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3)

“你說得對,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那麼你認為在什麼情況下,知識才有用?理智才能戰勝誘惑?”

“知識、理智永遠是有益而無害的,有一小部分知識、理智被用於應付最基本的生活和防止意外災禍,大部分的知識、理智都被用來為來世的幸福做準備。”

“人一生的大部分精力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呢?”

“應該做正直善良、對人類有益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成天一心一意地做正直善良的事情,那麼還有時間獲取所必需的生活知識嗎?”

“一天有24個小時,我們應該合理安排。其中一部分時間用於做事情,一部分時間用於祈禱、睡眠,一部分時間則要努力學習。沒有知識的人,他的世界就像一塊貧瘠的土地。莊稼是不會自己生長出來的,必須要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耕種、澆灌,才能有豐收的果實。所以一個人,要熱愛學習,讓知識來充實自己,隻有心靈充實,理智才會開花結果。”

“什麼是不知其理的知識呢?”宰相希馬斯追問道。

“除了人,一般禽獸的知覺,基本都是這樣的,它們整天吃喝睡覺,但它們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吃喝睡覺。”

“你的回答顯明而貼切,我很滿意,那麼作為宰相,我該怎樣提防我的君主呢?”

“別讓他接近你。”

“這不大可能,我是他的奴仆,一切都聽從他的指揮,因此不可能不讓他接近我。”

“他對你的統治,隻限於你當宰相時,隻要你盡到了宰相的義務,你和你的君主就是平等的。”

“那麼宰相對國王應盡的義務是什麼呢?”

“兢兢業業地為國家工作,保守國家機密,如實向國王彙報情況,認真完成國王交代的事情,平時要與國王和睦相處,讓國王高興。”

“作為宰相,怎樣才能與國王和睦相處呢?”

“作為宰相,應該能符合他的希望,如果你想提什麼要求,最好不要過分;一切都要有分寸,這些都做到了,你就一定很討他喜歡,你和他就能夠和睦相處。不過你不要因此而高抬自己,否則國王會不顧情麵地讓你遭受災難。”

“那麼你認為宰相在國王麵前,如何做才算是恰如其分?”

“傾聽別人的正確見解,認真完成國王交給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說:宰相隻能做國王喜歡的事情,討國王歡喜,服從他的命令,這就是宰相應盡的義務。可是假如一個宰相非常不幸,遇上一個暴虐成性、作惡多端的國王,那這個宰相也要委屈自己,順從他的意願嗎?輔佐這樣的君主,難免會受到牽連,受到主的懲罰。如果勸他改掉惡習,做一些對人民有益的事,顯然不可能。聽之任之,不聞不問,甚至為虎作倀,這更是違背自己的良心。如果這樣的話,宰相也會同這位昏君一樣,受到國人的臭罵。你認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宰相,你說的為虎作倀,指的是宰相同君王一起幹壞事。一個好的宰相,聰慧過人,如果他的君王命令他去做壞事,他不但不去做,還要婉言相勸,引導國王成為一位賢君,提醒他治國治民之心,告訴他國王的崇高品德是統治一個國家的有力工具,而且還要讓他明白,人的行為是會遭到因果報應的。如果這個君王非常聰明,那他一定會回心轉意,重新開始,做個公正無私的國王,這樣就再好不過了,否則,隻能離開他,找一個借口離開那個暴君,不要再回來。一走了之,再也不用盡宰相的義務了。”

“你能說說國王與百姓之間是否存在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嗎?”

“當然存在,忠於國王,遵紀守法,為國捐軀,把國王要求而不違背主的事全部做好,感謝國王,這些都是百姓對國王應盡的義務;讓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受侵犯,尊重他們的感情,是國王對百姓不可推卸的職責。”

“你已給答完了關於國王和百姓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問題,再想想還有什麼地方需要補充嗎?”

“有,二者之中國王對庶民應盡的職責遠遠要重於百姓對國王應盡的義務。因為一旦國王放棄自己的職責,對全國的百姓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假如國家遭受外敵入侵,國破山河碎,這會給他的百姓帶來極大的痛苦。一個想治理好國家的國王,應該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宗教的利益、百姓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堅持這個原則,那就會國泰民安。”

“請你再仔細說一說,國王應該如何替百姓謀福利?”

“讓百姓充分享受權利,教育他們學習各方麵知識,使他們從中受益,寬容那些痛改前非的犯人,不讓百姓因生活負擔太重而感到痛苦不堪。”

“宰相也應當享有一份權利嗎?”

“國王賦予宰相信任和尊重,這就是宰相應該享受的重要權利。宰相的重要性表現在三個方麵:首先,宰相的差錯會影響國王和聲譽,他的正確見解可以為國王和百姓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其次,百姓如果知道國王非常器重宰相,那他們也一定會尊重愛戴宰相。最後,宰相不但受到國王的器重,而且還受到百姓的尊重和愛戴,因此,他不會辜負國王和百姓的期望,他會努力工作,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

“我已經聽清了你的解釋,你對國王、宰相、百姓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其相互之間關係這一問題,理解得很透徹,我同意你的見解。那麼你認為一個人的口舌怎樣才能避免撒謊罵人,不誹謗中傷,不說話過火?”

“隻談善良健康的東西,不談與之無關的事情,不背後議論他人,不說別人的壞話,不以言語傷害別人,這都是做人的準則,除主之外,沒有一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願望來恩賜或懲罰別人,這隻能是妄想。這件事情,掌握在主的手上,其他人沒有這個權利。背後議論別人壞話的人,不但今生被人恨,而且在來世也要背負罪責,受到主的懲罰。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永遠無法收回。那種喜歡傳話的人,即使你和他關係再好,也不要告訴他什麼重要的事情。在保密方麵,對朋友應該比敵人更加提防。人人都應該明白保密是應該履行的義務。”

“那麼怎樣愛護自己的家人呢?”

“對父親要尊敬孝順,說話言辭得當,對同胞兄弟,要從經濟上扶助,從感情上關心,了解他為什麼而悲,為什麼而喜,要寬容他的過失。這樣,你的家人在你需要幫助時,才會毫不猶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幫你克服困難,給你勇氣和信心。”

“從我的親身感受可得,朋友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真心可信的,另一種是酒肉朋友。對真心可信的朋友,應該像你所說的那樣去對待他們,肯定是正確的,那麼對於那些酒肉朋友又該如何對待呢?”

“其實,酒肉朋友也有他們的優點,和他們在一起你會獲得歡樂,還可以學到言談舉止的規則,因此不要拋棄這些朋友,和他們在一起,就像他們待你那樣對待他們,他們給你什麼,你也用同樣的東西回送他們。比如說,熱情招待他們吃飯喝酒,請他們談心等,這樣會給你的生活增添樂趣。”

“這些我都懂了。我還想問一下,既然造物主創造了眾物,那麼它是怎樣替他們分配衣食的,是不是每個人或每個動物從一開始到生命結束都固定擁有一份自己的衣食,那人們為什麼還要為自己的生活來源而辛勤勞作呢?如果生活資料不是主規定好的,那麼有的謀生者為什麼整天在外為生活奔波,也不一定能得到應有的衣食?”

“我認為誰都有一份被造物主規定分配好了的衣食,但怎樣才能得到這份衣食,主卻沒有明確的規定。有的人隻有通過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應有之物。但是並不是所有努力工作的人都有好結果,有的人比較順利,一下就成功了,而有的人卻很不幸,失敗了。成功者,將不必再為生活操心,獲得了更高尚的精神享受;失敗者,有三種情形:一是還沒有得到生存的資料,二者是他不願靠別人的施舍度日,第三種則是想擺脫別人的咒罵與指責。”

“那你說謀生有哪些門路?”宰相希馬斯還想考考小王子。

“崇高偉大的主已經替我們定了取舍的準則。凡是他允許的,可以盡量追求,凡被他指定為違法的事情,我們應該避而遠之。”

一直到這裏,宰相希馬斯對王子的考查才暫告一段落。宰相和在場的學者、大臣們無一不為王子的才學和口才讚歎。

國王看著大家驚喜的目光,情不自禁地把王子緊緊摟在懷裏,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父子二人顯得格外親切,他讓王子坐在他的寶座上,自豪地對在座的人說:“感謝主,賞賜我一個聰明的兒子,我真是欣喜萬分。”

王子裝病

國王瓦爾德被宰相的這番話所感動,決心痛改前非,於是對宰相希馬斯說:“你的話句句都是為我好,我要改邪歸正,重新振作起來,今天你先回去吧!明天我就接見朝臣們,決不再蒙騙他們。”

宰相希馬斯憂心忡忡地離開王宮,把國王的話轉述給各位朝臣。朝臣們滿心歡喜地各自回家,把希望寄托在第二天。

然而事情總是不那麼順利,宰相希馬斯三次進宮的消息不脛而走,馬上傳到了國王寵妃的耳朵裏,並且她很快就知道了國王再接見臣民的決定,便忙不迭地去見國王,從中挑撥道:“國王陛下,我真不明白你為什麼對您的奴婢這麼順從,現在您還未清醒,您的宰相和大臣們這樣做別有用意,他們是想把您控製在他們的手掌之中,然後奪取您的王位。以我之見,您不要過分信任您的朝臣們,不然的話對您有百害而無一利。”

寵妃又在國王麵前說了些不堪入耳的話,從中挑撥國王與大臣們的關係,並且還假裝非常關心的樣子,對國王說:“陛下,您要想快快樂樂地享受生活,就應該殺掉這些攔路石,這樣才能使您前麵的大道順暢無阻。”

可憐的國王又一次敗在女人之手,聽信了她的讒言,決定取消第二天接見朝臣的想法,留在宮中陪寵妃玩樂。

第二天清晨,宰相、大臣們又像前兩次一樣早早地守候在宮門外,等待國王接見他們,然而宮門始終緊閉,絕望之餘,大家按照事先所說的那樣,攜帶著武器成群結隊地前往王宮,決心推翻這個貪色的昏君,另立別人為王。他們來到宮門前,幾次想衝殺進去,可由於士兵看守很嚴,始終沒能進去,便讓人們搬來幹柴,準備火燒宮門。士兵們一看形勢不妙,便急忙跑到後宮,向國王稟報情況,說道:“陛下,大事不好,那些朝臣們帶領全城百姓來圍攻城門,還嚷著要殺死您,另立國王。我們死守宮門,他們又搬來幹柴要燒毀城門,您快想想辦法吧!”

國王瓦爾德聽了士兵的報告,嚇得驚慌失措,呆呆地坐在寶座上自言自語道:“我要遭大難了。”

此時,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寵妃,忙命人喚來,對她說:“宰相希馬斯所說的全都是事實,現在那些朝臣們帶領百姓守在城門外,嚷著要殺死我,另立一個賢明的君主,由於管門的士兵嚴守宮門,他們進不來,就搬來許多幹柴,說要火燒王宮,將我們活活燒死。事情已到燃眉之急,你快想想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