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生成後,首先衝向智利海岸,毀壞港口設施,吞沒漁民村鎮,使數以千計的人遭滅頂之災,數以萬計的人無家可歸。海嘯引起的巨浪以極快的速度湧向整個太平洋海域,撲向南太平洋的新西蘭、澳大利亞,在悉尼港形成強大的漩渦,使港內的船隻受到了重大的損失。海嘯撲向菲律賓、夏威夷和日本海岸。它以707千米每小時的平均速度,隻用了14小時56分就走完了1660千米的路程,到達了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島,簡直比得上飛機的速度了。在夏威夷觀測到的海嘯波高為9米。當它用21個多小時走完17000千米的路程到達日本時,最大波高仍有8l米。這次海嘯把日本本州島的太平洋沿岸洗劫一空,把日本北部一個地方的整個海岸都堆上了各種輪船的殘骸。

智利海嘯在到達日本之前,盡管早已發出了警報,人們已經有了準備,但仍然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毀壞房屋1500多幢,傷亡達千餘人。海嘯萬裏奔襲,威力卻不減,仍保持著極大的破壞力。這次海嘯一直影響到前蘇聯境內的鄂霍次克海後才收兵回營。

海洋微地震之謎

一種能在地震儀中接收到的暴發性幹擾,就是海洋微地震。這種暴發性幹擾是由大量周期約為2~10秒的微小的地殼震動波群所組成的。微地震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它常常伴隨附近海洋風暴的出現而爆發。它所包含的波動頻率則恰好是它所伴隨的風暴激起的波浪頻率的2倍,這就是所謂的“信頻現象”。此外,人們還觀察到,當風暴由大陸吹向海洋時,這種微地震常能持續很久;反之,當由海洋吹向大陸時,一旦風暴登陸,它就很快減弱以至消失。

至於海洋微地震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人們曾作過許多猜測。有人認為這是海浪衝擊海岸的結果,也有人想用波浪起伏施加在海底的壓力發生變化來解釋,但這些說法都不能解釋前麵說的信頻現象。

地球物理學家斯科特、海洋學家邁克和流體力學家朗吉等人,在對微地震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經過複雜的計算發現,兩列相同頻率沿幾乎相反方向行進的波浪相撞時確能產生一種向水中各個方向輻射的微弱聲波。它不是通常的駐波,也不隨深度而衰減,而且它的頻率很接近波浪頻率的2倍。計算結果還表明,由於風暴會在廣闊的洋麵上掀起波濤,其中含有許多相反方向的波動成分。由所有這些成分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合成聲波的能量相當可觀,足以激起微地震。

這種理論被稱為非線性相互作用,它雖然能解釋許多重要的現象,可是卻不能解釋為什麼當風暴登陸後海上波濤依然存在而微地震卻很快平息的現象,因此海洋微地震的發生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為什麼印度洋洋麵上有一個窪坑

一次,科學家在觀察人造衛星在印度洋上空飛過時,注意到在某一海域衛星軌道稍稍向上隆起。這說明下麵的地球引力較小。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一海域的洋麵上有一個深達90米的奇異窪坑。在寬1900多千米的洋麵上,水麵緩緩地下降。船隻經過這一海域時,難以發現這一窪坑現象。

水麵上為什麼會出現窪坑呢?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因為誰都會說,水是往低處流的,直流到水麵一樣平為止。然而,這僅是在地球引力保持一致的情況下才如此。按照萬有引力定律,物體間引力的大小,決定於其質量和距離。汪洋大海的海底是起伏不平的,有的地方存在著海底山。局部地殼質量比周圍要大,引力自然也要大一些;而在海底穀的區域,引力就相應略為減弱。地球物理學家對印度洋上出現窪坑的解釋是,在窪坑下麵的海底地殼質量比周圍要小,引力當然也小,使周圍引力較高區域的水不能流進去將窪坑填平。

大洋的洋麵上既然會形成窪坑,同樣也會出現“山頭”。當水下有海底山脈時,那裏的水會將周圍引力較低區域的海水牽拉過去而呈隆起狀態。

海底閃光“雕像”之謎

百慕大“魔鬼三角”並非是飛機、船隻和人員神秘失蹤的唯一險地。前不久,科學家們的注意力又轉向發生神秘悲劇的紅海之濱。

在紅海之濱,有一小塊沿海區被劃為開發沿海旅遊業的景點,這裏經常發生潛水的旅遊者和潛水運動員在水下神秘失蹤的事件。

看來,長期以來,這裏發生的人員失蹤奇案隻被視為個別的偶發事件,沒有引起重視,更沒人將這些神秘事件與當地的海底狀況相互聯係起來。就這樣,直至當地政府接到報案:兩名來自德國的潛水愛好者愛瑪和馬克斯在這一海域神秘失蹤,而且是在風和日暖的天氣裏,在距離海岸50米處的水下失蹤的。他們的夥伴托·柳德維格被留在船上,他指著出事地點說:“愛瑪和馬克斯潛入水下後有個奇怪的發現,於是上遊水麵向我報告說,他們在海底深處發現一種奇異的閃光現象,他們很感興趣。這海底閃光像似有人在那裏扳動一盞小燈的開關,時而亮,時而熄——這閃光具有一種珠母的光輝和色澤,它亮35分鍾後就瞬間熄滅了……

說完,他們倆又一次返回那裏觀察,這次,我等了好久,應該返回來的時間到了,可仍不見他們的蹤影。這時,我等不急了,隻好獨自潛入水下去尋覓他們,我尋找了足足半個多小時,也不見他們的蹤影,隻見那海底處有一塊巨大的閃光礫石。

當地政府派來專業潛水員又深入水底尋找,可是,找遍周圍水域,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潛水員們對托·柳德維格說的那個水下閃光的神秘巨礫進行了考察:從外表看,這塊水下巨礫很像一尊古代雕像的頭部,從它的正麵看,它很像一個巨大的玫瑰色人的麵孔,還有很像人的鼻子和眼睛的細微部分,它的表麵被海水衝刷得十分光滑。專家們得出結論,這很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在當地警察局的檔案中,也有過對這一海區發生偶發性悲劇事件的記載。然而,1個月後,又發生一起類似的意外事件:

一個名叫索·比蘭德拉的意大利女潛水的愛好者,她來到那個閃光的水下巨礫附近潛泳,卻帶著一種異常的感覺回到船上——她因一種莫名其妙的劇痛休克過去,手上還出現神秘的燒灼疤痕,從她的腕關節直至肘關節區間的皮膚上似乎布滿一種小網狀物。

當索·比蘭德拉蘇醒時回憶說:“在水下,我根本沒有碰到水母,什麼也沒碰到,隻是觸摸了一下那塊水下巨礫——它間歇式的閃爍著白光,這時,我體會到一種強力的電擊感。”

當研究人員翻開檔案時卻驚異地發現,這一海域在過去就曾發生過人神秘失蹤的案例。從1976年至今,已記錄下10多起類似的悲劇事件。所有失蹤者全是從事潛水運動者,而且每次事發後,都找不到失蹤者的屍體。

長期以來,這一海區出現的怪異現象和人神秘失蹤的事實,引起科學家們的極大關注和濃厚興趣。科學家們通過大量觀測和研究發現,實際上,所有這些悲劇事件都發生在白天,而且人員失蹤的日期均和滿月日期相吻合,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事的目擊者都提及過那塊水下“殺人巨礫”周圍的神秘閃光。

這一水下神秘閃光已被拍成電影膠片。但是,它的光源是何物?從何而來,迄今仍是個謎。科學家們認為,這一水下發光的巨礫很像古代雕像人頭的說法純屬一種偶然的巧合。無疑,這塊巨礫定期形成強大電磁輻射源,然而,它是怎樣和為什麼產生這種電磁輻射的原理還尚無定論。

順便提一下,當地老百姓熟知,這個海區早就存在一個具有魔力的神秘之地,這裏被視作不祥之地,所以,漁民們從不到那裏去捕魚,他們的船隻每次航行時都遠遠繞其而行。

特異現象專家利·弗雷德認為,現代科學無法解釋這些事實和怪異現象,不過,這一切是可以理解的,假如推斷,法術曾經是地球上司空見慣的現象,那麼它現在已被科學部門所遺忘和摒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為什麼不想象一下這個具有魔力的水下閃光巨礫的神秘鏈環——它絕對不是“殺手”,而能否是一個守衛著海濱防範敵人進攻的神秘“衛士”?這些神秘“衛士”昔日曾常不懈地發揮著功效,以使前來進犯的敵人軍艦沉沒。今天,它們那消耗殆盡的殺傷力隻是在滿月前夕才表現出來,但它仍具有一定的殺傷力,足以使疏忽大意的潛水者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