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首次發現第一個天外行星以來,天文學家先後發現了地球太陽係以外的28個行星。不過,所有這些行星的存在都是從它們對其恒星非常微弱的晃動中推斷出來的,這些晃動假定是由行星環繞恒星運行引起的萬有引力所致。這種技術由巴特勒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馬西發明,並采用它確定了假定存在行星中的20個。

類地行星有環嗎

1610年,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色彩美麗、排列勻稱的光環,但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直到1659年,荷蘭科學家才證實那個光環是土星的光環。1979年,行星探測器飛近土星發現,土星環由上千個環組成,由土星雲層頂部一直延伸到32萬千米處。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在85萬千米以外還有一些外環。

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認為隻有土星有環圍繞,但是到了1977年,科學家們發現天王星也有9個細環圍繞,1986年又觀測到1個環,這樣天王星共有20個環。1979年3月,科學家發現木星也有雖暗但卻清晰可見的環。它們是由一個較明亮的窄環和一個扁環形的暈環組成的。1989年,“旅行者2號”宇宙探測器飛近海王星,發現了海王星也有5條圍繞它的環,有的環是完整的,有的則是環的一部分——環弧。

太陽係內有4顆大行星有環圍繞,這引起了中國天文學家的關注。很多人都在設想,太陽係的其他行星,包括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否都有環圍繞呢?

1964年,前蘇聯曾將兩個人造衛星關入圍繞地球的橢圓形軌道,衛星上裝備有隕石微粒記錄器,測量結果表明靠近地球也有一個穩定的、相當稠密的塵埃組成的環。通過進一步觀測查明,它們是地球外圍的幾個與赤道平麵傾斜度不同的圓環,由極細的塵埃粒子構成。塵埃環的高度在235萬~400萬千米之間。隨著遠離地球表麵的距離的增加,塵埃粒子的數量顯著減少。

關於其他類地行星是否也有環圍繞,各國科學家們意見不一,但都停留在推測上,沒有可靠的觀測證據來證明。也許隨著將來空間探測的進一步深入,宇宙會為我們提供一些新的信息,目前它還是一個無人能解的謎。

黑洞的秘密

關於黑洞的預言是法國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於1789年提出的,他認為有一種天體,能夠吸引所有物質,包括光線在內,看上去像一個黑漆漆的洞,也就是黑洞。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公布之後,黑洞問題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普遍關注。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利用廣義相對論對黑洞進行了了新的研究,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也對黑洞進行研究,並肯定它的存在。

1965年,人們觀測到一束來自白天鵝星座的X射線,科學家稱它為“天鵝座X-1”,它是一個明亮的藍色星體,它還有一顆看不見的伴星。科學家根據“天鵝座”發射出來的強射線,找到了編號為HDE226868的星體,它就是X射線的射線源。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星體,質量為太陽的30倍,它圍繞另一顆星高速運轉。後經研究認為,X射線不是從HDE226868上發射的,這顆伴星質量是太陽的5~8倍,但看不到它的位置,這是黑洞發源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本世紀7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惠勒推斷出黑洞的構成極其簡單,用不著壓強、溫度,也用不著談它的化學組成,僅需一個物理量就足夠了。

關於黑洞的形成原因,有人認為是由於恒星在其晚年,因燃料被消耗完,便在自身引力下開始坍縮。如果坍縮星體的質量超過太陽的3倍,那麼,其坍縮的產物就成為黑洞。還有人認為當超新星爆發時,一部分坍毀的恒星便會變成黑洞。也有人認為,在宇宙發生大爆炸時,其產生的巨大力量把一些物質擠壓得非常緊密,形成了“原生黑洞”。

直到今天,人類還沒有真正找到黑洞,但基本上肯定了它的存在。人們推測,也許一些星團的中心就是黑洞,銀河係中心也可能是一個質量巨大的黑洞。除了大黑洞之外,很可能還存在比小行星還要小的黑洞。甚至有人認為,地球本身也存在著黑洞。這種種說法雖然沒有確切的科學根據,但有人提出,就有一定的道理,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不久之後,人類就會解開黑洞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