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奇異的耳朵

窗外下著雨,密密的雨簾中,透出陰暗的天色。隻有偶爾一個突如其來的閃電,才給陰灰的天空帶來使人不安的驟亮,仿佛要把黑色魔鬼般的嘴臉,映現在眼前。

維拉覺得害怕,緊緊依偎著丈夫,丈夫撫摸著她的麵頰,說:“我有個重要的約會必須去參加。”他答應過一小時就回來。

他開著轎車在夜色中消失。雨越下越大。

維拉獨自坐在沙發裏,目光時時注視著窗外。她心神恍惚,煩躁不安。她感到似乎要發生什麼事,卻又講不清是什麼事。

一個耀眼的閃電驟然消逝,窗外陰影憧憧,伴著沙沙的響聲,像群魔亂舞,竊竊低語。

維拉臉色煞白。她慌亂地拿起話筒,要打電話給女友艾麗絲,請她立即開車到這兒來作伴。

電話轉盤發生清脆的轉動聲。當對方的電話發出第一陣鈴響聲時,維拉的電話機突然被一個響雷擊中。維拉也同時被擊昏,倒在沙發裏不省人事。

一個小時以後,維拉被回來的丈夫扶上床。他不知道剛才發生的一切。“她一定是為了等我才不知不覺在沙發裏睡著了。”他希望維拉睡個安穩覺。

她確實睡得很沉,很酣,兩天兩夜也沒醒。

第三天早晨,維拉睜開雙眼。窗外的陽光把房間照得格外明淨,桌上那束潔白的茉莉花散發出溫馨淡雅的氣息。

維拉忘記了前幾天發生的事。她瞅著心愛的茉莉,興奮地坐起來,伸手要丈夫把花遞給她。不料,怪異的事發生了。正當維拉張嘴說話時,從喉嚨口突然傳出一個陌生男人的說話聲。“喂,你是卡拉斯花店嗎,請替我送些鮮花康乃馨……”

維拉立刻捂住了嘴巴,兩眼恍惚地凝視著丈夫。她不明自這是怎麼一回事。

陌生男人的聲音消失了。丈夫笑笑說:“不用擔心,一切都會好的!”

維拉深情地望著身邊的心上人。她要向他講句最貼心熱情的話。

又一個尖細的陌生女人的聲音,從維拉還沒來得及講話的嘴巴裏衝了出來:“我要找巴巴拉律師,因為我馬上要死了……”

丈夫呆呆地望著妻子維拉,不明白怎麼又出現一個陌生女人的說話聲,仿佛是誰在打電話,一字一句從維拉的嘴裏清晰地“跳”出來。

她耳朵裏一刻不停地響著電話鈴聲,隻要嘴巴一張,對方打電話的聲音就滔滔不絕。她的嘴巴幾乎成了電話話筒。

她嚇得要命,絕望地倒在床上。這時,隻有這時,她的兩耳才變得非常清靜,電話鈴聲像短了電路似的,不再作響了。

她要得到安寧,必須永遠臥床不起。否則,一旦坐起身子,電話鈴聲便不絕於耳,說話聲幾乎要衝口而出。

丈夫把維拉送到遠離鬧市的郊區去住,然而情況並沒有改變。

必須向醫生求診。

在醫院裏,維拉把那天打電話時被雷電擊倒的事說了一遍。丈夫哭喪著臉,懇請醫生幫她擺脫困境。

醫生從未聽說有這種事,更沒治過這種少見的病人。他們一個個打量著維拉,仿佛她身上著了魔似的。

他們又非常同情她。於是,在她身上試用了各種療法,卻都不見成效。

聯邦德國一家醫學研究所的艾姆斯博士看到這個病例報告,就趕來為維拉診斷。

3小時之後,艾姆斯從病房裏出來。他搖搖頭說:“病人已經成了一部人體電話機。”

至於造成這種罕見的病症的原因,醫學家各有各的說法,卻沒有研究出一種有明顯療效的診治方法。

不幸的維拉,她隻能日複一日地臥床休息。隻有這樣,她才能得到安寧。

未來的人是什麼模樣

幾十萬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後,我們的後代將是什麼模樣呢?

在漫長的歲月裏,人類在不斷地同自然鬥爭的同時,自己的軀體也不斷地得到完善。從古猿的四肢爬行到人的直立行走,從古猿的遍身密布的粗毛到人的細疏的汗毛,從古猿幹皺、粗糙的臉到人秀潤、精美的麵孔……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風雨”在人體上打下的“烙印”,是時間老人在人體上留下的人類文明史。

肯定地說,未來的人類文明更是輝煌無比。到那時,人們不必為可怖的痼疾而呻吟,不必為糊口的3餐付出巨大的體力,也不必對著明月發出“不知天上宮闕”的感慨……那麼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在未來人的軀體上會有什麼樣的映現呢?

科學家們為我們描述了未來人的形象。

“在一片空曠的原野上,長著30餘米高的樹木,樹上伏著一個怪物。這怪物臉似人類,但渾身呈鱗片狀,布滿紅色脈管,尾巴上還有一個大脈管。當黎明來臨時,他便張開鱗片吸收熱量。吸足熱量後,他便從樹上飄落下來,用尾巴上的管子汲取湖水裏的藍綠色藻類。”這是英國古人類學家狄克森在他的著作《人類之後》裏勾勒的50萬年後未來人的生活圖。狄克森認為人類正在走向衰退。他說,由於未來環境嚴重汙染,那時地球上隻有抗汙性很強的植物存在,這種植物成了未來人的棲息地。水裏隻有藻類植物存在,這成為人類的食糧。人類由於體質衰退,成了樹棲動物。狄克森這種悲觀的人類進化論,並不為多數人所接受。

“大腦袋,大眼睛,細長的四肢。”這是加拿大人類學家盧瑟爾和賽格京為未來人塑造的模型。他們認為,人類的發展必定是大腦不斷發達,智力水平不斷提高,而體力在逐漸下降。他們的這種觀點既立足於人類發展史,又富有想像的成分,因此很受人們的青睞。許多科幻作家筆下的未來人、超人、外星人都是以這種想象為藍本的。

“未來人的模樣跟我們差不多。”這是美國人類學家愛爾德蘭和塔特肖等提出的觀點。他們認為,盡管未來人智力較現在高,但大腦體積未必會增大。他們在《人類進化之謎》一書中說,從人類進化的整個曆史看,近100多萬年來,人類體質一直沒有很大改變,人類進化已進入相當穩定的階段。他們的論點也得到一些科學家的讚同。

應該說,這些科學家立足於不同點,描述了各具特色的未來人的草圖(僅僅是草圖),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究竟誰畫得對,或者誰畫對了頭,誰又畫對了腳,或者全部都畫得不對,這隻有我們的後代才知道了。

眼睛的特異功能

眼睛是人身上最奇妙的器官,它能幫助我們知道萬物之多、天地之大,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窗戶”。還有一些人的眼睛,有著神奇的特異功能。

1.“顯微鏡眼”

在德國的路德維希堡市,有一位名叫韋羅尼卡的女口腔醫生。她的眼睛就像顯微鏡一樣,能把物體放大幾百倍。她能把一部32萬字的長篇巨著,抄錄在一張普通的明信片上,由於她是用鉛筆謄寫的,所以每寫兩個字就得把鉛筆精心修削一遍。

韋羅尼卡這雙得天獨厚的眼睛,對她的醫生職業大有好處,她可以輕而易舉地發現病人口腔裏的細微病變。但能放大物體的肉眼,也給她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紙張上肉眼看不見的纖維會阻擋她的視線,防礙她閱讀書籍和報刊雜誌。她也無法看彩色電視、因為她看到的並不是一幅幅美麗的畫麵,而是不計其數的、五顏六色的星星點點。她現在正致力於編纂微型書籍。光學專家們稱這位女醫生為“活的顯微鏡”。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費城,也有一位奇眼醫生。他隻要看著唱片,就能脫口把唱片的內容說出來。這種能讀唱片的眼睛,也實屬罕見。

2.“透視眼”

在意大利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叫比索娜的老婦人,已經80歲了。她雖然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訓練,但她有一雙比“X”光還厲害的透視眼,據說診斷病症的有效率,差不多是百分之百。

任何病人隻要坐在她的麵前,根本不用說出自己的症狀,老婦人隻要稍微審視病人一下,便進入昏睡狀態,等她恢複清醒以後,就能判斷出病人得了什麼病,她的診斷往往跟醫生所作的診斷完全一致。在過去的50多年裏,她每天能接待病人50多名,後來由於身體的原因,她才把門診數減少到每天10名。

意大利安科納大學醫院的醫學專家們,經常邀請比索娜來醫院,為病人確定腫瘤或結石到底長在什麼地方。醫生還請她現場指導手術的進行,因為她不用猶豫就能判斷應在病人的什麼部位開刀,從沒有出現過差錯。

前蘇聯有一位姑娘,也是著名的“超感人”。她的一雙透視眼,能“看穿”人體,看到心髒在跳動,血液在奔流,簡單就像一部彩色X線攝像機。

我們國家也有這樣的奇人。他是哈爾濱市的一位醫生,名叫李星周。他用他的透視眼可以看出人體之間的錯位和病變以及心髒的異常。

更讓人驚奇的是,前蘇聯還有一位女起重司機,名叫朱莉婭。她因觸電昏睡過兩天,醒後就發現自己有了特異功能。她不但能透視人體的內髒,而且還能看到太陽的紫外線和柏油路下麵的洞穴。她也幫助醫生看病,還能預報風暴的來臨。但她自己卻患有嚴重的頭痛病。

3.“人體望遠鏡”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法國的波旁島曾經出現過一位傳奇人物,名叫耶帝安尼·伯提諾。他的視力超人,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由於他從小在海島上長大,因此特別熱愛大海,立誌將來當一名船長周遊世界。

在他15歲的時候,就到一條帆船上當了實習水手,後來又成為法國海軍的一名水兵。

艦長看伯提諾有特殊的視力,就讓他執行觀察船隻的任務。有時他發現遠方的船隻向指揮官報告,指揮官用望遠鏡也看不到船隻的影子,但每次的結果都證明他的觀察是正確的。他能看到上百公裏以外船隻的動向,水兵和軍官們都親切地管他叫“軍艦的望遠鏡”。

有人好奇地問伯提諾,為什麼有這樣特殊的視力,他笑著回答說,隻要把全身的神經集中在眼睛上就行了。

他在軍艦上服了8個月兵役,曾經預告過62次重要情況,發現過遠處150艘艦船的動向,被人們稱為準確的“人體望遠鏡”。

4.“夜眼”

在我國廣西自治區,有一個10歲的男孩,名叫李小祥。他白天什麼也看不見,但夜間的視力卻非常好。

李小祥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不需要借助任何光源,就能發現老鼠的行蹤、床上的跳蚤,掉在地上的縫衣針。他的父母介紹說,李小祥小時的眼睛很正常。在他5歲的時候,黑色的雙眼變成了藍紅色。7歲上學以後,感到白天看書寫字非常困難,但一到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他的視力卻變得非常好。這簡直是一雙“夜眼”。

在我國湖南省石門縣,還有一個叫楊春發的青年,也生就一雙“夜眼”。白天,他隻能看清10厘米以內的東西,可到了夜晚,他卻目光敏銳,能夠大步流星地在羊腸小道上奔走,任意翻山越嶺,就像常人在白天趕路一樣。

這些人的奇眼確實讓人驚歎,但其中的奧秘還沒有徹底揭開。

小人國之謎

無論中國還是世界,都有很多有關小人國的傳說和童話,人們最為熟悉的莫過《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描述。那麼,當今世界上究竟有沒有小矮人族呢?回答是肯定的。

世界上最矮小的人,稱為俾格米人,他們是非洲土著,在非洲中部紮伊爾東北依多利地區生活,他們自稱為“森林之子”。這個矮人部落,約有50000人口,平均身高1.4米。他們的膚色並非黑色,而是深棕色,頭發垂直,不如一般黑人那樣卷曲。他們至今仍過著原始生活,喜性遊牧,以采集蘑菇、堅果、莓子和捕捉野獸為生。盡管他們與外部世界已有幾代人的接觸,然而至今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小矮人住在河邊用樹葉和樹幹構築的圓頂小棚裏。他們不分男女,都是赤身裸體,隻在下身係著軟樹皮。

俾格米人懂得從蛇身上取毒,將毒液塗在箭頭上射殺野獸。他們有火種,但習慣生食。他們雖然仍處在原始社會,但婚姻製度實行一夫一妻製。俾格米的女子臉上繪花紋,唇刺穿一孔,插上一株蘆葦或其他野草,頸上掛一串獸骨製成的珠鏈。

俾格米人將牙齒磨齊,使之鋒利,有助於撕鑿獸肉。

據學者們預測,由於俾格米人的死亡率高,如果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轉變,那麼最終將麵臨絕種的威脅。

另外,在孟加拉灣東海上的安達曼群島,也居住著一個古老奇特、與外界隔絕的矮小民族。200多年前,這個民族的人口共約10000多,目前隻幸存500人左右。

這些人的麵部闊、鼻梁直、皮膚顏色像煤炭一樣黑,或呈稍帶微紅的茶色,頭發黑短而略鬈曲。他們身材矮小,成年男子一般身高為1.4米,最高者不超過1.6米,成年女子的身體更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