳播是1975年底,金星9號和金星10號完成的。

控測器直接從著陸點發回了全景圖象,此時人們才了解,藏在濃雲後麵的原來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那裏溫度高達450℃,借助於裝在金星衛星上的雷達,在幾年的努力之後,科學家才繪製出了金星的地形圖。從圖上可以看出,表麵2/3是丘陵地,高度達2500米以上,上麵有特別多的火山口;另外的部分是高原,深穀縱橫交錯,這裏溫度低於50℃。在山區發現一些火山,其中有的高達11000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一頭,不過比火星的奧林普山(27000米)矮得多。平坦低地約占表麵的30%,看起來非常像月海。

金星表麵風速特別小,每秒都在1米以內,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根本不存在。蘇聯天體物理學家莫洛茲指出,在金星大氣壓條件下(100個大氣壓),風的呼叫聲是特別大的,在那裏,就像我們在地球上置身於鬧市所感受到的喧囂聲一樣。

計算和模擬試驗表明,如果在金星和地球上揚起一樣多的灰塵,那麼,在金星上所需的風力僅為地球的1/10。金星的天總是橙黃的,從未出現過藍色。因為,它的大氣密度太高,使得紫色、藍色和淡藍色光線都散射掉了。甚至連山岩,石頭也是橙黃色的。這是從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發回的彩色照片中得知的。

這些橙黃色的岩石是由什麼組成的?與地球上的岩石有什麼區別?這一類問題,從照片上當然不可能得到解答。在金星8號(1973年發射),金星9號和金星10號(1975年發射)的著陸點,通過輻射探測,成功地測出了岩石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鉀、鈾和鈦。發現金星上也許存在放射強度與地球上的玄武岩和花崗岩相似的岩石。

金星有含硫的礦石。所以它沒有冬夏,沒有雨雪,非常有可能是硫的循環造成的。金星厚達25千米的雲層可能就是硫酸雨滴組成的。含硫的氣體是行星二氧化碳大氣的重要成分,而表麵岩層中又含有大量的硫。這究竟是物質循環的環節?還是偶然的巧合?目前還無法下結論。

金星大氣是否特別幹燥,也存在各種爭論。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測出靠近金星表麵的大氣層含水蒸氣大約不超過0002%,這就絕對推翻了金星上可能有海的推論。金星表麵沒有一滴水珠,甚至連水分子也幾乎沒有,熾熱的大氣接觸表麵岩石,使岩石的化學成分發生改變,通過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的考察,首先,我們明白了金星上最多的是玄武岩,而且地區不同,其成分也不同。低地上大部分是火山熔岩產物,成分與地球海洋地殼的相同,這種岩石叫高鉀含量堿性玄武岩。高原上的玄武岩含鉀和鎂的成分非常大。在地球上這種岩石生成得比較晚,不可能早於26億年前。至於金星上是否曾經有水存在,目前還無法回答。美國學者宣稱,從先驅者金星號所測定的金星土壤的導電性中發現,高原被一層奇怪的導電性特別強的外殼包圍著。但隻有硫化鐵才具有這種特性。金星號著陸區土壤分析證明了一條類地行星地質史的共同規律:玄武岩的火山活動是行星外殼長期演化不可缺少的一環。金星玄武岩的成分(矽,鋁,鐵等)與地球的相似,說明了太陽係所有行星的演化特征。

總而言之,對金星的探測已取得相當多的成果。人們對這顆行星的認識正逐步加深。總有一天,人們會將它的神秘麵紗一層層揭開。

南極隕石中為何會有氨基酸

從太空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如果有落入南極的,就會被嚴嚴實實地深埋在冰雪之下。因此,它們不會風化變質,改變它那原始的麵貌,因此也倍受科學家的重視。

南極洲的隕石非常豐富,近20年來,科學家已經在那裏發現了五六千塊隕石,大大超過了其他各洲數千年來采集到的隕石數總和。

1980年,美國科學家對南極維多利亞地區的阿倫丘陵地帶的一塊隕石進行檢驗,在切割時發現它異常堅硬,連鋸條對它都毫無作用,於是便對其中的一小塊進行金相學和衍射分析。檢驗結果表明,這塊隕石內含金剛石、郎士德珊瑚石和石墨。以前在隕石中尚未發現過金剛石晶體,但這些隕石中的金剛石是怎麼形成的呢?

科學家在對南極隕石的研究中,還發現了幾塊高含量的碳質球粒隕石,其中含有兩種氨基酸。一種是地球生物體上存在的氨基酸,另一種是地球自然界中未曾發現過的。於是,有些人對這個重要發現提出懷疑。他們認為,這些氨基酸很可能是受地麵汙染後產生的。

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構成材料,也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因素。

有人很早就提出,如果南極隕石上真含有氨基酸,地球上的生命,或許就是當年這些隕石攜帶進來的有機物質在海洋裏經過億萬年的化學變化過程而誕生的。而地球外有氨基酸存在,說明地球外一定有外星生命和外星人存在。

南極隕石中存在的奧秘或許就是地球生命起源的奧秘吧!

新星和超新星的能力有多大

太空中一個又一個的神秘天體使人類目不暇接,也令人類困惑不已,從而也使各國科學家為之而努力探測研究。

那什麼是新星和超新星呢?它的劇烈爆發又是怎麼回事呢?有時候在某一星區突然看到一顆原來沒有的亮恒星,經過幾個月後又突然不見了。於是,就有人誤認為產生了一個新的“恒星”。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事實上而是因為原來這裏本身就有一顆比較暗的恒星,由於內部突然爆炸,光度增大到原來的上萬倍,原來看不到,現在看到了。等爆炸消失以後,又看不到了。目前在銀河係已發現了200多顆這樣的恒星。

但如果一個新星的亮度超過原來的1000萬倍以上,這樣的恒星就是超新星。超新星的爆發異常猛烈,它以每秒幾千甚至幾萬千米的速度向外發射能量,可以說是目前已知天體上最激烈的天體活動。

早在我國宋朝的時候,就曾記錄了一起超新星爆發時的情景:那是在1054年7月的一個清晨,突然出現了一個非常非常亮的星體,就是在白天也能看得到,一直持續了23天才漸漸暗淡下去。後來到了18世紀,有一個英國天文學家用望遠鏡觀察時出現“客星”的那片天空,發現一團雲霧狀的東西,其形狀有點像螃蟹,人們便把它叫做“蟹狀星雲”。經研究發現,這團星雲還在不斷膨脹,根據其膨脹的速度及其形狀的大小,推算出它開始膨脹的時間正是我國在宋朝時看到的那顆超新星出現的時間。

關於超新星,人們已經發現了很多,但對其爆炸的原因,還隻是處於猜測、設想階段。目前一種較有說服力的觀點是:其爆炸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恒星內層向中心“坍縮”時極其迅速地盤旋出來的引力勢能引起的。如果是這樣,那麼久而久之,它一定會形成宇宙中神秘莫測具有超能力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