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跑到哪裏去了?撥開樹葉找下去,我們就會發現它產卵的地方十分糟糕。花金龜一直挖到土壤深處靠近腐殖質的地方,然後隨意把卵產在附近。你也許要問,為什麼天天在花叢中流連的花金龜會把卵產在如此肮髒潮濕的地方呢?這種貌似失去理智的行為實際上是花金龜精心安排的,黑暗潮濕的土層提供了富含營養的顆粒物,幼蟲一孵化出來就可以輕鬆找到食物,非常有利於幼蟲的存活和成長。
這些直徑隻有三毫米左右的球形卵大約十二天後就能孵化出來。新出生的白色幼蟲身上長著稀稀落落的短毛,它們和成蟲一樣非常能吃,一個月可以吃掉相當於身體體積幾千倍的食物,到八月初就能長到成蟲一般大小。幼蟲就像停不下來的大磨盤,把各種腐爛的植物碾碎磨成粉末,從中提取養分,同時排出的糞便也給土壤提供了營養。
花金龜的幼蟲模樣十分怪趣,身子很胖,腿部卻非常柔弱。如果你把它放在桌子上,會看到一個奇妙的現象——它是用背部爬行的,幼蟲背部的肌肉特別發達,可以快速地移動身體,而身上的短毛也可以起到牽引的作用。如果你把它放正,腿部朝下,它會固執地翻過身子,繼續用背部爬行。其實,在爛葉子堆中,對幼蟲來說沒有什麼天與地的界限,到處都是支撐物,所以它實際是在四周都有東西的狹小空間裏鑽來鑽去,根本分不清楚哪裏是地板,哪裏是天花板,也就無所謂是靠背部還是腿部。然而在桌子上,隻有一麵可以支撐,幼蟲就會選擇用最強壯的背部來爬行。
第二年的六月,幼蟲開始結繭了。它們的繭內部很光滑,也很結實,是由一種棕色材料製成的,外麵經常粘著糞便顆粒或枯葉,它們在結繭時需要這些東西在外部做必要的支撐。這種棕色的材料類似某種幹燥的黏土,但到底是什麼,我非常想了解清楚。我在它們生活的地方仔細尋找,並沒有發現這種物質,那麼它們是用什麼結繭的呢?我通過實驗發現,原來這種物質是它們自己製造的:幼蟲在結繭前會儲存大量的糞便,這些糞便就是高級的“灰漿”,全都保存在肚子的末端。所以,幼蟲的身體就是“建築材料工廠”,能根據需要隨時把“灰漿”輸送出來。
想讓我證明這點嗎?那好,我把準備結繭的幼蟲分為四組分別放到玻璃瓶中,因為幼蟲結繭時需要一些可以提供支撐的東西,所以我分別往四個瓶子裏放入碎棉絮、碎紙屑、芹菜籽和蘿卜籽,其他一概不予提供。而這四組幼蟲就會在每種材料裏分別結繭,它們扭動著胖胖的身體,把這些支撐物推到四周擺好位置,然後從尾部輸出它們的“建築材料”,通過不停地擠壓和粘合,最後把繭建造起來,而外麵則包裹著這些支撐物:用碎棉絮做的繭裹著柔軟的絨毛,用碎紙屑做的繭像蓋著白色的瓦片,用芹菜籽和蘿卜籽做的繭酷似精巧的肉豆蔻果實!
我甚至在一個繭上弄了個小洞,這樣就可以清楚看到這位泥瓦匠如何修補自己的窩了。它先抬頭檢查了一下破損情況,發現不是很嚴重,於是把頭部按到尾巴上,奮力一擠,一團“灰漿”就順利出來了。它用大顎咬住“灰漿”,並用自己的小腳把它送到洞口附近,然後一邊咀嚼、攪拌,一邊用大顎把“灰漿”抹在洞口上。“灰漿”用完後,它又頭尾相接生產出一團,繼續塗抹。
所以說,這些建築工人不需要外界提供什麼材料,都是自給自足,用自己的排泄物建造自己的繭。我對它們的生產能力感到驚訝,這其中體現出了一種很高的科學管理水平。
就這樣,花金龜幼蟲們鑽進自己的繈褓中,開始了變形階段,等到八月來臨,迎接它們的將是一場真正的、香甜無比的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