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怪”之謎
1977年4月25日,新西蘭海域。一艘日本遠洋漁輪在進行捕魚作業時,船員從300米深的海下拖起來了一具已經腐爛的怪物屍體。它長約13米,重約2噸,肥胖的大肚子上長有4個鰭腳,尾巴特別長,細細的頸脖上長了個小腦袋。它既不像海龜,也不像魚類,倒很像是6500萬年前早已絕滅的恐龍的近親蛇頸龍。漁船上的漁民包括有豐富經驗的老漁民,誰也說不準它究竟是什麼東西。他們誰都沒見過這個怪物。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船長走過來了,他擔心這具腐臭的怪物屍體會使船裏的魚受到損失,他向船員們大發雷霆,並下令立即將它拋回大海裏去。在怪物被拋下水之前,有個叫矢野道豢的漁民,拿出他的照相機,趕緊拍攝了幾張照片。
消息傳到日本後,立刻轟動了全國。有很多科學家驚呼這是本世紀最大的發現。因為,這個怪物究竟是什麼東西,還不得而知。如果,這個怪物真是蛇頸龍的話,人類探索多年的恐龍絕滅之謎和尼斯湖怪獸之謎就獲得了重大進展。人們紛紛指責船長愚昧無知,竟然扔掉了“國寶”,於是,如本大洋漁業公司命令在新西蘭海域的所有漁船,立即奔赴現場,竭盡全力,重新捕撈怪物的屍體,但時過境遷,茫茫大海,人們花了很大代價捕撈了一段時間,哪裏還有怪物的蹤影?
後來,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非洲附近海麵,也有許多人看見過這樣的怪物。
當發現這個怪物的奇聞傳開後,起初,有人認為它是一條從未見過的大鯊魚;也有人說是大海豹;還有人說是鯨類。後來,日本科學家根據現場留下的四五十根鰭須和照片,進行了長時期的研究,一一否定了上述臆測,排出了一些可能性。日本科學家認為,這個怪物要麼是人們尚未認識的海洋動物,要麼就是被人們認為是早已絕滅的史前動物蛇頸龍。
關於對這個怪物的研究,引起了很多科學家的興趣,人們也都很關注它。現在,有的海洋動物學家說,新西蘭以東的南太平洋海域,很可能就是這些怪獸的老家。那裏是從南極來的寒流與北麵南下的暖流相遇的地區,水溫隻有10℃左右,海中的氧比太平洋其他海域高出5倍,浮遊生物也非常豐富,是一個理想的生存環境,這裏很可能是怪物生存的區域。
海洋中類似這樣的奇聞還不少,早在幾百年以前就廣泛流傳,就是在人們認識了大王烏賊以後,海洋中仍存在著對這個怪物的傳說,人們稱它為海怪。所以,至今海怪仍然是個沒有揭開的謎!
19世紀末,法國軍艦“阿瓦蘭什”號在南海的龍川海灣發現了兩條長約20米,粗約2米的“巨型海蛇”。水兵們用火炮轟擊它們,頃刻間,那兩條“巨型海蛇”很快便消失在海水中,過了一會兒,兩條巨蛇又出現在軍艦的另一側,法國水兵們目瞪口呆。後來,法國軍艦也連續好幾次都發現過海洋巨蛇的蹤跡。
1817年8月,在格洛斯特港的海麵上,所羅門·阿連船長目擊過海洋“巨蟒”,他是這樣敘述的:
“當時像海洋巨蟒似的家夥在離港口130米左右的地方浮遊。這個怪獸長40米,身體粗得像半個啤酒桶,整個身子呈暗褐色。頭部像響尾蛇,大小同馬頭差不多,在水麵上緩慢地遊動著,一會兒繞圈遊,一會兒直遊。‘巨蟒’消失時,筆直鑽進海底,過了一會兒,又從180米遠的海麵上重新出現。”
船上的木匠瑪休·伽夫涅同他的兩個夥伴一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釣時,也遇到了“巨蟒”。瑪休在離它20米處用步槍瞄準它開槍。他是這樣描述當時情景的:
“我在怪獸靠近小艇約20米左右的地方開了槍。我的槍法很好,射擊技術也完全有把握,我是瞄準了怪獸的頭部開槍的,肯定命中了。怪獸就在我開槍的同時,朝我們這邊遊來,一靠近,就潛下水去,鑽過小艇,在30公尺遠的地方重又出現。怪獸不像魚類往下遊,而像一塊岩石般地往下沉,筆直下沉。我當時覺得開槍射中了目標,可是,巨蟒卻未受傷……”
1851年1月13日上午,美國捕鯨船“莫依伽海拉”號,正在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航行。
“噢,那是什麼?”
“不是鯨,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怪物啊?”
站在桅杆擔任瞭望的船員大聲驚呼起來。船長希巴裏聽到船員的喊聲,急忙奔上甲板,舉起了望遠鏡:“唔,那是海裏的怪獸!快抓住它!船隻漸漸向怪獸靠攏。”
緊接著,船上放下3艘小艇,船長親自帶著長子,乘上小艇,朝怪獸方向急馳而去。
好一個龐然大物!它身長足足有31米,頸部粗約57米,身體的最粗部分達15米。頭呈扁平狀,有皺褶。尾巴是尖的,背部是黑色的,腹部是暗褐色的,中央有一條細細的白色花紋,猶如一條大船;在海中遊弋。船員們都驚呆了!有的說,這是海洋“巨蟒”。
當小艇搖搖晃晃地靠近這個怪物時,船長聲嘶力竭地喊叫起來:“快刺呀!”幾艘小艇上的船員一起奮力舉矛刺去。頓時,血水四濺,怪物受傷,在大海裏翻滾掙紮起來,船艇周圍的海麵上,激起了陣陣衝天巨浪。船員們冒著生命危險,與這個怪物進行了一場殊死的搏鬥。最後,這個怪物終於寡不敵眾,力竭身死。
船員們把這個海上怪獸拖到捕鯨船上,船長希巴裏把它的頭切下,撒上鹽,放到鍋裏榨油,竟榨出了10桶水一樣透明的油!
但是,遺憾的是“莫依林海拉”號捕鯨船在返航途中遇難,一切都下落不明了。
1848年8月6日,英國巡洋艦“迪達爾斯”號的水兵們也目擊了海上怪獸。他們是在從印度返回英國的途中,南非洲南部約500千米以西的海麵上遇到了怪獸的。
“在艦艇側麵發現怪獸正朝我們靠攏!”瞭望台上的實習生薩特裏斯大聲叫了起來。艦長和水兵們急忙奔到甲板上,隻見距離軍艦200米左右的地方,一條怪獸昂起頭,露出水麵部分的身體長20餘米,正朝著西麵方向遊去。艦長拿出望遠鏡,緊緊地盯住這條舉世罕見的怪獸,他把這天目睹一切的詳細情況記錄在航海日誌上,到了英國本上,就把它和親眼所見的怪獸畫像交給了海軍司令部。類似目擊海洋“巨蟒”的事件不勝枚舉:
1875年,一般英國貨船在洛克海斯特發現“巨蟒”,當時,它正與一條鯨魚在搏鬥。
1877年,一艘遊艇在格洛斯特發現“巨蟒”,在距艇200米的前方水中作回旋遊弋。
1905年,有一艘汽船“波羅哈拉”號在巴西海灣航行時,發現“巨蟒”正與船隻並駕齊驅,不一會兒,如潛水艇似的下沉,在海中消失了。
1910年,在洛答裏海角,一艘英國拖網船發現“巨蟒”,它正抬起鐮刀狀的頭部,朝船隻襲來。
1936年,在哥斯達尼加海麵上航行的定期班船上,有8名旅客和2名水手目擊到了“巨蟒”。
1948年,一艘在肖路茲群島海麵上航行的旅遊船,有4名遊客發現了“巨蟒”,它身長30餘米,背上長了好幾處瘤狀物。
據說,在1875年前,摩洛哥國王阿爾倍爾一世為了捕獲海洋“巨蟒”,建造了一艘特別的探險船。船上裝備了直徑5厘米,長達幾千米的鋼纜和能吊起1噸重物體的巨大吊鉤,並以12頭豬作為誘餌,可惜,也是未遇而歸。
此外,本世紀初,有人在非洲東海岸附近的海中發現了一種怪物。據說,這種怪物全身發著藍光,足足有20米長,身體寬大而平扁,身上還披著一層灰甲,樣子十分可怕。
在一些海外奇談中,涉及海洋上的“巨蟒”、“巨蛇”,這些怪物,著實驚人。從一幅16世紀的銅版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襲擊船隻的“巨型海蛇”,其體長超過船身,吞起人來簡直像老虎吞蝴蝶。時至今日,關於長達幾百米至幾千米左右的“巨型海蛇”、“海蟒”的傳說,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迄今為止,雖然有許多人也目睹過海洋“巨蛇”、“巨蟒”,盡管人們把它說得活靈活現,卻始終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更別提展示實物讓大家一飽眼福了。這海怪究竟是什麼動物?
100多年來,海怪之謎吸引著無數的探險家和科學家,他們到處搜尋海怪的蹤跡;海怪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推測,有人把它說成是“巨型海蛇”,有人把它說成是“巨型海蟒”,也有人把它說成是大章魚或是大王烏賊,還有人把它說成是一種巨型鰻魚。過去,在世界各地的一些報紙雜誌上了經常刊載著海怪遺骸的報道,有些還附有照片,但經專家鑒定後發現,這些怪東西通常是大鯊魚的屍體。
海底“濃煙”之謎
1979年3月,美國海洋學家巴勒帶領一批科學家對墨西哥西麵北緯21度的太平洋進行了一次水下考察。當科學家們乘坐的深水潛艇“阿爾文”號漸漸接近海底時,透過潛艇的舷窗,他們看到了濃霧彌漫下的一根根高達六七米的粗大的煙囪般的石柱頂口噴發出滾滾濃煙。“阿爾文”號向“濃煙”靠近,並將溫度探測器伸進“濃煙”中。一看測試結果,科學家們不禁嚇了一跳:原來這裏的溫度竟高達近千攝氏度,經過仔細觀察,他們發現“濃煙”原來是一種金屬熱液“噴泉”,當它遇到寒冷的海水時,便立刻凝結出銅、鐵、鋅等硫化物,並沉澱在“煙囪”的周圍,堆成小丘。他們還注意到,在這些溫度很高的噴口周圍,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生存環境,這裏就像是沙漠中的綠洲,生活著許多貝類、蠕蟲類和其他的動物群落。
巴勒等人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興趣。美國密執安大學的奧溫認為,這種海底“噴泉”可能與地球氣候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係。
奧溫在研究了從東太平洋海底獲取的沉積物和岩樣以後,發現在2000~5000萬年前的沉積物中,鐵的含量為現在的5~10倍,鈣的含量則為現在的3倍。為什麼沉積物中鈣、鐵等的含量這樣高?奧溫認為這可能與海底噴泉活動的增強有關。
據此,奧溫又進一步認為,當海底噴泉活動增強時,所噴出的物質與海水中的硫酸氫鈣發生反應,析出二氧化碳。已知現在的海底噴泉提供給大氣的二氧化碳,占大氣中二氧化碳自然來源的14%~22%。因此,當鈣的析出量為現在的3倍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必將大大增加,估計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倍左右。眾所周知,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將會產生明顯的溫室效應,從而使全球的氣溫普遍升高,以至極地也出現溫暖的氣候。
在海底“濃煙”中還隱藏著什麼秘密呢?對於科學家們新的發現,人們正拭目以待。
使人失蹤的島
有座使人失蹤的島位於加拿大,名為薩博島。這個小島方圓僅數英裏,但人們都稱它“惡魔島”。
薩博島之所以被稱為“惡魔島”,是因為最近300年來,這座島周圍的海麵簡直成了災禍之地,前後大約有大小500餘艘船隻,在那裏莫名其妙地失去控製而沉沒在北大西洋底,共有水手、乘客、漁民一萬餘人葬身魚腹。據有幸逃生的人形容:當船隻挨近“惡魔島”時,人們便會聽見令人心悸的哭聲或呻吟聲,有時還會看見一艘模樣恐怖的“鬼船”在迷霧中急駛而來,這時,船隻便會猶如陷入漩渦而失控,加拿大海運局的專家也告誡國內外的船隻:“惡魔島”實際上是比“惡名遠揚”的百慕大三角洲更可怕的地方,不要輕易接近它。但“惡魔島”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海水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可稱為是一個水球,在它的表麵上有大約3/4的麵積是海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水源,但海水是地球水的主體。那麼多的海水是從哪裏來的呢?
起初,人們認為,這些水是地球原本就有的。當地球從原始太陽星雲中凝聚出來時,便攜帶有這部分水。隨著地球的不斷變化,這些起初以結構水、結晶水等形式貯存於礦物和岩石中的水釋放出來,成為海水的來源。譬如,在火山活動中總有大量的水蒸氣伴隨岩漿噴溢出來。據此,一些人認為,這些水氣便是從地球深部釋放出來的“初生水”。
天體地質研究表明,在地球的近鄰中,無論是距太陽較近的金星和水星,還是距太陽更遠一些的火星,甚至離地球最近的月球都是貧水的,唯有地球得天獨厚,擁有如此多的水。科學家們對此說法不一。一些人認為,地球上的水,不是地球所固有的,而是由撞入地球的彗星帶來的。一些由冰塊組成的小彗星衝入地球大氣層,隕冰因摩擦生熱轉化成彗星水。
有的學者認為,金星、火星和月球上原先也有水,但是由於月球和火星質量太小,引力太小,致使原有的水全部逃逸;火星表麵溫度又太高,也無法維持水的存在。地球由於條件適中,就使原有的水能夠長期保存下來。不能從地球近鄰目前的貧水狀態來推論地球早期也是貧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