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 / 3)

希馬斯對王子的回答非常滿意,他說道:“你回答得非常正確。那麼我還想問你一下,你如何得知兩個世界就是今生和來世的呢?”

“因為今生是主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屬於第一世界,可是第一世界變化無常,事物處於運動狀態,它要變換更替,一直到消亡,生活在第一世界的人,總需要有一個評判其行為的標準,這個標準是抽象的,和第一世界是相對的。”

希馬斯滿意地說:“我完全同意你的觀點,那麼我再問你,剛才你說兩個世界中永恒的是來世的幸福,對此你又作何解釋?”

“我認為是這樣的,所謂來世它是永生的,主為今世各種各樣的人安排的住所,這些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些住所是命中注定的,主已安排好了的。”

“那麼你認為今世中哪一種行為最令你佩服?”

“我最佩服那些寧願讓今世受盡折磨而將希望寄托於來世的人。”

“哪些人屬於這一類人呢?”

“有一種人,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的,明白自己現在活著就是為了等待死亡的那一天,真正的生命是在自己的死後才開始的,這樣的人都會選擇來世而放棄今世的。試想一下,如果人可以長生不死,永遠停留在今世,那誰還會舍今世而取來世呢?”

“如果沒有今世,那來世還會存在嗎?”

“沒有經過今世的人,就不會有來世。今世和人類以及人類死後的歸宿都是來世,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今世像一個大官僚建築的一間供人臨時住宿的小房間,官僚讓人們暫時居住在那裏,不許他們出來,隻能做規定好的事情,而且有時間限製,不要監工。屋中的人也有兩種,按規定做事情的,到了一定的時間,監工便放他們出去,到來世去接受主的獎賞;不安分守己的人,限期一到,就被驅趕出小房間,讓他們到來世接受主的懲罰,受盡苦難。”

“人在今世中的享受,就好像偷吃了從小屋頂裂縫中流下的蜂蜜,一嚐到甜頭,就不想再做事了,隻想著坐享其成,等待屋頂裂縫中流下的那一點甜蜜,對自己的未來一點也不考慮,即使想到了這個問題也覺得無所謂。監工毫無私心,他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小屋裏苟且偷生。如果在今世的人,被各種各樣的東西誘惑,因為一點有限的享受就停滯不前,放棄自己的追求,那麼到頭來隻能落得可悲的下場,隻有不被今生的享受所誘惑而且堅持地追求來世幸福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幸福的人。”

希馬斯說:“你的見解都很深刻,我一向以為今生和來世是人類的兩個統治者,我們既不能隻考慮今生的現實,又不能不顧忌來世的結果。這二者不是那麼容易調和的,因為人難以確定該服從哪一個,應該以哪一個為主。隻為今世吧,那麼你的靈魂會很卑賤;如果隻顧來世吧,肉體難免要受到傷痛。從沒有人能使這兩個統治者同時滿意。”

王子說:“其實,這二者並不像你們所說的那樣難以統一,今世的一些物質可以作為追求來世的基礎。”

“按你所說,隻有今世作惡的人才會在來世受到主的懲罰?”

“也不一定,在今世作惡、放蕩的人,如果他認識到自己的錯,對主虔誠地懺悔,那麼他有可能得到主的賞賜,主在賞罰方麵會把握得很好的。至於人的生存,靈魂是依附於肉體的,二者不可分離,靈魂的貞潔性,指人在認認真真度過今世的同時,也不會忘記為來世多行善事,多積德。總之身體與靈魂就像兩匹戰馬,也像同胞兄弟或者是兩個好朋友。人的意識,本質上屬於行為,因此說身體與靈魂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在賞與罰方麵也是共同享受恩賞或共同承受懲罰。”

宰相希馬斯稱讚道:“我再問一個問題:你最佩服什麼樣的學者?”

“對神教有很深造詣,並且能使自己的知識有用於人的學者。”

“怎樣做才能成為這樣的學者呢?”

“辦法隻有一個,就是隻做主喜歡的事而堅決不做主所厭惡的事。”

“學者中你認為最傑出的是什麼人?”

“我認為最傑出的是精通神論的人。”

“經驗閱曆最深的學者是什麼樣的人?”

“從始至終一直用自己知識做事的人。”

“學者中什麼人心地最善良?”

“那些滿足現狀者,對主沒有過多欲望的人,可以說是心地善良者。因為這些人時刻準備死亡,經常虔誠地祝福主。他們把死亡同自己的靈魂聯係在一起,能夠非常清晰地辨別是非,就好像一個人如果經常照鏡子,那他對自己的相貌就很清楚。”

“你認為最可貴的財寶是什麼?”

“應該是天上的財寶,比如讚頌主。”

“那麼塵世中最可貴的財寶是什麼呢?”

“獻身於有益於人類的事情。”

宰相對王子的回答非常滿意,他激動地說:“你的回答無可挑剔,我完全同意你的觀點。我還要問你一個問題:知識、見解、智慧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它們的結合點在哪裏?”

“勤者學習可以獲得知識,閱曆能夠產生見解,智慧出於思考,三者都存在於頭腦中。誰擁有了以上三者,誰就是一個完人;如果一個人能夠懂得主是不可違抗的,那他的品德就是世人所不能比擬的。”

“你說的完全正確。那麼一位本來具有超人學識和智慧的學者,他的嗜好和周圍不良的環境會誘導他墮落嗎?”

“一個人再聰明再高尚,一旦被自己嗜好的周圍不良環境所誘惑,他也會墮落。就好比一隻凶猛的禿鷹,本來警惕性很高,總是在空中飛翔著,生怕被獵人捕獲。但是如果有一位獵人布下一張羅網,又在網中放一塊鮮肉作誘餌。”

“禿鷹明明看見那是一張網,可還是經不住鮮肉的誘惑,忘記了獵人張網的目的,也忘了其他同伴的下場,自然會不顧一切地翻身俯衝下來,自投羅網。一個真正有頭腦的人,碰到嗜好和環境的束縛,能憑理智和思考戰勝誘惑,精明的騎士遇到劣馬時總使用特別的騎術,不能一概而論,人在遇到迷惑時,也應三思而後行。精明的騎士終究能夠製服劣馬,因而充分利用理智的人也一定能戰勝誘惑。但對那些沒有理智的人來說,情況就大不一樣。他總是不知不覺地變成了俘虜,等到清醒時為時已晚,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你說得對,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那麼你認為在什麼情況下,知識才有用?理智才能戰勝誘惑?”

“知識、理智永遠是有益而無害的,有一小部分知識、理智被用於應付最基本的生活和防止意外災禍,大部分的知識、理智都被用來為來世的幸福做準備。”

“人一生的大部分精力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呢?”

“應該做正直善良、對人類有益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成天一心一意地做正直善良的事情,那麼還有時間獲取所必需的生活知識嗎?”

“一天有24個小時,我們應該合理安排。其中一部分時間用於做事情,一部分時間用於祈禱、睡眠,一部分時間則要努力學習。沒有知識的人,他的世界就像一塊貧瘠的土地。莊稼是不會自己生長出來的,必須要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耕種、澆灌,才能有豐收的果實。所以一個人,要熱愛學習,讓知識來充實自己,隻有心靈充實,理智才會開花結果。”

“什麼是不知其理的知識呢?”宰相希馬斯追問道。

“除了人,一般禽獸的知覺,基本都是這樣的,它們整天吃喝睡覺,但它們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吃喝睡覺。”

“你的回答顯明而貼切,我很滿意,那麼作為宰相,我該怎樣提防我的君主呢?”

“別讓他接近你。”

“這不大可能,我是他的奴仆,一切都聽從他的指揮,因此不可能不讓他接近我。”

“他對你的統治,隻限於你當宰相時,隻要你盡到了宰相的義務,你和你的君主就是平等的。”

“那麼宰相對國王應盡的義務是什麼呢?”

“兢兢業業地為國家工作,保守國家機密,如實向國王彙報情況,認真完成國王交代的事情,平時要與國王和睦相處,讓國王高興。”

“作為宰相,怎樣才能與國王和睦相處呢?”

“作為宰相,應該能符合他的希望,如果你想提什麼要求,最好不要過分;一切都要有分寸,這些都做到了,你就一定很討他喜歡,你和他就能夠和睦相處。不過你不要因此而高抬自己,否則國王會不顧情麵地讓你遭受災難。”

“那麼你認為宰相在國王麵前,如何做才算是恰如其分?”

“傾聽別人的正確見解,認真完成國王交給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說:宰相隻能做國王喜歡的事情,討國王歡喜,服從他的命令,這就是宰相應盡的義務。可是假如一個宰相非常不幸,遇上一個暴虐成性、作惡多端的國王,那這個宰相也要委屈自己,順從他的意願嗎?輔佐這樣的君主,難免會受到牽連,受到主的懲罰。如果勸他改掉惡習,做一些對人民有益的事,顯然不可能。聽之任之,不聞不問,甚至為虎作倀,這更是違背自己的良心。如果這樣的話,宰相也會同這位昏君一樣,受到國人的臭罵。你認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宰相,你說的為虎作倀,指的是宰相同君王一起幹壞事。一個好的宰相,聰慧過人,如果他的君王命令他去做壞事,他不但不去做,還要婉言相勸,引導國王成為一位賢君,提醒他治國治民之心,告訴他國王的崇高品德是統治一個國家的有力工具,而且還要讓他明白,人的行為是會遭到因果報應的。如果這個君王非常聰明,那他一定會回心轉意,重新開始,做個公正無私的國王,這樣就再好不過了,否則,隻能離開他,找一個借口離開那個暴君,不要再回來。一走了之,再也不用盡宰相的義務了。”

“你能說說國王與百姓之間是否存在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嗎?”

“當然存在,忠於國王,遵紀守法,為國捐軀,把國王要求而不違背主的事全部做好,感謝國王,這些都是百姓對國王應盡的義務;讓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尊重他們的感情,是國王對百姓不可推卸的職責。”

“你已給答完了關於國王和百姓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問題,再想想還有什麼地方需要補充嗎?”

“有,二者之中國王對庶民應盡的職責遠遠要重於百姓對國王應盡的義務。因為一旦國王放棄自己的職責,對全國的百姓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假如國家遭受外敵入侵,國破山河碎,這會給他的百姓帶來極大的痛苦。一個想治理好國家的國王,應該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宗教的利益、百姓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堅持這個原則,那就會國泰民安。”

“請你再仔細說一說,國王應該如何替百姓謀福利?”

“讓百姓充分享受權利,教育他們學習各方麵知識,使他們從中受益,寬容那些痛改前非的犯人,不讓百姓因生活負擔太重而感到痛苦不堪。”

“宰相也應當享有一份權利嗎?”

“國王賦予宰相信任和尊重,這就是宰相應該享受的重要權利。宰相的重要性表現在三個方麵:首先,宰相的差錯會影響國王和聲譽,他的正確見解可以為國王和百姓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其次,百姓如果知道國王非常器重宰相,那他們也一定會尊重愛戴宰相。最後,宰相不但受到國王的器重,而且還受到百姓的尊重和愛戴,因此,他不會辜負國王和百姓的期望,他會努力工作,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

“我已經聽清了你的解釋,你對國王、宰相、百姓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其相互之間關係這一問題,理解得很透徹,我同意你的見解。那麼你認為一個人的口舌怎樣才能避免撒謊罵人,不誹謗中傷,不說話過火?”

“隻談善良健康的東西,不談與之無關的事情,不背後議論他人,不說別人的壞話,不以言語傷害別人,這都是做人的準則,除主之外,沒有一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願望來恩賜或懲罰別人,這隻能是妄想。這件事情,掌握在主的手上,其他人沒有這個權利。背後議論別人壞話的人,不但今生被人恨,而且在來世也要背負罪責,受到主的懲罰。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永遠無法收回。那種喜歡傳話的人,即使你和他關係再好,也不要告訴他什麼重要的事情。在保密方麵,對朋友應該比敵人更加提防。人人都應該明白保密是應該履行的義務。”

“那麼怎樣愛護自己的家人呢?”

“對父親要尊敬孝順,說話言辭得當,對同胞兄弟,要從經濟上扶助,從感情上關心,了解他為什麼而悲,為什麼而喜,要寬容他的過失。這樣,你的家人在你需要幫助時,才會毫不猶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幫你克服困難,給你勇氣和信心。”

“從我的親身感受可得,朋友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真心可信的,另一種是酒肉朋友。對真心可信的朋友,應該像你所說的那樣去對待他們,肯定是正確的,那麼對於那些酒肉朋友又該如何對待呢?”

“其實,酒肉朋友也有他們的優點,和他們在一起你會獲得歡樂,還可以學到言談舉止的規則,因此不要拋棄這些朋友,和他們在一起,就像他們待你那樣對待他們,他們給你什麼,你也用同樣的東西回送他們。比如說,熱情招待他們吃飯喝酒,請他們談心等,這樣會給你的生活增添樂趣。”

“這些我都懂了。我還想問一下,既然造物主創造了眾物,那麼它是怎樣替他們分配衣食的,是不是每個人或每個動物從一開始到生命結束都固定擁有一份自己的衣食,那人們為什麼還要為自己的生活來源而辛勤勞作呢?如果生活資料不是主規定好的,那麼有的謀生者為什麼整天在外為生活奔波,也不一定能得到應有的衣食?”

“我認為誰都有一份被造物主規定分配好了的衣食,但怎樣才能得到這份衣食,主卻沒有明確的規定。有的人隻有通過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應有之物。但是並不是所有努力工作的人都有好結果,有的人比較順利,一下就成功了,而有的人卻很不幸,失敗了。成功者,將不必再為生活操心,獲得了更高尚的精神享受;失敗者,有三種情形:一是還沒有得到生存的資料,二者是他不願靠別人的施舍度日,第三種則是想擺脫別人的咒罵與指責。”

“那你說謀生有哪些門路?”宰相希馬斯還想考考小王子。

“崇高偉大的主已經替我們定了取舍的準則。凡是他允許的,可以盡量追求,凡被他指定為違法的事情,我們應該避而遠之。”

一直到這裏,宰相希馬斯對王子的考查才暫告一段落。宰相和在場的學者、大臣們無一不為王子的才學和口才讚歎。

國王看著大家驚喜的目光,情不自禁地把王子緊緊摟在懷裏,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父子二人顯得格外親切,他讓王子坐在他的寶座上,自豪地對在座的人說:“感謝主,賞賜我一個聰明的兒子,我真是欣喜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