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事業(2 / 3)

對這封信,富蘭克林受大陸會議委派,於7月30日以個人名義做了回複,斷絕了豪勳爵和平解決問題的夢想。

1776年7月底,在討論新聯邦國家的方案時,富蘭克林提出各州應按其人數的比例和貢獻大小來確定會議代表的人數。

8月1日,富蘭克林動議在會議上的席位按人口的比例而定。

就在大陸會議上的爭論還在進行時,戰場上的形勢已急轉直下。8月27日,華盛頓在長島戰敗,雖然撤回了曼哈頓,卻沒有希望長時間守住它。

這時,豪氏兄弟沒有進攻,而是提出另一和解建議,要求大陸會議派出代表以私人身份前去和他會談,尋求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和南卡羅來納的愛德華·拉特列吉臨危受命,於9月6日去完成這項使命。

在為時三個小時的會談中,豪將軍談得最多。然而,豪將軍所提出的條件,隻能是殖民地的主動屈服和讓步,而且他也不能代表英國國王作出任何決策,會談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實質性的結果。

富蘭克林等人根據會談的實際情況,向大陸會議進行了報告。既然英國的和平使者無權承認大陸會議,而美國人民又絕不願放棄獨立,那麼和平就無從談起。

戰事又要開始了。

為獨立尋找外援

英國的海陸兩軍迅猛地向曼哈頓的華盛頓撲去,將他逼向北部的懷特·普雷恩,戰況對殖民地來說,十分不利。大陸會議再次把目光轉向法國的援助。

1776年9月26日,大陸會議秘密派遣富蘭克林、傑斐遜和西勒斯·迪安作為會議在法國朝中的代表。

10月26日,富蘭克林離開了費城。次日,他登上武裝帆船“複仇號”向法國駛去。旅途中,富蘭克林還和每次出洋時一樣,每天都測量水溫,研究海灣海流。

不同的是,此次出使,他身邊有兩個孫子為伴,一個是現已17歲的譚波爾,另一個是7歲的本傑明·貝奇。

一個月後,“複仇號”抵達法國布列塔尼海岸的基伯倫港,12月3日富蘭克林在那裏登岸改行陸路。12月7日,他到達南特。21日,他終於進入巴黎。富蘭克林在法國人心目中,是個領導了北美殖民地人民進行反叛的大英雄。

三天後,美國的三位使者齊集巴黎,不過傑斐遜因故不能赴法,大陸會議臨時改派阿瑟·李為赴法使者。

自富蘭克林到達巴黎以後,英國也加強了外交活動。英國駐法大使斯多蒙特密切注視著法國人采取的每一行動步驟,對向美國表示的每一點好意都提出抗議。同時,富蘭克林恢複了和法國學者的交往。

1月15日,富蘭克林出席了皇家科學院的會議。1月26日,他和年輕的德·拉·羅吉福考爾·丹維爾公爵一同進餐。其後,丹維爾馬上開始翻譯美洲大西洋沿岸13州的憲法。

經法國著名領袖人物羅弗依爾的介紹,富蘭克林會見了勢力強大的消伊爾家族。富蘭克林還給巴黎的報紙雜誌寫稿,他的一些舊作在這裏被重新印刷,如記錄他那次答辯的《訊問記錄》《普魯士國王的敕令》等;還寫了些新作品,如《購買黑森人》等。

富蘭克林住到帕西以後,由於他的名氣和事業,他幾乎被信件和來訪者壓得透不過氣來。任何人隻要想起關於美洲的話題,都給富蘭克林寫信。商人們則沒完沒了地申請到美洲去經商,最多的要求來自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軍官,他們想被推薦到美國軍隊中去。一般來說,他一律拒絕了。

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羅弗依爾和索布爾。年輕的羅弗依爾急於要為戰死於對英戰爭中的父親報仇,同時也為了支持美國人民的事業。

盡管在羅弗依爾赴美前,富蘭克林從來沒見過他,他還是給華盛頓寫了推薦信。索布爾曾供職於普魯士統帥部,任普魯士王弗雷德裏克的副官,因而具有當時堪稱一流的軍官素質。

富蘭克林決定大力保舉索布爾赴美參軍,索布爾倒也真是一員將才,不出幾個星期,就把軍隊訓練得有模有樣。自那以後,經他訓練的軍隊在軍紀軍風上足以與英軍媲美。在他的訓練場上,美國的民兵訓練成了合格的軍人。索布爾為美國的獨立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和這些日常的外事活動相比,美國使團來法外交使命的中心部分卻進展甚微。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以英國政府國務次長威廉·艾登為首腦的諜報機構,在富蘭克林等美國使節身邊布下了羅網,這給美國赴法使團帶來了許多困難和麻煩。

1777年7月,富蘭克林通過法國外交大使告訴法國國王,秘密援助已不足以使美國獨立戰爭維持下去。

法國國王聽了,對大使說,隻要西班牙同意結盟,共同對付英國,法國也願意這樣做。然而就在這時,西班牙退縮了。同時,美洲傳來的美軍戰況,也不容樂觀。

法國人其實是在坐山觀虎鬥,他們並不想過早地參與到事件中來,以免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

在法國人麵前,富蘭克林保持著一貫鎮定自若、談笑風生的風度,實際卻憂心如焚。

整個9月過去了,富蘭克林他們從法國政府那裏得到的隻是沉默。而美國的戰況還在繼續惡化。11月,從英國傳來消息說,費城被豪將軍攻陷了。

沒想到富蘭克林對此卻很樂觀,他說:“不對,是費城俘獲了豪將軍,而不是費城被攻陷了。我們最好是等待,等待戰局的好轉,他們對我們的立場也才會更有利。”所幸的是,他們等待的時日並不算長久。

12月4日,就有喜訊從波士頓傳來:殖民地人民取得了薩拉托加大捷,英軍將領柏高英全軍投降,美軍大獲全勝。

薩拉托加大捷和日耳曼戰役,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這兩個戰役之後,華盛頓開始組織大規模的進攻和反攻。同時,也使美法間幾乎陷於停頓的外交進程出現轉機。

正在這時,英國特使到了巴黎,要求會見富蘭克林。“給法國施加壓力,讓他們感到結盟的迫切性。”富蘭克林考慮了一番,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於是,富蘭克林拒絕會見英國特使。

英國特使不得已,隻好寫信向上司說明,當前明智的做法是向美國使節允諾一切;不論以後兌不兌現,要盡一切努力阻止美法結盟。

然後,英國特使再次邀請富蘭克林麵談,富蘭克林又拒絕了。到了12月31日,西班牙的答複終於到了,西班牙反對簽訂同盟條約,法國要簽約,隻能單獨行動。

得知這一消息後,富蘭克林決定對法國政府施壓。他答應了英國特使在元月6日見麵,準備製造與英國和解的假象。

富蘭克林選擇的時間是適宜的,法國政府這時已不能再考慮西班牙這個因素;地點也是適宜的,在美國使團的駐地;而且它持續進行了兩個小時之久,這讓法國人認為,在這樣長的時間裏足以談成許多問題。

這次會談令法國國王和他的朝臣及政府極為不安。他們這時看到,美國即將倒向英國,要拉住它,隻有締結盟約。

就在富蘭克林和英國特使會談的第二天,法國國王的參事會投票表決,讚成同美國簽訂條約、締結同盟。

富蘭克林大功告成。

1778年5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批準了《美法友好和通商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英、法兩國的大使被召來了,法國成為美國的盟友,英國和法國進入戰爭狀態。

1778年7月4日,富蘭克林和亞當斯在帕西設宴招待法國朋友,紀念《獨立宣言》發布兩周年。宴會氣氛熱烈,人人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最後,賓主盡歡而散。

9月14日,大陸會議投票否決了合作使團,選舉富蘭克林為唯一的駐法特命全權大使。

1779年3月23日,富蘭克林參加了就職典禮。他以特命全權大使的身份謁見了法國國王,受到了極高的禮遇。然後,富蘭克林又和各國的使臣相見,拜訪王室家族。

1779年,富蘭克林以大陸會議全權大使的身份,和法國海軍部共同策劃了對英國沿海的聯合進攻,並取得了勝利。

富蘭克林在擔任近乎美國海軍的海外官員的角色的同時,實際上他還是美國的海外財政官員。

自從美英爆發戰爭起,大陸會議便承擔起浩大的財政開支,一直需要大量的金錢去向國外購買軍火。

而當時殖民地的情況,又不具有向各州人民課征賦稅的權力,而各州內部的征稅也很困難。當時,各州內部並不完全團結,也存在著各種利益衝突。可以說,美國的獨立戰爭既是反對英國的戰爭,又是一場內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廣泛而大量地征稅極易將一些搖擺、動搖分子轉入反對獨立的陣營中去。

大陸會議除了於1775年決定兩次發行紙幣600萬英鎊外,隻能依賴巨額的戰時貸款。所有這些款項都得由富蘭克林向法國內閣申請,而這個內閣當時還承擔著法國向英國開戰的財政壓力。而且,申請貸款的時機也不能由富蘭克林自己決定,他得聽從大陸會議的指示行事。

往往是大陸會議的彙票到了,法國政府的貸款還沒有從國庫撥到大陸會議在巴黎銀行的賬號上來,而可以貸出款的時候,大陸會議又沒有提出要求。

事實上,富蘭克林的確左右為難。一方麵他不能違背大陸會議的指示;另一方麵法國政府有預定的年度預算,他們不喜歡富蘭克林突如其來地提出貸款要求。

這種上門請求貸款,常使富蘭克林感到難堪;更難堪的是上了門,提了要求,還是借不到大陸會議提出的數字。但無論如何,富蘭克林總是千方百計借到了所要求的貸款數額。