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董妙生提出“大自然存在多四季規律”的假說。按此假說,自地球形成至今的46億年間,生物圈曾數次周期性地從地球轉移到另一個星球,又周期性地像候鳥回歸那樣循環到地球上來。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海水的數度幹涸與高漲。用此假說,正可以解決以往“天外來水”說和“地球固有”說都未能解決的難題。
但是,海水到底來自何方,科學的根據並不充足,因此,海水的發源處仍是一個謎。
珊瑚島是如何形成的
珊瑚島在人們的眼中,一直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令許多人向往前去一遊,它擁有人類的寶貴財富,擁有豐富的熱帶生物資源,另外還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天然氣以及磷礦和鋁土礦。但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關於珊瑚島的成因,通常認為是由珊瑚蟲的骨骼堆積而成的。在熱帶、亞熱帶淺海區的海底,生活著很多小型腔腸動物——珊瑚蟲。珊瑚蟲分泌出鈣質的外骨骼,像小房子一樣來保持著自己柔弱的身體。當珊瑚蟲死亡後,它們的子孫們能一代一代地在祖先的“遺骨上”繼續繁殖下去,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石灰質的珊瑚叢,發展壯大為珊瑚島。根據珊瑚島的形狀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
然而,科學家發現,珊瑚蟲最好的生活條件是深度在60米以內的熱帶淺海,但海洋的深度常常在幾百米至幾千米之間,珊瑚蟲不可能直接在那麼深的海底生活和造礁。那麼,美麗的珊瑚島,特別是那些形狀奇特的環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936年,達爾文在東印度洋的可可島考察時,提出了關於火山島下沉造成環礁的假說。
地質學家戴利提出“冰川控製論”的解釋。認為是冰期過後,海水溫度回升,海洋環境適宜珊瑚蟲的大量繁殖,並在一些島嶼和大陸邊緣的台地上迅速生長起來。隨著海平麵逐漸上升,珊瑚礁也跟著向上發展,環礁和堡礁也從台地邊緣上增長起來。
20世紀60年代以後,板塊學說認為,板塊移動引起火山島的沉降,在沉降過程中環礁逐漸形成。
1974年,科學家普爾迪提出珊瑚島主要是由早期岩溶作用造成,而不是珊瑚蟲生長的結果。
關於珊瑚島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但科學的事實根據都不充足,有待科學做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海洋巨蟒是什麼動物
1817年8月,所羅門·阿連船長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港的海麵上親眼看到了“海巨蟒”。他回憶說“當時有個怪物,很像一條巨蟒,在離港口130米的地方遊來遊去。這個怪獸長40米,身體粗得像半個啤酒桶,整個身子呈暗褐色。它的頭像響尾蛇,和馬頭大小差不多。它在水麵上緩慢地遊動著,一會兒繞著圈遊,一會兒又直著身子遊。忽然,巨蟒豎直鑽進海底不見了,過了一會兒又從180米遠的海麵上出現。”
同船的瑪休·伽夫涅、達尼埃爾·伽夫涅兄弟倆和奧嗄斯金·維巴3人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釣時,也看到了巨蟒。瑪休還在離巨蟒20米開外的地方用步槍朝它開了幾槍。他講述當時的情形時說:“我離它有20米遠。我端起槍,瞄準怪物的頭部,扣響了扳機。憑我的槍法,肯定能打中。在我開槍的同時,怪物朝我們這邊遊了過來,一靠近,就潛下水去鑽過水艇,在30米遠的地方重又出現了,怪物沉下時,不像魚類那樣往下遊,而像一塊岩石一樣沉下去,筆直筆直地往下沉。我的槍可以發射重量子彈,當時清楚地感到射中了目標。可是,‘海洋巨蟒’卻好像絲毫未受傷。”
類似的報告100多年來一直不斷地出現。究竟這種怪物是何類動物,還是一個謎。它會不會像空棘魚一樣,有朝一日重被人們發現呢?
100多年以來,人們不斷地遇到“海洋巨蟒”,但沒有一人能捕獲到它,這種怪物究竟是何物,至今還無人知曉。
海洋中有美人魚嗎
人們常把美人魚看作是自然界中完美生靈的結合,然而,在深不見底的海洋中真的存在美人魚嗎?如果有,它又是什麼樣子呢?
早在2300多年前,巴比倫的史學家巴羅索斯在《古代曆史》一書中,就有關於美人魚的記載。
17世紀,在英國倫敦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記》裏,也有美人魚的記錄,譬如:
美人魚露出海麵上的背和胸像一個女人。它的身體與一般人差不多,皮膚很白,背上披著長長的黑發。它潛下水去的時候,人們還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尾巴上還有像鯖魚一樣的斑點。
在中國,古史書上也有美人魚的記載。宋代的《祖異記》中就對美人魚的形態作了詳細的描述:宋太宗時,有一個叫查道的人出使高麗(今朝鮮)。看見海麵上有一個“婦人”出現,“紅裳雙袒,髻發紛亂,肋後微露紅鬣。命膚於水中,拜水感戀而沒,乃人魚也。”此外,在宋代學者徐鉉的《稽神錄》中,也記載有類似的美人魚。
到了18世紀中葉,英國倫敦曾經舉辦過轟動一時的美人魚標本展覽。隨後,美國紐約也舉辦過同樣的展覽,再次引起轟動。不過事後,經有關科學家查驗,那個脫穎而出的“菲吉美人魚”標本是猴子和魚的結合。
於是,人們對美人魚的存在表示懷疑。在《挪威自然史》中,挪威生物學家埃利克·蓬托皮甚至入木三分地告誡人們:“他們賦予美人魚優美的嗓音,告訴人們她是傑出的歌手。顯然,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對這一奇談怪論感興趣,甚至會懷疑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在俄羅斯科學院工作的維葛雷德博士又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使得人們有些茫然不知所以。
據維葛雷德博士透露:1962年,一艘前蘇聯的貨船在古巴外海神秘沉沒。由於船上載有核導彈,前蘇聯急忙派出探測艦前去搜尋沉船,試圖撈回核導彈。
當探測艦來到沉船海域,維葛雷德博士和科學家們立即利用水下攝影機巡回掃描海底。突然,有一個奇異的怪物闖入鏡頭:它像一條魚,又像一個在水底遊泳的小孩,頭部有鰓,周身裹著密密的鱗片。隻見它用烏黑淘氣的小眼睛好奇地望著攝影機。
科學家們設法捕捉到這個怪物:它是一條長06米的人魚寶寶,頭部有一道骨冠,全身披滿鱗片,它正用一雙惶恐的小眼睛瞪著周圍的人們。科學家們堅信它就是人們一直執著尋找的美人魚。
維葛雷德博士的話讓那些熱衷於探索美人魚的人們激動不已,也給科學家們增添了信心。為此,許多海洋物生物學家、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重新投入研究美人魚的工作之中,並在生物學上做出許多假設。
挪威華西尼亞大學的人類學家萊爾·華格納博士認為美人魚這種動物確實存在,他說:“無論是記載還是現代目擊者的描繪,美人魚都有共同特征,即頭和上身像人,而下半身則有一條像海豚那樣的尾巴。”此外,據新幾內亞有關人士描述,美人魚和人類最相似之處就是它們也有很多頭發。肌膚十分嫩滑,雌性的乳房和人類女性一樣,並抱著小人魚喂乳。與此同時,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安利斯汀·愛特博士則認為:“美人魚可能是類人猿的另一變種,嬰兒出生前生活在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遊在水裏。因此,一種可以在水中生存的類人猿動物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在美國,也有部分學者讚同愛特博士的這一說法,認為這是目前尚未報道的“海底人”的一種。
中國的一些生物學家則認為,傳說中的美人魚可能就是“儒艮”(俗稱海牛)的海洋哺乳動物。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南海的漁民曾多次發現“美人魚”。1975年,有關科研單位深入漁村,並在漁民的幫助下捕到罕見的“懦艮”。由於它仍舊用肺呼吸,所以每隔十幾分鍾就要浮出水麵換氣。它背上有稀少的長毛,生物學家則認為,這些長毛極易使目擊者錯認為頭發。
生物學家們還發現,儒艮胎生幼子,並以乳汁哺育。哺乳時用前肢擁抱幼子,母體的頭和胸部則露出水麵,以避免幼子吸吮時嗆水。傳說中美人魚抱子的鏡頭,大概出於這種情景。
然而,儒艮時時出水換氣的特性和維葛雷德博士的“深海發現美人魚”有矛盾,因此,海洋中究竟有沒有美人魚?或者它真的是一種“海底人”,還是“儒艮”,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深海怪物是什麼動物
1937年,在澳大利亞海域,發生了一起采集珍珠的潛水員失蹤事件,隨後又接連不斷地發生潛水員失蹤事件,這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事過15年以後,1953年的夏天,澳大利亞潛水員約翰,身穿最新式的潛水衣,準備創造深潛水最高記錄。
當約翰剛潛入海水中不久,一條4~5米長的鯊魚就從後麵跟上來,它可能想找機會捕食約翰,一直若即若離地跟在他後麵。約翰為了擺脫鯊魚,直向深水處遊去,再往下是一個黑洞洞的深淵。這時鯊魚在他頭頂5米左右的地方來回遊動,好像在等待有利的時機。
約翰突然感到海水開始變冷,水溫在持續下降。這時他看見從黑糊糊的深淵裏鑽出一個又黑又大的團狀怪物。
“啊!”說時遲,那時快,沒等約翰喊出第二聲,那個大黑團已經搖晃著它那肥大的身軀從約翰身邊浮了上去。那是一個大得出奇,行動緩慢,呈褐色的東西,它扁平的軀體像個雜亂的麻團,仔細一看,沒想到它居然還長著手、足、眼睛和嘴等器官,如果它不動還真不敢相信是活物。
大怪物一邊晃動著身體,一邊向約翰頭頂上更高的地方遊去。這時海水變得更加冰冷了。不知道鯊魚是因為怕冷還是害怕大黑團的緣故,懸浮在原來的地方一動也不動,不一會兒,那褐色的怪物就靠近了鯊魚,接觸到鯊魚的表皮,鯊魚痙攣起來,沒有看見它做任何抵抗,就被那怪物一口吞到肚子裏去了。然後,那個怪物若無其事地晃著它那肥大的身軀。慢慢地又沉入到漆黑的深淵裏去了。
這種大怪物到底是什麼動物?它同潛水員失蹤是否有關?至今還是個解不開的謎。
海底人之謎
人們在探索有無太空人的同時,又開始了對“海底人”的探索。那麼海底有“人”嗎?當代有些科學家認為,在海洋深處的某些地方可能生活著一些智力高度發達的“海底人”。近幾十年來,地球各大洋水域都曾出現過不明潛水物,它們為“海底人”的假想提供了探尋的線索。
不明潛水物最早發現是在1902年。一艘英國貨船在非洲西岸的幾內亞海域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浮動怪物,外形很像一艘現在的宇宙飛船,直徑10米,長70米。當船員們準備靠近它時,這一怪物竟迅速地沉入水下銷聲匿跡了。
1963年,在波多黎各島東南部的海水下發現了一個不明潛水物,美國海軍先後派了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潛水艇追趕此物,他們在百慕大三角區追趕了500海裏,美國其他13個海軍機構也看到了這個怪物。人們發現,這個怪物隻有一具螺旋槳。他們前後一共追趕了4天,仍未追到。有時候,它能鑽到水下80000米深處,看來它不像是地球人製造的一種新式武器。
1973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大西洋上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時,有艘主力艦發現一不明潛水物。當時,這個半浮海麵的巨大物體,被艦隊指揮官當成是不明國籍的間諜潛艇,於是一聲令下,炮彈、魚雷紛紛向它飛去。但不明潛水物沒受到絲毫的損傷,當它悄悄地下潛海底時,整個艦隊的所有無線電通訊設備都無法使用。直到10分鍾後那個不明潛水物完全消失時,艦隊的無線電通訊聯係才恢複正常。
1973年4月,一個名叫彤·德爾莫尼奧的船長,在百慕大三角區附近一個名為斯特裏姆灣的明灣海水裏,看到了一個形如兩頭粗圓的大雪茄煙似的怪物,它長約40~60米,行駛速度60~70海裏。它兩次都是在下午4點左右出現在比未尼島北部和邁密之間,並且都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刻。這位船長非常害怕船與它相撞,每次都設法躲開,可是往往是它先主動地消失在船體的龍骨下。
1959年2月,在波蘭的格了尼亞港發生了一件怪事。在這裏執行任務的一些人,忽然發現海邊有一個人。他顯得非常疲憊,在沙灘上艱難地行走著。人們立即把他送進格了尼亞大學的醫院內。他穿著一件“製服”般的東西,臉部和頭發好像被火燎過。醫生把他單獨安排在一個病房內,進行檢查。但醫生無法解開此病人的衣服,因為它不是用一般的材料縫製的,而是用金屬做的。衣服上沒有開口處,非得用特殊工具,使大勁才能切開。體檢的結果,使醫生大吃一驚:此人的手指和腳趾數都與眾不同。此外,他的血液循環係統和器官也極不平常。正當人們要做進一步研究時,他忽然神秘地失蹤了。
這是一個什麼人?他來自何方?人們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